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5 毫秒
1.
张旭 《科技导报(北京)》2010,28(12):127-127
出国留学有多种方式,多数学生是通过父母的积蓄或者自己申请国外的奖学金自费出国,也有少数是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国家公派攻博(硕)、国家公派联合培养等项目走出国门.自费出国这种形式已经广为人知,而公派联合培养却相对陌生."公派联合培养生"往往是国内的在校研究生,科研进行到一定阶段,被选拔到海外去做短期的学习交流,最后再回国完成学位论文答辩.正是这种"学籍在国内、人在国外"的双重身份使他们有了不同于其他海外留学生的幸福和辛酸.  相似文献   

2.
张渲婷 《科技信息》2011,(27):164-164,138
文章首先分析了文化休克的原因和表现,然后讨论了适应的六个过程,且提出一些建议给准备出国的人以及那些想掌握如何与自己国家文化相异的人们进行交流的人,旨在帮助人们有效和高效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3.
德语交际教学法的课堂教学行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褚静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0,22(3):229-232,236
在现代德语教学中,教师越来越重视交际教学法的应用。但是在具体课堂教学行为的设计上,却还是处在初级探索阶段,存在不少问题。为此,通过对交际教学法的课堂教学行为设计进行实例分析,以期提高中国学生的德语交流能力,从而为跨文化交流做出贡献,也为他们今后的出国交流和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李爱玲 《科技信息》2007,(13):179-179,190
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关系密切,外语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实现跨文化交际,从而达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点,作为外语教师,应当首先正确认识外语教学是跨文化的一环,同时,在教学中有效地实践跨文化交际的手段与方法,以适应世界教育发展的大方向。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国际之间的交往日趋复杂,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强。这种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跨文化交流人才。然而,作为即将迈入社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进行跨文化交流主体的高校大学生由于诸如学习环境、个人意识等原因,英语水平及跨文化交际能力与社会需求尚存在较大差距。该文基于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对跨文化交流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查阅、实地调研与访谈结合的方式,着重分析中非互动双方通过民间社会交往重构或互构着新的文化想象,形成新的文化认知,实现着跨文化适应,旨在阐明只有文化认同下的跨文化交往才能进行良性的重构或互构,才能导向形象认同,唯有文化的互适互鉴才能促进中非政治的平等互信和经济的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7.
在外派人员跨文化适应的七个基本问题基础上,提出外派人员跨文化适应系统以及内在系统。并在系统性归纳前人理论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外派人员跨文化适应内在系统的构成要素,并论述了跨文化适应的表现形式、适应与否的衡量标准、跨文化适应与不适应的内在机制以及跨文化适应的内在结构与层次。  相似文献   

8.
西部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为跨文化交流提供了社会基础和文化条件.作为跨文化交际能力中不可或缺的跨文化敏感度研究,需要逐步应用于西部落后地区.运用美国罗德岛大学陈国明教授跨文化敏感度量表,对西部某省农业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进行调查,分析其英语水平与跨文化敏感度的相关度以及文化学习对跨文化敏感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此类受试对跨文化交流的认识还有局限性,跨文化敏感度较低.学生认为异文化与母语文化的差异太大,阻碍交流,由此在跨文化交流中失去信心,感到胆怯,不愿意主动与外国人交流.同时,提出了培养和提高西部农业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敏感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中日两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的交流相互融合,留学、就业、移民等形式多元的交往方式更是日益介入普通民众的生活。但随着国民之间相互交往的不断深入,出现了不可回避的文化休克现象,为探寻其内在成因,并解决随之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中日跨文化适应研究应运而生,且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纵深梳理迄今为止我国与日本两国之间所开展的跨文化适应研究方面的论著,探寻其理论积淀、发展历程以及阶段性特点,试图构建一个中日跨文化适应研究的模型,并就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0.
心态文化层是文化结构的核心。在以往的跨文化交流中文化产品如汉字、古代科技等受到了足够关注,而中国人的价值观、审美观、思维方式等却少被重视,导致许多留学生在中国学习生活多年却不能理解中国文化的核心,甚至产生文化隔膜。本文在对华北科技学院越南留学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心态文化在越南留学生跨文化适应中的重要性,以期探讨跨文化传播更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当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文化交流与传播也日益频繁.基于模因论的视角对跨文化交流进行分析,能更好洞悉和掌握跨文化交流的实质.对于模因而言,其核心以及实质就是模仿,尤其是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学习者往往通过模仿来扩大传播范围.其实,跨文化交流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交流双方对外来文化模因认知以及接收的过程,在不同的文化的选择过程中,通过对模因形式以及内容进行变异和创新,继而使得跨文化交流能够更好地实现文化的复制和传播.通过模因论以及模因变异来分析跨文化交流过程,能够使得外语学习者更好地接收外来文化,从也同时促进文化交流更为顺畅,更好推动全世界文化以及文明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语言与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随着我国交流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翻译不单是一种文字的传递,更重要的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因此,跨文化翻译已经成为交流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跨文化翻译的目的是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但是如何更够更好地促进,就要掌握翻译的策略了。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跨文化翻译策略进行重点论述。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中国加入WTO指日可待,国际交流与合作也愈加频繁。企业只有“走出去”,了解“国际游戏法则”,参与竞争,才能不断调整自己,提高国际竞争力。 为方便企业对外交流,本刊编辑了深圳市有关出国(境)的优惠政策及办理出国(境)的相关手续。  相似文献   

14.
吴园园 《科技信息》2013,(8):192-192
在全球化背景下,对外交流日益频繁,培养交际性人才成为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就提出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阐述了跨文化交际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指出了传统大学英语教学在该方面的不足之处,并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应对措施,旨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国际交流,鼓励学生赴海外高校研修或攻读学位,但由于种种原因,地方高校学生交流项目推进难度较大。本文阐述了目前地方高校学生国际交流项目的主要形式以及项目推进存在的问题等,通过问卷形式调研潍坊医学院大学生出国意向若干问题,对地方高校学生国际交流提出了实际的推进措施。  相似文献   

16.
维吾尔族大学生远离家乡,身处跨文化环境中,面临跨文化各方面适应的问题.本研究对在兰州大学学习的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他们在内地求学期间的适应情况.目的是了解和把握维吾尔族大学生跨文化适应中遇到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跨文化交际,所以大学英语教学在传统的词汇、语法等基础内容上,应拓展跨文化语言教学内容,以使学生达到用英语进行有效交流的目的。主要从跨文化语言教学的必要性、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师跨文化语言教学的模式等四个方面来论述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语言教学。  相似文献   

18.
文化休克是旅游者在跨文化的国际性旅游中出现的一种交流障碍,其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在对外文化旅游翻译工作中可以有针对性地顺应旅游者的思维习惯,选择可接受的表达语言,引导跨文化旅游者对旅游地文化的主观适应,消除这种不良影响,体现对旅游者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9.
密切的跨文化交流特别是跨文化人际交流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特征.文章从论述跨文化人际交流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入手,分析了东西方人在人际交流方式上的差异,以达到借鉴别国的精华,发展我们的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浅析文化背景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丹 《科技资讯》2012,(2):230-230,232
跨文化交际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开的交流和交际活动。语言障碍一直被看作是跨文化交际的最大难题,随着英语作为一种世界通用语言地位的逐步确立,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能用英语与外国人进行交流,因此语言的障碍正在逐渐消除。而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尴尬、沮丧、和失败越来越引起广泛关注。因此,学习和了解不同文化的习俗规范和价值观念是进行有效交流与合作的前提条件。文化因素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本文着重从词汇,礼仪习俗方面,表达方式方面,宗教信仰方面,禁忌与委婉方面等方面探讨了学习和了解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背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