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仿生设计在健身器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秀 《科技信息》2012,(5):21-22
仿生设计在工业设计中有着深厚历史积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又是最新鲜、最具活力的设计创新方法,是设计回归自然、最求人性化的具体可行的方法。健身器已经慢慢走进千家万户,消费者对其审美与功能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蜗牛"健身器的设计创新点在于运用形态仿生,结合产品造型设计的基本法则和人机工程学原理,在形态方面提升了产品的亲和力,又在功能实现了低碳环保,是仿生学在产品设计实践中运用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2.
人类从大自然的事物中获得启发,从而以仿生的方式进行产品的创新设计。本文从仿生的思维特征、应用形式入手,探究仿生设计方法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同时分析这一新的设计方法和理念,如何形成产品仿生设计的人性化、个性化和生态化的趋势,为产品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手法。  相似文献   

3.
张婉琳 《科技资讯》2013,(6):106-106
产品设计语言主要体现在生态物质形态的多样性和奇异性上面,我们知道,大自然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设计库,在大自然的世界里,无数的生物(动物和植物)都有它们丰富而奇特的生物造型和生物特点,这些形象而鲜明的特征构成了大自然最为鲜明的生态法则。那么仿生设计就来源于此,在产品设计中对生物的形态进行多方位的模仿和参照,给予设计产品自然的特质,这是现代工业设计最为流行的设计理念,本文重点讨论的就是工业设计中仿生设计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仪器仪表企业设计能力薄弱、产品开发缺乏系统性、模块化性和市场驱动性的现状 ,从现代产品设计角度提出了市场驱动的工业仪表集成设计系统总体框架结构 ,以其中仪表产品CAD造型设计子系统的开发工作为例 ,对仪表产品三维造型设计的技术方法和过程进行了探讨 ,认为用AutoCAD2 0 0 0进行仪表产品外观造型设计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5.
谈"仿生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工业设计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仿生设计"也开始受到关注。基于仿生学原理和仿生技术而产生的产品仿生设计,应注重产品系统内部特质和原理的仿生技术应用,而不仅是外观或局部的模仿生物。正确把握仿生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需把握仿生设计的整体性特征,纠正一些错误看法。展望未来,产品智能化设计和绿色产品设计都将是仿生设计的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6.
孟思源 《科技信息》2010,(7):354-355
仿生设计运用在产品设计中,丰富了产品的形式语言,体现出独具个性的美感。仿生设计的灵感有直接来源于自然界的真实形态,也有发自于理性思考的抽象提炼。仿生设计增强了产品与自然间的沟通与联系,提高了产品的亲和力和艺术感。  相似文献   

7.
针对以挖掘机为代表的工程机械产品造型设计需求,结合意象仿生、语义差异法和眼动追踪实验,提出了具有借鉴价值的造型设计流程体系。以挖掘机为研究对象,合理选用意象仿生对象,研究分析其生物特征和造型特点,建立生物仿生特征和挖掘机造型特征的映射关系,借助多重排列组合方式形成不同的设计方案,并运用眼动追踪实验采集数据评价造型。结果表明,眼动追踪实验结果与意象仿生设计方案基本保持一致。所提出的设计流程在一定程度上为挖掘机的造型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汽车造型设计中的形态仿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汽车诞生之日起,仿生形态便开始有意无意地运用在车型的设计中。它以独特的代码解放着固有造型模式的设计形态,传递着整个设计的理念。文章通过对形态仿生的含义、分类及其在汽车造型中的应用分析,明确了仿生形态已成为指导汽车造型设计的一个重要手段,它不仅营造了人与物、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共生的局面,也为设计找到了一种新的形式,极大地丰富了汽车的造型设计。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人的因素”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并详细分析了人机系统中人的形态特性及其与人的身心活动状态的辩证关系,指出了有利于人发挥工作效率和身体健康的良好形态特性,并指出了产品空间造型尺度的设计如何以这些形态为依据,从而达到产品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立足于工业设计领域,通过分析塑料在产品设计中的优良特性和特殊造型工艺,结合已经获得大家认可的经典产品分析了工业设计用材中塑料的突出优势。并指出设计师要多多了解塑料以及其他材料的特性与工艺,以最好发挥材料的优点,达到材料与产品各方面的相适,从而设计出在功能、造型、质感等方面都趋于完美的产品。  相似文献   

11.
以天津极地海洋世界设计为例,探讨了建筑设计的仿生设计手法,从形态、结构、生物特性仿生等方面论述了仿生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海洋馆功能齐全、结构合理,形体大胆而不失建筑个性。以其为例,从功能、造型、意境三个方面分析了展示设计的空间形态与意境传达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2.
以探索仿生扑翼飞行机器人研制为目的,在研究"柔性楔形效应"的基础上,将昆翅视为柔性翅,提出用"柔性楔形效应"解释昆虫飞行高升力的观点.指出了用"柔性楔形效应"解释昆虫飞行高升力的仿生学意义.根据该观点,翅翼在自适应变形状态下施以简单的节律运动将是未来仿生扑翼飞行机器人翅翼驱动方式的发展趋势.仿生运动的模拟越简单越容易稳定地实现,实验小组已设计制作了仿生扑翼飞行机器人样机,并成功进行了多次室外放飞.  相似文献   

13.
农业机械领域的工程仿生研究概况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工程仿生研究在农业机械领域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基于昆虫脱附减阻规律与食虫植物捕食现象的研究逐步形成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的工程仿生技术。本文从仿生农业机械脱附减阻及致灾农业昆虫滑移捕集滑板仿生制备的研究现状入手,主要分析了典型动植物非光滑表面形态结构对生理功能特性的表现规律与机理,阐述了工程仿生学在农业耕种机械及虫害机械化捕集防治领域的应用研究概况,并分析了工程仿生领域潜在的研究方向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梳理中国传统民间玩具的造物理念,借助基于自然元素应用的仿生设计理论,重点从形态仿生设计入手,探寻民间形态仿生玩具设计中仿生对象的选择形式,由此得出将玩具的造型形式与文化寓意的结合,达到全新的造型表现形式,从而创造新的意境,为当代玩具设计摆脱形态上乏味和空洞的局面。使中国玩具设计体系在我国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中找到契合点,实现"古为今用"的目标,形成中国特色的设计风格。  相似文献   

15.
柔性翼微型飞行器的稳定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提高微型飞行器(M AV)的抗风扰动飞行稳定性,需要遵循仿生学原理,效仿自然界中的鸟类和昆虫,探讨抗风飞行的新方法。提出了柔性仿生机翼的概念,阐述了其设计思想与工作原理,并导出了大气扰动下柔性机翼气动力的解析表达。为验证柔性仿生机翼的实际性能,设计和制作了柔性仿生机翼M AV原理样机,并在风中进行了飞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柔性机翼能够显著改善有风条件下M AV的飞行品质,突风过载可降低40%左右,大大减弱了大气扰动对飞行的影响,有效提高了M AV的飞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仿生学原理,模仿鸟类和昆虫飞行的翼和鱼的新月型尾鳍的推进机理,提出一种仿生扑翼型机器鱼的设计方案,利用机械、电子元器件或智能材料实现该机器鱼的水下复合推进,采用曲柄摇杆机构实现该机器鱼扑翼运动,具有运动形式简单、效率高、重量轻的特点;模仿鳢科加新月形尾鳍推进模式,使机器鱼的尾鳍简化为刚性的水翼,该水翼可做平动与绕自身轴摆动的复合运动;使用弹簧作为连接尾鳍与舵机的力传输元件,有效降低运动的能量损耗;在机器鱼尾部使用沉浮舵,由舵机旋转驱动拉杆产生倾覆力矩,在扑翼和尾鳍的推力作用下实现上浮和下沉。  相似文献   

17.
生命体经过漫长的进化,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极其完善的利用食材制造其所需营养素的技术,许多生命活动与现有食品加工的单元操作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利用仿生学原理,向生命体学习,进行食品加工的理论与技术创新,正逐渐得到国内外食品加工技术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分析了人们受人体感官、食物消化、养分吸收、生物合成、生物材料、生物机构、生物成型的启示,进行食品加工技术创新的研究案例。从3个方面概括了未来食品工业仿生化发展的主要任务:1)重新认识生命活动。突破长期以来基于健康和生产(生长)的需要进行生命科学研究的局限性,建议从生命体制造其正常生长所需营养素的角度,重新研究生命活动,重新认识生命现象。2)深化已启动的仿生研究工作。根据对生命活动重新研究的结果,进一步对已经启动的仿生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挖掘新的创意。3)开拓新的仿生技术方法。通过比对,寻找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与食品加工技术有对应关系的生命活动,开拓从未触及的仿生研究领域,推动食品领域的原始创新。着重强调了“食品工程仿生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仿生材料的最大特点是可设计性,运用仿生的手段可以将自然界生物材料的结构及功能赋予人工制造的智能化材料。综述了目前仿生新材料在信息通信、建筑行业、生物医疗、节能减排等领域的应用,分析了仿生材料在未来的应用方向,并对仿生材料的前景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四足机器人的仿生脊柱对提高机器人非结构化环境的机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系统分析了国内外四足机器人仿生脊柱的研究现状,将仿生脊柱分为局部柔顺脊柱和整体柔顺脊柱两类,对比分析不同四足机器人仿生脊柱的结构特点,提出未来发展趋势。四足机器人仿生脊柱从传统的整体刚性结构向刚柔耦合结构方向发展,具有类生物变刚度、可柔顺弯曲特性的新型仿生脊柱突破仿生驱动、神经元精细控制等关键技术,向高效能量转换的类生物系统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