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苔丝》和《复活》中的两位女主人公苔丝和玛丝洛娃,她们有着相似的遭遇,但由于她们的所处的社会环境、思想性格的不同以及作家的思想体系的不同,导致了两位女主人公不同的人生结局。  相似文献   

2.
张洁小说创作最为显著的成就之一,就是成功地塑造了众多有着不同的人生道路和命运的女知识分子形象。孤独感、价值意识、失落感、道德观念是女主人公的主导心理。  相似文献   

3.
张建林 《科技信息》2007,(10):128-128
本文从人类需求层次角度分析斯坦贝克的《菊花》中女主人公伊莉莎。低层次的需求满足后,人就会有更高层次的需求。伊莉莎在有了稳定、宽裕的生活后,还渴望有精神层面的满足,如被理解和欣赏。通过分析女主人公不同层次的需求,我们能更深入地了解小说的象征意义及主题。  相似文献   

4.
刘世雄 《咸宁学院学报》2006,26(4):82-83,85
美国女作家马格丽特.米切尔的长篇小说———《飘》中的女主人公郝思嘉是一个丰满的立体性人物,从她在不同时期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可以解读她的多重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5.
胡治艳  李鸽 《科技信息》2009,(6):112-112
《欲望号街车》是世界戏剧史上一部伟大的悲剧,其女主人公悲惨曲折的命运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找到造成女主人公悲剧的根源,揭示她矛盾的心理和困难的处境。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女主人公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是时代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佐拉·尼尔·赫斯顿和托尼·莫里森分别在《他们眼望上苍》和《秀拉》中塑造了不朽的黑人女性形象。借用心理分析学家南茜·乔多萝的客体关系理论,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对比分析在种族、性别和阶层的桎梏下寻求独立的女主人公们与她们母亲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母爱对女主人公来说或是分离的残酷现实,或是对自我成长的限制,或是难以摆脱的依恋,母亲的影响对女性性格的塑造、自我意识的发掘和女性身份的认同起到限制或推动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普希金的代表作《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以它男主人公的名字来命名的,但在这部诗体小说中最能打动人的形象、最富于艺术魅力的人物却是它的女主人公达吉亚娜。这是因为普希金赋予了这位女主人公许多美好的品质和高尚的情操。诗人是把达吉亚娜作为一个理想的俄罗斯妇女的形象来塑造的。诚然,普希金在塑造他这位心爱的女主人公时是反映了他作为一个先  相似文献   

8.
贝弗利·法默是澳大利亚著名女作家,《海豹女人》是其重要的长篇小说。法默在这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来揭示小说的主题。在这部小说中,海豹象征女主人公达格玛自己;蜘蛛象征达格玛生活在男性社会和自己内心矛盾心情的双重阴影下;猫儿不仅象征达格玛自己,还象征达格玛喜欢的男人。法默通过对以上三种动物象征意义的解读,揭示了女主人公达格玛在人生不同阶段的内心冲突和复杂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海明威的个人生活、写作兴趣以及其所塑造的男、女主人公的关系等方面分析海明威对女性人物的处理,说明海明威刻划的女主人公不该被忽视,她们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同时可以看到海明威是如何看待战争和战后社会心态,如何理解爱情和人生。  相似文献   

10.
李宁 《科技信息》2009,(24):I0116-I0116
本文通过剖析《觉醒》和《紫色》这两部跨世纪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中女主人公的相似的经历和不同的结局,分析两位女主人公的不同结局的原因。爱德娜并非“觉醒”,而是一种懦弱无力的表现,是一种消极的逃避。而西莉是真正意义上的觉醒,最终达到了和谐宽容的再生。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女性要想获得独立自主,必须摆脱极端个人主义的作祟,团结自己的朋友,才能建立平等和谐的两性关系,获得彻底的解放。  相似文献   

11.
福克纳的著名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是其南方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它塑造了一个饱受南方传统习俗和父权主义摧残的典型南方受害妇女形象。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可以探究女主人公爱米丽人性扭曲、心理畸形的悲剧根源。  相似文献   

12.
延用"阿课思模式"动机分析模型来比较泰戈尔短篇小说《邮政局长》中男女两位主人公的交往动机,发现他们的交往动机在"注意""切身性""自信""满意"四个方面存在不对称性,指出这种极端的不对称性是导致他们交往失败的根源,也导致了女主人公在整个交往过程中的悲剧处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宗教和婚姻两个主要方面分析了《荆棘鸟》与《红字》这两部小说中造成女主人公相似的悲惨命运的原因,同时展现了女主人公在悲惨命运面前所表现出的顽强的反抗精神,意在揭示宗教和男权社会丑陋、虚伪和残酷的一面,借此体现伟大女性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4.
商州固有的“重男轻女”思想直接影响到贾平凹的创作。在贾平凹商州题材作品中许多主人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男轻女思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商州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造成的;其次是作家的影响;最后是作品中主人公性格命运的发展逻辑造成的。值得人思考和探究。  相似文献   

15.
美国作家西奥多·德莱塞的《嘉莉妹妹》讲述了一段男女主人公城市中人生起伏的历程,细致展现了消费主义社会早期城市生活的原生态。通过伦理选择,女主人公嘉莉从乡村来到大都市追求梦想并实现身份逆转成为当红明星,而男主人公赫斯渥却从酒店经理沦落为街边乞讨者。嘉莉和赫斯渥身份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个体在斯芬克斯因子的影响下欲望与理性的失衡。同时嘉莉和赫斯渥不同的选择结果体现了个体的能动性和德莱塞的伦理智慧。  相似文献   

16.
元代杂剧《竹坞听琴》和明代传奇《玉簪记》二剧的女主人公郑彩鸾和陈妙常两者身上蕴涵着极其相似的内质:身为尼姑或道姑,皆为爱情冲破封建理学和宗教的双重禁忌,成为敢作敢为的新女性形象,这使得其它爱情戏中的大家闺秀难以望其项背。但由于二女的生存背景、处世方式不同,因而其心路历程、性格特征等方面又存在诸多差异。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分析《名利场》中的两位女主人公,旨在分析这两位女主人公只是一个人物的自我分裂的结果,而这种分裂从某种程度上也体现出了雌雄同体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易卜生《玩偶之家》与女主人公娜拉的形象给了郭沫若宝贵的启迪。他的历史剧代表作《卓文君》、《王昭君》《蔡文姬》中的主人公都不同程度地继承了娜拉的叛逆性格,是娜拉带郭沫若走近易卜生,而这其中的距离远近又与郭沫若本身的思想个性不无关联。从易、郭剧作中个人主义的人物风采,以及易、郭两人的女性观,探讨了易卜生对郭沫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巴赫金的作者与主人公关系理论中,“未完成性”是不可忽视的理论线索:主人公的思想、自我意识、文本间的埘话性以及作者意识等无不具有未完成性的特征。本文试图从未完成性这一理论视角,通过对主人公独立的根源及作者的外位他者立场的探讨,重新思考巴赫金语境中主人公与作者关系问题,力图提供另一种融贯作者与主人公关系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晚年名作《情人》和中国女作家陈染的成名作《与往事干杯》分别讲述了两个女性的情感往事,一系列男性形象在其中扮演了相似的角色。借助现代女性主义理论,阐释和比较两位女主人公与男性角色的各种关系,进而揭示女主人公在两性关系中自我发现,自我塑造,走出既相似又相异的人生轨迹,并剖析其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