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究方形竖井基坑挡墙后空间主动土压力分布规律,建立了正交挡墙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了不同长高比挡墙平动时墙后主动土压力分布及空间滑裂体形状变化规律,并提出考虑挡墙长高比影响的方形基坑空间主动土压力理论计算模型,给出了深筒形基坑的定义和主动土压力合力及其作用点、挡墙中部截面土压力分布的理论公式.通过理论与数值的对比,发现两者吻合较好.研究表明:当挡墙长高比大于临界长高比时,空间滑裂体由中部的库伦主动土楔和角部的曲面体组成;当挡墙长高比小于临界长高比时,滑裂体无平直段,可定义为深筒形基坑,此时随挡墙长高比减小,主动土压力系数由库伦主动土压力系数逐渐减小,滑裂体倾角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2.
刚性挡土墙后土体在墙土间摩擦力作用下主应力会发生一定程度偏转,即土拱效应现象,使得土压力呈非线性分布。为考虑土拱效应对主动土压力分布的影响,基于水平微分土层法,假设墙后土体主应力偏转迹线呈抛物线形,定义水平微分土层侧压力系数,建立并求解水平微分土层平衡方程,获得主动土压力强度分布函数,进而求取主动土压力合力数值及其作用点位置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随着δ/φ逐渐增大,土拱效应逐渐增强,主动土压力呈非线性分布,由上至下先增大后减小;合力作用点高度与δ和φ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随着土拱效应的增强而升高;与模型试验及现有理论解析模型对比表明,关于主动土压力分布和合力作用点高度的计算误差最小,证明了方法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土岩组合地层基坑开挖性状和受力性能与其他地质条件的差异,采用现场实测和Rankine理论分析的方法对金华地区土岩组合地质条件下万达广场地铁深基坑的土压力、深层土体位移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开挖在见岩面以上土层时,主动土压力分布模式为三角形,基坑开挖面以下的影响深度约为0.93~1.1倍的开挖深度(H);当开挖到见岩面以下岩石层时,主动土压力由三角形分布演变为R形分布,基坑开挖面以下的影响深度约为0.58~0.67H;在见岩面以上,围护结构上主动土压力的实测值与理论值的比值约为0.81;在见岩面以下,实测值与理论值相差较大,两者比值约为0.48。研究结果可为土岩组合地质条件下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测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考虑摩擦角发挥值与墙体位移关系的基础上,利用薄层单元法对未达到极限状态的挡土墙非极限状态主动土压力进行研究。取挡土墙后滑动楔体沿平行于填料坡面的水平薄层作为微分单元体,通过作用在水平薄层的力和滑动楔体力矩平衡条件,建立关于一般挡土墙非极限状态主动土压力的微分方程,得到非极限状态土侧压力系数、土压力强度、土压力合力和作用点的理论公式。对墙土摩擦角发挥值和填土内摩擦角发挥值进行讨论,并分析填土内摩擦角和挡土墙位移比对土侧压力系数、土压力分布和作用点的影响。对计算值与实测模型试验值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库仑理论计算平动刚性挡土墙倾覆力矩偏于不安全。本文方法计算主动土压力结果与实测值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主动土压力分布曲线吻合良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土压力取值合适与否对基坑围护工程的造价、稳定及安全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某柔性支护软土地层地铁站深基坑工程,针对基坑不同的开挖工况,对作用于围护结构上的土压力的大小及其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将实测土压力分布与经典的朗肯土压力、采用扩展修正剑桥模型有限元计算土压力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为类似深基坑工程土压力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地震土压力的非线性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地震主动土压力沿墙高的分布规律.根椐"惯性力法"原理,利用"卡岗"的分析方法,解得地震主动土压力沿墙高非线性分布的计算公式和合力以及合力作用位置的计算公式.公式与现有的"直线法"相比,具有几乎相同大小的总压力值和明显不同的合力作用点位置.对砂性土,合力作用点位于墙底以上(0.4~0.5)H,与国外多数动力试验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7.
盾构井深基坑围护结构变形规律及信息化施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基坑工程围护结构受力变形的现场监测对保证基坑的安全稳定至关重要。以北京地铁10号线某盾构竖井深基坑工程为背景,阐述了地铁盾构井的监测方案,对桩体水平位移、钢支撑轴力、桩身弯矩及桩侧土压力等项目进行了现场监测,并分析了施工开挖过程对桩体水平位移、钢支撑轴力、桩身弯矩及桩侧土压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桩的最大水平位移的发生位置逐渐下移,在顶板完成后,位于距离顶板8 m的位置处;第二道钢支撑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受力始终最大;桩体最大弯矩值约为设计值的50%;桩侧土压力层状分布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实际工程锚索双排桩深基坑的开挖计算分析,研究矩形布桩方式的双排桩受力变形特征。结果表明:(1)前排桩开挖面以上主要承受被动土压力,开挖面以下主要承受主动土压力;(2)受冠梁的约束,前后排桩顶部位移相同,但桩顶以下前排桩的位移小于后排桩的位移;(3)锚索只对双排桩的剪力分布有较大影响,对弯矩分布、最大弯矩值、位移的影响较小;(4)后排桩基坑开挖面以上土压力为主动土压力,在基坑开挖面以下土压力主要为被动土压力。  相似文献   

9.
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基坑分步开挖过程中桩锚支护结构的变形特征及其内力变化规律,对数值模拟结果和工程实例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坑开挖后,主动土压力区地应力状态发生改变,支护桩产生的水平位移最大值随着开挖深度增加而下移;预应力锚索结构能有效的控制支护桩产生的水平位移;数值方法可以有效地为信息化施工提供依据,对指导基坑的安全施工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地震条件下分层土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的计算方法,经与朗肯、库伦土压力理论公式的计算结果相比,有很好的吻合性。以往所研究的解析解均是针对单一、均质、各向同性填土推导的,而本文的计算公式和方法则可适用于多层不同性质填土的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的计算。并且本文与以往相关研究的结论——即土压力合力的作用点位置高于朗肯、库伦土压力合力作用点位置,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基坑工程中土体变形参数的研究对于基坑工程稳定性分析有重要的指示作用.本文基于相似理论的原理和方法,以中央电视台主楼基坑为试验对象,建立模型与实体基坑工程尺寸比例为1∶10的大型物理模型试验.对比物理模拟试验结果与实测资料发现:大型物理模型试验对于基坑开挖土体变形过程有更精确的模拟,其中模型桩顶最大水平位移约为开挖深度的0.32%,实际工况约为1.4%;模型被动土压力随开挖深度的变化规律与实际工况相似,且数值接近.物理模拟的结果与实际工况所检测的结果较为一致,可为实际基坑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离心模型试验模拟了帽型钢板桩挡墙支护的基坑开挖过程,研究了钢板桩挡墙两侧土压力分布的变化规律,并与等效截面刚度的平板挡墙支护开挖试验进行了对比,分析了钢板桩挡墙迎土面的起伏几何形状对土压力分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钢板桩挡墙的截面形状影响其后土压力分布,相同高程处钢板桩挡墙凹凸部分的土压力不相等,大小关系与其位移模式有关.当墙体远离土体运动时,迎土面凹处土压力大于凸处,当墙体靠近土体运动时,凹处土压力则小于凸处.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墙体变形模式产生变化,导致钢板桩挡墙两侧土压力的时空分布在不同埋深处也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3.
坑中坑式基坑由于相关设计规范对一些关键参数的确定缺乏明确规定,有时因为对内坑开挖引起外坑支护结构土压力的变化估计不足而引发一些工程事故;现有研究成果在坑中坑工程的被动区土压力分析中,没有考虑岩土工程中广泛存在的土拱效应,土压力分析不准确。通过合理的假定,对内坑支撑刚度较大且距离外坑支护结构较近的情况下,建立了无黏性土被动土压力力学模型,分析得到了坑间土体在极限应力条件下基于土拱效应的水平土压力系数和主应力旋转角;利用水平分层分析法求解得到了考虑土拱效应的被动土压力分布、合力大小、合力作用点位置等表达式。通过算例与经典土压力理论分析成果比较表明,研究成果能更好地反映实际土压力分布。  相似文献   

14.
以某建筑深基坑工程为例,对基坑开挖各阶段上部土钉墙土钉轴力进行实测,分析并研究了基坑开挖及支护过程对土钉轴力的影响,具体考虑了基坑开挖时间与土钉轴力、土钉轴力变化速率以及同一土钉不同节点位置处轴力变化趋势之间的关系。对今后类似的基坑工程中的上部土钉墙的设计和分析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软土深基坑土压力数值模拟与实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压力取值合适与否对基坑围护工程的造价、稳定及安全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上海地铁M8线延吉中路站基坑工程,运用连续介质有限元法,土体采用扩展剑桥本构模型,在土与基坑围护连续墙接触面考虑摩擦的影响,对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作用于连续墙上土压力的大小及其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将有限元法计算土压力与实测及经典土压力作比较分析,得出...  相似文献   

16.
挡土墙主动土压力非线性分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分析挡土墙滑动土楔内各点土体的应力,求解填土水平,无黏性土体条件下的侧向土压力系数,利用水平层单元分析法,研究主动土压力的分布及其合力作用点高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结合某地铁车站基坑开挖工程,基于基坑支护结构的现场实测数据,对排桩内支撑基坑支护体系桩顶水平位移,桩体侧向位移及基坑周边土体沉降量进行分析,得出基坑围护结构各项位移和周边土体沉降随时间及开挖深度的变化规律.建立研究区二维有限元模型,并将实测数据与模拟值进行对比,研究支护结构内力变化及桩后土体应力状态.研究结果表明:基坑长边桩顶水平位移约为短边桩顶水平位移的3倍,桩体最大侧向变形量位于1/2H(H为基坑开挖深度)处;基坑开挖及降水引起地面沉降范围约3H,基坑周边各监测断面最大沉降量出现在距基坑边22m处(约0.82H~0.96H),内支撑架设有助于增大基坑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硬粘土基坑开挖土压力变化规律,利用数值模拟软件FLAC^3D,研究了硬粘土基坑在无支护开挖过程中主动区、被动区土压力以及坑脚处集中应力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经典Rankine理论不适合于硬粘土土层土压力的分析研究:基坑开挖主动区土压力与深度呈正定线性关系;基坑被动区土压力在坑脚附近形成近似矩形的应力集中区域;位于开挖侧面上的突变应力,存在于1.0-1.2倍开挖深度的土层区域内,其值是相应深度处静止土压力的1.0-1.8倍。  相似文献   

19.
基于Mononobe-Okabe理论,考虑土拱效应并假设土拱形状为圆弧形,通过对墙后土体的应力分析推导出在地震作用下土拱形状的曲线方程、侧土压力系数以及水平微分土层间平均剪应力与平均竖向应力二者关系的理论公式.采用水平层分析法推导出平移模式下挡土墙地震主动土压力分布、土压力合力以及合力作用点高度的理论公式,并与Mononobe-Okabe理论、前人方法以及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地震系数的增大,土拱形状由下凹圆弧变为下凸圆弧,侧土压力系数也呈现增大趋势;计算出的地震土压力合力与Mononobe-Okabe理论计算值相等,但其分布为非线性分布;与现有理论相比,合力作用点高度与试验结果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20.
SWM工法桩在我国软土地区应用广泛且研究较多,为推广其在砂土地区中的应用,在郑东新区郑州地铁1号线文苑北路站深基坑围护结构中采用了SMW工法桩。选取基坑中部3根具有代表性的工法桩为实测对象,通过在H型钢若干截面布置钢筋测力计,监测得到型钢的应力分布,并计算得出型钢的轴力和弯矩分布以及随施工过程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型钢各个截面均为压应力,且基坑开挖深度越深,型钢下部所承受的轴力越大;随着基底位置下移,型钢所承受弯矩不断增大,反弯点逐渐下移,工法桩嵌固端也逐渐下移到基坑底部位置以下;与基坑开挖过程相比,在施筑内部结构和回填过程中,型钢轴力和弯矩均有所减小,但减小幅度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