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运用图底关系分析、空间营造分析、场所文脉分析等城市设计的分析方法对成都市文殊坊街区总体空间格局、街道空间、结点空间、院落空间等多种内外部空间在形态组合、空间环境营造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民居的营造与自然环境融洽度高,对应生成了诸多以调适居住环境为目的的设计方法与营造经验。文章以一种斜向门道空间为例,从空间营造与使用角度出发,遴选室内、院落和巷道三种代表性空间形态,对其进行风环境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斜向门道空间对民居建筑微环境能够起到有效调节作用,改善场域风环境,提升活动空间整体舒适度。将传统营造经验通过现代科学方法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更加客观地认知传统建筑自身所蕴含的绿色营造智慧,为传统民居在当下的新发展提供多样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城镇历史景观的“层积”理念,以1572-1949年呼和浩特市主城区空间形态为研究对象,在相关文献及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典型案例实地调查,运用城市形态学等方法从山水格局、城市形态、路网结构、园林景观及典型案例等方面对呼和浩特市近400年的城市空间形态景观层积及景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山水格局符合中国传统山水城市特点,城市空间形态演进经历了明清和民国2个时期6个发展阶段,城市形态、路网结构和园林景观具有时空分异特点,景观结构趋于复杂;典型案例景观具有中国传统院落与汉传佛寺布局、空间序列及汉藏结合式景观特征。通过对呼和浩特市城市历史景观空间形态演变与特征的分析,以期为城市历史景观保护、传承、活化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以晋南铁炉村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山地式民居进行深入地调研与测绘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其山地聚落空间形态及建筑形态,归纳出晋南山体建筑由于所处地形地貌的特殊性,空间特征明显,形象清晰,无论是从选址、布局、意境追求、景观构建均呈现显著的空间意象和外在景观。在此基础上结合晋南当地“四大八小”:即四幢大房称“四大”,八间耳房称“八小”的民居院落形式,及二层抬梁式单体建筑形式,并利用平行于等高线的上下两条巷道及垂直于等高线的五条夹道将这些携带晋南特色的院落元素有秩序地相结合。构建出晋南地域性、适应性极强的山地民居建筑形式,充分体现了晋南居民与自然和谐共生及对中国传统民居理念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5.
盖大为  陈刚 《工程与建设》2007,21(3):57-259,262
院落,作为中国传统空间的形态之一,在百业俱兴、生机蓬勃的今天,再次为人所瞩目,这正是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的一种表现.文章从对传统院落的分析人手,通过对其功能特征的解析与结构特质的梳理,从而得出传统院落对现代居住环境塑造的启示与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山西省太原市店头古村层楼式石碹窑洞的典型代表郭家东、西院以及紫竹林寺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测绘、计算机建模等方法,对层楼式石碹窑洞建筑的空间组合方式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其相互渗透的空间特色。该组建筑群不仅在单体建筑内部的水平、垂直空间相互贯通,而且这三组建筑的院落空间也具有互相穿插联系的功能。通过对层楼式石碹窑洞群空间研究,可以为我们营造现代建筑空间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提升晋东南传统村落院落内部风环境舒适度,同时给城市不良风环境问题提供解决经验,对晋东南传统村落院落风环境进行了定量研究.通过实地调研和测绘晋东南典型传统聚落民居布局现状,将该地院落基本形式分为21个工况,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模拟分析进行定量分析.使用风速比评估法针对夏季和冬季不同的风环境要求展开讨论,并将每一种工况的院落形态量化,分析各工况院落内平均风速比与建筑体积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建筑物全围合的"口"型院中的几种方案更能兼顾夏季散热与冬季抗寒的功能,且西厢房高东厢房低的布局能营造更优质的风环境;风速比曲线的单调区间主要由民居围合形式决定,单调性则由主要由民居组合高度决定.  相似文献   

8.
石谦飞  吕洁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32):13860-13871
大同市天镇县为军事型防御性聚落分布较多的地区,其传统聚落形态在保证防御性功能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气候适应性营造策略。本文选取晋北防御性聚落——村堡安家皂村,并对其相关资料进行了查询整理,并进行实地调查。按照由“大”及“小”的尺度顺序,从聚落整体,院落形态,民居单体进行了营造分析。从气候适应性角度如气温与降水,风环境,热环境等方面研究分析其营造技术,并总结出村落建设营造技术策略,将其应用于传统防御性聚落的保护与更新。深入研究晋北防御性聚落营造技术的气候适应性策略,并以此为依据,对聚落未来的发展进行一定的引导作用,为国内其他防御性聚落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研究以及参考价值,对于当代乡村建筑的更新发展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泉州古城内城市更新改造活动为例,以历时性与共时性的观点,分析近代、当代大规模城市更新中的新旧建筑群体空间关系.通过理论论述与案例比较,指出城市更新大规模的拆建改造方式与街区内部空间关系的割裂对峙,对于古城传统城市空间形态产生蚕食与破坏的消极作用.建议在古城更新中,进一步研究和吸收传统城市空间形态中坊巷格局、院落构成所蕴含的合理成分和空间特质,使古城整体独特的空间肌理和风貌得以更好地保护和延续.  相似文献   

10.
从生态学的角度,人本思想为理念,从空间和形态上,通过建筑、水体、植被、道路和景观小品等方面,对华南师范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进行了初步的评价.探索如何营造一个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共存、整体完善的高校校园生态环境系统.  相似文献   

11.
赵非 《山西科技》2014,(6):52-54
地窨院是我国劳动人民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为求生存发展所建设的特色建筑,是我国窑洞民居建筑的重要一支,其修建的过程处处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研究地窨院对了解黄土文明、传承黄土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山西省的地窨院主要分布在平陆县境内。对地窨院的营造方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地窨院营造背后的科学依据和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院落这一传统居住形式的人文解析,阐明了院落住宅的建筑空间特色,指出以院落为中心的基本平面格局成为当下住宅小区规划的新理念,揭示了“咫尺空间”的内涵,并进而分析了“空中院落”这一高层住宅设计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住宅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居住质量,文章论述了住宅庭院空间的功能及作用,并提出了住宅庭院空间环境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对山西传统戏场音质进行初步的分析和研究,为我国古建筑的声学研究提供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15.
浅谈山西传统民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晓丽 《山西科技》2010,25(3):143-143,145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地区,历史悠久。山西民居独秀一枝,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其中,乔家大院既是建筑艺术的宝库,又是民俗的堂殿。山西民居建筑不仅具有我国北方封闭式四合院的空间特色,而且其木框架结构也富含传统特色。  相似文献   

16.
泾阳吴氏庄园地处陕西关中腹地,历史悠久,作为清中后期陕西盐商吴氏家族的庄园,是关中私家宅园的典型代表.以泾阳吴氏庄园为研究对象,以历史文献和田野调查为依据,对宅园东院平面进行复原示意,对空间布局、空间序列和空间营造特色三方面进行着重分析,结果表明,吴氏庄园空间格局上左右对称、院落狭长;围合以从内至外由厅堂、厦房、倒座、墙体及院门组成,丰富且富有层次;在空间视线控制上,吴氏庄园以空间渗透化解了平面狭长产生的缺陷.作为关中传统私家宅院,吴氏庄园对于了解关中地区优秀宅院庄园庭院空间极具历史、美学及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庭院式绿化小区保护和美化居住环境,增加建筑艺术效果,活跃住宅区生活气氛等功能,简要分析了居住区小区绿化的设计布局及园林植物的配置.指出庭院式绿化小区应从发挥其统一性和综合功能出发,并以审美的观赏性和绿地的实用性为原则,进行设计布局与植物配置,以达到造因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构建了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选择的方法.首先,利用Voronoi图空间分割的特性,将现状居民点进行初步分类;然后,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因素,构建农村居民点的建设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评价指标因子的权重,并基于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建设适宜性进行分区;最后,结合分类与分区的结果,选择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基于该方法,实证研究了郧西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结果表明,30.02%的现状居民点选择城乡一体化整理模式;17.35%的现状居民点选择中心村整理模式;44.43%的居民点选择村内合建整理模式;8.20%的居民点选择搬迁整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