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研究送风量对外源颗粒物室内扩散的影响规律,在7.6 m×5.6 m×4.6 m(长×宽×高)的试验空间内,使用旋流施放装置向送风管道内施放示踪剂、控制送风量和采用立体多时段采样化学分析法,对不同送风条件下外源颗粒物室内扩散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外源有害颗粒物通过通风管路进入室内,送风量对外源颗粒物室内扩散有明显的影响,随送风量增大,室内悬浮颗粒物浓度相对均方差减小,平均浓度、危害面积以及危害体积呈现先增大后趋于稳定的趋势;颗粒物污染事故发生后,为减轻受影响建筑室内的危害程度,及时关闭送风是有效处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植物源负离子发生器在室内应用的效果,探明植物源负离子与室内气象因子的关系,以龙舌兰作为负离子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植物源负离子发生器能高效持续释放负离子,浓度均值为1 256 156.53ion·cm-3,可有效提高室内空气质量;②当植物源负离子发生器运行时,在无人状态下室内CO2浓度的降幅是关机状态下的2.2倍;③当1人在室内活动,且植物源负离子发生器开启时,负离子浓度与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当发生器关闭时,相关性不明显.当室内没有人活动,植物源负离子发生器开启和关闭时,负离子浓度与温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湿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④人的因素对室内负离子浓度具有重要影响,在植物源负离子发生器开启状态下,当室内有1人活动时,负离子浓度均值为223 556.42 ion·cm-3,与无人活动的状态相比下降了82.2%,且能显著改变气象因子与空气负离子浓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室内颗粒浓度影响因素的集总模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控制室内空气品质,研究了不同因素对室内颗粒浓度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基于质量平衡的室内颗粒集总参数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空调通风系统开启、关闭两种时段下,室外渗风量、回风量、新风量、穿透率、沉降率以及二次悬浮率等因素分别单独变化10%时,室内颗粒浓度的变化;比较了各因素对室内颗粒浓度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关闭空调通风系统时,沉降率对室内颗粒浓度的影响最大;开启空调通风系统时,回风量对室内颗粒浓度的影响最大。该结果对评测和控制室内空气品质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技术并结合现场实测分析分层空调系统设计关键参数如送风量、送风速度及分层高度等对某高大焊接厂房室内双扩散对流及通风空调效果和效率的影响。同时,还分析高大焊接厂房分层通风空调系统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厂房下部风口排风比宜取为75%;送风量安全系数Ks可取为2.5~4.0;提高送风速度、下部排风口底部安装高度及降低分层高度均无法有效提升厂房通风空调效果和效率;各工况下厂房室内流体运动、热、质输运为双扩散混合或自然对流,焊接表面Nusselt数及Sherwood数基本不变;当厂房焊接烟尘散发量大时,分层空调节能性是一大挑战。将焊接热和污染源简化为稳态散发的条缝形热和污染面源,室内焊接烟尘质量浓度模拟值与实测值较好地吻合,相对误差为11.2%。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送风方式对空调房间内污染物的扩散影响,确定有利于消除污染物的送风方式,改善具有污染源的办公室的空气品质,为设计合理的空调系统提出建议.方法采用Airpak软件模拟了4种不同送回风方式、3种不同送风量和3种不同污染物散发量,通过模拟得到所选取不同位置的污染物的质量浓度,分析污染物质量浓度的分布特点,得出不同送风方式和不同污染物散发量下室内污染物质量浓度的分布情况.结果比较得出顶送侧回的送风方式比其他3种送风方式除污效果好,送风量的增加使污染物质量浓度明显降低,但是要控制在合适的风速范围内.减小污染物的排放量也使室内污染物的质量浓度明显降低.结论采用顶送侧回的送风方式,在一定风速范围内增加送风量即增加送风速度可降低室内污染物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6.
以CO2为对象,对室内空间重气扩散过程进行实验研究,考察泄漏源强度、泄漏源高度和开窗对室内CO2扩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CO2在室内空间泄漏扩散后有明显的沉降和分层现象。CO2浓度和浓度上升速率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泄漏源强度的增加,近地面处CO2浓度和浓度上升速率均增加,远离地面处CO2浓度值略有上升。随着泄漏源高度的增加,近地面处CO2浓度和浓度上升速率均减小,远离地面处CO2浓度增加。当泄漏源高度较高时,虽然近地面处的CO2浓度相对有所减小,但整个空间都会有较高CO2的气体分布,危险性更大。室外静风条件下,在高位开窗时,空间内CO2浓度没有明显的降低;但在低位开窗时,近地面处CO2浓度明显降低,但远离地面处,CO2浓度降低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7.
为了指导铀矿排风井周边地表环境的辐射防护设计,基于放射性气态流出物大气扩散的高斯烟羽模型,建立了铀矿排风井周边地表年均氡浓度以及公众个人年有效剂量的数学计算模型,研究了排风井气态流出物初始氡浓度、排风风量和源强对排风井周边地表1 km范围内年均氡浓度以及公众个人年有效剂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年均氡浓度和公众个人年有效剂量的最大值随气态流出物初始氡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排风风量的增加而减小;最大值离井口的距离和氡致辐射的影响范围随初始氡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排风风量的增加而减小;相同源强下,最大值随气态流出物的初始氡浓度增加而增大,随排风风量的增大而减小;最大值离井口的距离随排风风量的增加而增大.最后,根据所得结论提出铀矿排风井周边的辐射防护建议.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一种干建材有机挥发物(VOCs)散发的新解析模型.本模型考虑了室内VOCs初始浓度及小室进口VOCs浓度不为0的情形,且解的形式为完全解析解,无需迭代,更具普适意义.模型结果与已知实验结果及离散解吻合很好.本模型可用于3种情况:一是计算某通风条件下小室中的VOCs浓度的变化;二是了解建材本身散发特性,计算其VOCs散发量;三是在已知建材情况及所允许VOCs浓度的基础下,计算通风时间或通风量.  相似文献   

9.
针对室内初始温度高于室外温度房间的典型自然置换通风情形,在瞬态通风理论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室内污染物守恒方程,并进行数值求解,分析了瞬态通风过程对室内污染物的冲刷效应.结果表明:通风过程中,室内原有热空气层和上部新形成的热空气层的污染物浓度均逐渐降低,且前者下降速度较快;室内初始温度较高时,热源浮升力通量较大,在有效通风面积较大或房间面积较小的条件下,室内原有热空气层和上部热空气层的污染物浓度均较低;房间高度仅影响室内上部新形成热空气层的污染物浓度,且高度越低,该空气层的污染物浓度衰减越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暖风机在不同布置情况下对候车厅内环境影响规律,以找出最优布置方案.方法采用CFD模拟测试暖风机不同工况,通过Airpak模拟单、双侧布置暖风机下温度场、风速分布、二氧化碳分布情况,对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暖风机的布置及送风参数对气流变化影响较小,主要体现在对室内温度的影响上.提高暖风机的送风风速对候车厅内低温区域温度提升有限,同时导致近暖风机处的局部风速大幅增加.故暖风机单侧布置时,最佳送风风量应控制在4 500 m3/h左右.结论相比单侧布置暖风机,双侧布置能有效改善远离暖风机侧温度过低的现象,同时对候车厅内气流及二氧化碳分布影响较小.在有条件情况下,应选择双侧布置暖风机,更利于候车厅内环境参数的调控.  相似文献   

11.
基于室内建筑污染的源作用与汇效应机理,并结合数值方法分析了源作用与汇效应在室内空气环境所对应的实际边界条件下的特征,所选择的反映实际边界条件的因素包括入室新风品质、新风量大小、室内温度水平以及汇与源作用面积比.研究结果表明,入室新风品质降低和新风量增大对材料散发强度与汇效应作用强度具有相反影响,但前者会使室内挥发性有机...  相似文献   

12.
室内空气环境VOCs浓度场的CFD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确定实验室内污染物浓度的分布状况,运用CFD仿真方法对固定排风量下某实验室内VOCs的浓度场分布进行了建模和数值仿真,实现了结果的可视化,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和实地监测验证,除门窗附近几个点外,实验室内VOCs浓度场分布的实地监测值与仿真值在变化趋势上是比较一致的.整个室内VOCs浓度场的分布主要受排气系统的影响,空间分布上表现为随高度增加浓度值逐渐升高.通过CFD仿真研究,快速地给出室内流场和浓度场的详细信息,为进一步研究改变排风系统情况、不同排风量、移动污染源位置等多种条件下室内空气环境污染物浓度场分布情况提供了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高校是人员密集的场所,占地广,对高校建筑进行有效节能可以改善校园小气候、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建设能源消耗并降低校园的维护成本.该教学楼地处夏热冬冷地区,教学楼建成以后,由于大面积使用排窗,和对室内舒适度考虑欠佳,造成夏季过热,本研究通过实地测量,并以此作为初始边界条件,利用CFD软件模拟了改教学楼的室内外风环境、热环境、室内的热舒适指标(PMV—PPD),通过模拟发现,该教学楼室内环境存在一定的缺陷,通过总结分析,为教学楼的生态绿色改造提供参考,利用高校是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与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和社会认同度,可以成为建筑节能的示范与榜样,起到引导和推动建筑节能向全社会推广.  相似文献   

14.
面向辽宁南部地区农村住宅,对住宅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冬季室内热环境等方面展开实地调研,提出基于自然室温的农村住宅优化设计方法,并基于正交试验设计通过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围护结构各参数、平面布局、住宅体型对室内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南向窗墙比是影响室内温度的主要因素,南向窗户尺寸是农村住宅优化设计的重点.依据获得的各参数最佳组合,提出一套适用于辽宁南部地区的优化住宅,为该地区新农村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居住建筑最小窗面积及窗墙比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居住建筑对室内光环境要求的特点,以标量采光系数为依据,提出确定居住建筑最小窗面积及窗墙面积比的方法,该方法较全面地考虑了影响室内光环境的4大因素,即室外光气修、房间大小、室外遮挡和室内表面对光的吸收,利用该方法对我国各光气候区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旧规范所规定的采暖居住建筑北向房间窗墙面积比(0.2)确实偏小,这与实践中人们会无意识地加大北向窗墙面积比的事实相符,通过对6栋T形住宅的采光进行问卷调查,将统计结果与该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说明该方法的合理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对于利用自然通风的畜禽舍,开窗方式对舍内空气流动状态、温度、湿度、有害气体浓度有重大影响.建立平顶式、单坡式、双坡式、钟楼式和半钟楼式5种不同开窗方式下的猪舍模型,基于CFD计算平台Fluent软件对自然通风条件下不同类型的猪舍在不同开窗方式下舍内的气流场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猪舍类型与开窗方式相同的情况下,开孔率越大,舍内进气量越大,越利于自然通风;猪舍类型与开孔率相同情况下,适当增加开窗数量,尤其是增加进气窗口数量,有利于调节气流在舍内形成良好的气流组织;开孔率及开窗方式相同情况下,平顶式与半钟楼式猪舍通风效果较好.研究结果可为猪舍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The indoor air quality is directly affected by particulate matters(PM).In this study the concentration of indoor and outdoor particles of an apartment and an office were measured.The effect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outdoor particles on the concentration of indoor particles was analyzed.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concentration of indoor and outdoor particles has 2-3 peak points during one day.The indoor to outdoor ratio increases as the size of particles decreases,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fine particles penetrate through the building envelopes more easily.The concentration of indoor particles is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outdoor particles,and the correlation increases as the size of particles decreases.  相似文献   

18.
城市地面对天空热辐射角系数问题的求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城市地面对天空热辐射角系数问题求解的复杂性,介绍了一种从天空向地面逆向分析的求解方法,即假定天空有均匀分布的光源,每个光源均在地面形成建筑阴影,统计地面任何一点对天空可见光源的数量,并求得与总光源数的比值,以此来代表地面对天空的辐射角系数.该方法克服了周围建筑布局、高度和形状等因素的影响,实现了对任何复杂的建筑区域,能快速地计算出该区域地面对天空的热辐射角系数.通过实例求解,证明了该算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深圳是我国土壤高氡背景区,为评价该地区公共场所内氡所致人体辐射照射水平,本文随机抽取的44个不同公共场所,使用RAD-7对所选场所室内氡浓度水平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深圳福田区公共场所室内氡浓度算术平均值:26.7依17.3 Bq/m^3,几何平均值:22.3依1.9 Bq/m^3;不同建材场所室内氡浓度差异较大,以高层建筑室内氡浓度最高;和深圳氡调查历史数据相比,只有高层建筑室内氡浓度呈上升趋势.本次调查数据对深圳市公共场所室内氡浓度的评价和防护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