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不可再生资源是指在任何对人类有意义的时间范围内其质量保持不变,蕴藏量不再增加的资源。由于其贮量有限,而随人类社会的发展,其需求不断成倍增长,最终将导致资源枯竭。本文阐述了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内涵,分析了我国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现状,提出了我国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是全国典型的煤炭资源大省,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同时也是全国资源型城市最多的省份,煤炭城市就有11座,其中大同、阳泉、晋城、朔州、古交、霍州、孝义、介休均为典型资源型城市.煤炭资源型城市因煤炭资源的开采兴起或发展壮大,而煤炭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其储量是有限的,随着不断开发而日趋枯竭,从而使山西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出现了一系列如产业结构偏重、增长方式粗放、生态环境被破坏等问题.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与社会、环境相和谐的发展模式,是解决该类问题的根本手段.该文探讨了山西资源型城市现存的问题,对资源型城市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3.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过程中的政府职能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能否解决由于资源枯竭带来的经济、社会问题,是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政府能力提出的前所未有的挑战。根据资源产业与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规律,资源枯竭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因此,这些城市都面临着如何寻找新的出路问题,而如何转变资源枯竭型城市政府的经济职能与社会职能又是顺利进行经济转型工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能否解决由于资源枯竭带来的经济、社会问题, 是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政府能力提出的前所未有的挑战.根据资源产业与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规律, 资源枯竭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因此, 这些城市都面临着如何寻找新的出路问题, 而如何转变资源枯竭型城市政府的经济职能与社会职能又是顺利进行经济转型工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与转型是目前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迫切问题。工业园区作为城市新的增长点,通过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培育产业集群、基础设施建设、循环生产等作用,将会有利地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文章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维度探讨工业园区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并以玉门经济开发区为例分析了工业园区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促进作用。以期丰富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研究,并为其他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实践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是研究人类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发展限度的理论体系和方法。攀枝花市是上世纪60年代三线建设时期建立起来的资源型城市,在今天,不可再生性资源的日益枯竭,这类资源型城市如何发展成为社会所关注的问题,攀枝花作为三线建设时期建立起来的典型性资源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是一条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资源枯竭型城市因资源枯竭导致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创业的压力巨大,构建适应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十分重要,意义深远。文章从资源枯竭型城市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在政府主导下,在就业创业政策、培训、互联网平台服务、融资、社会中介支持、行业技术服务、创业环境建设等多方面,构建资源枯竭型城市开放式多层次的新型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8.
随着化石资源的持续开发,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有储量越来越少,终有枯竭的一天,因此需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采取途径减少不可再生资源消耗的比重。目前,国家已将新能源的开发提高到战略高度,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将是未来一段时间新能源发展的重点。在此背景下,该文对风电场接入系统电网进行分析,为后期风电场接入系统一次部分编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与发展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课题。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取得了一些成就和经验,但也面临着一些顽疾和问题。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中的问题,迫切需要理论和智库的先行与探索。萍乡作为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作为老工业基地、中部地区中小城市、革命老区城市的集合体,以软科学研究为突出表现的理论研究,是促进其转型发展的重要利器。分析其研究价值及研究路径显得非常必要且迫切。  相似文献   

10.
通过论述科学、合理、有效的城市规划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重要意义,探究资源枯竭型城市规划的基本特点和主要任务,有助于正确认识资源枯竭型城市规划所面临困境的复杂性,揭示困境发生机制中蕴含的制度性根源,从而为积极推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提供必要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11.
煤炭资源型城市资源枯竭后,矿山开采衍生灾害长时间继续发生,同时还会形成新的灾害,会严重影响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对这些灾害的治理是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对具体工程实例中的治理方法进行总结和归纳,希望可以为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衍生灾害的治理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2.
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转型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提出政府应该建立资源开发补偿、衰退产业援助和替代产业扶持“3个机制”,以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进而分析了每个机制的具体内涵,指出资源开发补偿机制的当务之急是改革资源税费制度。衰退产业援助机制的实质是援助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退出,替代产业扶持机制的关键是主导替代产业的选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资源枯竭型城市灾害预测及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业城市资源枯竭后,矿山开采衍生灾害长时间继续发生,同时还会形成新的灾害。资源枯竭城市灾害主要为地下、地表、水环境和大气环境灾害。分析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灾害成因及演化过程,并提出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灾害预测与控制应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资源型城市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资源枯竭等原因,在其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矛盾和问题。以中国韶关市为例,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其产业进行分析,发现韶关市的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通过SWOT 分析法对韶关市的资源进行分析、评价,进而提出“绿色健康产业”发展战略,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未来的发展探索一条光明之路。此发展方案已被韶关市政府所采纳。  相似文献   

15.
红色旅游业是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其快速发展不以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代价。因此,红色旅游业往往因其低消耗、污染少等优点成为革命老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过程中优先发展的产业。本文以江西萍乡为例,指出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革命老区萍乡应立足自身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面向市场需求,把红色旅游业作为萍乡市新兴重点产业之一,对区域内安源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逐步发展成为煤炭产业的接续替代产业,使之成为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本地区经济成功转型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6.
"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是临汾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领区.2012年,经济带的城镇化水平均超过了34%,进入了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然而,长期以来经济带城镇化呈现典型的粗放外延发展特征,存在城镇化水平总体滞后、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以霍州为代表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乏力、土地资源供给趋紧等一系列问题,因此,经济带应积极推进城镇化战略转型,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坚持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良性互动,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生态文明与城镇化建设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7.
辽宁老工业基地改造中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运用国际上流行的生态足迹模型对2001年辽宁省及其14个城市的生态负荷与生态容量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和结构、布局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除锦州外,其他城市的生态负荷均超过了其生态容量,产生生态赤字,全省人均生态赤字为1.31 hm2;生态足迹赤字表明辽宁对生态生产性土地消费需求超过了其生态容量,区域发展模式处于相对不可持续状态.化石能源消费是生态负荷的主要来源,全省该项足迹为1.63 hm2·cap-1,占总足迹的67.3%;上述生态赤字较高的5市的化石能源足迹比例也比较大,均在75%以上.  相似文献   

18.
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模式研究——以鄂尔多斯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亚楠  董婷 《长春大学学报》2010,20(3):13-15,24
资源型城市由于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必然具有产业结构单一、经营粗放、产业布局分散的特点。随着对资源开发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加之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和阶段性。本文以鄂尔多斯市为例,探讨资源型城市发展投入少、产出多、效益好、污染少的循环经济模式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煤炭长期开采不仅能导致城市面临资源枯竭,也造成城市环境污染、采空区沉陷及各类次生灾害等社会问题。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制定有效矿区灾害风险管理和城市转型策略,维护社会稳定并推动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本文以以抚顺西露天煤矿区居民为研究对象,运用感知心理测量方法,基于田野调查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矿区地质灾害公众风险感知水平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矿区地质灾害公众风险感知整体处较高水平,且各区域间存在差异性;煤矿区地质灾害风险感知的诗歌关键影响因素分别为性别、年龄、居住距离、灾害经历损失、预警知识、应急知识、对政府监测预报准确率的信任、对政府应急防御能力的信任、对政府预警信息时效性的信任、对政府治理能力的信任。基于此,针对韧性城市理念构建自下而上公众参与机制,以期为矿区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和资源枯竭城市韧性构建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