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试图构建相对科学完善的城市活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湖北省12个主要城市为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与信息熵相结合方法分别从城市综合活力、城市活力系统以及城市活力系统要素3个层面对湖北城市活力最终评价结果进行深入客观分析.结论:(1)从综合角度分析,湖北主要城市活力水平普遍偏低,且城市间发展不均衡,武汉以绝对优势居于首位,荆州最低;(2)从活力系统角度分析,各城市内部经济、社会、环境、文化4个活力系统发展不协调,环境活力总体高于其他3个系统活力;(3)从活力系统要素角度分析,湖北各主要城市的活力基础与活跃程度对城市活力贡献呈现互补趋势.针对以上结论,本文试着提出若干可行性建议,为湖北各城市综合、均衡、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沈阳城市森林树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了由7个抗性功能指标、5个生态功能指标、5个美学功能指标组成的城市森林树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沈阳42种主要城市森林乔灌木树种进行了综合评价。其中,刺槐、榆树、小叶朴、早柳等乔木树种,黄刺玫、水蜡、接骨木、鸡树条荚蓬等灌木树种获得了较高的综合评价指数。评价结果与沈阳地区的基本状况以及城市森林树种选择的基本原则有着高度的一致性,说明该研究在城市树种评价方面做了一次定性与定量、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3.
模糊数学在城市水系景观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总结了国内外景观评价的方法,针对目前公众参与规划设计的重要性,以城市水系景观评价为例,提出了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从公众对景观质量的评语中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并通过求解模糊关系矩阵来荻取各因素对整体景观影响的权重系数,从而指导城市水系景观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4.
城市竞争力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江苏省主要城市市区经济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通过主因子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对各城市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用因子载荷和方差极大正交旋转因子载荷分析了形成城市竞争力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认为城市的对外开放程度、经济实力是形成城市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15项城市基础设施指标,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鞍山市的基础设施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同时与辽宁省内其他城市做出比较,最后分析了评价结果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城市空间理论与空间分析,浅析西昌的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空间中功能要素的发展演变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及道路和商业空间的发展与整个城市空间结构之间的关系,为西昌城市空间拓展的优化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兰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兰州市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入手,通过选择土地投入程度、土地经济产出、土地利用合理程度和土地集约利用发展趋势4个方面的22个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和德尔菲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在对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运用综合评分法确定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结果表明,兰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逐年提高,处于基本集约利用状态,可挖掘潜力较大;各子系统间发展较协调,有利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城市功能是城市作用于外围经济地域系统的能力,产业发展引起城市功能的变化.在城市功能关系结构中,主导功能与一般功能之间的关系最为重要.城市系统内部各种要素按照自己的特性在城市空间中有规律地分布、运动,这样就形成了城市功能的空间结构.开放协调是城市功能优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通过构建旅游发展质量体系,对环渤海地区18城市2002—2014年间旅游发展质量水平进行了评价,并通过标准差椭圆、重心法、全域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对该地区旅游发展质量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从时序变化看,各城市旅游发展质量时序变化差异显著,存在典型的"高质量-高稳定性"和"低质量-低稳定性"两大类型;(2)从空间格局演变看,空间集聚态势有增强的趋势,环渤海圈内南北部差异在扩大而东西部差异性增减不定,整体上东南部地区城市的影响作用在增强.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生态经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经济城市是依据生态学原理提出的一类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城市,是包括生产和生活在内的综合性、全方位、全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在对生态经济城市的概念、内涵以及国内外生态经济城市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了生态经济城市评价指标选取原则,采用专家咨询的定性和定量信息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吉林省生态经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加权求和与加权求积相结合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计算了2000-2004年吉林省生态经济城市的发展度,并对该时间段吉林省生态经济城市发展的程度、速度以及潜力进行了分析与排序.建立的指标体系,对于正确认识吉林省生态经济城市建设成果和发展规律,促进城市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甘来  杨慧华 《江西科学》2009,27(1):95-101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的精髓所在,一个城市最主要的特质就是通过城市公共空间来表现的。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趋势代表着城市的发展趋势,因此研究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趋势是与现代城市发展息息相关的,它具体表现出大众化、生态化、立体化、室内化、综合化等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12.
城市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地域范围内,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具有不同规模和不同职能的各种城市和城镇所构成的有机整体.新疆的城市体系不合理,存在着城市数量少、密度低、城市首位度高、大城市缺失等问题.这些给新疆的城市、经济发展带来了极不利的影响.在新疆城市体系发展道路的选择上,不仅要继续强化特大城市乌鲁木齐市的辐射与扩散功能,还应在现有的中等城市中培育几个大城市,促进新疆城市体系的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宏  刘娜  杜蒙洁 《科技信息》2012,(35):88-88,200
流浪猫是城市居民最为关心的社会问题之一。本文应用Logistic种群模型建立了城市流浪猫数量研究模型,分析了随时间发展流浪猫数量的变化趋势,根据有关资料数据,给出模型算例,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某城市流浪猫数量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韦少港 《江西科学》2011,29(3):343-349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随着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要实现城市的和谐发展,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尤为重要。纵观中国城市规划建设过程,在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的同时也患上难以解决的"城市病";深入开展城市地质学研究,有助于解决城市规划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对城市地质学的研究前沿和城市规划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并基于城市地质学之上探讨了如何有效的解决"城市病"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图用系统工程的观点讨论城市货物流通过程,建立城市货物流通系统,定义其中的元素、结构、环境和功能,探讨该系统存在问题的原因和各种问题的分类,从而不仅使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城市货物流通的基本情况,同时也为今后建立城市货物流通综合性模型体系、解决城市贷物运输的问题打下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乌鲁木齐城市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是旅游的载体,城市的大环境是现代旅游的支撑点。乌鲁木齐是新疆旅游的辐射中心和重要集散地,但是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原因,乌鲁木齐市旅游发展中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分别阐述城市旅游发展动力系统中的吸引系统、支持系统、中介系统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基于88814条POI数据, 并借助自组织映射网络(SOFM网络), 对深圳市城市土地利用的功能进行分析和识别, 并与中国基本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制图(EULUC-China)进行比较验证。结果表明: 1) 深圳市城市街区尺度呈现功能混合的特征, 主要分为第二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主导、交通设施主导、居住+第二产业及生产性服务业+商业服务业设施混合、居住+公共管理和服务混合以及商业+公共管理和服务混合5类空间用地。2) 基于SOFM网络的用地功能识别模型, 结果更为细致, 混合功能用地的分类更能突出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18.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新专业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海明 《科技信息》2012,(33):483-484
我国正迎来以轨道交通建设为代表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高潮,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因此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一个新专业,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发展同样面临一些挑战。本文就目前我国目前的形势下,对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新专业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可供开设和准备开设该专业的高校借鉴。  相似文献   

19.
城市夜间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夜间经济是伴随着城市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产生的一种经济现象,它直观地表现着一个城市的消费水平,并潜在地拉动着生产需求,已成为城市经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城市夜间经济发展的动力与制约因素,提出了发展城市夜间经济的对策,以期推动城市夜间经济的发展与研究。  相似文献   

20.
“十五”以来,太原市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人为活动以及下垫面的变化会影响太原市地表温度的时空分布,城市热岛现象也随之发生变化。为了对太原市今后城市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利用Aqua/MODIS、数字高程、土地利用分类、城市灯光等多源卫星资料计算太原市2003~2019年城市热岛强度和城市热岛比例指数,分析太原市城市热岛效应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高空间分辨率的Landsat8数据分析太原市热岛区和冷岛区下垫面特征。结果表明:2003~2019年,太原市辖区各县(市、区)城市热岛效应较强的月份主要发生在7月~9月,且多在8月城市热岛效应最强,辖区各县(市、区)中小店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近20年来,太原市辖区各县(市、区)城市热岛强度变化趋势不同,南部的小店区、晋源区和清徐县城市热岛强度整体增加趋势明显且逐渐相连成片,在今后城市发展中应重点关注,北部、东北部和西南部郊区的强冷岛区域的面积增加显著,有效缓解了所在县(市、区)的热岛强度;在城市发展建设中,注意金属、混凝土或塑胶等建筑吸热材料对局部热岛效应的加强作用,可通过大面积水体、植被等缓解局部地区热岛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