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阐述了研究小半径曲线日常维修遇到的病害成因及整治措施的意义,对目前小半径曲线病害的现状及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小半径曲线病害的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铁路运输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钢轨磨损现象,给交通运输和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危害,最为突出的是小半径的曲线钢轨。本文通过研究和分析造成小半径曲线钢轨磨损的原因,对其防治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和措施,以期提高小半径曲线钢轨的使用性能,延长它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
结合广州某大跨曲线连续刚构桥,通过参数变异改变该桥的曲率半径,分析研究了结构自重、施工挂篮、预加力以及混凝土收缩徐变对桥梁悬臂施工过程中预拱度设置的影响,为曲线刚构桥悬臂施工预拱度的设置提出了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4.
风电机组设备重量大、叶片尺寸长,对运输道路有特殊要求,属于特种设备运输.文中针对目前国内大型山地风电场道路设计无规范可依的现状,系统调查了影响道路纵断面设计的叶片运输车辆相关指标.从满足车辆在竖曲线上缓和冲击、行驶时间不过短、叶片甩尾悬空部分不刮蹭地面和半挂车俯仰角限制4个方面,研究了竖曲线最小半径和长度指标,得出了不同约束条件下的凹形竖曲线和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长度计算模型.最后通过计算分析,给出不同设计速度和坡差范围下竖曲线最小半径和长度技术指标的推荐值.研究成果可供风机道路设计及建设参考,也可用于风机运输道路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  相似文献   

5.
冼尚钧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3):5812-5815
针对连续刚构桥成桥预拱度的设置问题,提出了一种计算成桥预拱度的分段正弦曲线法。考虑连续刚构桥的收缩徐变、活载、预应力损失影响,采用分段正弦曲线将成桥预拱度拟合成为平滑曲线,得到了成桥预拱度值。通过一座实桥的成桥预拱度分析可知,分段正弦曲线法拟合的成桥预拱度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99以上,验证了分段正弦曲线法的可靠性,保证了桥梁行车的舒适及受力的安全,具有较高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减缓动车组运营下小半径曲线外股钢轨侧磨,延长钢轨使用寿命,利用SIMPACK软件建立了小半径曲线轮轨磨耗仿真模型。仿真分析了超高、轨距、钢轨表面摩擦系数及轨底坡对动车组通过时小半径曲线外轨所受横向力、导向轮冲角及轮轨磨耗指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钢轨表面摩擦系数及轨底坡对小半径曲线外轨侧磨影响较大,适当降低钢轨表面摩擦系数可以较大程度上降低曲线外轨所受横向力及磨耗指数;调整外轨轨底坡至1∶20,内轨轨底坡至0,对曲线外轨所受横向力及导向轮冲角影响较小;但对轮轨磨耗指数影响较大,有利于减小曲线外轨侧磨。根据研究结果,针对某动车所小半径曲线制定了减磨方法;并对改造后曲线进行了轮轨力测试和钢轨廓形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减磨方法效果明显,可延长曲线外轨服役寿命3倍以上。  相似文献   

7.
随着公路网络不断复杂,互通区小半径曲线桥梁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普及。本文对互通区小半径曲线桥梁的设计环节进行分析。分析了其结构受力系统,对主梁环节的优化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为减缓动车组运营下小半径曲线外股钢轨侧磨,延长钢轨使用寿命,利用SIMPACK软件建立了小半径曲线轮轨磨耗仿真模型。仿真分析了超高、轨距、钢轨表面摩擦系数及轨底坡对动车组通过时小半径曲线外轨所受横向力、导向轮冲角及轮轨磨耗指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钢轨表面摩擦系数及轨底坡对小半径曲线外轨侧磨影响较大,适当降低钢轨表面摩擦系数可以较大程度上降低曲线外轨所受横向力及磨耗指数;调整外轨轨底坡至1∶20,内轨轨底坡至0,对曲线外轨所受横向力及导向轮冲角影响较小;但对轮轨磨耗指数影响较大,有利于减小曲线外轨侧磨。根据研究结果,针对某动车所小半径曲线制定了减磨方法;并对改造后曲线进行了轮轨力测试和钢轨廓形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减磨方法效果明显,可延长曲线外轨服役寿命3倍以上。  相似文献   

9.
列车经过小半径曲线,因圆周运动所带来的离心加速度的影响通过轨道超高设置不能被全部消除,导致曲线侧磨严重.从曲线半径和轨道几何形位引发的轮轨关系、机车车辆运营影响及养护不当等方面分析了小半径曲线侧磨产生的原因,进而从硬件设施加强,包括加大轨道弹性、提高轨道横向刚度、提高钢轨材质强度和耐磨性能及后期线路养修方面提出了小半径曲线侧磨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张晓伟 《科技资讯》2015,13(2):76+78
无缝线路作为一种新型轨道结构,以其稳定性高、经济、安全的显著优越性,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到铁道建设中,尤其是在山区的小半径曲线(R≤300 m)地段。要真正实现小半径曲线的无缝化,设计施工要尤其注重线路的稳定性,除按照标准要求进行长钢轨焊接、铺设外,还要通过对轨道结构加固的一系列措施,提高轨道结构的强度、稳定性,减少小半径曲线的线路病害发生。近十几年的时间里,我国对小半径曲线无缝线路的各种情况进行了大量的可行性研究、实践分析。该文就是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和成功的无缝化实践的基础上而成的。小半径曲线(R≤300 m)地段无缝化已经被证实是可行的,而且是可以大力推广的,其施工技术将会更加丰富、更为标准、科学和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