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洁 《科技信息》2010,(27):I0121-I0122,I0089
《红字》,一部关于爱情、清教、复仇的美国经典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无疑是文学史上的一大巨作。小说的主题是"罪恶"。它向我们展示了主人公"净化"心灵的历程。通过自己的善行和努力,主人公改变了自己在人们心中的形象,甚至将原来耻辱的、表示"通奸"的标志"A"字,变成了德行的象征,赢得人们的尊敬。在他的小说中,霍桑让各人物自由自在地扮演各自的角色。而这些人物又在"真实"与"非真实"之间,用最生动的形式演绎了人世的种种,于是形成了他文学手法最显著的写作特征,即是对象征手法的运用,并由此引起了读者的关注与共鸣。在此小说中,不同事物也有着其各自的象征意义,这些都是霍桑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具体表现。也正是由于对此象征手法的运用,《红字》成为美国文学史上最早也是最重要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之一。《红字》为美国文学的发展和繁荣立下了不朽的功勋。霍桑在世界文学殿堂上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夜色温柔》是菲茨杰拉德继《了不起的盖茨比》后最优秀的长篇小说,通过描写一对年轻夫妇的爱情悲剧折射出"爵士乐时代"扭曲的价值观、腐败的社会风气,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弗洛伊德与荣格的心理分析理论来探讨小说中男女主人公角色互换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握手》这部小说,因其写作时间跨越三个时段——十七年、"文革"和"文革"结束,使得小说在"新/旧"之间摇摆不定,其一方面表现出"反抗"的姿态,而实际上"文革"在小说中又是一种的"缺席的存在",小说的"反抗"性其实十分有限。小说在爱情叙述上更是"混杂",其延续的仍旧是十七年文学中爱情的政治化以及知识分子自我改造的传统。如此种种,都使得小说在表现出文本的"未完成性"的同时,也表明其种种可能实际上十分有限;其在八十年代很快被边缘化,并不仅仅是其本身的原因,而实在是八十年代的风云变幻所致。  相似文献   

4.
韩冰 《科技信息》2011,(33):423-423,398
《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是美国二十年代著名小说家司各特·菲茨杰拉德(Scott Fitzgerald,1896-1940)的杰作,它以完美的艺术形式向读者诉说了一场美国梦的破灭。这篇小说从内容来说不过讲述了一个"负心女子痴心汉"的故事,但是它给读者造成的感染力决不止爱情的失落。从小说的字里行间中,读者能感受到一种"距离感",那就是: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海市蜃楼,美国梦仅仅是个虚无飘渺的空中楼阁。本文通过对文中人物的分析,使读者在领会盖茨比美国梦破灭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美国著名女作家艾丽斯·沃克在小说《日常家当》中,通过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在外边世界获得"成功"的黑人姑娘迪"衣锦还乡",探访在偏僻乡村的母亲和妹妹玛吉的故事,探讨美国黑人的自我意识和种族身份,并号召黑人积极把握自我,团结友爱,在美国社会中确立真正的人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A.S.拜厄特在小说《占有》中讲述了两段动人的爱情故事:其一为百年前维多利亚时期的男、女诗人艾什和拉摩特“飘逝”的爱情悲剧;其二为当代英国男、女学者罗兰和莫德“渐悟”的爱情喜剧。它们在小说中交叉前行,构成了小说的叙述主线。艾什、拉摩特的爱情是罗兰、莫德爱情成功的主要推动力量。两段爱情故事虽相隔百年历史,但都生动地阐释了爱情的伟大和不可或缺性,其主人公在爱情追求和对待爱情的态度等方面都表现出相似和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7.
李梓 《科技信息》2007,(18):201-202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文学史上久负盛名的小说家之一,他善于运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深刻的社会内涵。其短篇小说名篇《献给爱米丽的玫瑰》通过爱米丽的爱情悲剧揭示了美国南北内战后社会历史的变迁。本文试图从时序颠倒、叙事视角、象征等方面简要分析福克纳在这篇小说中的创作特色,并由此来探讨该小说的深刻内涵及其艺术性。  相似文献   

8.
何朝辉 《皖西学院学报》2010,26(6):95-97,153
元小说指的是"关于怎样写小说的小说"。在《人性的污秽》中,菲利普·罗思灵活地运用了元小说的叙事技巧,将小说创作的痕迹即小说写作的缘起、进展与结局等有意识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积极地邀请读者参与到对小说意义的建构之中,凸显了罗思书写《人性的污秽》的"自我意识"、小说叙事的虚构性与协商性,使小说成为具有开放性质的后现代文本,体现了后现代派小说创作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9.
民间信仰的要素在小说诞生的源头就已"注入"了小说文体本身,这也决定了小说与民间信仰的必然遇合。小说的言说性特点和民间信仰的口头传播是二者相遇的前提,小说的追求宣奇效果和民间信仰中的神鬼怪故事也正因此一拍即合。唐代民间信仰中的鬼魂信仰承载并推动了具有重情特色的唐小说发展的步伐,唐代"鬼故事"借鬼魂信仰之外壳,着重表现了唐代青年人不被接受的爱情,具有时代进步色彩。  相似文献   

10.
哈代小说中人物居无定所,心灵也一直游离在反抗与顺从之间,是"漂泊"中的小人物。哈代巧妙地运用时间和空间,使人物的"漂泊"带有普遍性和永恒性,从而增强了人物漂泊的悲剧性。因此,从叙述时空的角度来解读哈代小说中人物的"漂泊",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哈代小说。  相似文献   

11.
《啊,拓荒者!》是薇拉.凯瑟著名的"草原三部曲"之一。作者以她熟稔的美国西部边疆生活为背景,成功刻画了亚历山德拉的女性形象。本文将通过对小说主要人物亚历山德拉与艾弗、麦丽和卡尔关系的分析,挖掘出文本中所蕴含的凯瑟的生态女性思想。  相似文献   

12.
海明威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围绕一群从一战战场归来的年轻人放浪形骸的生活展开,反映了一战后迷惘一代的生存困境和精神苦闷。通过对作品主人公杰克·巴恩斯经历的分析,可知此小说是以存在主义主题揭示杰克在困境中运用自由意志支撑个人尊严、勇敢面对伤痛面对明天的。  相似文献   

13.
福克纳在家族神话史诗"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中,利用母题再现来探讨南方问题,通过分析小说中反复再现的母题,考察福克纳世系小说的思想艺术特征和美国南方精神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创作干20世纪20年代的长篇小说,作者通过描写主人公盖茨比个人奋斗的经历和幻想破灭的悲剧,展现了"一战"后美国的短暂繁荣与"美国梦"破灭后年青一代信仰的缺失与迷惘.运用"不可靠叙述"的理论,对其小说的叙述策略和角色模式进行分析,可进一步探寻小说的艺术特色,深度挖掘"迷惘的一代"作家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5.
谈《推销员之死》中的人物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销员之死》是阿瑟.米勒的代表作。该剧展现了一个普通美国人盲目信奉"美国梦"所付出的代价。为了表现梦想与现实的冲突、成功与失败的主题,米勒在该剧中巧妙地运用了人物对比的写作手法。主人公威利父子在多重角度上与哥哥本和邻居查利父子形成鲜明的对比,前者代表了幻想与失败,后者代表了现实与成功。通过这样的对比,戏剧的主题得到深化,文本所蕴含的深层意义得到推进。  相似文献   

16.
《苔丝》是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小说两个男主人公安琪儿和阿历克身上运用了圣经和古希腊罗马神话原型进行对照。神话原型的运用使他们超越简单的善恶意义而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通过对他们神话原型的分析,可以深入地了解作者对两性关系、爱情婚姻、理智和欲望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论《白鹿原》中的"革命"与爱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鹿原》在对白灵与鹿兆海爱情悲剧的叙述中,有一个不易为人察觉的疑点。即白灵的转变由于缺乏必要的感情积累和材料支撑而显得牵强。作者的某些主观意愿和个人追求作为一种潜在规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说中人物的情感取向和行为方式。白灵和鹿兆海的情感历程显示出,小说在作者的引导下成功地完成了"革命"话语对爱情话语的置换,爱情被"革命"遮蔽。爱情的内容因而被改写:相爱不是因为两情相悦,而是因为"志同道合"的"革命"需要。  相似文献   

18.
《傲慢与偏见》是19世纪英国杰出小说家简·奥斯汀的经典作品,小说以男女主人公达西和伊丽莎白的爱情纠葛为主线,通过班纳特五个女儿在婚姻爱情上的不同选择,深刻地反映了作者理想中的婚姻观念。本文在分析小说当中反映的资产阶级婚姻观本质的基础上,以金钱因素为切入点,探究了简·奥斯汀理想的婚姻观,并指出了小说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西文化冲突与交融下的"孝"是华裔美国文学中一个常见的主题。它与众多华裔美国人的"美国梦"有着颇深的文化联系。小说《向我来》通过主人公杰克与女儿维达、"契纸母亲"伊琳与维达之间的关系和故事,集中体现了华裔美国人的"孝文化"与"美国梦"之间的妥协与超越。这对于华裔美国人准确地进行文化身份认同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小说的"空间形式"理论为解读文学作品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美国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描写的地域空间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且通过空间的不断变易推动了小说的叙事进程,多个意象的并置和叙述视角的独特设计都增强了这部小说的空间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