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煤层透气性系数的测定及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平煤集团公司一矿为例,探讨了煤巷中以透气性系数一矿为例研究结果表明:在煤巷中采用单向流量法测定煤层透气性系民采用径向工层透气性九两 在。  相似文献   

2.
在气体径向不稳定流理论的基础上,应用计算机方法编制程序解决矿大法计算煤层透气性选择公式的矛盾,既解决了实际运算中选择六个公式的繁琐性,又克服了输入数据有两个公式都符合的矛盾,为分析瓦斯抽放难易程度提供了更可靠的理论保证。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渗透率及孔隙率结构对低透气性煤层瓦斯抽采的影响,采用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方法,针对集贤煤矿9#煤层西二采区四片工作面瓦斯异常涌出与浓度超限的问题,在对工作面瓦斯的来源和向斜构造对瓦斯赋存的影响分析的基础上,实验室采用自压式三轴渗流测试装置测定了不同方向煤样试件的渗透率,应用低场核磁共振测试系统对孔隙结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采用径向流量法对透气性系数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煤层渗透率随瓦斯压力增大而降低,且表现出各向异性特征;煤层孔隙发育程度低,则渗透率降低,瓦斯渗透能力较差,吸附瓦斯含量较大,揭示了渗透率对低透气性煤层瓦斯抽采和抽采率影响较大.研究结论对低透气性煤层卸压增透措施和瓦斯抽采钻孔参数的选择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研究煤层的渗透率在煤层气开采的过程中随着孔隙内气体压力降低的变化规律.假设煤层气开采过程中煤层体积不变,研究在应力和煤基质收缩双重作用下,随着煤层内气体压力的降低,MATCHSTICK的应变变化情况,进而分析这种变化对渗透率的影响,并得出了渗透率的变化规律.通过对应变变化曲线与实验及现场生产中渗透率变化曲线的对比分析,验证了应用MATCHSTICK应变变化分析渗透率变化规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测试研究了六种不同纬密织物的透气量·气压差的关系,证实了空气透过织物时粘滞阻力和惯性阻力同时存在;求算了的回归方程式,相关系数一般在0.98以上;进一步分析和计算了a,b与复盖系数,呈不等轴双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6.
张德运 《甘肃科技纵横》2010,39(1):51-52,61
通过对急倾斜煤与CO2突出厚煤层透气性系数、瓦斯(CO2)涌出衰减系数的测定,分析总结出煤二层为透气性较好的煤层,属容易抽放煤层。为合理布置瓦斯(CO2)抽放钻孔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高压脉冲水射流割缝是新型有效的增透技术,但增透机理尚未明确,制约了其在不同赋存条件煤层中的推广应用.文中从煤基质收缩提高煤层透气性角度出发,在分析高压水射流冲击煤体的动态效应基础上,得出冲击动态方程;理论分析了在高压脉冲水射流作用下煤基质的受力状态,得出了高压脉冲水射流能够促使煤基质收缩,并推导出射流冲击力-煤基质的关系方程,在此基础上采用P-M模型,得出射流作用下煤层内瓦斯渗流方程,为高压脉冲水射流割缝增透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黏土湿型砂透气性对铸件机械性能的影响,提出了控制型砂透气性的若干方法.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黏土湿型砂透气性对铸件机械性能的影响,提出了控制型砂透气性的若干方法。  相似文献   

10.
薛世智 《甘肃科技纵横》2007,36(4):53-53,73
通过煤与瓦斯突出的条件,探讨煤体透气性及其对煤与瓦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延长油田特低渗透浅层油藏注CO_2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延长油田特低渗透浅层油藏储层物性差、破裂压力低、注水开发效果差等开发难点,为探讨注二氧化碳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利用复配原油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地层条件下溶解不同含量CO2对原油高压物性的影响,并通过数值模拟技术对注气量、注入速度、注入方式、段塞大小及气液比等注气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CO2能很好地改善原油性质,CO2溶解能力强,能有效增加地层弹性能量,降低原油黏度;但是注气参数对最终采收率影响较大,气水交替注入方式优于连续注气开发,最优注气量为0.3PV,最佳注气速度为8 103m3/d.采用变气液比的方式开采,可以缩短投资回收期.该研究结果对延长油田特低渗油藏及类似油田的注气高效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断层构造对煤层深孔聚能爆破增透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本文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研究基础上,分析了断层对爆破增透煤体裂隙生成和发育的影响,从瓦斯赋存和爆破能量传播探讨了断层对爆破安全性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验证了断层对爆破裂隙扩展和应力波传播的影响.现场试验表明,断层影响区爆破孔增透效果是未受断层影响区域的2.60倍,断层构造带容易造成冲孔现象,对爆破安全性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现有相渗模型的基础上,考虑CO2与原油的相互作用,提出一种改进的CO2驱多相相对渗透率模型,采用气液相渗指数与驱替压力或当前油藏压力相关联的方法,研究CO2与原油间的相互作用对相态、流态和原油采收率的影响。利用改进的相渗模型对室内试验和现场CO2驱的效果进行数模拟合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的CO2驱相渗模型提高了油藏数值模拟的精度,特别适用于CO2近混相驱过程,室内试验和现场CO2驱的拟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砷污染和氮肥过量所引起的氮素污染越来越普遍.但至今仍很少了解砷污染对土壤中温室气体(N2O和CO2)产生和有关微生物过程的影响.本文通过土壤泥浆的嫌气培养试验,研究了添加砷酸盐和改变氮肥种类(氮素形态)对反硝化作用(N2O产生量)和呼吸过程(CO2产生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素形态对CO2产生量没有明显的影响.供应NO-3-N作为氮源时,无论是否添加砷酸盐,其N2O产生量没有明显的差异;但当供应NH+4-N和尿素作为氮源时,其N2O产生量稍有增加.添加砷酸盐会使N2O量增加,但使CO2产生量降低.因此,砷污染可能会导致微生物呼吸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5.
为深入了解Uniaxial strain情况下渗透率的变化规律以及垂直应变的变化情况,在实验室环境下模拟Uniaxial Strain的应力、应变环境,分析煤样随着孔隙内气体压力的降低渗透率以及垂直应变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孔隙内气体压力降低,煤样的渗透率增长,并且增长率逐渐增大;煤样的垂直应变始终是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波动,证实了体积不变理论的合理性。该成果对于深入了解渗透率的变化规律以及地下应力环境的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煤层应力对裂隙渗透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各向同性线弹性材料应力应变关系出发,考虑气体解吸引起的基质收缩效应和孔隙压力对储层应力的影响,建立了包含基质压缩系数、裂隙体积压缩系数和流体压力项的渗透率动态变化方程,分析了储层力学参数对渗透率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排水降压初期,有效应力处于主导地位,裂隙发生压缩变形,渗透率降低;气体解吸后基质收缩占主导地位,裂隙张开幅度增大,渗透率升高;弹性模量、泊松比越大,基质变形程度越大,渗透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回归趋势越明显,弹性模量较泊松比对回归趋势的影响更大;当孔隙压力较高时,低孔低渗煤层渗透率随孔隙压力降低变化的幅度不大;裂隙体积压缩系数变化的起始压力点可以根据不同起变压力下渗透率与储层压力的关系确定.  相似文献   

17.
在700℃左右的中温范围,CaO能够通过化学吸附作用脱除燃煤烟气中的有毒痕量元素——硒(存在形式为SeO2)。为探索烟气中的CO2对CaO吸附硒能力的影响,利用热重分析仪(TGA)进行吸附反应试验,通过CaO样品质量变化确定反应速率,并利用原子发射光谱(ICP-AES)确定CaO的硒吸附量。试验发现:CaO吸附SeO2的能力大于其吸附CO2的能力,SeO2能够置换被CaO吸附的CO2,进而与CaO结合;当存在高浓度的CO2时,痕量的SeO2气体仍然可以被CaO吸附;在700~760℃范围内,由于CO2竞争作用的影响,CaO的固硒能力降低12%~35%;CO2的竞争影响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18.
采用Faraday光谱方法,系统研究了交流(Zeeman调制)、直流(光强调制)磁场下,NO2气体分子的光谱信号随外加磁场的变化关系.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表明,NO2分子的光谱信号与外加磁场呈线性关系,由此提出了一种NO2分子Faraday效应磁强计,预期可以测量5×10-3~100 mT,DC-1 MHz范围内的磁场,并具有良好的线性度.  相似文献   

19.
稠油油藏注CO_2吞吐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辽河油田的高升、冷家堡油藏为例 ,运用数值模拟和油藏工程方法对稠油油藏注CO2 吞吐进行了适应性研究 .研究表明 :原油黏度是影响CO2 吞吐效果最敏感的参数 ,随原油黏度增大 ,换油率增大 ,可以选择原油黏度较高的油藏进行CO2 吞吐 ;对于有一定自然产能的油藏来说 ,含油饱和度并非越高越好 ,而是有一定的适应范围 ;对于普通稠油 ,随原油黏度改变 ,合适的含油饱和度、孔隙度范围随之改变 .作出了普通稠油的黏度—含油饱和度图版、黏度—孔隙度图版 ,同时结合油田实际作出了两种不同标准的经济适应性图版 .所得的结果对辽河稠油油藏选择合适的CO2 吞吐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CO2在高温条件下的反应特性,建立了CO2用于脱磷炉冶炼的物料和能量分析模型,验证CO2用于脱磷炉冶炼过程参与氧化反应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基于某厂脱磷炉的实际冶炼工况,研究喷吹CO2对脱磷转炉温度、煤气等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废钢比为8%和CO2利用率为85%时,CO2的喷吹比例可控制在28%以内,氧耗可降低16%,炉气中CO比例可提高约12%;同时随着CO2利用率的提高,脱磷炉的半钢温度逐渐降低,氧耗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