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的讽刺贯穿其创作始终.研究者除了发现其艺术来源之外,也应该关注其思想和精神来源.鲁迅不只是为国人译介摩罗精神,他选择的是精神界的启蒙、改造和战斗,讽刺是其武器.他有意识地读取的"摩罗精神"的本质是叛逆、反抗、战斗精神,这符合讽刺精神所需内核,也有功利性质的一致性,并且在自己反对旧文化的文学实践中转化为讽刺精神.从这一角度来看,鲁迅读取的摩罗精神与他的讽刺精神在文学上存在着相关、转化、实践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鲁迅与当下日益成为显学的"生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创作题材与思想内涵的批判性都涉及到对生态的思考与价值判断。通过分析鲁迅对自然生态关注的先锋性,精神、文化和政治生态的批判性,指出鲁迅关于生态的思考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和谐与生态化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立人"是鲁迅关于现代"人"独立人格和自主精神的一次伟大思考,也是中国知识界一次明确地 对自由解放、独立尊严的现代人本思想的呼吁和倡明。与两千年封建王权专制统治下中国读书人的一种对权势 的依附性人格相比,鲁迅的"立人"代表了一次伟大的精神自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鲁迅区别于中国历 史上传统文人,完成了自己由传统文人到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变,而这一转交也同时预示着五四风潮中,中国现 代知识分子迎来精神自觉的一个新时期。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文化显赫地位来自鲁迅思想的博大精深及其特殊的文化禀赋,以及与他的思想密切相关的人格精神.然而,文化的急剧转型开始撼动鲁迅固有的文化地位:1.文化的急剧转型带来了新的文化诉求,前所未有的文化诉求需要新的人文建构资源与价值支撵,新的社会问题与新的文化格局使鲁迅思想处于被审视、被反思的位置;2.文化的急剧转型引发了社会对新的文化偶像的欲求,新的欲求迅速消解着作为文化偶像的鲁迅的“当代性“.贬鲁思潮是鲁迅文化地位波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5.
鲁迅精神范式的形成,与其勇于接纳外来文化思潮密切相关,但中国传统文化对他的影响也不能低估.鲁迅的原初文化接受源应是越文化传统,这可以从其对越地前贤的歆羡与推崇以及越文化精神中的启蒙传统、"浙东硬气"文化人格等方面的自觉承传,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6.
接受过新文化运动熏染的金庸,十分推崇鲁迅这位五四文学大师,金庸不仅借鉴了鲁迅,又能独辟蹊径.金庸和鲁迅在作品形象、文化精神及艺术手法等方面的挖掘体现了对精神本体中潜在的哲理和人物心理内涵的认同.鲁迅与金庸非常忠实地反映了人们真实的精神与心理状态,他们对精神本体的建构是凭借"阿Q性"、看客及勇士形象呈现出来.金庸小说因与鲁迅作品的历史记忆结成纽带,具有更深一层的提示性的精神蕴涵,这种承继性体现在对奴性哲学的批判、启蒙意识的张扬及人格理想的追求上.鲁迅和金庸运用卓越高超的幽默、意境、语言等艺术技巧,使作品具有强大的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同志在谈到五四运动的时候,对鲁迅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指出,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五四”作为思想文化运动来说,也是一次思想精神的解放运动。在这场文化革命中,从文化角度探索如何解除  相似文献   

8.
除了乡土世界,鲁迅小说中还存在一个由"S城"、"京城"及无名城市所构成的空间谱系,涵盖了市镇、城市、都市等不同类型和多元的书写方式,鲁迅惯于描绘远离现代文明的本土城市,不挟带地域文化色彩,拒绝根据现实原型进行城市写真.其文化内涵在于,祛除城市魅影,聚焦底层社会,揭示出欲望压抑、道德困境、看客心理等等城市精神状况,在20世纪中国文学形形色色的城市书写模式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精神"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精神文明理论的最新发展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习近平从文化视角,揭示了精神的多重含义,包括精神标识、精神追求、精神命脉三个方面.习近平深刻阐述了精神的纽带和动力作用.习近平高度重视精神问题的两个缘由,一是为了解决党员干部精神缺钙的需要,二是为了构建国民精神家园的需要.习近平"精神"思想具有战略性、系统性、求实性、创新性等几大特征,表明习近平"精神"思想极具特色、极为出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斯多芒和魏连殳分别是易卜生和鲁迅笔下的人物,他们虽然身处不同的社会环境,却都以极强的"精神反叛"气度示人,是为自由、真理而战的斗士,最后不约而同地遭遇了失败.本文试图通过比较这两位主人公及两部作品,剖析不同社会文化与时代背景下、不同作家塑造的人物反抗失败的原因,并进一步对比两位作家的思想与创作个性,以揭示人物塑造同中含异的外在表现与内在必然.  相似文献   

11.
透过鲁迅经典意义的嬗变,可以探讨它与社会历史语境的互文关系。在1920年代前期,鲁迅作品的经典意义在反封建。"左联"时期,一些左翼理论家强调鲁迅思想转变是双方合作的基础,这为双方的争论埋下了伏笔。毛泽东则提出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概念,使鲁迅与左翼文学获得了同一性,同时也证明了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到1980年代初,有学者提出《呐喊》与《彷徨》是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推动了思想解放运动的深入。1990年代以后,中国社会趋于多元化,鲁迅研究影响力下降,但鲁迅的意义是不会消散的。  相似文献   

12.
鲁迅于1927年定居上海并度过了生命中最后的十年,在此期间鲁迅从上海政治文艺状况的现实出发,创作了《故事新编》中后五篇小说,集中体现了鲁迅对上海及中国现代文坛的全面认识与思考。鲁迅在小说中揭示出当时上海出现的各种荒谬复杂的社会现象及各种文坛丑类的本质所在,并且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出真正地能够代表民族脊梁的历史人物,为困于日本侵略和国民党黑暗统治的现代中国人提供了精神参照。同时为年轻的"左联"在上海复杂多变的政治文化环境中认清方向,向健康、积极的道路迈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再谈鲁迅与中国现代自由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迅与中国现代自由主义者本是同根所生 ,在理解和践履自由主义基本信念上 ,较之任何自由主义者 ,鲁迅都绝无逊色。但是 ,鲁迅并非在中国简单鼓吹或演绎西方自由主义思想 ,他考虑更多的是自由理念如何有效地触动中国的现实与文化 ,怎样真正在中国人的内心扎根。他不是抽象地谈论、横向地移植西方自由思想 ,而是具体研究如何唤醒中国人的自由意识 ,如何建立一种符合自由理念的自由的思想与创造方式。鲁迅主要依靠他的文学进行自由的思想与创造 ,他和自由主义的关系 ,是文学与意识形态之关系的一个有趣个案。鲁迅在不同时期 ,对自由主义理论以及自由主义者 ,都提出过自己的质疑或批判 ,这并不意味着他怀疑自由主义基本理念 ,而恰恰是他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提醒人们注意自由主义本身或有的分裂或偏至。鲁迅和中国现代自由主义者还共享着注重个人气魄承担的中国传统的精神资源。正是通过自由主义 ,传统与现代在鲁迅和其他一些知识分子身上才真正得以沟通  相似文献   

14.
鲁迅启蒙思想历来是学界关注的焦点,且成绩斐然,但从美学角度来进行的探讨仍然显得较为粗疏,其实鲁迅启蒙思想包含着科学、情感和批判的多元性内蕴,并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关联.  相似文献   

15.
鲁迅小说《故乡》和《社戏》所确立的中国现代小说的"归乡叙事"传统,不仅成为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重要的叙事模式之一,而且还内含了"风景"的不同审美范畴。由此,中国现当代作家在对鲁迅"归乡叙事"传统接续的同时,也于"风景"中寄予了不同的审美理想、文化理想。其中,徐则臣、李云雷、甫跃辉等"新生代"作家在新世纪的背景下对鲁迅"归乡叙事"模式与"风景"进行了改写,在接续鲁迅的"归乡叙事"传统的同时呈现出"风景"在小说中日渐消失的现实。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社戏》在中学课本的编排和教授为例,来讨论老师们如何深入鲁迅的博大精深,而又能深入浅出与学生,同时找到鲁迅作品与孩子们的契合点。中学老师们最困惑的是如何完成课程单元要求的艺术熏陶之责,而在鲁迅的《社戏》中又缺乏对京剧艺术的正面倡导性文字,甚至有人会认为鲁迅在讽刺中国传统艺术。真是如此吗?深入鲁迅复杂的思想内涵,并且要清楚中国现代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和语言环境,是老师备课之必需。只有在清楚了鲁迅大"我"的精神批判之后,才能"大悟"鲁迅在颂扬小"我"听戏经历的美好之本。以对大"我"小"我","看"与"听"的二重叙事手法的把握,来引导学生掌握鲁迅的为文技巧,贴近鲁迅的思想,走进中国现代思想、民族精神的追求中,是为本文之旨。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文学史上,鲁迅与嵇康都是中坚与桥梁。他们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开垦着人类的精神荒漠,于黑暗之中燃起生命的火光,并甘于带着流血的脚踵,用先知的预言,呐喊出智者的尊严和社会的病根。尽管由于时代与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他们的相通之处并不在具体的思想信仰与理想追求层面上,但在文化人格方面,鲁迅与魏晋时代有着深刻的精神联系,尤受嵇康思想的影响。笔者就二人作一比较考察,旨在凸显出鲁迅对嵇康心灵的千载呼应所产生的"异质"与"同构"。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资料检索和实证分析方法,从《徐霞客游记》人文地理学角度,深入研究中国旅游日文化内涵与徐霞客精神的辩证关系,进一步揭示出中国旅游的灵魂——文化核心问题.文章认为中国旅游日不能仅仅成为增加旅游门票收入的噱头,而更应该成为弘扬徐霞客精神和宣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文化的全国性节日.徐霞客是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徐霞客精神主要表现在自然和谐、挑战自我、求真务实、积极进取、反对迷信等方面.中国旅游日很有必要与弘扬徐霞客精神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既能学习徐霞客高尚品格,又能通过中国旅游日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大力提倡文化旅游、乡村旅游、民俗旅游、生态旅游……不断丰富中国旅游的文化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9.
鲁迅开创了现代文学表现农民的重要题材,其笔下的农民愚昧,无一不是中国国民劣根性的代表.通过对国民性的批判透露出他睿智的理性精神和深沉的忧患意识.鲁迅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双重情感态度,深刻揭示了底层人们在强权统治面前意识深处的奴性特征.阎连科从发掘人性的角度,着力表现人性异化的悲剧.小说的荒诞色彩寓于传统乡俗民情中,体现了乡土小说在当前社会环境中的艺术新走向.这种人性的异化与乡村权力体制和官本位文化都有着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20.
叶青 《吉安师专学报》2004,25(B12):29-32
“立人”是鲁迅关于现代“人“独立人格和自主精神的一次伟大思考,也是中国知识界一次明确地对自由解放、独立尊严的现代入本思想的呼吁和倡明。与两千年封建王权专制统治下中国读书人的一种对权势的依附性人格相比,鲁迅的“立人”代表了一次伟大的精神自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鲁迅区别于中国历史上传统文人,完成了自己由传统文人到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变,而这一转变也同时预示着五四风潮中,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迎来精神自觉的一个新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