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蒙古口蘑蘑菇圈土壤微生物类群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内蒙古典型草原蒙古口蘑所形成的蘑菇圈上,不同环(带)中的各类群微生物数量分布有明显差异,好气性细菌和芽孢型细菌在枯草环中显增加,分别高于绿草环、圈内、圈心及圈外,细菌生长代谢与口蘑菌丝体生长及其子实体形成有密切的关系;真菌、放线菌及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与枯草环中最低,特别是在菌丝旺盛生长的6 ̄11cm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蒙古口蘑(Tricholoma mongolicum Imai.)蘑菇圈及其两 …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蒙古口蘑菇圈及其两侧的土壤中细菌的数量及种类分布有明显差异,产生子实体的出菇圈带中存在两种优势细菌,它们可能与口蘑子实体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蒙古口蘑蘑菇圈及其两侧的土壤中细菌的数量及种类分布有明显差异.产生子实体的出菇圈带中存在两种优势细菌,它们可能与口蘑子实体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青海高寒草甸"蘑菇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青海高寒草甸蘑菇圈土壤微生物区系的研究结果,磨菇圈上土壤微生物数量显著地高于蘑菇圈外和蘑菇圈内;氨化细菌。硝酸细菌,亚硝酸细菌,固氮菌,纤维分解菌,磷细菌等微生物生理群在蘑菇圈上的大量存在,能促进蘑菇圈上菌丝的生长发育.蘑菇菌丝的旺盛生长,分泌生长素类物质,促进了高寒草甸牧草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野生黄蘑菇圈对草地植被及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蘑菇圈的生长对生长蘑菇的区域的植被具有明显的圈带状分布特点 ,并且圈上植物群落结构不同于不受黄蘑菇影响的圈外 ,主要表现在圈上植物的物种数、总盖度及分盖度总和均明显高出圈外 ,但圈上、圈外植被的优势种的主要伴生种相同 圈上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圈外 ,而均匀度指数变化不明显 圈上土壤含水量、速效磷、硝态氮和氨态氮的含量明显高于圈外 ,但交换性Ca2 + 、交换性Mg2 + 和 pH值的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白口蘑蘑菇圈微生物区系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白口蘑蘑菇圈不同深层土样微生物区系研究,发现粪链球菌与白口蘑茵丝可同存,且能促进白口蘑茵丝的生长发育。为今后人工培植白口蘑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高寒草甸“蘑菇圈”对土壤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蘑菇圈”与圈外植物地上生物量,植物营养成分含量及土壤营养的测定结果表明:“蘑菇圈”上的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圈外)。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导了从子实体组织和孢子分离得到形成蘑菇圈的香白蘑[Lepista caespitosa(Bres)sing]菌种。它与能形成蘑菇圈的口蘑(Tricholoma gainbosum)在某些生理生化特性上具有明显差别。通过埋片法发现,蘑菇圈的地下生长着浓密的菌丝体,而且蘑菇圈是随着菌丝体的延伸而移动的。蘑菇圈主要是由于菌丝体的代谢产物而不是由于菌丝体分解生成的氮素所引起的。几年来在蘑菇圈上种植的作物(大豆、小麦、谷子、高粱、玉米)均获得很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9.
不同培养料对口蘑TM生长、出菇时间及其产量有明显的影响,其中A号培养基生长速率和产量分别是对照的1.87倍和2.1倍。为口蘑TM高产和广辟原料提供了科学根据。  相似文献   

10.
探讨不同剂量的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对小麦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提高小麦产量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采用盆栽试验方式,设7个处理,即每千克土壤中分别添加0(空白对照)、0.5、1、2、3、4 g和5 g不同剂量的枯草芽孢杆菌菌剂,每个处理设4个重复,然后每盆播种50粒小麦种子,自然光照,室温培养20 d后将小麦从盆中取出,检测其幼苗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与不施菌的对照组相比,在土壤中添加不同剂量的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对小麦种子的发芽率、株高和根系的发育均有一定程度地促进作用,并能显著增加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POD酶活,而对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影响不大.当施菌剂量为0.5 g/kg时小麦叶片中SOD活性最高,但随着施菌剂量的增加,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对叶片中SOD活性反而有所降低;并且小麦叶片中MDA的含量有减少趋势,另外,土壤中氮、磷、钾元素的含量随着土壤中随着施菌剂量的增加而显著提升.因此,施用一定剂量的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对小麦各项生理生化指标以及土壤中氮磷钾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杉木无性系微纤丝角遗传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55个杉木无性系管胞微纤丝角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管胞微纤丝角在无性系间差异极显著;广义遗传力变化为0.734~0.867,微纤丝角无性系间的差异受很强的遗传控制;按10%的入选率,无性系选择的平均遗传增益为19.51%。无性系管胞微纤丝角自髓心向外随树龄的增加逐渐降低,第10年的微纤丝角比第1年的约小32.1%,方差分析表明,从第3年起,不同林龄微纤丝角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说明对管胞微纤丝角进行早期选择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In the global carbon cycle studies, terrestrial ecosys- tem has become one of the greatest uncertain ecosystems in the current carbon cycle studies owing to the complex- ity of its underlying surface and intense disturbance of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1], hence depth studies of it serveas a key in seeking for the “missing carbon sinks” of at-mosphere. In the terrestrial ecosystem, soil organic carbonreservoir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arbon reservoir inthe system, its carbon …  相似文献   

13.
采用野外采样及室内分析的方法,选取人为干扰较小的旱冬瓜(Alnus nepalensis)林作为对照,对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生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利用类型土壤生化活性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土壤生化活性,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土壤肥力质量的差异和退化程度;除了蔗糖酶活性,不同利用类型的其他土壤生化活性指标均达到了显著影响水平;由土壤生化活性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可以看出,土壤利用类型、人为活动对土壤生化活性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表层(A层);除了氨化作用,不同土层对其他土壤生化活性指标均达到了显著影响水平。研究区旱冬瓜林土壤性状较好, 其他5 种利用类型土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  相似文献   

14.
The analysis of carbon isotope in phytoliths from modern plants and surface soils in China shows that the values of carbon isotope are consistent with those from C3 and C4 plants,and the processes of photosynthesis of the original plants can be clearly identified by carbon isotope in phytoliths.The value of carbon isotope varied from -23.8‰ to -28‰,with the maximum distributed in the latitude zone from 34° N to 40° N in North China and East China areas,and the minimum in the Northeast China and South China regions.The values of carbon of phytoliths tend to increase from low to high and then reduce to low value again as the latitude increases.In the same latitude zone,the carbon isotope in phytoliths from grassland soil under the trees i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from grassland soil without any trees with the difference of 1‰-2‰.  相似文献   

15.
湿地生态系统碳氮磷(C、N、P)生态化学计量比已成为当前探索群落生态动态过程的热点. 然而,人类活动对沼泽湿地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影响规律及其影响机制尚未明确.以神农架大九湖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探索植被—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比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规律,以期为该区域湿地保护恢复提供决策支撑. 研究表明: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与泥炭沼泽比较,放牧区沼泽草甸和退耕区沼泽草甸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碳磷比、氮磷比显著降低(50%~90%),对碳氮比无显著影响.旅游干扰区沼泽除了显著降低土壤氮磷比外,其它无显著变化. 放牧区沼泽草甸、退耕区沼泽草甸植被磷含量较泥炭沼泽和旅游区沼泽明显增加(40%~130%),植被碳、氮含量之间无明显差异. 与泥炭沼泽比较,旅游区沼泽、放牧区沼泽草甸和退耕区沼泽草甸植被碳磷比显著降低(30%~50%),但植被碳氮比和氮磷比数据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植被—土壤生态化学计量比分析结果显示,氮磷比数值均小于阈值14,表明了该区域泥炭沼泽、草甸生态系统植被生长发育受到氮元素的限制,可能导致沼泽趋向富磷植被生长,为该区域沼泽湿地应对气候变化和氮沉降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伊犁河上游典型草地养分限制状况,为不同草地类型群落营养循环及植物-土壤养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也为该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测定,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类型草地群落植物-土壤氮、磷、钾含量及化学计量学特征。【结果】研究区不同草地类型植物群落植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根系的氮、磷、钾含量变异较大,山地草甸草原和高寒草甸植物地上部分氮含量荒漠草原、半荒漠草原和高寒草甸的氮含量;荒漠草原和半荒漠草原植物地下部分根系的氮含量山地草甸草原、山地草甸和高寒草甸的氮含量;不同草地群落类型植物地上部分的P含量与植物N/P比值呈显著负相关,土壤N与土壤P含量、土壤P含量与土壤N/P比值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土壤N和土壤N/P比值极显著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983。【结论】研究区土壤氮素缺乏,可以考虑在草地生长过程中适当添加氮肥。  相似文献   

17.
桂林尧山常见植物叶片性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桂林尧山14种常见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叶干质量(DW)、叶面积(AR)、叶干物质含量(LDMC)、叶厚度(TH)和比叶面积(SLA)等叶片性状因子,探讨不同植物适应土山生境所表现出的叶性状特征.结果表明:14种常见植物的5个叶性状因子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DW与LDMC、AR、TH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DW与SLA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LDMC与AR、TH、SLA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AR与TH、SLA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TH与SLA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5个叶性状因子中,反映叶片性状权重的大小依次为:AR>LDMC>TH>DW>SLA.与桂林岩溶石山相比,作为土山的桂林尧山生境植物具有相对较小的DW、LDMC、AR、TH和相对较大的SLA,研究结果较好地反映了植物适应土山和石山不同生境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