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拾得遗失物制度是民法中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拾得遗失物看似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件平淡无奇的事情,但有关遗失物所有权的归属问题在法学界始终存在争议。不同国家对拾得遗失物所有权归属的规定也有所不同,我国《物权法》对于拾得遗失物所有权归属上的无偿归还制度规定比较僵化,为了实现财产的最大利用,权衡利益,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我国《物权法》应完善拾得遗失物所有权取得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有的拾得遗失物制度过分加重了拾得人的义务,而忽视了对拾得人权利的规定,由此造成拾得人权利义务极度失衡的局面。笔者认为未来完善拾得遗失物制度时,应划清道德与法律的界限,增加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和取得权等权利,平衡拾得人与遗失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相似文献   

3.
解静 《科技信息》2011,(18):I0054-I0054
遗失物拾得制度不是物权法的基础性制度,但是在社会实践中具有普通性,对其进行研究对司法实践无疑具有重要意义。2007年我国《物权法》将遗失物拾得作为所有权的一种特别取得方法予以了具体规定,补充、完善了《民法通则》和《民通意见》的相关规定,形成了我国的遗失物拾得制度。本文将以《物权法》为基础,从遗失物的定义、拾得的涵义、遗失物的所有权归属以及拾得遗失物的法律效果等方面一一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拾得人拾得遗失物后 ,若未将之据为己有适用于无因管理 ,若公然据为己有则发生不当得利和侵权行为的竞合现象 ,拾得人拒不返还数额较大的遗失物不构成侵占罪 ,我国法律应规定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  相似文献   

5.
尹继良 《科技资讯》2007,(34):236-237
2007年10月1日生效的物权法虽然对遗失物制度的规定比民法通则有一定进步,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遗失物拾得人的义务方面,主要有告知义务、报告及交存义务、保管义务、和返还义务,我国遗失物拾得人的义务与其他国家比较,区别不大,遗失物拾得人的权利方面,与其他国家比较,差别较大.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必须对我国遗失物拾得人的权利进行了重构,确立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和拾得人有条件地取得遗失物所有权制度,这样才能制定出比较完善的遗失物制度.  相似文献   

6.
关于遗失物拾得人是否应该享有报酬请求权,国外立法和学界皆存有争议。有别于一些国外的立法,我国法律没有赋予拾得人法定报酬请求权,《物权法》仅规定拾得人享有约定报酬请求权。这一规定不仅有其理论渊源,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权利义务观,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而且符合现阶段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国情和法治理念。  相似文献   

7.
我国《物权法》第113条规定:"遗失物自发布招领公告之日起六个月内无人认领的,归国家所有。"此规定不尽合理。从我国历史上遗失物归属制度的演变、国外立法的沿革以及我国的现实情况三方面进行考察,可以得出结论:遗失物在六个月内无人认领时,在拾得人按照遗失物的价值、种类等缴纳相应税款后应归拾得人所有。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行遗失物拾得制度构筑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拾金不昧"基石之上,未赋予拾得人法定报酬请求权和附条件的遗失物取得权,具有浓厚的道德法律化倾向。因之主张在新媒体语境下,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完善遗失人发现机制,在赋予拾得人上述权利的基础上,重构遗失物拾得制度。  相似文献   

9.
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可将拾得赃物拒不返还的行为排除在犯罪之外。通过分析赃物与拾得物的关系,比较拾得物制度与不当得利的法律适用,可知拾得赃物拒不返还行为属不当得利,应按债权关系处理较为妥当。  相似文献   

10.
《孟连宣抚司法规》规定了拾得者一定的义务,同时也规定了拾得者的报酬请求权,还规定了一定条件下可以取得遗失物所有权的权利。这些规定与《民法通则》及《物权法》的规定很不相同。《孟连宣抚司法规》的规定更为合理,既符合伦理学原理,也符合经济学原理;同时,从司法实践的效果来看,赋予拾得者这些权利也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1.
《孟连宣抚司法规》规定了拾得者一定的义务,同时也规定了拾得者的报酬请求权,还规定了一定条件下可以取得遗失物所有权的权利。这些规定与《民法通则》及《物权法》的规定很不相同。《孟连宣抚司法规》的规定更为合理,既符合伦理学原理,也符合经济学原理;同时,从司法实践的效果来看,赋予拾得者这些权利也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2.
悬赏广告是一项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然在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深入分析悬赏广告的内在性质,认为司法实践中将拾得遗失物法律规范与悬赏广告对立起来,是不符合立法本意和社会实践情况的。轻易否认悬赏广告的效力,无疑否认了民法的诚实信用原则和民事流转的正常秩序。法律应时而生,我国对悬赏广告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建设工程实践中往往对工程分包、劳务分包、转包等法律关系把握不准,产生诸多纠纷,影响了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就此,对建设工程分包、转包等有关问题的法律关系予以探讨,以便在实践中更好地贯彻落实相关法律规定,减少纠纷.  相似文献   

14.
从因果方面检讨遗失物拾得人报酬请求权的立法窘境,通过三大正当性基础论证拾得人享有报酬请求权的合理性,并提出相关建议驱动双方主体由“双输”至“共赢”局面的转化。  相似文献   

15.
遗失物拾得是物权法中的一个具体制度,我国现行立法对遗失人的权利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却忽视了对拾得人权利的保护。但伦理学上的性恶论以及经济学的分析却使赋予拾得人权利获得了合理性。结合各国实践,建议我国立法可以赋予拾得人报酬请求权、留置权以及在一定情况下取得拾得物所有权的权利。  相似文献   

16.
最密切联系原则是WTO原则之一,是当代国际私法的核心问题,任何一个具体的法律关系在客观上绝对存在着一个“最适应”的法律与之相适应,加强对最密切联系原则的认识,并在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正确运用最密切联系原则,以解决WTO协议规则所推动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日益纷繁复杂的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的法律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我国法律监督被虚化的问题,从检察机关的外部关系着眼,提出了完善法律监督制度的几点措施,即处理好检察机关与人大、检察机关与人民法院、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派遣用工形式在我国发展迅猛,国家已出台了《劳动合同法》予以规范.但在法律实践过程中,却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纠纷,这些问题的症结在于用工企业没能正确处理好派遣用工所涉及的三方法律关系.该文尝试从派遣三方法律关系入手,就用工企业如何正确处理好派遣相关方法律关系,合法合理地降低用工成本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物权法是民法的核心内容,如何正确评价物权法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和其他法律一样,物权法的作用同样具有有限性,它无法解决诸如社会分配不公等问题。物权法对国有财产和私人财产所采取的平等保护原则,并不意味着否定国家所有权的特殊地位。在物权的立法中必须解决好借鉴与继承的关系问题,惟有如此才能建立其一套既适应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又可得到广泛社会接受的社会主义物权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0.
法律推理是以法律规定和事实材料为前提推导和论证法律结论的过程.这一过程在司法实践中广泛应用,而法律推理的有效性问题一直被理论界所关注,本文就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