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为进一步推广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发展和应用,本文在综合介绍组合结构研究背景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型钢与再生混凝土之间界面黏结滑移性能、型钢再生混凝土梁受弯及抗剪性能、型钢再生混凝土柱轴压、偏压性能及抗震性能、高温后型钢再生混凝土梁和柱受力性能、型钢再生混凝土梁柱节点及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结构受力性能研究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研究建议及展望,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及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内置钢构架型钢混凝土深梁力学性能优越,但是外包混凝土裂缝宽度不能满足正常使用限值的情况,为了有效控制外包混凝土的裂缝开展,对基于裂缝控制的型钢混凝土深梁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基于软化拉—压杆模型建立了内置钢构架型钢混凝土深梁的剪切力学模型,讨论了基于裂缝控制的内置钢构架型钢混凝土深梁设计方法,给出不同裂缝控制要求的箍筋和腰筋面积以及型钢混凝土斜压柱的几何参数;讨论了型钢混凝土斜压柱破坏状况,并给出控制型钢混凝土斜压柱破坏的含钢率条件;给出内置钢构架型钢混凝土深梁发生适筋破坏的条件,为建立该新型内置钢构架型钢混凝土深梁抗剪承载力设计规范公式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二合一中梁型钢属于异形断面型钢中的薄壁大断面型钢,设计采用了热轧热弯工艺.针对二合一中梁型钢孔型系统,将孔型缩小为实际尺寸的1/4,利用实验轧机轧制铅试样的实验方法,顺利完成了轧制试验,得到实验成品.实验和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直接轧制二合一中梁型钢的工艺方法是可行的,同时也验证了孔型系统的可靠性,为将来的生产提供了可靠的轧制参数.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粘结滑移对型钢轻骨料混凝土梁受力性能的影响,对型钢轻骨料混凝土梁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模拟,并且和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基于型钢和混凝土界面存在的粘结力,引入局部粘结滑移本构关系,对型钢应力分布、裂缝形态、荷载一挠度曲线进行了分析。分析中考虑了剪跨比、型钢放置情况等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型钢轻骨料混凝土梁受力性能和型钢普通混凝土梁相似,随剪跨比增大,逐渐由斜剪破坏过渡到弯曲破坏。荷载一挠度曲线可明显地划分为三个阶段。考虑粘结的有限元分析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未考虑粘结的有限元计算承载力和刚度均比试验值大。  相似文献   

5.
均布荷载下型钢混凝土简支梁的滑移位移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的实验研究基础上,对均布荷载形式下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由弹性力学理论,推导了型钢混凝土简支梁在均布荷载作用下滑移位移的函数关系式,并进行了数值计算与分析.计算表明,构件中型钢与混凝土界面的相对滑移的基本特征,与相关试验结论相一致.研究结果可以用来描述型钢混凝土界面的相对滑移规律,同时为研究型钢混凝土构件粘结滑移本构关系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根据国内外关于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的试验研究资料,在已有对型钢混凝土粘结应力沿锚固长度的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引入能量法求解型钢混凝土界面的相对滑移. 以型钢混凝土圆钢管柱为例,建立了型钢与混凝土界面的沿锚固长度方向相对滑移的基本计算公式. 计算结果表明,圆钢管混凝土柱中型钢与混凝土界面的相对滑移具有二次曲线分布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
唐人 《工程与建设》2010,24(1):120-122,125
文章针对型钢混凝土梁的施工方案,以工程实例为对象,研究了合理的施工方法以保证型钢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提出了型钢混凝土梁的安全施工措施,从而使施工既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又能达到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普通的钢-混凝土组合梁存在混凝土和型钢之间滑移大、竖向掀起大、横向稳定性差等问题,从而提出了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梁。为研究其弹性受弯承载力,采用应力积分法和换算截面法分别建立了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弹性受弯承载力。根据试验结果,验证了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弹性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9.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是将预应力技术和型钢混凝土梁结合起来,形成了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构件。从定性的角度分析,该新型组合梁具有预应力结构和型钢混凝土结构的双重优点。本文主要介绍了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的发展概况,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SRC-RC竖向混合结构转换柱型钢延伸高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确定SRC-RC竖向混合结构中转换柱的型钢合理延伸高度,保证转换柱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通过16根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对具有不同型钢延伸高度的转换柱进行了理论分析与性能研究。分析得出了能保证柱底型钢翼缘屈服的型钢最小延伸高度计算公式,保证柱底型钢受弯屈服。试件的位移延性系数随型钢延伸长度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规律,型钢剪力则表现截然相反的变化规律。型钢截断处的试件弯矩导致上部柱体与下部柱体在该截面存在相互脱离的趋势,纵向受力钢筋在这样的相互转动作用下产生了被拔出的作用效果。配钢率越大,型钢截断处的试件弯矩越大,则纵筋的拔出效应越明显。转换柱的反弯点大致位于0.6倍的柱高,反弯点至柱根部的距离即为型钢在转换柱中的合理延伸高度。型钢延伸高度达到反弯点时,型钢截断处的试件弯矩最小,试件损伤破坏较轻,型钢截断区的内力畸变影响区远离柱顶和柱底,相应区域的混凝土能够保持较好完整性,确保塑性铰具有良好的转动能力,转换柱具有更好的变形能力和抗震防灾能力。  相似文献   

11.
根据通用有限元工具Ansys,对钢管混凝土单梁节点进行了有限元受力分析,结果表明,节点设计合理,受力可靠。  相似文献   

12.
王萌  樊江  焦义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0):2482-2486
采用L形钢异形柱代替传统H形钢柱作为竖向承重构件应用于钢结构住宅角柱,可以较好地解决室内柱角突出问题。分析L形钢柱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针对其承载力有所降低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希望对钢异形柱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跃层高层住宅楼的特点,阐述了全剪跃层结构墙板接头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14.
从模板、钢筋、混凝土3个方面对高层建筑转换层型钢混凝土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高层建筑转换层型钢混凝土梁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5.
钢管混凝土结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回顾了钢管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现状 ,探讨了组成钢管混凝土的钢管及其核心混凝土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 ,介绍了钢管混凝土在单层和多层工业厂房柱、设备构架柱、各种支架、栈桥柱、地铁站台柱、送变电杆塔、桁架压杆、桩、空间结构、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以及桥梁结构中的应用情况 .最后 ,对需要进一步开展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主要介绍了国外多层钢结构住宅的结构体系,并对每种体系进行了结构分析,且通过在应用中的相互比较,阐述了各自体系的特点,对我国在不同地区建造钢结构住宅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异形柱体系由于其自身截面特征,造成了节点的薄弱特性,阻碍了异形柱结构体系的发展。以天津市某住宅工程为背景,结合钢纤维增强十字形异形柱节点的抗震性能试验、钢纤维混凝土的设计规定及施工规程,对钢纤维增强型节点建筑进行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18.
SRC—RC 竖向混合结构转换柱研究现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6根转换柱试件及钢筋混凝土柱对比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分析型钢延伸高度、箍筋配置和型钢配钢率对转换柱受力性能的影响,为SRC-RC竖向混合结构的推广应用提供科研基础与参考.指出:(a)由于型钢的局部存在,转换柱容易产生类似于RC短柱的剪切破坏,破坏主要集中在RC部分,钢与混凝土之间的共同工作会导致此类破坏发生;(b)为了保证转换柱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应采取构造措施控制剪切裂缝的发展,避免剪切破坏,提高构件的变形能力.建议构件全高箍筋加密或在RC部分设置X形交叉钢筋.在对转换柱特殊破坏方式充分认知的基础上,对新的构造措施与配钢方式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施工过程混凝土收缩徐变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对某一施工中的八层框架结构的钢筋混凝土柱进行施工期间的包括收缩徐变变形值的现场测量,得到现场条件下钢筋混凝土柱应变发展曲线.将实测值与理论分析值进行了分析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考虑施工过程才能正确反映混凝土收缩徐变规律.  相似文献   

20.
为满足建筑工业化的迫切需求,进一步拓展钢框架-钢板墙结构和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框架结构2种典型结构体系在高烈度区的应用,以某高烈度地区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为结构方案原型,分别对其进行多遇地震下的反应谱抗震设计,并补充了弹性动力时程分析验算,同时对比分析了罕遇地震下2种结构的弹塑性抗震性能。结果表明,钢框架-钢板墙结构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侧移模式呈弯曲型,塑性铰主要出现在钢板墙附近的梁端和柱端,而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框架结构体系侧移模式呈剪切型,塑性铰主要出现在结构中间层的梁端。2种结构体系均能够满足预期的抗震设计要求,适用于高烈度区的多高层民用建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