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为了改善无线Mesh网络的传输性能,提出的跨层设计思想打破原有的网络模块化、标准化设计思想,在已有的各种支持无线Mesh传输层QoS跨层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传输层TCP跨层设计的相关参数、设计方法,提出了一种联合传输层、MAC层、物理层TCP拥塞控制策略.通过RTT(往返时间)值,实时估计网络当前可用带宽,优化TCP拥塞控制策略.实验结合数据报文成功传输率与位误码率,提高了网络有效资源的利用率,改善了无线网络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无线Mesh网络路由技术的研究,结合无线Mesh网络的特殊形态——WLAN Mesh网络进行路由技术的探讨,详细研究和分析了802.11s的HWMP路径选择协议。  相似文献   

3.
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与传统网络不同的特点,传统的QoS路由技术不能有效地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概念,分析了其特点和实施QoS路由技术的难点,对主要的QoS路由协议工作原理进行了叙述,并总结了无线传感器网络QoS路由技术未来的研究策略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现代无线通信网络结构复杂,通信环境时变,业务流和无线信道不可预知,服务质量保障极具挑战性.基于无线网络分层QoS体系结构,文中提出了一种统一的基于协议层间虚拟缓存接口QoS垂直映射模型,以虚拟队列技术实现层间QoS指标映射.同时,基于该协议层间QoS垂直映射模型提出一种跨层QoS优化架构,并针对业务流和无线信道的不可预知性,给出该架构在线学习优化求解方法.最后,通过与现有文献技术对比一致性方法验证所提出层间QoS垂直映射模型正确性,并且在物理层包差错率小于30%条件下,分析Q学习法优化数据链路层时延收敛性,从而验证所提出跨层优化模型和在线学习优化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骨干链路传输带宽是多跳无线Mesh网络性能的主要瓶颈之一.基于Linux 开源代码构建无线Mesh网络实验床,分别在IXP425和x86平台下采用成熟的IEEE 802.11a无线横块对无线Mesh网络骨干链路性能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双链路的无线Mesh网络骨干链路可以达到100 Mb/s级别的传输带宽,将有效提升了多跳无线Mesh网络的应用前景能.  相似文献   

6.
针对无线Mesh网络带宽、负载能量不均等情况引起的网络延迟,以及路由算法运算速度较慢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物种寻优的无线Mesh网络QoS路由算法。该算法利用路径评价函数进行最佳节点路径的搜索并通过蚁群信息素更新规则来平衡网络负载,避免数据拥堵和传输延时,并结合量子行为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物种形成策略,提出一种领域最好位置的自适应搜寻方式,降低了网络延迟并提高了算法收敛速度。仿真实验表明,从网络延迟和算法收敛速度来看,该算法相比改进的蚁群QoS路由算法和基于遗传算法的QoS路由算法具有更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由于铁路无线Mesh网络的无线跳数多,承担的数据回传任务重,必须解决多跳传输难题.本文基于Linux开源代码构建铁路无线Mesh网络实验床,对其多跳传输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实验研究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多模Mesh节点结构、混合频道复用方案和非对称带宽分配机制的铁路无线Mesh网络不仅有效地改进了多跳传输时带宽急剧下降问题,而且大幅提高了无线骨干回传链路的基准带宽.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无线Mesh网络中Mesh路由器节点到网关节点的饱和数据流的包传输延迟模型.将整个无线Mesh网络中的节点按距网关的跳教进行分层归类,建立了IEEE802.11 DCF的饱和状态下多跳网络的退避时间模型.通过分析各层节点的实际包到达率和平均服务时间,建立M/G/1的排队系统模型,从而准确地分析了无线Mesh网络中饱和状态下的数据包传输延迟,同时,利用网络仿真器NS2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模型分析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9.
为了保障移动终端在无线网络不同业务的服务质量,综合分析了移动状态下无线Mesh网和路由协议的特点提出优化策略,并分析了无线Mesh网络的路由协议、路由度量和移动管理的研究现状,从而从本质上提高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10.
肖锴  杨云  黄勋 《科技信息》2011,(24):3-3
传统的分层式协议结构可以给部分无线网络带来理想的性能。由于无线Mesh网络(WirelessMesh Net,WMN)本身协议结构的特殊性,传统方法无法提升其性能。通过跨层优化可以有效改善无线Mesh网络性能。本文以物理层(PHY)与MAC层的跨层优化为例,总结了先进的物理层技术和PHY-MAC跨层优化的主流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不同网络的QoS机制存在差异,各种应用的QoS需求也不同,给泛在异构网络QoS保证带来挑战。为了满足异构网络QoS需求,最大化利用网络资源,最小化操作代价,应建立一种能够保证异构网络QoS的机制。QoS映射是有效的解决方案,它可以完成不同网络QoS之间的自动翻译,有利于降低问题的复杂度,能保证异构网络的QoS需求。因此,本文对现有的异构网络水平QoS映射方案和技术进行综述和比较,重点介绍了AQCM-ASM映射策略和FAbS模型,并给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为了评估IEEE 802.16e协议的QoS性能,分析了IEEE 802.16e协议保证QoS的方法及MAC层所定义的5种调度服务,通过NS-2模拟实现了对五种调度服务的模拟。然后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量化分析和讨论。研究结果对改进IEEE 802.16e协议的QoS支持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无线技术和基于此技术之上的应用发展,提供了在移动自组网络中引入服务质量的依据。在介绍了QoS的体系结构后,重点介绍QoS模式以及需要提供给QoS模式的进程机制,再对4种模式进行比较评估。最后通过7条准则描述对QoS有要求的应用程序的特性,说明了这些准则是如何影响QoS体系结构选择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无线技术和基于此技术之上的应用发展,提供了在移动自组网络中引入服务质量的依据。在介绍了QoS的体系结构后,重点介绍QoS模式以及需要提供给QoS模式的进程机制,再对4种模式进行比较评估。最后通过7条准则描述对QoS有要求的应用程序的特性,说明了这些准则是如何影响QoS体系结构选择的。  相似文献   

15.
对多信道无线Mesh网络中的信道分配算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信道状态的动态信道分配策略(channel-state-based dynamic channel assignment,CSDCA)。该算法利用控制信道交互的信息,通过Hello消息的交换、发送请求(request-to-send,RTS)和允许发送(clear-to-send,CTS)的信道协商、数据传输3个阶段实现信道的动态分配,并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该算法对多信道无线Mesh网络(multichannel wireless mesh networks,MWMN)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多粒度光交换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动交换光网络是光网络的发展方向,多粒度光交换技术是自动交换光网络实现流量工程和业务质量的重要物理支撑技术.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自动交换光网络的多粒度光交换节点结构,并采用该结构研制出了多粒度光交换机;开发了ASON的节点控制软件;数据网采用ASON的典型结构--格状网,利用校园网作为信令网进行了实验研究,验证了ASON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7.
Ad Hoc网络信道接入退避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d Hoc网络的应用环境以及其在商业上的潜在应用,使得它必须提供一定的服务质量(QoS)保证,但由于无线网络固有的特点,使得Ad Hoc网络中支持QoS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发展合适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MAC)是无线Ad Hoc网络得到广泛应用的一个关键,而其中退避算法又是MAC协议考虑的重点。对近年来国内外应用于Ad Hoc网络中的退避算法取得的研究成果作了概括和比较分析,提出了退避算法的评价指标和仿真实现方法,探讨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无线网络信道资源的利用率,采用测量MAC层信道空闲率估算节点剩余带宽,跨层访问剩余带宽的方法,实现AODV协议的QoS扩展(CLQ-AODV),并在NS2上仿真实现。仿真结果表明,CLQ-AODV协议的分组端到端平均时延和平均路由开销有所减少,分组投递率获得提高。  相似文献   

19.
Performance of wireless mesh networks can be greatly improved by spatial reuse (SR), therefore, lots of algorithms have been proposed to maximize the number of concurrent transmissions. However, most methods only considered the interference brought by the sender nodes.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interference model in WiMAX mesh networks and propose a minimal SR-pair interference model to perform concurrent transmissions in both uplink and downlink directions.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our model is more efficient and stable, i.e., it increases the number of concurrent transmissions and its performance is constant and independent of transmission directions. Biography: XIONG Qing(1978–), male, Ph. D., research direction: wireless mesh network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