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黑龙江省庆安国有林场管理局丰收林场樟子松母树林的建立及经营管理措施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了樟子松母树林质量优化的有效改进途径,对创优樟子松母树林基地建设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樟子松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樟子松是东北地区治沙造林的先锋树种。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从事基层林业工作实践,对樟子松育苗技术进行了有针对性地探讨,对创优林木良种培育工程建设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周秀华  崔磊 《长春大学学报》2009,19(10):69-70,74
对螺卷毛壳(Chaetomium cochliodes)与樟子松枯梢病原菌松球壳孢菌(Sphaeropsis sapinea)进行对峙培养,试验结果表明:螺卷毛壳对樟子松枯梢病病原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在56h对病原菌的相对抑制效果最高值达到6.16,可以作为樟子松枯梢病生物防治菌种考虑应用。  相似文献   

4.
樟子松因其耐寒、耐干旱、适应性强,在东北地区应用广泛,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适宜生长的优良树种。为缓解我市当前樟子松种子供需矛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本文作者探索研究了将樟子松用材林改建成母树林的方法,对促进母树结实,提高母树林种子产量和品质,十分必要且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樟子松的树高、胸径、树龄及其频数分布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1)在樟子松林中,有50%~80%的树木生长情况相差不大,有10%~15%的树木生长很差,有10%~15%的树木生长状况好于平均情况.(2)随着树龄的增长,树高生长和胸径生长的分化都在加大,而胸径生长的分化更加明显,差异更大.(3)树高和胸径生长不同步,在樟子松幼林阶段树高快于胸径生长,18龄以上的樟子松进入了树高和胸径生长全面旺盛时期.(4)樟子松的生长与地理条件密切相关,土地贫瘠、干旱生长就不好;(5)树高分布和胸径分布都不是正态分布.(6)樟子松合理密植是可行的,但是栽植密度过大会导致生长缓慢,尤其是对胸径生长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樟子松具有抗寒、耐旱、抗逆性强等特点,是我国三北地区主要优良造林树种之一。探讨子午岭地区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大力发展樟子松优质苗木,不但可以加快子午岭乃至西北地区造林绿化步伐,而且对调整树种、林种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增强生态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子午岭林区春季风大、夏季高温、冬季严寒等特殊气候条件下,把握好关健性技术措施是樟子松容器育苗成功的保证。该文通过对樟子松容器育苗试验,总结出子午岭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7.
从樟子松在古浪地区引种栽培的苗期表现看,樟子松在生长和发育诸方面都表现出对引种栽培地古浪干旱荒漠气候的较强适应能力;对各种灾害性因子也有很强的抵御力;种植在保水性好的沙壤土上,不仅有利于保苗,而且也有利于苗木生长。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樟子松在试验区不同土壤状况下的生长情况、保存率等做了详细的对比和持续的观测,樟子松在古浪县腾格里沙漠南缘区具有极强的适应性,适宜樟子松的繁育。解决古浪县乡土树种防护林生态功能退化的问题,提出了以樟子松为主要树种的树种结构调整模式,对于改善古浪县生态、协调农林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半干旱地区樟子松营养袋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子松是黑龙江省重要造林树种,具有对立地条件要求不严、根系发达、防风固沙能力强的特点。本文阐述了营养袋法培养樟子松苗木的方法,实践表明,只要把握好生产各个环节,都能培育出健壮的樟子松苗木,一般情况下1 a生苗高可达8 cm以上。  相似文献   

10.
樟子松苗立枯病发生较为普遍,以防除技术不甚得利,化学防除对环境污染较大。为此,在长水河农苗圃对樟子松幼苗进行了三年生态的防除技术试验,试验结果证明樟子松幼苗立枯病采用生态防除效果十分满意,是行之有效的技术,此项成果在生产广泛应用之后将会收到显著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龙江县樟子松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樟子松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对加快和创优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紧密结合基层防治工作实践总结并阐述了樟子松病虫鼠害防治技术,对进一步创优本地区林业六大工程建设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寻求樟子松无性繁殖途径,提高樟子松遗传改良速度,本文介绍了樟子松嫩枝嫁接有关砧木培育、接穗选择、嫁接时间、嫁接方法及接后管理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樟子松的良种选育及建园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从事林业育苗生产实践,对樟子松的良种选育及建园方法进行了有针对性地探讨,对创优当前开展的林业六大工程建设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榆林地区不同林龄樟子松群落的自疏规律、生活史对策、病虫害发生情况以及自然更新等进行研究.榆林地区的樟子松群落不是稳定群落,但其有很强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目前正处于适应当地立地条件和气候条件的过程中,在今后的营林中应该注意防止病虫害大面积爆发,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16.
毛竹与樟子松木材孔隙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竹木材料孔隙结构特征是影响材料性能的重要因素。通过定量表征与直观观察相结合方式探索竹木材料内部孔隙结构特征。通过对比分析,建立竹木材料内部孔隙结构与组织构造的对应关系,分析竹木材料内部孔隙结构差异,研究孔隙结构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方法】以毛竹和樟子松木材为试验材料,采用压汞法对材料的孔隙率、孔体积、孔径分布、比表面积等参数进行定量测试,分析材料的孔隙结构特征。采用扫描电镜对材料的组织结构(毛竹:导管、筛管、薄壁细胞和纹孔等部位。樟子松:管胞、射线薄壁细胞、纹孔等部位)进行观察,确定各组织结构所构成孔隙的孔径范围。【结果】孔隙率(毛竹47.58%、樟子松67.16%)及汞压入量(毛竹0.633 mL/g、樟子松1.596 mL/g)测试结果表明毛竹内部孔体积显著低于樟子松。总孔面积(毛竹82.04 m2/g、樟子松18.16 m2/g)及中孔孔径(毛竹33.8 nm、樟子松445.0 nm)对比结果表明毛竹中大部分孔隙集中在孔径较小区域(32.4 nm左右),而樟子松木材中孔隙孔径主要集中在226.7、7 082.3 nm左右,造成毛竹孔面积显著高于樟子松木材。结合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可知,毛竹中孔径11.3~100 μm范围内孔隙主要对应导管、基本组织中的薄壁细胞及纤维细胞。而835.0 nm左右孔隙对应基本组织及纤维细胞上纹孔。樟子松木材中孔径20 μm左右孔隙对应樟子松木材管胞; 而7 082.3 nm左右孔隙则对应具缘纹孔的纹孔口和射线薄壁细胞。此外,毛竹和樟子松木材中孔径小于1 μm的孔隙结构(毛竹中32.4 nm左右,樟子松木材中226.7、749.9 nm左右)主要位于具缘纹孔塞缘及细胞壁上。【结论】采用压汞法和扫描电镜观察方法可以实现对毛竹及樟子松木材孔隙结构的表征分析,有助于分析竹木材料性能差异产生的原因。然而,在通过压汞测试材料孔隙结构参数时,受墨水瓶孔效应影响,部分孔径较大的孔隙被认为是小孔,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后续研究应考虑竹木材料的孔隙形态,从而实现对竹木材料孔隙结构的全面准确表征。  相似文献   

17.
《榆林科技》2006,(3):F0002-F0002
榆林市樟子松种子园位于塞上古城榆林市城南15公里处,是1979年由陕西省林业厅批准成立的西北地区唯一的樟子松良种基地,2000年7月改为榆林市樟子松种子园,隶属于榆林市林业局。其主要任务是樟子松良种繁育,为防沙、治沙、造林、绿化服务,从而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选择呼和浩特市城市绿化移植1a、2a、3a后的15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L·var.mongolica Litv.),采用Li-6400光合仪测定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日变化,研究影响成活的关键因子,调查其树势恢复状态.结果表明:①由于移植成活时间不同,蒸腾作用对环境因子有不同的响应程度,使得峰值类型及出现的时间存在一定差异.移植2、3a后的樟子松蒸腾速率在每个时间段的值较移植1a后樟子松大大增加.②随着移植成活时间的增加,樟子松每个时间段的光合速率逐步增加.③不同移植成活时间樟子松的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曲线都呈多峰型.移植成活1、2、3a后樟子松日平均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3.350 6、3.320 3、2.297 6.3个处理的日平均水分利用效率相差不大.由上可知,樟子松移植成活2、3a后树势恢复状况明显并趋于稳定,大树移植第1年为养护的关键时期,应采取特殊养护办法促进其成活及树势恢复.  相似文献   

19.
运用真菌学、森林病理学与群落生态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对樟子松芽栖真菌群落结构进行研究。共检出樟子松芽栖真菌8种,随着冠层的降低芽栖真菌的种类不断减少。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樟子松 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 Litvin.进行了解剖学研究,发现其生长胞特别宽,超出了松属其它植物生长胞的宽度。为了弄清这一原因,笔者对其木材和针叶分别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观察结果表明:樟子松特殊的生长胞与其耐干旱、耐寒冷的特殊生长习性有关。因此,在寒冷的北方冬季,樟子松仍能继续生长。樟子松针叶表皮外切向壁角质层发达,叶肉细胞中的蛋白细胞所占比例较大,为樟子松在不良环境中生长提供了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