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媒体上越来越多的偷拍和暗访现象,本文从受众和媒体两个方面,通过对电视新闻报道中所采用隐性采访手段的研究,对隐性采访及其特点、应遵循的原则和隐性采访的禁区,以及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应防止的误区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电视媒体进行信息传递的方式比较单一,都是需要通过画面和声音进行传递,所以,想要提高电视媒体的收视率,必须要提升电视新闻各个制作环节的质量。在电视新闻制作过程中,采访这一环节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在采访过程中摄像记者与文字记者的有效配合是提升电视新闻收听率的重要途径,该文主要对电视新闻采访中摄像记者与文字记者的有效配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新闻工作者为了获得公开采访难以获取的第一手材料,为了在采访过程中保护自身的安全,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给媒体本身谋求立足之地。有时候难免对被采访对象实施隐性采访行为。然而,隐性采访不是可以随意进行的,这种行为必须接受法律规范的约束和调整。本文就新闻记者隐性采访的原因及应注意的法律问题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4.
突发事件因具有不确定性和危害性等特征,近几年来一直受到广大受众的关注,更是我国新闻媒体报道的焦点。而电视新闻作为主流媒体,肩负重要的社会责任,引领主流舆论,在突发事件电视新闻报道中存在的问题有报道滞后、报道缺乏深度及报道方式程式化、缺乏人文关怀等。对目前我国突发事件电视新闻报道现状进行认真梳理、分析研究,提出提高新闻时效性、深度挖掘延伸报道等可行性策略。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电视新闻媒体需要准确、客观、及时、有效地进行全方位报道,帮助政府及民众平安渡过危机。  相似文献   

5.
隐性采访是当前新闻媒体,尤其是广播电视媒体进行舆论监督的一种重要采访方式.但其合法性一直广受质疑.在中国现有法制环境下,隐性采访的合理性、合法性及其规范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6.
杨武轩 《科技资讯》2010,(8):226-226
随着新闻工作的竞争逐渐激烈,许多新闻工作者为了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公开采访难以报道的材料,并且为了能够保护自身的安全,有时候也难免会对所采访的对象进行隐性的采访。但是隐性采访不是何时何地都可以进行的,必须要遵守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本文对隐性采访中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刘军燕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10):105-107
电视新闻报道容易出现不够深入、只停留在浅层次的传播上的现象。要做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首先要将深入采访和理性思考有机结合起来;其次要选准报道角度和报道形式。拍摄时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充分展示细节,让画面动起来:二是记者在现场要多进行即兴采访;三是要恰当精确地运用同期声;四是要适当叠加字幕提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隐性采访在新闻实践中被广泛采用,受到社会公众的欢迎。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法律与道德上的问题,引起较大的争议。本试图从隐性采访的特征、社会作用、法律依据和使用条件等方面对此进行探讨,分析了隐性采访的特征,探讨了隐性采访的法律依据,指出隐性采访是进行舆论监督的需要,总结了隐性采访的使用条件。  相似文献   

9.
如今,中国电视新闻的"同质化"现象已经成为制约电视媒体健康发展的障碍之一.为谋求电视的进一步发展,电视新闻从业者应该在"信息深加工"方面下功夫.因此,对信息深加工的研究理应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话题.本文将对当前我国电视新闻在信息深加工方面的现状、原则、方法做简单分析,探寻电视新闻信息深加工的途径,以期对电视新闻从业者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0.
陈静 《甘肃科技纵横》2009,38(3):165-165
隐性采访是新闻采访的手段之一。有被越来越应用于广泛领域的趋势,媒体通过这种采访方式,全面、真实地了解事实真相,将那些见不得阳光的丑恶事件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使之受到正直的人们的鞭挞,满足了广大民众知悉社会真实情况的要求,受到各界的欢迎。但是,由于我国还没有出台相关的新闻法律法规,和新闻记者的触角也在向着更广泛的领域无节制的延伸。隐性采访在鞭挞丑恶事件的同时,伴随而来的是大量的新闻侵权诉讼案件和违法犯罪活动。因此,在隐性采访中让记者掌握采访的“度”对一些采访事件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现于20世纪20、30年代的"深度报道"曾经被一些新闻学者认为是离经叛道。然而,70多年的新闻实践证明,深度报道的思想纲领不但成功地完成了历史使命,而且成为西方新闻业的主流价值取向之一。在当今的中国,电视深度报道越来越受到新闻从业人员和广大电视受众的关注,并已成为吸引受众、提高收视率的有力武器。这是电视适应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的一种规律性反映,也是电视新闻改革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如何报道世博会,让全世界了解中国这一问题,本文从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各自的特点以及优缺点的角度论述了两种媒体在世博会中的作用,最终提出电视与网络融合的方案和措施,以便更好的报道世博会。  相似文献   

13.
贺越 《山西科技》2014,(4):10-12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传媒市场的运作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电视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又不断产生一些新的载体形态,使信息传播的渠道及方式更加广泛、多元,电视信息的传播与运作空间也更加广阔。阐述了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发展以及媒体结构的变化,分析了媒体新格局下受众收视习惯的变化、传播新体系的形成以及受众收视的流动性,探讨了电视传播市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多元化的社会需求正不断颠覆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要把电视新闻制作得更具有吸引力,新闻语言的故事化表述正成为一种趋势。电视新闻语言故事化现象是对传统新闻传播形态的一种变革,在关注民生、反映社情民意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从技术的角度观察或定义电视是技术媒体。其次从媒体的角度去认识电视,抓住本质看到技术媒体是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如何影响着电视与观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数字电视取代模拟电视是必然趋势,数字化带来的是电视频道更加专业化、受众信息消费的细分化,在频道资源丰富、互动性强、受众掌握着收视主导权的数字电视语境下,电视媒体经营单位可设置广告专业频道以顺应电视频道专业化的趋势,构筑“碎片化”的消费受众重聚平台,回归广告传递信息的本源。  相似文献   

17.
针对数字电视有条件接收系统中的密钥分配,提出了一种基于椭圆曲线密码的分层访问控制密钥分配方案。该方案可使一个接收组有效地衍生其下属组的接收密钥,方便地实现了增/减接收组、增/减组关系和改变授权密钥等动态访问管理,且只需重新计算一些相关参数而无需改变其他密钥。  相似文献   

18.
针对部分电视媒介权利和角色失衡的现象进行分析,认为电视媒介本身应自我反省,树立正确的媒介意识.退回到自己的权力角色中去,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同时要加强对公众的电视媒介教育,使他们正确认识电视媒介,合理利用电视媒介.  相似文献   

19.
电视新闻出镜记者在当今新闻节目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内在的语言功力和临场表现直接关系到一个新闻节目的成败。从中国播音学和新闻采访学的角度出发,主要探讨出镜记者语言功力的重要性,以及提高语言功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手机作为“第五媒体”已经越来越广泛地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手机电视的逐渐普及,用户消费习惯的日益培养,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积极参与,目前中国手机电视市场已呈现蓄势待发之势。本文将重点介绍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东方龙手机电视的商业模式,在进行分析的同时,试图去寻找适合我国的手机电视的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