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城市等级视角出发,运用2003—2015年福建省空间面板数据验证了生产性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与制造业FDI的协同关系。研究发现:福建省生产性服务业FDI和制造业FDI之间确实存在显著协同定位,且主要表现为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FDI的追逐;大型城市生产性服务业FDI和制造业FDI之间也存在协同定位,但主要表现为制造业FDI对生产性服务业FDI的追逐;而中小型城市生产性服务业FDI和制造业FDI还未形成协同关系。因此,大型城市应将引资重点逐步转向高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而中小型城市仍应将引资重点放在基础制造业。  相似文献   

2.
武长河  王潞 《创新科技》2019,19(10):1-7
文章选用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2005—2016年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风险投资对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影响,并检验了在风险投资影响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过程中区域创新的中介作用。实证结果表明:①风险投资不利于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风险投资显著促进了区域创新;而区域创新对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②区域创新在风险投资影响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过程中起到了中介变量的作用。即风险投资在影响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时,一方面可以直接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产生负向冲击,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区域创新的中介效应间接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以来,山东生产性服务业的生产规模不断得以扩大,在服务业和地区经济中的相对地位出现了相应的提高趋势,山东是制造业大省,具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良好基础和条件。利用投入产出方法分析山东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关系,发现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社会化程度还较低,生产性服务业与其它产业的融合程度不高,需要加强生产性服务业与其它产业尤其是制造业之间的融合,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王蓓 《科技信息》2007,(34):193-193
本文通过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结合我省实际,分析"哈大齐"工业走廊与现代服务业之间的互动关系,并提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采用直接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等指标,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和其他产业的关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有很强的依赖;生产性服务业和其他产业的关联关系较广,生产性服务业对自身以及非生产性服务业有很大的依赖性,发展空间较大.建议: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背景下,东莞生产性服务业存在迫切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能促进东莞产业转型升级。本文对东莞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东莞生产性服务业存在落后于制造业发展、产业集中度不高、与广深差距较大等问题,并对东莞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厦漳泉作为中国重要的次经济区域,必须依赖同城化,才能实现跨越发展。长期的行政分割管理导致厦漳泉三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各异,对三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能够对经济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从而有力地提升厦漳泉经济区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实现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协同共生。  相似文献   

8.
长三角地区出现了明显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非一体化现象。借助分工程度指标对长三角地区各城市两部门的非一体化现状进行了定量分析,并从影响机制和实证研究两方面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非一体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一体化可以通过提高创新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等机制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溢出效应;在短时间内,由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存在较大的知识差距,两部门的非一体化会导致当地劳动力市场和产业不匹配进而降低生产效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扩大非一体化经济增长效应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9.
现代服务业发展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可以推动本地制造业外移,并逐步形成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产业空间格局。这有利于促进产业分工演进与城市价值链重组,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在政策涵义上,要以现代服务业发展为主导,加快产业价值链的地域空间重组,建立面向大都市圈的产业分工与协作体系。要以产业结构服务化转型为方向,统筹区域工业化与服务化进程,打造"优势互补、一体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0.
在对辽宁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综合发展指标体系进行构建的基础上,构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协调发展度模型,对2004~2015年辽宁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协调发展度进行了测算,并对协调发展的类型进行了划分,最后提出促进辽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生产性服务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服务业中与制造业联系最为紧密的部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入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变得愈加紧密.在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相互关系现有理论充分阐述的基础上,通过对上海历年来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的量化分析,发掘出两者在发展过程中的潜在规律,并为进一步完善生产性服务业及推动制造业发展做好了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12.
陈雯  胡际 《科技与经济》2012,25(3):106-110
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推动力,从传统的生产者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关系出发,加入服务贸易、生产者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投资等因素,构建了一个开放视角下生产者服务业和制造业行业间的互动网络.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低层次的生产者服务业和低端的制造业的互动关系以及高层次生产者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的互动关系存在明显的不同,生产者服务业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各不相同.另外,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中内部因子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哈大齐工业走廊"长期战略发展规划需要强大的生产性服务业支持。通过分析走廊生产性服务业的供给与需求现状,确定走廊内生产性服务业存在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这降低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等产业的关联程度,成为制约走廊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走廊内急需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种类。  相似文献   

14.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在建立现代产业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方面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一直保持着比较快的增长态势,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本文将通过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在皖江城市带与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出借助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来推动皖江城市带与长三角区域的一体化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太原市中小企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要性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从优化中小企业服务业发展环境、积极引导和鼓励制造业和服务业分离、多渠道增加投入等方面提出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来助推太原中小企业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了强大的通信和处理工具 ,同时也改变着产品的生产过程 ,并导致了服务过程的变化。电子商务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将现代信息技术带入服务领域、商品流通领域、产品生产领域 ,使服务、商品流通、产品生产等发生理念上的变化。以规范分析的方式 ,深入详细地阐述了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模式、功能、运作机制、关系 ,以及发展中面临的观念、基础平台、服务提供模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生产性服务产业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典型生产性服务范畴和特点的基础上,针对生产型企业的真实需求和产业环境限制,提出服务需求、服务模块化和服务度量组成的互动三角是生产性服务产业化的核心过程,应将服务技能或技术按功能模块化,形成能高效传递的"半成晶"--服务模块,并没计服务的度量办法,为生产性服务产业化策划及创新提供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多数汽车制造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存在功能结构单一,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等问题,在分析汽车制造业LLP产生背景及其在汽车供应链中地位的基础上,完成了基于LLP的汽车制造业物流信息平台系统架构的设计;研究旨在通过汽车制造业物流信息平台架构的研究,实现对汽车物流业务体系中零部件采购物流、入厂物流、整车销售物流及售后备件物流信息的整合,实现物流信息平台与汽车制造企业信息系统的无缝对接,提升汽车产业链整体效益,增强我国汽车制造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产业价值链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产业链价值创造与实现机制,阐述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融合的过程,并提出了融合后产业价值链形成所引起的策略驱动。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和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以绿色、和谐、可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主要趋势.发达国家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绿色经济增长方案,意图在保证自然资源永续利用并推进人类福祉提升的过程中追求经济的良性增长和发展,在这一背景下,转变投资发展的格局、创新经济发展的方式成为新形势下实现绿色增长的关键.鉴于在针对制造业绿色增长及其投资动力机制的实践研究成果较少的现状,文章通过以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投资政策、投资环境、人口与经济子系统之间存在的相互关联、彼此制约的情形的基础上,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运行真实数据,得出我国制造业绿色增长的现实状况.并通过有效调整对策、改善环境等子系统,为制造业绿色增长方式的动力机制提供适宜路径,以期对我国制造业经济持续增长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