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梁锋 《科技资讯》2009,(17):69-69
作者通过测量故障产生的行波在故障点及母线之间往返一趟的时间来计算故障距离,并对单端行波法各种计算方法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条件逐类进行了分析、对比和讨论。对输电线路故障测距的研究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单端法是利用电压及电流行波进行线路故障测距的方法,通过测量故障产生的行波在故障点及母线之间往返一趟的时间来计算故障距离,并对单端行波法各种计算方法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条件逐类进行了分析、对比和讨论及对输电线路故障测距的研究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邱琳 《科技咨询导报》2012,(21):106-106
输电线路发生故障时,通过故障测距装置的自动测量,可以为人工查找故障点提供有效参考,但需要注意测距设备的准确性、可靠性、实用性问题。介绍了基于故障分析的单端测距、双端测距方法,并特别强调在实际中采用的方法,以及这些方法的特点和不足,并对这些方法给与了评价。  相似文献   

4.
柔性直流输电具有不同于交流输电和常规直流输电的运行原理和特性,随着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应用,交流电力系统的故障特征可能发生显著变化,基于传统交流系统暂态故障特征量的故障测距面临挑战。为此,基于柔性直流输电的运行原理,分析了柔直交流侧故障时换流器的运行特性,推导了在换流器保护未启动、限流以及闭锁条件下柔直交流侧短路电流解析式,分析比较了柔直不同暂态运行状态下对输电线路单端故障测距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柔直馈入下交流输电线路单端故障测距受换流器交流侧电压跌落系数和换流器无功功率指令的影响,通过PSCAD/EMTDC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基于阻抗测量法和解二次方程法相结合的改进单端测距算法.该算法不但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又从原理上消除过渡电阻的影响因而具有较高的精确性.该算法只需要线路一端的电气量,简单灵活;而且基于工频量,对采样率要求不高,具有较高的工程实用价值.最后用Visual C++编程实现该算法并通过实际的工程应用证明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赵耀新 《广东科技》2009,(18):239-239
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单端法是利用电压及电流行波进行线路故障测距的方法,通过测量故障产生的行波在故障点及母线之间往返一趟的时间来计算故障距离,并对单端行波法各种计算方法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条件逐类进行了分析、对比和讨论.对输电线路故障测距的研究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刘勇 《科技资讯》2014,(27):84-84
高压输电线路故障测距能够及时的找到故障点,并给处理故障的工作人员更多实际的帮助作用,避免在故障产生后的盲目行动,所以高压输电线路故障测距算法能够有效的保障供电设备的运行稳定性,给电力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赵建文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9):5636-5641
提出了采用快速独立分量分析(FastICA)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HVDC)单端行波故障测距方法。利用FastICA算法对故障后的直流输电线路电流信号进行处理,分离出电流行波特征信号,检测初始行波波头与第二个行波波头到达测量点的时间,并判断这两个波头的极性关系,实现了故障测距。应用Matlab软件,建立了HVDC系统模型,对多种故障类型进行了故障测距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准确区分中点内外故障,正确有效。  相似文献   

9.
高压输电线路的准确故障测距是从技术上保证电网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的重要措施之一,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根据各测距算法采用的原理不同,将其分为阻抗法、故障分析法和行波法三类。  相似文献   

10.
基于单端电气量的故障测距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利用单端电气量测距的精度,在对基于单端电气量的正序电流迭代测距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负序网计算本端系统阻抗,并提出了利用系统正常运行时参数估算对端系统正序阻抗的方法,从而使测距算法对系统的运行方式具有一定的自适应性.为了防止测距结果不收敛或收敛太慢,还提出了加速收敛的方法(Alkten法)、Alkten法的应用提高了测距的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测距方法可以使测距误差在1%以下,且实现简单,不需要另外增加硬件投资。  相似文献   

11.
直流牵引供电系统故障测距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快速准确的故障定位,对地铁正常运营具有重要意义.在PSCAD/EMTDC中搭建双边供电方式下的仿真模型,考虑集肤效应下的牵引供电系统短路故障,采用MUSIC功率谱的方法提取双端故障行波的固有频率中的主频率进行测距.经仿真验证:本文方法解决了集肤效应对故障测距精度的影响问题,与基于稳态分量的阻抗分析法或行波法等测距方法相比,该方法不受波速与线路参数测量误差的影响,提高了现有方法的测距精度,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一种输电线路常见的两端电源单回线故障测距模型进行原理分析,根据数据来源不同比较了单端测距法和双端测距法这两种不同的算法,并用对称分量法进行分析和研究,阐述了它们的算法实现。结论表明,此两种算法均可有效消除过渡电阻对测距精度的影响,且各有优缺点,可视具体情况选择其中一种。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基于区段两端零模电流值乘积积分的高速铁路电力贯通线故障定位方法.该方法借助现有铁路远动系统,仅需要每个区段终端FTU上的零序电流值,即可快速准确定位故障区段.数字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受故障距离、配变负载及过渡电阻的影响,且对FTU数据采集的采样率和同步性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对现代D型双端和A型单端输电线路行波故障测距原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这两种行波原理的优化组合测距思想,并成功用于实际故障暂态行波分析.与单独的D型或A型行波测距方案相比,该方案能够利用A型行波原理对D型行波原理给出的测距结果进行验证和校正,提高了测距可靠性和准确性.实际应用表明,优化组合行波测距方案是可行的,并且测距性能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分布式电能质量监测系统中,为实现电能质量扰动源的准确定位,提出电能质量扰动源定位的矩阵算法。首先,建立电能质量监测点与线路关联关系的监测关联矩阵;当检测到扰动事件发生时,由各个监测点的扰动方向判别结果建立扰动方向矩阵;最后将监测关联矩阵与扰动方向矩阵对应元素相乘获得扰动判断矩阵,从而准确判断扰动源的位置。该算法原理简单、定位准确,适用于对各种类型电能质量扰动源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工频故障分量的基本概念,提出了利用工频故障分量来判断故障方向的原理,进而形成了一种新的方向纵联保护.应用PSCAD仿真软件对保护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证明,此种保护具有良好的动作特性,且不受系统电势和短路点过渡电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考虑输电线路阻抗频率特性的高精度行波定位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理论上推导出了考虑集肤效应的三相输电线路的正序阻抗和零序阻抗随频率变化的公式,分析了输电线路的阻抗频率特性及输电线路阻抗的依频特性对行波定位和保护的影响,并提出了应用小波包分析对行波信号进行分解,分频段进行行波速度的计算并记录行波波头到达的时间来进行故障定位的方法.通过ATP仿真分析表明,该故障定位方法能有效消除行波色散特性的影响,提高故障定位的精度.  相似文献   

18.
基于关联维数分析方法对输电线路故障检测、分类与测距进行研究.通过计算和分析比较输电线路正常和各类故障下电压行波的关联维数,得到用于故障检测的关联维数阈值Dth,为进一步判断故障是否接地,引入接地评价指标(Index)th,实现对高压输电线路故障的初步分类;进而基于变步长关联维数突变时刻搜索算法捕捉故障发生时行波到达线路两端的时间差Δt,并以双端行波测距法进行故障测距.最后以仿真验证关联维分析法在高压输电线路故障检测、分类和测距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火力发电厂湿法除灰系统中柱塞泵的泄露问题,介绍了频域和时域相结合检测故障的方法.文中对比了声音样本的波形特点,利用加窗傅立叶变换分析了时域短时能量和频域短时自相关函数、功率谱函数,提取了声音样本的频率特征量,证明了利用特征频率点附近功率谱函数方差值检测故障的可行性,并提供了利用工程简化实现多路信号实时检测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配电线路的各项电气参数受频率影响很大 ,文章详细阐述了配电线路处于高频电场中参数随频率变化的规律 ,扩展了高频条件下的传递函数理论并给出了该情况下传递函数的定义 ,对解决配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定位的新方法——传递函数法作了更具有普遍性和一般性的推广。根据单相和三相情况下线路参数随频率改变的配电线路接地故障定位的传递函数法的计算公式结合具体线路作了详尽的模拟计算。通过模拟计算 ,给出了变参数条件下通过地模量网络传递函数的波形特征进行故障定位的判据 ,进一步证实了配电网接地故障定位的传递函数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