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廖志高  徐玖平 《广西科学》2004,11(4):314-319
针对人口流动可能会存在对技术创新扩散速度和市场最大潜力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城乡之间流动的创新技术扩散动力学速度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稳定分析。结果发现城乡之间是否存在人员流动、单向或双向流动,城乡人口数最终会趋向稳定.同时,该技术创新市场扩散也会达到一终值.利用中国城镇和农村的固定电话用户数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不管存不存在人员流动,固定电话用户都会达到其市场最大值,但其扩散速度和市场最大值会因为人员流动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
扩散模型目前被广泛的应用于现代电子、金融等领域用来描述变量的动态变化过程,转移密度作为反映扩散模型特征的重要变量一直是各国学者研究的重点,随着Matlab功能的日益完善,利用其强大的仿真和数值分析函数来定量研究扩散模型的转移密度,从而寻找出最优的估计方法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通过利用Matlab仿真技术,比较了2种估计扩散模型转移密度函数的方法,即Euler法和Hermite法,通过对存在闭端解的2个扩散模型的比较,发现用Hermite扩展确实比Euler法能更好的估计扩散模型的转移密度函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这2种方法估计了扩散模型的参数,证明了Hermite法比Euler法能更好的识别模型参数,减少估计中的错误.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对流一扩散方程,就Taylorl—Couette流体实验中非正常扩散带来的修正进行了讨论.拟合了不同Reynolds数下的实验数据.比较了方程的严格解和拟合曲线.  相似文献   

4.
市场因素对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技术创新扩散泛指技术创新的传播过程,它有两种主要表现形式,一种是创新技术供给者向潜在采用者转移创新技术的过程,另一种是潜在的采用者对创新技术的使用、再使用、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过程,技术创新扩散通常发生在企业之间、企业内部和部门之间,而以企业间的扩散为主要形式和常态形式,影响企业间技术创新扩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以分析,事实上,市场因素对企业间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更为直接、更为深远。  相似文献   

5.
二维反应扩散方程的格子Boltzmann方法模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建立了二维反应的散方程五速四方格子模型的格子Boltzann方法,进行计算机模拟演化,分析模拟结果,并与SChen利用七速六方格子模型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得出在模拟求解流速为零情况下的反应扩散方程时,这两种格子模型是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在对绝缘介质击穿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电力电缆状态监测方法.建立了含有缺陷点的绝缘介质击穿模型,指出电缆绝缘层内部及表面存在空洞、夹杂物和隆凸不平是缺陷产生的内在因素,缺陷点处的击穿概率较大.推断电缆的水树具有分形结构,属于有限扩散凝聚生长模型.借助于含有缺陷的绝缘击穿模型,利用电力系统固有的干扰作为信号源,直接测量电缆屏蔽层的损耗电流,监测电力电缆绝缘运行状态.仿真结果表明,当绝缘介质树化时,损耗电流的分形维数大于1,分形维数可作为判定电缆绝缘状态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复杂地形大气质量预测模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复杂地形大气预测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以高斯扩散模型为基础,介绍了几种不同成因的修正模型,通过实际验证,修正模型可满足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8.
针对人口流动可能会存在对技术创新扩散速度和市场最大潜力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城乡之间流动的创新技术扩散动力学速度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稳定分析.结果发现城乡之间是否存在人员流动、单向或双向流动,城乡人口数最终会趋向稳定.同时,该技术创新市场扩散也会达到一终值.利用中国城镇和农村的固定电话用户数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不管存不存在人员流动,固定电话用户都会达到其市场最大值,但其扩散速度和市场最大值会因为人员流动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
WC-Co系硬质合金TIG焊接头界面扩散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Ni-Fe-C填充材料对WC-30Co硬质合金与45钢的钨极氩弧(TIG)焊进行了研究,观察分析了焊接接头的组织形貌,提出了块体界面扩散的板片模型和管道模型,并采用板片模型对WC-30Co硬质合金与钢TIG焊焊接的WC-30Co/焊缝界面的各元素的扩散行为进行了分析.界面显微观察结果表明,采用Ni-Fe-C合金作为填充金属获得了良好的焊接接头,焊缝与WC-30Co硬质合金之间发生界面扩散,在界面原子间机械力的作用下,发生了牢固的冶金结合.利用多项式进行曲线拟合,并用Matlab进行计算,可以解决焊接过程时间参数过小而无法应用板片模型的困难,是一种可行的数据处理方法.采用板片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界面元素的扩散行为,η相周围基体中元素较强的扩散能力是其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考虑一种带有阶段结构和扩散的单种群增长模型,该模型收获成年种群,得出了正平衡点全局渐近稳定的条件,给出了最优收获策略,同时讨论了扩散对种群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有助于隐性知识的转移,促进对外直接投资和技术转让,但是,技术所有人(权利人)也会滥用知识产权来限制技术的转让。因此,有必要优化知识产权制度,限制知识产权的滥用,以促进技术扩散和技术进步,保障经济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分析创新扩散模型中最具代表性的Bass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大学技术创新扩散的特点,把重复购买作为变量建立了适用于大学技术创新扩散的改进模型.以我国大学技术成果转让收入作为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大学技术创新扩散的方程式,并进行前瞻性的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13.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因其可靠性和实用性等优势进而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当电源频率与发射端和接收端电路的固有谐振频率相同时,系统可以取得较高的传输效率。但系统有时可能会偏离谐振状态,造成传输效率大幅下降。本文在对频率分裂现象进行研究后,分析了几种抑制频率分裂的方法,并从动态补偿、频率跟踪等方面给出了使得系统恢复谐振频率的对策。最后对系统频率控制技术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扩散连接技术是一种缺陷少、精密度高的固相连接技术.扩散连接技术在钛合金加工中的应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钛合金加工难的问题.在简要介绍扩散连接技术及钛合金加工现状的基础上,综述了扩散连接技术在钛合金加工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包括钛合金与不锈钢的扩散连接、钛合金与陶瓷材料的扩散连接、TC4(Ti-6Al-4V)钛合金的扩散连接与超塑成型/扩散连接(SPF/DB)以及TA15钛合金的扩散连接.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影响扩散连接质量的3个主要因素温度、压力和时间进行了对比分析,为最佳工艺参数的选择提供了参考,指出了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为优化球形生物填料结构设计,研究通心多孔柱体结构对SNPTM型悬浮型球形生物填料传质过程的影响。制备溶解氧微电极,检测沿填料半径方向上的溶解氧分布情况。通过径向溶解氧分布曲线,结合扩散-反应方程拟合获得填料内部溶解氧有效扩散系数。拟合结果表明:填料内部的溶解氧传质属于紊流扩散;在外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堵上通心多孔柱体后溶解氧有效扩散系数降低至原来的65%。通心多孔柱体对传质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沿填料半径方向的内层区域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为优化球形生物填料结构设计,研究通心多孔柱体结构对SNPTM型悬浮型球形生物填料传质过程的影响。制备溶解氧微电极,检测沿填料半径方向上的溶解氧分布情况。通过径向溶解氧分布曲线,结合扩散-反应方程拟合获得填料内部溶解氧有效扩散系数。拟合结果表明,填料内部的溶解氧传质属于紊流扩散;在外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堵上通心多孔柱体后溶解氧有效扩散系数降低至原来的65%。通心多孔柱体对传质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沿填料半径方向的内层区域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一种可见光/红外转换薄膜. 给出转换薄膜热扩散的理论公式,并进行求解,得出薄膜的温度扩散分布曲线. 对于3种不同厚度的薄膜热扩散距离的仿真结果分别为113.0,113.4,114.2 μm. 制备了不同厚度的聚酰亚胺薄膜并设计了实验,热扩散距离的实验结果分别为119.6,121.6,122.8 μm. 实验结果表明,该理论模型是基本正确的. 基于这种薄膜制备的可见光/红外图像转换器,可用于对各种红外成像仪器进行性能检测和实验.   相似文献   

18.
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设是安徽省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也是国家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技术扩散资料,对合肥市高新区实地调查,通过分析技术的空间扩散过程,认为技术势能、空间距离、扩散通道和扩散环境是影响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试验区技术扩散的主要因素,为下一步优化试验区企业布局的方案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突破性创新是企业或国家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大学开展突破性创新具有明显比较优势。在分析大学技术创新扩散的一般模式及突破性创新扩散的特殊模式的基础上,以我国数字电视技术创新扩散为案例,研究了大学促进突破性创新扩散的具体过程及模式特点。  相似文献   

20.
在第三代高强钢设计中,碳是最重要的合金化元素,表征碳元素在钢中的扩散行为,是设计和调控钢中显微组织结构以获得优异力学性能的关键。本文对中钢中碳原子占位及扩散行为表征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了钢回火过程中碳原子占位状态及扩散行为与组织性能的关系,对相关表征技术进行了梳理及对比,为研究、掌握碳原子扩散运动与微观组织转变关系规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