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复杂测压管路系统动态特性的通用分析程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流体管道耗散模型 ,建立可用于计算复杂传压管路动态特性的方法和通用计算程序 ,结果用于脉动风压测量的畸变信号修正 .与相关文献比较 ,使用本方法可以灵活地处理更为复杂的管路情况 .定义了衡量管路动态特性品质的控制目标函数 ,并导出了该函数对各种管路参数灵敏度的解析表达式 ,以便于提高管路优化计算的效率 .最后结合两个算例 ,证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根据计算结果 ,推荐了适合于简单逐点测压试验应用的一组简单优化管路配置方案 ,可供脉动风压测试风洞试验中的传压管路设计时参考 .  相似文献   

2.
测压传压管路系统动态特性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得到脉动风压测压管路的动态特性。方法采用周期激励方法的试验方法,并用多项式回归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处理,给出了传压管路的频率响应函数。结果用简单的6阶多项式的形式便可以较好地拟合不同长度测压管路的频率响应函数。结论由回归得到的管路频率响应函数用于对实际管路脉动风压测试结果进行修正,结果较为满意,证明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某型飞机液压能源系统频域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频域内的特征阻抗方法 ,建立了流体管路、能源管路相关液压元件和液压能源管路系统的四端网络数学模型 ,利用传递函数阵 ,在基于 Win98操作系统的 Matlab软件环境中 ,计算了液压能源管路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 ,并将仿真计算结果与实际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 ,实测结果与计算结果较为接近 ,从而解释了该型飞机先后多次发生系统导管固定处隔框撕裂的故障原因  相似文献   

4.
针对空调管路振动的特性问题,采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了空调管路三维实体模型,利用ANSYS软件建立其有限元动力学分析模型,计算分析了固有频率与振型等振动性能,提出了一种通过增加约束条件对空调管路的固有振动特性进行优化设计的方法。通过在空调管路中不同部位处施加约束位移,并对4种优化方案进行分析比较,获得最佳优化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空调管路干燥过滤器上下部位同时增加约束条件,分析出所有固有频率均脱离0~150 Hz低频区域,一定程度上不受外力激励干扰,振型方面空调管路振动幅度也得到了有效抑制。这种改变约束条件实现空调管路抗振特性的设计方法有效、可行,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横向互联空气悬架系统中互联管路部件的共振问题,在Solid Works中建立三维模型,并采用ANSYS Workbench对互联管路部件进行模态分析,计算了互联管路部件在气体预应力作用下和流固耦合作用下的固有频率及振型,并分析了电磁阀安装位置及管夹布置位置对互联管路系统模态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流固耦合作用力下的横向互联管路部件的各阶固有频率均高于考虑气体预应力作用下的各阶固有频率,其中一阶固有频率提高率达到156.43%;改变电磁阀安装位置互联管路部件的各阶固有频率变化率为0.93%~30.88%,在适当位置安装管夹固定互联管路系统其一阶固有频率可提高30%以上。研究结果为后续互联管路部件在试验与实车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实现压控振荡器压控线性的两种方法,即利用超突变结变容管作为电调元件和采用线性化补偿网路。对两种方法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和计算  相似文献   

7.
单通道测压管路系统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9,自引:8,他引:9  
建筑物的脉动风压的信息对于结构风振响应的计算有重要意义 .为了避免测压管路系统测量的脉动风压力发生畸变 ,需采用一些气动措施 ,如加限制器的方法是方便而有效的 .为此提出了对串联限制器的测压管路进行优化设计的一种方法 ,并对优化后测压管路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进行了实验测试 ,理论计算的频率响应函数与实验测量值吻合得很好 .进一步对比了当输入信号为随机压力时 ,测压管路系统分别为优化后的测压管路系统、强阻尼及弱阻尼测压系统测量的压力信号 .结果表明经过优化的测压管路系统测量的脉动压力基本上没有发生畸变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某乘用车在试验场强化路面进行耐久性试验时空调排气管某弯管处发生断裂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应用ANSYS建立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态测试校验所建模型;采集在试验场强化道路上行驶时管路系统与车身连接位置处的加速度信号,使用Matlab处理后转化为载荷功率谱,并使用ANSYS将其施加在有限元模型上做随机振动分析;参考6063铝合金的S-N曲线,依据Goodman公式修正应力幅值,使用基于Miner累积损伤理论的三区间法计算管路系统的疲劳寿命,并与试验结果对比后验证了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管路的结构优化方案,并对装配优化后管路的汽车进行耐久性试验。对优化前、后管路系统的模态结果和疲劳寿命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然后通过试验验证了该优化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介绍几种传统的风道计算方法,并重点推介一种空调风道设计的新方法:T方法.该方法考虑了管路的安装成本及运行成本,能够得到优化计算结果,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得到最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0.
本文建立了长管路空调系统的稳态数学模型,模型中引入制冷能力衰减比来考虑了管路的长度和高度对制冷量的影响,确定了制冷量的计算公式。对不同长度和高度管路的空调系统制冷量的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发现预测值误差很小,表明本文建立的模型是准确的。这种方法为长管路空调系统的设计提供了明确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椭圆形高耸结构风荷载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空管工程塔台刚性模型同步测压风洞试验结果,对椭圆形高耸结构的风荷载特性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典型风向角下不同测点层的平均风压系数和极值风压系数的分布规律;基于测点层的风荷载合力时程,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的方法,得到了椭圆形高耸结构在90°风向角(最大迎风面)下的三维层风荷载功率谱,并采用经验公式对其进行拟合,拟合效果较好.采用LRC法计算了平均风荷载、背景和共振等效静力风荷载,并将结果与荷载规范建议的惯性风荷载法对比,发现两种方法得到的等效静力风荷载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2.
以广州国际会展中心为工程案例,进行了刚性模型风洞试验和有限元模态分析,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屋盖的风致位移响应,结果表明,对于屋盖风振响应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结构的基阶振型,其次才是风荷载;随着阻尼比的增加,位移响应谱的共振峰得到了有效平抑,峰值位移响应也随之减小.基于现场实测,提出功率谱点积识别大跨屋盖结构竖向整体振动固有频率的方法,并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实测得到的前4阶固有频率与振型均能与有限元模型较好吻合,其中基阶固有频率的相对误差仅为0.3%,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体育馆屋盖的风洞试验研究和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一系列不同倾角的体育馆悬挑屋盖进行了风洞试验;模型比例为1:50,在屋盖上下表面安装128对测压管,在同步测压的基础上,我们获得每个测点的风压时程,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处理,分析平均风压和脉动风压的产生机理.试验表面明,风压分布是受屋盖表面的气流流动分离所影响的.同时,对这种形式屋盖进行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14.
大跨曲面屋盖风洞试验通用数据处理软件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Windows平台,开发了大跨曲面屋盖风洞试验数据处理的可视化通用分析软件。介绍了针对脉动风压测试过程中的信号畸变处理方法、风压试验数据的表示形式、积分计算整体和局部气动力系数、软件的界面设计、基本的使用功能以及针对具体结构类型所采用的一些提高试验效率简化试验过程的措施,还采用神经网络方法对已测的风压系数数据进行精细化处理以准确地求取整个屋盖结构风荷载的完整特性。所开发的软件已经受多个大跨屋盖建筑物风洞试验的检验,在该类结构物风洞试验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跨度高空弧形连廊模型风洞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杭州市民中心建筑群模型测压的风洞试验,给出了大跨高空弧形连廊表面的平均(静)风压系数、平均风压和平均风荷载体型系数值,详细讨论了风场和风向角对风压系数和体型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连廊迎风面处于正压区,而背风面、顶面和底面处于负压区;连廊顶面风载狭缝效应十分明显,而底面不太明显;连廊的整体体型系数大于规范对弧形建筑的规定;按规范(基于平均风压)计算的用于连廊覆面设计的风压结果比应用统计方法(基于平均风压和脉动风压)计算的结果偏小.  相似文献   

16.
某低矮模型房屋实测风场和风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台风"菲特"影响下温州某低矮房屋的环境风场实测数据及该建筑物屋盖上的风压实测数据,对于风场特性和屋盖风压特性参数进行了计算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平均时距的减小,平均风速最大值增大;湍流度随着平均风速的增大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建筑物屋面及屋面屋脊边缘处的平均风压均为较大的负压且脉动较大;根据风速和风压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风场风速与建筑物屋盖上风压呈现明显的相关性,进而在不同的时距条件下对风场风速与屋盖风压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发现取5min为基本时距时风速与风压的相关性系数值较高,说明在确定结构的风荷载时取基本时距为5min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7.
针对典型风帆体型建筑的风荷载采用风洞试验方法进行研究,给出典型风向下风帆建筑的平均风压和脉动风压的分布特征,探讨该体型建筑产生此类分布的原因,并分析围护结构设计时风帆体型建筑的最不利受风区域.研究表明:风帆容易形成"前压后吸"的风压分布,对于迎风面积大、厚度却相对较小的风帆建筑整体抗风较为不利;脉动风压系数与平均风压系数分布规律较为相似,背风区的风压脉动小于侧风区;当风帆建筑锋利边缘处于侧迎风时,来流风会在锋利边缘发生显著的气动分离,使得该区域出现极大的负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