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济阳坳陷东部新近系馆陶组下段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水下沉积的标志(泥岩颜色和富存的古生物化石)和湖泊水流作用的标志(岩性和结构、沉积构造、粒度分析、岩石的成分与结构成熟度、岩心的沉积相序以及砂体的平面形态等),证实了济阳坳陷新近系馆陶组下段为辫状河三角洲,而不是陆上河流或冲积扇沉积。通过解剖济阳坳陷东部某油田馆陶组的沉积序列发现,在馆下段沉积时期,辫状河三角洲发育水下辫状河道:河口砂坝以及前缘席状砂等微相,这为渤海湾盆地新近纪古湖泊研究和济阳坳陷新近系油气勘探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济阳坳陷馆陶组辫状三角洲—浅水湖泊沉积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于济阳坳陷馆陶组下段沉积相的认识一直停留在河流相的基础之上 ,并且一直认为缺乏良好的盖层 ,这些认识明显束缚了对馆陶组下段的油气勘探 .本文从古地貌、古生物、沉积构造等 6个方面的研究出发 ,发现济阳坳陷北部地区馆陶组下段存在以浅水湖泊为背景的辫状三角洲沉积体系 .辫状三角洲由辫状平原、前缘和前辫状三角洲组成 .水下分流河道为前缘骨架砂体 ,河口坝和远砂坝不甚发育 ,前辫状三角洲发育普遍较薄 .该沉积体系总体表现为多物源、近物源的多个辫状三角洲在横向的叠置 ,形成湖泊陆源碎屑丰富 ,滨浅湖相带窄的沉积格局 .湖相泥岩在横向和侧向上形成遮挡 ,与油源断层配合 ,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隐蔽油气藏  相似文献   

3.
济阳坳陷上第三系馆陶组为冲积扇—河流沉积.坳陷周围隆起区及内部凸起区的山前带发育冲积扇沉积.而坳陷内为大片河流沉积.馆陶早期为辫状河沉积;中晚期为曲流河沉积.济阳坳陷内发育有三大水系,各水系流经沾化东部后继续向东流入渤海,故推断现渤海海域地区有较厚的馆陶组,河道砂体、三角州砂体和湖泊砂体均应发育.此地区是今后油气勘探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4.
济阳拗陷新近系馆陶组普遍发育河流相的观念由来已久,研究中重点通过连续取芯井的岩芯观察,以及综合利用录井、测井、古生物及相关分析化验资料,运用沉积学理论,丰富和发展了原有孤岛油田馆陶组仅仅普遍发育河流相的沉积观点,认为馆陶组下段不仅发育砾质辫状河沉积,还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充填型浅水湖泊沉积体系;馆陶组上段初期发育辫状河、曲流河等河流相沉积,中晚期发育浅水三角洲—氧化型浅水湖泊以及浅水振荡湖泊沉积体系。湖相沉积模式在与油田生产密切相关的小层对比和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5.
胜利油田孤东矿区老第三系沙河街组中发现丰富的湖泊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物 ,其特征显著 ,明显有别于其他类型的三角洲 ,可见到 8种特征各异的微相。辫状河三角洲的主体为辫状河道砂坝及水下分流河道砂坝 ,单一河道砂坝呈透镜状 ,由含砾砂岩及中、粗粒砂岩组成向上变细层序 ,常见多个河道砂坝在纵向上互相叠置。三角洲中交错层理丰富 ,其中尤以水道砂坝侧向迁移加积而形成的侧积交错层发育为标志。在上述基础上 ,归纳总结了辫状河三角洲的鉴别标志 ,这对于在其他地区鉴别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新近系沙湾组沉积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根据岩心观察结果,结合钻井、地震及测井资料,对车排子地区新近系沙湾组沉积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沙湾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一湖泊沉积体系,沉积物源来自北西方向的扎伊尔山;排2井区沙湾组二段下部砂体为水下分流河道沉积,而不是前人认为的滩坝沉积;沙湾组的平面沉积相呈北西一南东向展布,沉积演化从早到晚经历了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  相似文献   

7.
汝箕沟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环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认为汝箕沟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具有3套岩性组合,在古气候及构造运动共同影响下,形成了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体系。其中辩状河以发育的河道砂坝为特征,辫状河三角洲河口坝不发育 剖面上水下分流河道频繁交替,并首次在本区发现深湖相浊积岩。  相似文献   

8.
运用沉积学及层序地层学原理 ,分析了河流类型及其形成发育特征 ,借鉴国内外有关冲积河流环境下的层序地层模式 ,特别是近海冲积环境下层序地层模式 ,并以济阳坳陷新近系为例 ,建立了更具普遍意义的冲积河流相层序地层模式 ,探讨了不同体系域的特征及其与河流类型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冲积河流相地层的体系域划分具有 4分性特征 ,即主要发育有低水位体系域、扩张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 ,当基准面缓慢下降时 ,还可发育收缩体系域。根据济阳坳陷新近系沉积特征 ,指出了各体系域对应的沉积体系及相类型。其中 ,低水位体系域时期以侵蚀下切、冲积扇辫状河沉积为主 ;扩张体系域时期是由辫状河向曲流河过渡 ;高水位体系域时期以曲流河为主 ;收缩体系域时期是由曲流河向辫状河过渡。  相似文献   

9.
冀中坳陷古近系始新统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地层全区广泛分布,在钻井、岩心和地震资料等定性和定量资料基础上,采用冯增昭教授倡导的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编制了各层序格架下的岩相古地理图。冀中坳陷古近系沙三中亚段主要发育的沉积相,包括冲积扇、河流、(扇)辫状河三角洲、近岸湖底扇及湖泊。研究结果表明:沙三中亚段主要发育大型冲积扇-河流-(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并处在冀中坳陷始新统早期的湖盆断陷扩张深陷期沉积这一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0.
冲积-河流相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运用沉积学及层序地层学原理,分析了河流类型及其形成发育特征,借鉴国内外有关冲积-河流环境下的层序地层模式,特别是近海冲积环境下层序地层模式,并以济阳坳陷新近系为例,建立了更具普遍意义的冲积-河流相层序地层模式,探讨了不同体系域的特征及其与河流类型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冲积-河流相地层的体系域划分具有4分性特征,即主要发育有低水位体系域、扩张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当基准面缓慢下降时,还可发育收缩体系域。根据济阳坳陷新近系沉积特征,指出了各体系域对应的沉积体系及相类型。其中,低水位体系域时期以侵蚀下切、冲积扇-辫状河沉积为主;扩张体系域时期是由辫状河向曲流河过渡;高水位体系域时期以曲流河为主;收缩体系域时期是由曲流河向辫状河过渡。  相似文献   

11.
柴达木盆地北缘第三系沉积体系演化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柴达木盆地北缘第三系的地质背景和构造演化,结合野外露头、岩心、测井解释和地震相特征,研究了沉积相的纵横分布特征并建立了柴北缘第三系沉积体系演化模式。结果表明:盆地边缘的马北、马西和平台地区一带主要以冲积扇和辫状河沉积为主,靠近湖盆中心的南八仙、冷湖Ⅵ号和Ⅶ号、鄂博梁等地区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或前缘相带。路乐河组(E1+2)冲积扇较为发育,辫状河相对发育;下干柴沟组(E3)主要发育辫状河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下干柴沟组下段(E13)到下干柴沟组上段(E23)是一个辫状河向辫状河三角洲演化的水进沉积序列;上干柴沟组(N1)和油砂山组(N2)发生进一步湖侵,湖盆扩张,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与滨浅湖的交互沉积。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柴北缘古近纪—新近纪从物源区向盆地中心发育的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模式,并探讨了沉积体系演化过程及其油气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岩心观察、测井曲线分析以及室内试验分析为基础,开展单井相、测井相、平面相等分析,对研究区馆陶组沉积微相类型、展布特征及其演化规律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以辫状河和曲流河沉积为主,主要发育心滩、道间滩地、道间洼地、边滩、天然堤、决口扇、河漫滩等沉积微相类型;受基准面升降与沉积物供应的作用,该区河流相砂体自下而上演化大致经历了辫状河繁盛发育期、辫-曲共存发育期、曲流河繁盛发育期以及辫状河发育期4个阶段.  相似文献   

13.
从岩相、测井相和地震相三方面入手,将扇(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相划分为扇(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扇(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前扇(辫状河)三角洲亚相,并识别出辫状河道微相、辫状分流河道微相、水下水道微相、前缘砂微相、边缘席状砂微相、开阔湖沉积微相和水下重力流沉积微相。  相似文献   

14.
苏里格气田盒_8段沉积相及砂体展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里格气田盒8段是重要含气层位。本次研究充分利用钻井岩心、录井和测井资料,对该地区沉积相和砂体展布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该段从盆地北部由北向南依次发育辫状河沉积相和毯式浅水辫状河三角洲相,辫状河沉积相包括河道亚相和洪泛沉积两种亚相,毯式浅水辫状河三角洲相包括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前三角洲亚相。对盒8段砂体展布进行研究表明,在平面上顺物源方向呈现出条带状的分布特征,厚度变化差异较大,但平面上分布较为连续。  相似文献   

15.
济阳坳陷埕东-飞雁滩油田新近系馆上段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岩心、古生物和地球化学等资料 ,对济阳坳陷埕东 -飞雁滩油田新近系馆上段进行了层序地层学研究 .在总结各层序界面及体系域界面的识别特征的基础上 ,将馆上段划分为 1个层序 ,3个体系域 ,1 0个准层序组 ,2 3个准层序 ,并以体系域为单元 ,分析了馆上段的沉积演化过程 ,认为低位域为河流相和三角洲相 ,湖侵域为滨浅湖相 ,高位域则为滨浅湖 -三角洲泛滥平原相 .探讨层序地层与油气分布的关系 ,指出湖侵域砂体展布广 ,储集性能好 ,储层和盖层匹配好 ,而且油藏圈闭面积大 ,油水界面统一 ,为最理想的勘探开发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为阐明四川盆地沙溪庙组河流相沉积特征及相同沉积背景下发育的砂体具有储集差异性的成因机理,首先,通过岩心沉积特征、钻井与地震数据,选取秋林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二段开展沉积研究。其次,以Ⅳ号砂体和Ⅴ号砂体为例,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别从母岩、沉积、成岩和构造4个角度分析储层差异性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目的层段发育曲流河沉积,根据沉积构成差异,可划分为常规型曲流河和辫状型曲流河;沉积作用是造成研究区沙溪庙组二段储层差异性的主控因素,高孔高渗储层(Ⅳ号砂体)为辫状型曲流河沉积,中孔低渗储层(Ⅴ号砂体)为常规型曲流河沉积。最后,结合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可得知基准面旋回控制河型演化,进而影响储层差异。该项研究可为其他具有相似沉积背景的储层评价与预测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