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低温地热运用热泵供暖的技术经济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探讨45~60℃低温地热运用热泵供暖的技术经济性,着重结合我国国情分析地热热泵供暖的经济性、节能效果和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2.
周小霞 《天津科技》2011,38(1):43-45
结合滨海石油新村供暖改造工程实例,详细讲述了如何将“地热一锅炉调峰”系统改造为“地热-水源热泵调峰”系统,从而提高地热利用率,降低尾水排放温度,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减少污染物排放。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地热直供结合热泵供暖技术进行充分的调研与论证,于2010—2012年实施了渤海石油滨海新村与东沽石油新村供暖系统节能技术应用改造。通过采暖期的实际运行,地热直供结合热泵技术实现了完全替代锅炉供暖,且供暖效果良好,节能减排显著。  相似文献   

4.
水源热泵应用低温地热的节能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源热泵是商业,公用建筑供暖空调的一种有效装置。WLHP系统通过热回收和热平衡取得节能效果。WLHP系统的水源的温度一般控制在16℃-32℃之间,空调工况下,热泵的排热通过冷却塔散热控制水源温度不超过32℃。供暖工况时,热泵的吸热通过加热器控制水源温度不低于16℃。同时供冷供暖是WLHP系统独特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5.
热泵技术是调节地热热源与用户需求间能源品位不一致的重要手段,而发展高温热泵技术对于拓展热泵的应用范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回顾总结国内外高温热泵研发现状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补气增焓热泵和吸收压缩式热泵两种具有巨大潜力推动热泵高温化发展的技术形式,结合设备研发情况及应用案例分析高温热泵技术的性能,展望其在地热供暖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运用热泵提高低温地热采暖系统能源利用率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探讨我国京津市区丰富的低温地热资源有效利用的方法。文中着重分析有热泵参与的各种地热采暖系统的负荷分配和节能效果,论证热泵系统是提高低温能源利用率和城市采暖的有效方式。本文还介绍了地热热泵模拟试验和所得到的某些结果。在经济性分析中指出我国电和燃料比价与国外有很大不同,所以电动热泵直接经济效果还不明显。提议城市地区可用燃气机拖动热泵,并建议要有合理的能源政策促进热泵节能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主要的热泵供热形式,技术特征、适用范围和经济性作了较详细的介绍。通过对风冷热泵机组的低温性能比较,发现采用地板采暖时,由于地板所需求水温较低,比风机盘管供暖节省。选择低温性能优异的风冷热泵机组,并适当考虑功率大一些,在我国大部分北方地区,均可以满足采暖要求,达到明显节能、环保的效果。风冷热泵结合地板采暖将是替代燃煤采暖的最经济的清洁采暖系统。  相似文献   

8.
 热泵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引进国内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20多年来,全国利用各类热泵技术(地源,地下水源,其他各种热源,如地表水、海水以及中/污水等)进行的供暖-制冷-生活用热水的所谓“三联供”已在各地推广、应用,并得到建设部门和广大用户的认可。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热泵技术的应用更使这一技术声名鹊起。截至2012年底,全国利用热泵技术供暖的总建筑面积已达到2.1亿m2,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13年1月,国家能源局等4部委公布的“关于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推广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并规定:“到2015年,全国地热供暖面积要达到5亿m2”,其中采用热泵技术的供暖面积将大幅度增加。这是一项新的挑战和一次重要机遇。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的理论和汤山温泉,汤山热水井的地质,地热背景,南京汤山地热系统为一典型的中低温对流型的地热系统,该系统以汤山背斜控热构造提供的大地热流为热源;以受迫对流为机制,大气降水和地表水通过断裂和溶穴入渗并受迫进行深循环,在此过程中,吸附围岩热量形成地热水,在地形高差影响和相应的水力压差作用下形成环流。在巨厚页岩地层的阻隔下,地热水沿断裂带和特定层位出露形成温泉,或赋存于地下。  相似文献   

10.
杜云帆  王蓓 《甘肃科技》2010,26(12):149-150
介绍了华清润苑住宅小区燃煤锅炉供暖、水源热泵系统供暖的方案,分析了两方案在寿命期内经济效益、节能环境效益;得出了水源热泵系统是一种值得推崇的采暖空调方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Discontinuous Operation of Geothermal Heat Exchangers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IntroductionGround- source heat pumps (GSHPs) have beenextensively used in heating and air- conditioning ofbuilding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since theoil crisis in the early1 970 s.This technology hasalso aroused more and more interest in China in…  相似文献   

12.
地下连续墙内埋管地热换热器传热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下连续墙内埋管的结构形式和传热特点,建立开挖面以上和开挖面以下两部分的地下连续墙内埋管传热模型,并采用格林函数法推导其解析解.该模型能求解带有随时间变化的内热源、非齐次边界条件的复合介质热传导问题,可用于地下连续墙及周围土体内的温度场分析,还可用于地下连续墙内埋管布置形式、埋管间距以及间歇运行时间等参数的优化分析.  相似文献   

13.
热泵是一种使热量从低温介质流向高温介质,以对建筑物进行供暖和供冷的装置。被公认是一种高效、节能、环保技术,近年来得到迅猛发展,以往的热泵多以地表水作为低温介质,近来开发的以土壤层和地下水为低温介质的地源热泵和以循环冷却水、废热等为介质的废热热泵更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有十分丰富的低温热源,工矿企业有大量的废热,在城市开发利用地源热泵和废热热泵,对于改善城市环境、节药能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深部煤层的开发过程中,煤层埋藏深、温度高,开发初期伴生地层水携高温废热开采至地面造成了部分能源浪费.基于资源综合利用角度上,为了使深部煤层开发中携带的废热用于热泵技术热源,提出废井改造地热井以降低钻井成本,以此设立深部煤层地热开发的工艺及热泵技术适用条件,从经济性及安全性两方面去分析深部煤层地热开发的可行性,给出了利用热泵系统进行煤层伴生废热开发的条件,最终建立出相关热泵系统模型,通过具体的示例环境参数进行计算.得出鄂尔多斯东缘神府地区某区块深部煤层伴生废热的单井制热量可达14.8 kW,热泵系统的制热性能系数(COP)可达到4.33~7.31,同时,煤层气井出口混合产物温降将近10℃.表明煤层伴生废热开发在提高了井上采收作业安全性的同时拥有较好的采热开发环境,扩展了废热可利用的经济性,提出一种深部煤层综合性开发的新型模式.  相似文献   

15.
海水的温度稳定,蕴含着容量巨大的热能,可利用海水的热能,通过热泵制取中、低温度的热水.对单级海水热泵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两级海水热泵系统的特性,导出了两级海水热泵系统总耗电量的计算公式,利用该公式对换热器的面积进行了优化,得出了冷凝器的最佳面积值及其他各关键参数.此外,对海水热泵系统与常规燃煤锅炉制取中低温热能进行了计算比较,得出结果:采用燃煤锅炉制热时,制取1MJ热能的费用为0.031元;利用海水热泵系统制热时,每制取1MJ热能所需的费用为0.023元,表明海水热泵系统在能源效率和经济性上有明显的综合优势.  相似文献   

16.
 地热与石油是共生于沉积盆地的2种资源。地热能开发利用与油气相关技术高度融合。中国油区地热资源丰富,拥有大量废弃钻井、地热利用市场空间巨大。梳理了中国油区地热资源勘查评价与开发利用技术现状,包括地热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地热地质评价技术、地热开发技术和地热利用方式等,指出其当前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资源条件限制决策者、技术创新力度不够、激励政策不够完善等挑战。提出可采用深井直接换热技术、多分支径向水平井取热技术、热电发电技术、纳米技术等新兴技术加快油田地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高效利用地热资源已成为地热开发利用的焦点话题,中国地热资源丰富,但大多分布偏远,地热资源利用率总体较低。本文结合国内外地热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重点阐述以氨水作为工质的动力循环系统,提出了净功率、电力产率、热效率和换热面积比率的性能指标,并分析氨水溶液质量分数、循环倍率和热水温度对上述指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建设适合于华南地域特征的地热资源综合梯级利用示范项目,实现资源利用率达到70%以上,为中低温余热利用提出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压缩式热泵节能的原理,阐明了热泵在低温干燥领域应用的前景;探讨了压缩式热泵中关键设备一压缩机的工作条件,热泵压缩机处于冷凝温度、蒸发温度区域均较宽、较高的工况下运行,势必引起压力比大,排气温度高的结果,由此指出热泵压缩机设计时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9.
余妍  刘方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11):4359-4366
为了实现热电解耦,有效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将相变储热技术应用于热泵系统中,构建含相变储热罐的跨临界CO2喷射式热泵系统。首先,建立储热装置的数学模型,采用Modelica非因果建模语言在Dymola平台对系统储热过程进行模拟,获得相变储热罐的温度分布、瞬时储热量、系统COP等储热特性。同时对比了常规储热水箱、PCM储热罐与PCM-水多级储热罐的理想储热量、设备体积、储热性能等,详细分析相变储热热泵系统的优势,为促进其实际应用提供参考。此外,提出基于模型的单目标与多目标优化策略,采用遗传算法对系统的性能进行优化,得到最优设计参数和运行参数,与优化前相比储热过程的系统COP提高了28.73%,有利于系统的高效运行,为改进和优化系统性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