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用于提取高纯度凝血因子X(FX)和制备缺乏FX血浆 ,以及建立FX抗原的ELISA检测方法等 .方法 用较高纯度的FX免疫Balb/C小鼠 ,经过 2次基础免疫 ,1次加强免疫 ,3d后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SP2 /0 Ag14细胞在PEG作用下进行细胞融合 ,经间接ELISA法筛选杂交瘤细胞株 ,通过免疫印迹试验、交叉反应试验、相加试验和二价金属离子依赖性试验等 ,对单克隆抗体进行鉴定 .结果 经 3~ 4次克隆化后获得了 10株能稳定分泌FX单克隆抗体 (FX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 ,Ig亚类均为IgG1型 ,小鼠腹水效价均在 10 6以上 ,FXMcAb只与FX抗原起特异性反应 ,FXMcAb与FX抗原的结合不同程度地依赖于二价金属离子Zn2 .结论 所筛选出的FXMcAb为高纯度FX的提取和缺乏FX血浆的制备以及FX抗原的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提供了试剂准备 .  相似文献   

2.
通过动力学研究发现,在PH4.4条件下,Pt(Ⅳ)对5,6-二溴-2,3-二氰基氢醌的漆树漆酶催化氧化反应有明显的抑制和活化作用,在较低的Pt(Ⅳ)的浓度时,表现为混合性抑制作用,竞争性和非竞争性抑制剂常数分别为3.0和7.5μmol/L;随着Pt(Ⅳ)浓度的增加,逐渐转变为活化作用这种作用具有混合性特征,竞争性和非竞争性活化剂常数分别为285.7和62.5μmol/L  相似文献   

3.
目的目前有关人工饲养树鼩与猕猴部分凝血因子凝集时间的资料甚少,拟初步建立这两种动物部分凝血因子凝集时间的参考值范围。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测定树鼩、猕猴的血浆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树鼩的TT、PT、Fib和APTT值分别为19.27、17.34、30.51和27.88 s。猕猴的TT、PT、Fib和APTT值分别为20.81、9.82、18.73和33.56 s。人工饲养树鼩与猕猴的PT值、Fib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APTT值、TT值存在差异(P〈0.05)。结论人工饲养树鼩和猕猴部分凝血因子的凝集时间存在一定差异,同一物种雌雄个体间部分凝血因子的凝集时间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应用电荷自洽离散变分Xα方法(SCC-DV-Xα)和动力学实验,研究了酸碱催化剂对羰基化合物离子型反应的催化活性。对甲醛模型物的SCC-DV-Xα计算表明,碱催化剂对甲醛羰基的活化作用比酸催化剂强,碱催化剂的催化作用是羰基π健的削弱有关,而酸催化剂能提高羰基碳原子的亲电能力。动力学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尖吻蝮蛇毒抗凝血因子I(ACFI)是活化凝血因子X(FXa)结合蛋白,具有显著的抗凝血活性.用荧光光谱研究了Sr^+诱导ACF I的结构稳定性及重新折叠.结果表明,脱钙ACF I(apo-ACFI)可结合两个Sr^+.ACF I与FXa的结合反应不是绝对依赖于Ca^2+,Sr^2+也可以诱导ACF I与FXa的结合反应.盐酸胍诱导的Sr^2+重组ACFI(Sr^2+-ACF I)去折叠过程是一个三态过程,有一个稳定的中间态.像Ca^2+一样,Sr^2+不仅能显著增加ACF I的结构稳定性,而且在不改变变性剂浓度条件下,能诱导去折叠的脱钙ACF I重新折叠成Sr^2+-ACF I的中间态.Sr^2+诱导apo-ACF I重新折叠过程包含快慢两步反应,Sr^2+取代Ca^2+只降低快折叠反应速度,而不影响慢折叠反应速度.这说明,金属离子影响快折叠过程,而慢折叠过程只决定于蛋白质本身性质.  相似文献   

6.
 研究探索EGCG是否调节PPARα以及PPARα活化对EGCG的肿瘤抑制作用影响及其机制。首先利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存活率,之后分别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real-time PCR检测蛋白质和mRNA表达水平;采用PPARα的特异性激动剂和特异性拮抗剂来改变PPARα的表达;应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及染色质免疫共沉淀研究PPARα对HO-1的调控。结果表明,随着EGCG浓度的增加,PANC1和A2780细胞的存活率逐渐下降。当EGCG处理肿瘤细胞后,PPARα蛋白水平会随着EGCG剂量的提高而增加。PPARα的特异性激动剂—氯贝特(clofibrate)能增加胰腺癌PANC1和卵巢癌A2780细胞对EGCG的敏感性,其机制是氯贝特能够抑制细胞保护性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诱导。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ChIP)表明,活化的PPARα能结合到HO-1启动子上的PPAR结合元件(PPRE)上并抑制HO-1的表达。研究表明,PPARα的活化能在转录水平对HO-1进行负调控,同时增加肿瘤细胞对EGCG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探讨两种方法制备普通冰冻血浆的质量差异。采集100袋(200ml/袋)ACD-B保存的全血,随机均分为两个实验组。第一组在采血24h内离心分离血浆制备成普通冰冻血浆(I型普浆),置于-30℃低温冰箱冰冻保存30d;第二组在采血6h内离心分离制备成新鲜冰冻血浆,置于-30℃低温冰箱冰冻保存7d,用4℃冷藏箱法制备冷沉淀,分离出的普通冰冻血浆(Ⅱ型普浆),置于-30℃保存23d。两组保存30d后,取出各组血浆于37℃水浴融化后检测凝血因子Ⅱ(FⅡ),凝血因子Ⅴ(FⅤ),凝血因子Ⅶ(FⅦ),凝血因子Ⅷ(FⅧ),凝血因子Ⅸ(FⅨ),凝血因子X(FX)活性(%)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g/L)。结果表明Ⅰ型普浆的FⅡ,FⅤ,FⅦ,FⅧ,FⅩ和Fib的活性水平明显高于Ⅱ型普浆(P〈0.01);而FⅨ的活性水平无显著改变(P〉0.05)。Ⅱ型普浆低于Ⅰ型普浆的质量,但其仍有较高的凝血因子水平,除非需大剂量补充凝血因子的特殊患者外,也可以部分代替新鲜冰冻血浆补充凝血因子。但其制备工艺有待改进和优化,以降低凝血因子的损失,提高其普通冰冻血浆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正常成人外周血T细胞体外活化表达活化抗原CD69,CD25及HLA-DR的规律与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对此的影响。方法:健康志愿者(10名)外周血以佛波醇酯(PDB)+离子霉素(lon)或植物血凝素(PHA)刺激不同时间后,经双荧光染色后获取有核细胞,以流式细胞仪测定CD3^ T细胞活化抗原CD69,CD25及LHA-DR的表达。结果:无论PDB+Ion还是PHA均可刺激CD3^ T细胞表达CD25,24h后的表达率分别达57.5%和39.8%,以PDB+Ion刺激4h,T细胞CD69表达已达90%以上,而此时CD25尚未表达,HLA-DR则在72h后表达明显上调,PKC抑制剂H7能完全抑制DB+Ion引起的CD69及CD25上调,但仅部分抑制LA-DR的表达。结论:正常成人中血CD3^3 T细胞经多克隆活化剂刺激后CD69表达最快,最高,CD25次之,HLA-DR较慢较低;三者的表达均可被PKC抑制剂H7所抑制,表明PKC在3种活化抗原的表达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郭媛  黄健 《自然科学进展》2001,11(6):573-576
为探讨软件骨基质成分II,X型胶原在软骨内成骨过程中可能起的作用,研究了在II或X型胶原存在下,以骨基质I型胶原为晶种时钙磷酸盐晶体生长的动力学过程,用FT-IR方法分析了固相产物羟基磷灰石(HAP),结果表明:II或X型胶原的存在对钙磷酸盐在I型胶原表面的生长速率有抑制作用,X型胶原的抑制作用大于II型胶原,在II型胶原存在下,测得其反应级数为4,说明软骨基质II,X型胶原在软骨内成骨这一生物矿化过程中可能起积累钙离子的作用,对结晶生长机理和化产物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实验条件下通过振荡平衡吸附法研究了β-CD对2-氨基-4-氯苯并噻唑(BZA)在两种土壤中的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β-CD对BZA在南京黄棕壤中的吸附有增强作用;而对BZA在黑龙江黑土中的吸附有抑制作用。其原因在于β-CD对于有机化合物BZA的增溶作用以及在β-CD的存在下BZA在不同土壤中吸附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1.
胞外分泌物对铜绿微囊藻混凝去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铜绿微囊藻为对象,研究了胞外分泌物(EOM)对不同类型混凝剂混凝除藻的影响,并初步探究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混凝剂具有不同混凝特性和混凝除藻效果.EOM对混凝的影响具有利弊双重性,即在混凝初期由于优先结合混凝剂,减小了有效投加量并阻碍电中和,具有一定的负面效应;而在混凝后期,初期与混凝剂结合的EOM具有增强架桥和网捕卷扫作用,起到了提高絮体密实性和改善沉降性能等有利作用.综合而言,当EOM质量浓度处于3~5mg.L-1时,混凝剂的除藻效果最好.因此,合理利用EOM是提高混凝除藻效果、减少药剂投加量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为不同环境条件下除藻剂及其工艺条件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混凝与超滤联用技术处理长江原水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混凝和超滤膜联用技术进行处理长江地表原水的中试试验 .结果表明 ,这一工艺浊度去除率达 99.9% .溶解性有机物质量浓度 ρ(DOC)、锰法化学需氧量 (CODMn)和 2 5 4nm处的紫外吸光度A(UV2 54) 均有不同程度的去除 .与同期采用常规工艺相比 ,本工艺水质优且节约 2 / 3混凝剂 .处理系统连续运行 6月 ,膜压差仅从 0 .0 2MPa增加至 0 .0 34MPa,增长缓慢 .  相似文献   

13.
渗滤液生化出水DOM在深度混凝过程中的去除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种高新絮凝剂, 对采集自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艺生化单元出水的样品进行3个阶段的深度混凝处理。采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三维荧光光谱(EEM)和电喷雾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ESI FT-ICR MS)对3个阶段的样品中溶解有机物(DOM)进行表征, 以此来探究DOM在混凝过程中的去除转化特征。UV-Vis光谱分析结果表明, 经过混凝处理, 水中小分子物质的比例增大, 腐殖化程度降低, 缩合度降低。EEM分析结果表明, 经过混凝处理后, 类蛋白质和类腐殖酸物质的去除效果十分显著。FT-ICR MS分析结果表明, 在不同的混凝阶段, 絮凝剂去除的DOM有较强的选择性。最终出水残留的DOM主要是一些分子量较小、含有大量杂原子、具有较低不饱和度、O/C <0.3和H/C>1.5的物质。  相似文献   

14.
以模拟印染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ECMBR和MBR系统中的膜污染和污泥混合液特性.结果表明:两系统膜过滤阻力均以沉积阻力为主,MBR和ECMBR中沉积阻力分占总阻力的99%和9334%,但ECMBR总阻力仅为普通MBR污泥总阻力的1/4,电凝聚可有效降低沉积层阻力.对比分析两系统中的混合液特性,ECMBR中污泥平均粒径大,Zeta电位绝对值小,胞外聚合物和溶解性微生物产物浓度低,污泥相对疏水性较高.电凝聚通过改变混合液特性,从而有效改善膜生物反应器过滤性能,增加膜通量,减少膜过滤阻力.  相似文献   

15.
复合铝混凝剂CPAC强化混凝去除藻类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三氯化铝和有机高分子PGA为原料,制备了复合混凝剂CPAC,并探讨了该种混凝剂对含藻水的强化混凝去除作用.结果表明:复合混凝剂混凝效果优于单独的无机混凝剂PAC,当混凝剂投加量(以Al质量计)为4.5 mg/L时,PAC的浊度去除率为84.3%,而CPAC的浊度去除率达到93.1%;CPAC对高浊度原水的去除效果好于低浊度原水,当原水浓度从30 NTU提高到1 000 NTU时,混凝剂投加量为4.5 mg/L,其浊度去除率相应的由81%提高到98.2%;混凝剂最挂投加量约为4.5 mg/L,在此浓度下,浊度和叶绿素a 的去除率达到最高,分别为93.1%和82.5%;pH在5.0~9.0范围内,混凝效果均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6.
絮凝预处理养牛场废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CODC r(化学需氧量,Chem ical Oxygen Dem and)、絮凝固相物、色度及透光率等指标的分析,研究了Fe3 和A l3 对养牛场废水的絮凝预处理效果。结果显示:Fe3 、A l3 絮凝处理能有效降低污水中的有机负荷,实现固液分离。随着絮凝剂浓度的增大,水中CODC r和色度均逐步降低,絮凝固相物质量逐步升高。当Fe3 和A l3 浓度为11.25 mmol.L-1时,CODC r去除率分别达到89.13%和82.61%;A l3 作为絮凝剂时,色度(稀释倍数)从1000降低到75,透光率从2.5%增加到73.8%。;当Fe3 和A l3 浓度从2.50 mmol.L-1增加到11.25 mmol.L-1时,絮凝固相物质量分别增加到原来的2.66倍和2.86倍。实验证明:Fe3 、A l3 絮凝预处理养牛场废水效果显著,将其用于养牛场废水的预处理,可缩短处理周期、缩小构筑物容积、减少占地面积,从而降低处理成本,为实现养牛场废水以及类似水质废水的快速处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牦牛乳的凝乳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麦洼牦牛乳的若干凝乳性质进行了分析,并与中国荷斯坦牛乳作了比较,全乳加入凝乳酶后,所测定的牦牛个体乳样均能正常凝乳,而中国荷斯坦牛乳中有35%的样品无法凝乳,降低牦牛乳的pH值或在全乳中加入CaCl2(20mg/100ml乳)可显著减少凝乳时间,-20℃保存一个月的牦牛乳样无法正常凝胶,提示凝乳与酪蛋白微团的结构有很大关系,同一时间采集的全奶牦牛与半奶牦牛乳的凝乳时间未见明显差异;牦牛乳的凝乳时间与乳的常规厉分含量及乳蛋白组成之间也未发现明显的相关性,由于牦牛中未检测到象中国荷斯坦牛那样无法凝乳的个体,这一特点使得牦牛乳更适合制作乳酪,实验还对牦牛凝乳后的酶乳清、凝乳酪蛋白进行了电泳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应用内镜微波组织凝固疗法(EMCT)治疗胃息肉、胃癌、消化性溃疡三种疾病21例、39次治疗。提出了溃疡面搔刮加微波凝固治疗难治性溃疡、及EMCT联合内镜下局部注射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等方法。胃息肉13例27枚及Ⅱa型早期胃癌1例与消化性溃疡3例全部达到治愈。85.2%的胃息肉EMCT一次治疗成功,Ⅱa型早癌一次成功,消化性溃疡2例一次成功。进展期胃癌4例均达到肿块缩小、狭窄的胃腔扩大与自觉症状改善的效果。鉴于疗效显著,认为三种疾病均适用本疗法;并就EMCT的适应症、使用限度和治疗目的作了讨论;展望了以EMCT作为早期胃癌经内镜根治疗法手段之一的远景。  相似文献   

19.
利用3 P0衰变模型对X(3872)的*0D0衰变宽度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将X(3872)视为1++粲偶素时得到的衰变宽度与实验结果以及其它理论模型得到的计算结果一致.这对进一步理解X(3872)的特性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水热法制备得到了二氧化钛纳米管,并对其进行了TEM、XRD及N2吸附的表征.考察了不同pH的X3B在紫外光、氙灯及可见光下的降解反应.结果表明:不同pH体系,中性条件降解效果最佳,碱性条件降解效果最差;中性体系下,紫外光、氙灯和可见光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0.0428,0.0424和0.00522 min-1.研究表明:以紫外光为光源、体系pH为7时,降解效果最优,约经1.5 h,其X3B降解率达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