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第一条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为加快余杭区制造业信息化建设步伐,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传统制造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特制定本细则。第二条制造业信息化是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工具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企业协作关系的创新,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的智能化,制造装备的数控化,咨询服务的网络化,全面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第三条余杭区制造业信息化要围绕“科技兴区”、“工业兴区”战略,以推进“三大跨越”,实施“再造工程”为目标,以培育先进…  相似文献   

2.
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安徽中小工业企业的发展必须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抓住信息化带动的机遇,积极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信息化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工业技术相结合,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工具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创新,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的智能化、工业装备的数字化、咨询服务的网络化,从而全面提升工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杭州科技》2003,(4):4-5
制造业信息化就是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工具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创新,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的智能化,制造装备的数控化,咨询服务的网络化,全面提升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这是我国应对加入WTO,迎接世界经济全球化,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一大举措,也是杭州市发展经济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张谋贵 《安徽科技》2003,(10):10-11
一、制造业信息化的内涵 制造业是指对采掘的自然物质资源和工农业生产的原材料进行加工和再加工,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生产资料,为全社会提供日用消费品的社会生产制造部门.制造业信息化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生产工具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创新,以此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的智能化、制造装备的数字化、咨询服务的网络化,并最终全面提升制造业企业的竞争力.制造出信息化主要包括5个方面内容:(1)管理数字化:实现企业内外部管理数字化和最优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产业主体,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制造业信息化是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工具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企业  相似文献   

6.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通过信息产业技术和产品,实现产品设计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制造过程数字化、网络化制造技术、制造业信息化系统集成改造,形成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生长,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增强产品竞争力.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从质和量上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也为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提升建立产业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全面提升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近日,安徽省正式启动了"制造业信息化"的重大科技专项,以信息技术来改造传统制造业。据了解,目前在西方工业发达国家,信息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达到80%以上,而安徽省本身制造业基础并不雄厚,信息技术的应用相对落后,给企业管理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带来极为不利的因素。为此,该省提出"制造业信息化"重大科技专项,目的就是要提高对信息化工作的认识,使省制造企业制造理念和管理思想产生深刻变化,培育一批不同技术层次、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重点培育若干家初步实现网…  相似文献   

8.
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制造业信息化是国民信息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其集成了电子信息、自动控制、现代管理、先进制造等多项高新技术,能同时调控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促进产品设计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和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创新,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改善了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我国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其技术核心是要实现制造业的信息化,以信息技术发行传统产业,以信息技术重组产业形态。  相似文献   

10.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制造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相结合的系统工程,它渗透到企业的产品设计、生产、销售、企业的管理等各个方面,贯穿着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而不是简单的有几台电脑就能实现的。由于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刚起步不久,企业要实施这个系统工程,单凭自身力量还很难做到,需要借助中介机构的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