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大空间内管径d=40mm横管表面的自然对流进行了实验分析和数值模拟,通过测出不同位置的壁温计算出横管表面的自然对流换热系数α,并与3种不同经验公式计算值进行了比较,得出大空间内横管径表面自然对流换热系数的最佳经验公式;并用数值计算方法模拟了大空间自然对流换热现象。  相似文献   

2.
在飞机结冰数值模拟中,采用多时间步长法可以准确模拟实际结冰情况。首先给出了三维结冰数值模拟方法,通过求解N-S方程计算空气流场、采用欧拉法计算水滴轨迹、求解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计算结冰增长。对结冰后的结果数据进行重组,建立新的拓扑关系,采用非均匀双三次B样条曲面重构算法重构冰形曲面,得到几何模型,实现飞机三维结冰的多时间步长数值模拟。比较了单时间步长和多时间步长的计算结果;并与冰风洞试验数据及LEWICE预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了不同时间步长对结冰外形的影响,得到了表面水收集系数随着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时间步长的不断缩小,水收集系数在机翼上表面不断增加,影响冰形的增长。时间步长越小,计算结果越接近试验数据,验证了曲面重构算法的正确性,说明多时间步长在结冰数值模拟方法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建筑外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是建筑节能和城市环境模拟的重要参数。本文首先通过CFD模拟结果与萘升华技术法的实测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CFD模拟技术在建筑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研究中的可适用性,然后利用CFD计算模型进行模拟仿真,发现建筑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受到风速、风向、建筑密度及周围建筑高度的强烈影响,并初步得到了不同建筑工况及气象条件下建筑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4.
建筑外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是建筑节能和城市环境模拟的重要参数.文中首先对萘升华技术实测的建筑楼顶水平表面对流换热系数与计算流体力学(CFD)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CFD模拟技术在建筑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研究中的可适用性,然后利用CFD计算模型对单一建筑和5种建筑群的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每一单体建筑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均是楼顶表面最大,背风墙表面最小,侧墙表面和迎风墙表面几乎相等;建筑之间的间距越大,建筑表面对流换热系数也越大;高层建筑会使本身及其附近建筑外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增大;在建筑群相互遮挡的情况下,风向的改变会导致建筑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的变化.也就是说,建筑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受到风速、风向、建筑密度及周围建筑高度的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5.
空调负荷计算中反应系数和传递系数的异步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提出了由小步长反应系数和传递系数求大步长反应系数和传递系数的关系式,极大地简化了求取整倍数时间步长的反应系数和传递系数的计算过程,这对于满足工程实践中快速计算的要求和空调负荷变步长计算方法的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应用作者所提出的表面-颗粒-乳化团传热理论模型对粒径0.87~1.21mm,堆积密度386~870kg/m3的5种空心刚玉球粒子流化床在950℃床温时流化床与浸没表面间的传热进行了数值计算,并与文献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计算表明,浸没表面温度对瞬时换热系数有显著影响,表面温度为900℃时的瞬时换热系数约是表面温度为300℃时的瞬时换热系数的1.6倍;粒径减小、堆积密度增加都使换热系数增大,其中粒径和堆积密度的变化对热传导系数分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对对流和辐射换热系数分量的影响相对较小。计算了传导、对流和辐射换热系数分量占总换热系数的份额,对于所用的5种粒子,950℃床温,流化数(U/Umf)在1.1~4.0范围,对表面温度平均的总传热量中,热传导占57%~43%,辐射换热占51%~37%,对流换热占5%~3%。讨论了U/Umf对气泡相辐射换热和乳化相辐射换热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机壳内油空间的流动和换热特性进行数值计算,得出了冷却油对汽缸壁和壳体的对流换热系数,为小型全封闭压缩机及汽缸的热力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应用萘升华法实测建筑外表面对流换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筑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CHTC)是建筑节能和城市环境中的重要参数.提出利用萘升华热质比拟技术来研究建筑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的方法,并以单栋建筑水平外表面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测通过与涡旋相关法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两种方法的结果趋势一致茶表面温度波动和不同传热温差对实测结果影响不大.同时,本文中还对萘升华法的精度进行了分析最后,利用实测数据得到建筑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预测式.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萘升华是一种测量建筑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渗碳扩散方程的差分算法是条件稳定的 ,不是绝对稳定的 ,网格比和空间、时间步长及合适的初边值条件都影响差分算法的稳定性和有效性。网格比和时间、空间步长都有合理的选择范围 ,总误差在某个最优的时间、空间步长时达到最小。扩散方程实际上是一个变系数的偏微分方程 ,扩散系数是碳质量浓度的函数 ,扩散系数取值变化对最终的碳质量浓度计算结果影响较大 ,实际计算时应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0.
一种确定墙体表面换热系数的实验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首次提出了用频率谱分析法分析墙体表面换热过程及推导墙体表面换热系数的实验方法。经实验和预测检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充分反映墙体表面换热过程,其结果是准确可靠的。为确定墙体表面换热系数找到了一种实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土壤源热泵系统的工作原理,介绍了埋地换热器常见的形式,简要分析其研究现状,给出了几种典型的传热模型,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通过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地温的变化,研究了水泥水化热对地埋管周围地温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现场实测地埋管换热能力以及数值模拟研究了地埋管周围地温变化对地埋管夏季工况换热效果的影响.对上海自然博物馆地埋管系统的研究表明:在地源热泵投入使用时,地下室底板以下约10m处的地温受水泥水化热影响最大,距离地下连续墙2.85m处地温的平均升高为2.2℃;地埋管夏季工况的换热量随初始地温的升高而线性减小,地埋管周围地温每升高1℃,将使地埋管夏季工况的换热量减小5%以上;地源热泵系统由夏季工况作为首次投入使用时应对距离地下连续墙13m以内地埋管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换热系统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非能动余热排出换热器(PRHR HX)的传热特性搭建了模型实验台,并进行了相关实验。测得实验工况下水箱内部的水在竖直方向上呈现温度分层。对比分析不同的传热系数计算公式,发现由Dittus-Boelter公式计算得到的管内传热系数理论解与实验值最为接近,误差为0.35%;由McAdams公式计算得到的管外自然对流传热系数理论解与实验值最为接近,水平段和竖直段误差分别为0.55%和3.28%。明确了最适合管内、管外对流的传热计算公式分别为Dittus-Boelter公式和McAdams公式。  相似文献   

14.
热管换热器是一种新型换热器,它是回收工业余热的理想设备。本文介绍热管换热器计算机辅助设计。它可用于设计气—气型和气—液型热管换热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集中散热问题的研究,论述了散热面积对供热温度所产生的影响,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换热量的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在设计阶段和实际运行阶段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换热量的测试原理、换热量计算方法,测试注意事项、系统误差控制方法,并且对实际工程运行阶段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换热量进行测量、数据分析。最后,通过试验表明,地埋管挟热器换热量的测试方法是正确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脉冲热流作用下球体内的非傅立叶热传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球形物体表面遭受一随时间变化脉冲热流时的双曲型非傅立叶热传导问题.给出了此类超急速传热情形下的热传导方程、边界条件及初始条件的无量纲形式,采用Laplace变换技术,求得了任意时刻球体内部温度分布的解析解.作为算例,计算了方波脉冲这类随时间变化热流作用下球体内的温度变化,结果表明,该类超急速热传导问题与常规的傅立叶热传导相比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以蒸馏水和丙酮为工质,对多种工况下脉动热管的传热极限进行了实验研究.在分析脉动热管加热段和冷却段温度变化的基础上,归纳出了整体干涸型和局部干涠型2种传热极限的表现形式;分析了其产生机理:干涸导致传热极限的产生,再湿润引起传热极限表现形式不同.研究还发现,传热极限随着倾角、充液率的增加而增大;在倾角为0°时,热管工质为水时的传热极限低于工质为丙酮时的传热极限,在60°时,前者的传热极限却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9.
为了拓展三相流强化传热和防、除垢技术的应用领域,优化重力热管的传热性能,设计并构建了一套三相流闭式重力热管系统.考察了固含率、加热功率、充液率和颗粒种类等参数对于三相流重力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相流重力热管可以强化传热,但其传热效果随着固含率的增加会出现波动;热管蒸发段对流传热系数随着加热功率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充液率的增加而减小;颗粒的种类对三相流重力热管的传热性能影响较大,在所采用的3种颗粒中,树脂颗粒的强化传热效果较好,与两相流重力热管相比,蒸发段对流传热系数可提高2.8%~28.3%.  相似文献   

20.
分离式热管蒸发段传热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分离式热管水平及小倾角 ( 0°~ 5°)蒸发段传热特性的大比例尺模型的试验研究 ,获得了其壁温特性及换热规律 ,探讨了热流密度、工作温度、倾角及充液率等因素对传热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与蒸发段垂直布置的分离式热管相比 ,水平及小倾角热管的换热系数较小 .特别是当热流密度大于 2 0kW /m2 时 ,蒸发管上下管壁温差增大 ,沿管长方向上管壁温度的波动较大 ,使上壁的换热系数降低 ,局部烧干热负荷过早出现 ,使热管的工作范围减小 .此外 ,还得出了水平蒸发管平均换热系数的无量纲准则关系式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