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铁路旅客运输的特点,分析旅客乘车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建立旅客出行满意度指标体系,依据旅客的出行目的划分旅客群,在旅客出行满意度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熵权法计算了旅客乘车选择行为满意度指标的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得到了各类旅客对不同种类列车的满意度等级参数评价结果;分析了各类旅客对不同种类列车选择的偏好,结果可为铁路运输计划的科学规划和客运产品的合理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铁路旅客满意度模糊测评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部分铁路站、车客运服务质量及监督管理工作现状的实际调查,提出了区分旅客群体的思想及方法,采用AHP方法和专家调查法分析了各项指标的相互关系,通过建立综合模糊评价模型,确定服务指标的权重计算方法和铁路旅客满意度等级评判方法.  相似文献   

3.
新形势下铁路客运市场分析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阙丽娟 《山西科技》2005,(5):11-12,14
文章分析了我国旅客运输市场的需求及发展趋势,论述了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对旅客运输需求总量及旅客运输市场的影响。通过对铁路客运市场现状及原因分析,提出了新形势下铁路客运的市场定位及铁路客运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为了客观准确评价高铁客运服务质量,从旅客直观感知出发,构建包含七个1级指标和二十六个2级指标的评价体系,采用多层次模糊分析的评价方法,建立高速铁路客运服务质量综合评价模型。根据受访旅客的意见确定评价指标权重,通过综合满意度评价高铁客运服务质量。选取大西线十一个高铁站出行旅客为调研对象,得到统计数据。计算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可以确定旅客总体满意度对高铁服务质量的影响,得出主要评价指标的旅客满意度,为有针对性地改善高铁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此外,发现旅客对服务的感知度存在显著差异,经常性出行者选择工作日高峰时间段外出时,更加注重七个1级指标中的信息服务要素;而临时性出行者大多避开高峰时间段或选择在节假日出行时,更注重清洁服务要素。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持续提高,未来旅客的出行结构必将会发生明显变化,消费性旅行需求的增长速度将会加快,旅客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将会逐渐增加,旅客对铁路客运的方便、快捷、舒适、安全等要求也会明显增强。铁路普速客运小站服务质量代表了铁路长期以来整体服务质量的评判。本文通过研究影响普速客运小站服务质量因素,重点从如何提高客运人员素质方面浅谈了如何提高铁路普速客运小站的客运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6.
基于顾客感知的铁路客运服务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旅客需求的角度出发,针对旅客对铁路客运服务质量的感知是用模糊语言表示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语言之间相似度的多属性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集结顾客对铁路客运服务质量的感知评价,运用相似关系确定出各铁路客运公司分别与正理想和负理想客运公司的相似度,得出顾客对铁路客运服务质量的综合偏好,该偏好结构具有符合现实决策行为的偏序结构。通过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科学、有效,可以指导铁路客运公司的策略制定。  相似文献   

7.
杨琳 《科技信息》2011,(18):217-218
本文按照铁路旅客服务流程,构建出高速铁路客运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并运用模糊评价法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评价,在模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高速铁路客运服务质量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针对铁路客运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了影响铁路客运服务质量的因素,并提出了有关对策和建议,以满足旅客和社会对铁路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铁路旅客在乘车方案选择行为上存在着较大的主观性和模糊性,为了客观给不同出行需求的旅客提供最优的乘车方案,从铁路旅客出行的方便性、总费用、总时间、出行拥挤度、偏好匹配度、时间满意度和舒适度7个方面进行考虑,构建了铁路旅客乘车方案选择行为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聚类分析方法优化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客观组合赋权方法确定了铁路旅客乘车方案选择行为评价指标的权重分配,建立了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铁路旅客乘车方案灰色综合选择决策模型。最后通过实例分析铁路旅客乘车方案的优劣,验证了铁路旅客乘车方案选择行为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傅聪 《科技资讯》2014,(8):228-228
铁路旅客运输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我国旅客运输市场的需求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对经济发展与城市化的进程对旅客运输需求总量及旅客运输市场的影响做了判断。通过剖析对铁路客运市场现状及原因,指出了铁路旅客运输的市场定位及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我国铁路首先在京沪线修建200km/h以上高速铁路问题提出了北方交通大学代表性的论点,并着重论述了时速目标值、运行组织模式、选择京沪线修建高速客运专线及其起步方案等宏观政策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京沪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京沪高速铁路为背景,结合该线的客流预测结果,提出全部中速列车输送、高速列车下线加换乘及高速列车下线加中速列车上高速线输送跨线客流的3种模式;定义了适应度的概念,用以表征列车开行方案适应旅客需求的程度;最后从动车组利用、旅客旅行时间节省和旅客需求适应程度等方面对3种模式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李慧  邵荃  于文斐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18):8025-8030
为研究航班延误引发的旅客群体性事件的处置策略,本文建立旅客满意度动力学模型与延误服务价值评估模型,设计交互式问卷刻画不同种类旅客的服务效果调节因子,并设计实验定量模拟各类旅客群体在面对不同处置措施组合时的满意度变化,分析各项延误服务的价值,确定不同延误时间内航空公司与机场的最佳处置策略组合,实现了该模型从理论到实际的映射。仿真结果表明,随延误时间的增加,不同处置策略会带来不同控制效果,因此合理的处置策略能够有效提高旅客满意度,防控旅客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4.
各种交通方式之间实现客运一体化的和谐发展,可以更好的发挥各种交通方式的优势,实现交通系统的效益最大化。本文在对广州城市交通现状、交通供需形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广州市城市客运交通的发展战略,明确各交通方式在城市交通中的定位,并进而提出了实施轨道交通站点客运一体化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蒋洋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7):7003-7006
对于城市客运枢纽交通流线优化设计来说,核心问题是怎样在整个系统的角度上设计旅客流线,使得整体系统的总费用最小。在对比分析枢纽旅客流量分配与城市道路交通流分配差异的基础上,将用户平衡的思想引入枢纽流线设计问题中。最后,以某枢纽网络为研究对象,对枢纽流线进行了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6.
为使Flexsim更适用于综合客运枢纽仿真,应用3DMAX的纹理映射及细节层次技术(LOD)对Flexsim进行二次开发,运用面向对象离散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对某城市综合客运枢纽站进行仿真,实现综合客运枢纽系统作业全过程的可视化虚拟现实3D动态演示。借助Flexsim仿真平台的数据统计分析功能,以公路客运枢纽站客流量为变化参量,研究其对于候车室状态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当人流发生器参数泊松分布的均值为8时,候车室通行顺畅;均值为5时,有部分旅客不能及时上车,须排队等待,最终造成拥堵。通过对8、7、6、5这4个均值进一步分析表明:在实际运营中,该枢纽站最大日均旅客发送量可达12 300人次/d。  相似文献   

17.
客运专线运量预测对于制定旅客列车开行方案起决定性作用. 针对客运专线的特点,分析了不同层次旅客的出行需求,建立了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对郑西客运专线日客流量进行预测. 通过与近年该客运专线客流结果比较分析,发现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客流以及LOGIT预测结果非常接近,验证了模型在运量预测方面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为评估港口客运站人员应急疏散能力,根据港口客运站火灾特点和人员疏散影响因素,提出基于AnyLogic和Pathfinder的港口客运站人员疏散能力评估方法,分别建立基于AnyLogic的港口客运站作业系统仿真模型和基于Pathfinder的人员疏散仿真模型。最后,以某港口客运站为例,利用提出的港口客运站人员疏散能力评估方法,以人员疏散时间作为指标评估港口客运站人员疏散能力,并确定火灾关键危险位置和制约人员疏散能力的关键因素,为港口客运站平面布置和日常运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基于空间关联度的高铁综合客运 枢纽客流参数预测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基于空间关联度的高铁客运枢纽客流参数预测算法. 通过对高铁综合客运枢纽瓶颈点及其关联点之间的关联度进行研究,利用瓶颈点和关联点的实时客流参数信息,实现对瓶颈点客流参数信息的短时预测. 实验证明该算法在高铁综合客运枢纽客流安全预警实际应用中,能够快速反映客流扰动,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为高铁综合客运枢纽安全预警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0.
客流参数预测是实现枢纽客流安全状态预警的重要手段,针对枢纽客流参数的预测问题,提出了基于RBF神经网络的高铁客运枢纽客流参数预测方法,通过对高铁综合客运枢纽内瓶颈点的短时客流参数信息进行预测,对客流的拥堵或滞留状态进行及时预警. 实验证明基于RBF神经网络的高铁客运枢纽客流参数预测方法能够对瓶颈点未来短时内的客流参数信息进行较准确地预测,并可较好地反映滞留客流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