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尹大伟 《科技信息》2010,(17):J0125-J0125
在建筑能耗中,用于暖通空调的能耗占30%-60%,并且随人均建筑面积的不断增大而逐步上升。因此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主要介绍在暖通空调领域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节能方式。  相似文献   

2.
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以快速的提高,为了保证室内温度的舒适,空调成为人们的重要选择。随着空调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能耗量不断上升的趋势。在我国的建筑能源消耗中,以空调和采暖所占的比例较大,特别是在采暖过程中,能源量较大,但却没有达到理想的舒适度。目前建筑暖通空调的节能成为建筑发展过程中节能的关键,所以需要在暖通空调节能优化设计上下功夫,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文中分析了暖通空调的工作原理,并对暖通空调节能设计的现状进行了说明,同时进一步对暖通空调节能设计办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我国建筑能耗的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而暖通空调系统在建筑能耗中占有重要比重。本文通过分析暖通空调系统能耗的构成及主要特点,针对当前暖通空调系统在节能方面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暖通空调系统节能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能源供应日益紧张,然而建筑耗能却在不断地上升,因此合理控制建筑能耗迫在眉睫。暖通空调系统节能设计能够有效地降低建筑能耗,是建筑节能的有效途径。本文对暖通空调系统耗能的主要构成与特点进行分析,探讨暖通空调系统节能的策略,并提出一些观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谭亚平 《科技资讯》2014,12(18):45+47-45
本文章针对暖通空调系统中的节能办法和途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分别对于设计、健全建筑维护结构、提升系统的控制水平、利用新型节能空调模式以及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空调系统等角度进行了分析,不仅如此,暖通空调系统在现代建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的设计关系着投入的资金、性能以及能源的损耗,所以在这里也将根据空调系统节能过程中,设计、实施以及新技术采用等出现的问题找到适合的解决办法,现如今,在能源短缺的形势下,将节能的理念纳入到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中,不但有助于削减建筑的能耗成本,而且还有助于实现绿色节能。  相似文献   

6.
丁岳峰 《科技信息》2014,(11):59+96
我国的建筑能耗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暖通空调的能耗在其中占据着很大的比例,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问题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重要,节能技术的研究开发和运用是暖通空调系统、建筑系统节能的基础。节能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暖通空调系统节能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暖通空调系统节能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冷暖与广大群众的健康,还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策略与环境保护工作,是影响到国计民生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相似文献   

7.
谭刚 《科技资讯》2010,(33):70-7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我国建筑能耗的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而暖通空调系统在建筑能耗中占有重要比重。本文将对暖通空调系统节能设计方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们的社会大背景是低碳节能,而建筑节能是永恒的主题之一,暖通空调系统节能又是建筑节能中的主角。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对于暖通空调系统的应用愈加广泛,尤其是在大型的公共建筑中,暖通空调系统的运行能耗一般会占据建筑能耗的一半及以上,于是建筑节能的关键点就是降低这部分能耗,这是暖通空调工程将面临的长期挑战。该文在阐述暖通空调系统特点的基础上讨论大型公共建筑暖通空调系统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节能优化措施,希望能为我国大型公共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及优化的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建筑能耗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关注的问题.空调作为耗能大户,与能源紧张局势,特别是当前电力紧张局势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降低空调系统的能耗对于减少建筑系统的能耗、缓解当前电力紧张局势、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空调系统节能在中国大陆的研究背景、现状及意义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旨在唤起广大建筑行业人士特别是暖通同行的共识.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我国建筑能耗的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而暖通空调系统在建筑能耗中占有重要比重。本文通过分析暖通空调系统能耗的构成及主要特点,针对当前在节能方面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李安民 《科技资讯》2014,12(17):48+50-48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在建筑中安装大量空调用于取暖或是降温。暖通空调在空调系统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同时它在供暖和通气上都非常具有优势。但是有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电能消耗十分严重。目前,我们使用的多种能源都是不可能再生的,为了将来的持续发展,我们在使用能源时必须做到合理性。我们只能通过对能源的节约,尽量节省使用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保留下资源才能让我们子孙进行发展。从相关数据得知在能源总消耗中建筑能耗就占有了32.5%,暖通空调的占比是最大的。面对能源消耗巨大的当下,合理利用能源,节省能源就是福人类的壮举。笔者通过当前能源消耗巨大的分析,就暖通空调的节能措施进行深入研究,希望能给节能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国终端能源消费总量的20%-23%,建筑节能工作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建筑能耗中,暖通空调设备的运行能耗占主要部分,降低暖通空调系统能耗是建筑节能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地源热泵技术在暖通空调工程中的发展应用为建筑节能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地源热泵是一种向大地吸取热量或冷量的空调供热技术,具有系统简单、设备占地面积小、操作方便、运行效率高、能耗和费用低、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在美国,地源热泵是一项政府极力推广的节能环保技术,我国政府和美国政府已将地源热泵空调技术纳入两国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合作项目。位于江苏花桥国际商务城的中国国际采购中心是大型公共建筑,总建筑面积180万平方米,中心将地源热泵技术首次运用于国内展览场馆建设,率先建设成生态节能型场馆。  相似文献   

13.
目前暖通空调能耗占到建筑总能耗的30%-50%,且每年以较大速度递增。可见空调能耗在当前社会能耗中占了比较大的份额,由于各方面原因造成空调能耗浪费比较大,因此对空调系统节能的研究显得迫切及重要。  相似文献   

14.
方案选择是暖通空调系统设计中最复杂、难度最大的阶段,也是冷热源系统生命周期中最基础而又最重要的环节,是关系到暖通空调系统能否健康、有效运行的关键。本文利用价值工程分析方法建立了暖通空调工程设计方案优化选择的数学模型,得出了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5.
根据暖通空调行业的研究成果,现有空调系统的能耗是惊人的。如果采取相应的节能技术,使现有空调系统节能20%~50%完全可能。因此在暖通空调系统中考虑节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陈红  屈靖华  魏孝民 《科技信息》2013,(16):398-398
<正>建筑能耗即建筑使用能耗,包括采暖、通风、热水供应、炊事、家用电器等方面的能耗。其中,以建筑采暖和空调能耗为主,占建筑总能耗的50%—70%。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建筑能耗日益增长,因而,暖通空调业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的发展与创新在以后的建筑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暖通空调业发展所遵循的原则,概括起来就是: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保证建筑环境的卫生与安全,适应国家的能源结构调整战略,贯彻热、冷计量政策,创造不同地域特点的暖通空调发展技术,其具体的可概括为以下十二个方面:1.供暖技术  相似文献   

17.
姚萍 《科技资讯》2014,12(18):52-53
在当今社会中,随着暖通空调应用越来越多,这就使空调所消耗的能源占整个社会能源消耗的比重越来越大,并且现阶段的暖通空调都要质量较好的能源系统来带动,这就使空调运行的高能耗和电力供应的矛盾越越来越大。所以如何降低空调的能耗就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在文章中,将通过暖通空调的问题进行讨论以促进空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中应坚持的原则,从节约能源及资源、保持良好自然环境、改进建筑热工性能、充分利用绿色材料以及采用地源热泵技术等角度论述了绿色建筑中暖通空调设计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我国建筑物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18%~25%,并且这一比例还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增加,在建筑物能耗中,暖通空调能耗所占比例约在60%以上。因此,建筑节能特别是暖通空调系统节能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同时随着人们对讲究生活质量程度的提高,室内热舒适及空气品质已越来越被消费者重视。因此,暖通空调系统设计应立足于节能这一主题,在提高室内热舒适性及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同时尽量减少系统能耗。本文对新风换气机的工程应用和安装进行了分析,结合本人的工作经验,供大家讨论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空调系统的节能方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建筑节能一直都是世界各国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在整个建筑系统中,空调系统的能耗尤为突出,约占整个建筑能耗的35%以上,因此研究空调系统的节能方案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巨大的经济效益。蓄冰空调、地板辐射供热等是高效节能的暖通空调系统,通过采用节能型围护结构材料、利用合理的控制系统可实现空调系统的节能运行,另外,还就空调系统中所存在的设计保守、技术上合理的节能方案难以推广运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