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变压吸附法回收乙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了乙烯、二氧化碳、氮气和氧气在碳分子筛上的吸附平衡与吸附动力 变压吸附法回收乙烯的动力学机理是由于二氧化碳,氮气,氧气以及乙烯在碳分子筛上扩散速率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乙烯(C2H4)在Ru(10 10^-)表面的吸附,在低温下(200K以上)乙烯可以在Ru(10 10^-)表面以上分子状态稳定吸附,在200K以上乙烯则发生了脱氢分解反应,TDS结果表明乙烯分解后的主要产物为乙烯(C2H2),乙烯分解后碳的1s能级向低结合方能向移动了0.3eV.  相似文献   

3.
采用从头计算分子轨道方法,研究了乙烯与不同金属盐MX(X代表Ag和Cu;X代表F、C1、Br和I)的吸附特性.计算结果表明金属盐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对其络合吸附乙烯的性能均有明显影响.阴离子影响络合吸附强弱的顺序是:F^-〉Cl^-〉Br^-〉I^-;阳离子影响络合吸附强弱的顺序是:Cu^+〉Ag^+.自然成键轨道(NBO)理论方法对原子电荷、轨道电子分布和轨道能量的分析结果很好地解释了阴离子和阳离子影响乙烯-金属盐络合性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为了优化乙烯裂解原料并合理利用石脑油资源,将石脑油中的正构烷烃进行分离。不含正构烷烃的吸余油作为优质催化重整原料或高辛烷值清洁汽油的调和组分,正构烷烃质量百分数大于98.2%的脱附油作为乙烯裂解原料。在工业操作条件下,与石脑油原料相比,气体收率从85.8%提高到96.1%,乙烯收率从31.4%提高到47.2%,乙烯、丙稀和丁二烯三烯总收率从52.1%提高到65.9%。考察了不同正构烷烃含量的裂解原料对乙烯、丙烯和丁二烯收率的影响,得出乙烯、丙烯和丁二烯收率与原料中正构烷烃含量的关联式。提出了乙烯裂解与催化重整耦合的石脑油资源优化利用方案及以吸附分离脱附油和石脑油共同作为裂解原料的石脑油部分吸附分离加工方案。并对省略中间油切割步骤的吸附分离流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采用物理共混/相转移技术,制备了三聚氰胺-二乙烯三五乙酸/聚偏氟乙烯(MA-DTPA/PVDF)螯合膜,开展了其吸附Ni(Ⅱ)的研究,评价了乳酸、柠檬酸、丁二酸对螯合膜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共存有机酸的影响顺序为乳酸<丁二酸<柠檬酸,共存有机酸没有改变螯合膜吸附本质。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iur方程,D-R拟合结果表明吸附过程为离子交换反应。热力学参数0<0、0<0、0>0,表明该吸附为自发的放热过程。  相似文献   

6.
考察了一种气体吸附质同时在多种吸附中心上吸附时的吸附热和吸附量,在固体催化剂由两种吸附中心组成且均为Langmuir理想吸附的情况下,讨论了气体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吸附的微分吸附热表面覆盖度变化的各种可能形状,并模拟了乙烯在Pt/SiO2催化剂上的实验吸附热曲线。  相似文献   

7.
利用最大泡压法和静态吸附实验测定了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型Gemini表面活性剂(GSmn)和壬基酚聚氧乙烯(10)醚(S910)在40℃下的表面张力,考察了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对其表面活性及其在固液界面吸附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下,当GSmn的亲水基团相同时,其临界胶束浓度和最低表面张力均随烷基链长的增加而降低;疏水基相同时,GSmn的氧乙烯基数越多,临界胶束浓度越高,最低表面张力越低.S910与GS910的界面活性相近,但后者更易在溶液表面吸附.GSmn在高岭土上的饱和吸附量随GSmn烷基链长度的增加而增加,随氧乙烯基数增加而降低;GS910在高岭土上的饱和吸附量比S910低.  相似文献   

8.
利用最大泡压法和静态吸附实验测定了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型Gemini表面活性剂(GSmn)和壬基酚聚氧乙烯(10)醚(S910)在40℃下的表面张力,考察了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对其表面活性及其在固液界面吸附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下,当GSmn的亲水基团相同时,其临界胶束浓度和最低表面张力均随烷基链长的增加而降低;疏水基相同时,GSmn的氧乙烯基数越多,临界胶束浓度越高,最低表面张力越低。S910与GS910的界面活性相近,但后者更易在溶液表面吸附。GSmn在高岭土上的饱和吸附量随GSmn烷基链长度的增加而增加,随氧乙烯基数增加而降低;GS910在高岭土上的饱和吸附量比S910低。  相似文献   

9.
通过系列的阶跃过渡应答技术,考查了乙烷氧化脱氢反应中各物种在全活性MoVNb催化剂上的吸脱附行为,获得了有关的应答曲线。实验结果表明:1)乙烷和乙烯在催化剂上不吸附,氧在催化剂上为不可逆慢吸附;2)在高温和无氧的条件下,乙烷可与催化剂中的晶格氧反应生成乙烯。  相似文献   

10.
采用EHMO方法分别计算了铜,银或金表面吸附氧的位能曲线以及铜或银单独存在时氧与乙烯生成超氧化物中间体的位能面,从而了解铜,金不能催化乙烯选择氧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