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媒体技术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结合势在必行,而新媒体存在着传播内容、传播载体、传播主体的"碎片化"现象,这给两者结合造成诸多障碍。高校需整合客观信息观点、成长服务资源、最新媒体平台,为加强大学生思想引领提供新媒体保障;同时高校需引导青年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技术,养成良好的媒体素养,把学生培养成为思辨型、资讯型、创新型青年。  相似文献   

2.
疫情防控期间,为防止疫情在校传播,教育部通知延期开学,各学校通过新媒体开展线上教学来保障学习进度,这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契机,但新媒体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样不容忽视。面对挑战,高校要强化新媒体在抗疫时期的正面作用,提升线上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加强新媒体平台爱国主义教育的宣传报道和监管规范、利用新媒体丰富爱国主义教育载体,善于挖掘疫情防控中的育人元素,借力新媒体强化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使得高校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有了全新的模式和方法。为了使青年更好地践行马克思主义,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在青年中培养马克思主义者的必要性,全面认识新媒体的发展给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带来的新机遇、新要求和新策略。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的运用和普及给青年思想引导工作带来了种种挑战,信息多元化很容易让青年受到不良信息的侵害而丧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该文从新媒体对青年人的思想影响出发,探索新媒体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者该如何了解并及时引导青年思想。该文从引导者作为,创新引导载体,培训引导者,提升其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引申出媒介素养教育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科技高速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三网合一"已经存在并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本文通过对"三网合一"新技术的界定,寻求与高校青年学子管理工作的渗透点,引发新思考,从而使得青年学子思想引导工作在新时代中获得新的发展契机.实现青年学子对信息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建设更丰富、更全面、快捷的学生管理工作平台,是高校应该思考的问题."三网合一"的技术可以促进新媒体、自媒体的迅猛发展,青年学子的广泛使用新媒体技术,又使得其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视觉文化营造出一场规模宏大的视觉盛宴。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视觉文化对大学生审美的构建与影响显得尤为重要,高校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模式与传播效果打造利于大学生审美构建的新媒体网络视觉环境,使新媒体环境既可为大学生提供展现个性的平台,增强大学生社会参与性,发挥大学生青年榜样作用。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是学生个人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风清气正社会价值观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技术飞速发展,对于大学文化的影响日益加深,对于现今大学生来说他们是新媒体时代的原住民,他们完全适应了这种快节奏的信息时代,但是还不能有效地利用这种资源,新媒体对于教师来说是对传统教育的挑战是教育思想的革命,燃眉之急是如何把这种挑战转化为机遇?大学生文化能反映出一所大学的学风、教风、校风,我们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的教育上,利用新媒体这个便利工具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海纳百川的教学内容、把握时代脉搏的教学思想来引导学生培育出单位:更多道德完善、情感健全、专业性强、敢做敢为的新时代青年。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学生的信息来源更加复杂,网络中的负面信息会对其带来不良影响。本文将首先对这部分内容进行简要分析。同时高职院校肩负了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社会责任,其理应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基于这一观念,本文也将依据新媒体的主要特征,提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策略。思想是民族的脊梁,塑造青年群体的思想观念,是高职院校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时代的高校青年工作有着自身的特殊性与必然性。面对新媒体时代的汹涌热潮,大学生表现出强烈的热情与时代气息,但也存在许多的困惑。高校共青团如何用好新媒体,做好哪些工作,有哪些必须注意的环节,相关问题值得思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当代高校青年大学生党员思想状况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部分学生入党动机带有一定的功利性。由于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生活缺乏较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党员学生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这就需要改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以贵州高校为例,依托本土资源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机制,发挥新媒体在高校学生党建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试论高校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兴锦 《韶关学院学报》2006,27(11):136-139
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媒体成为青年学生生活中的信息来源中心。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媒介素养的培养将是媒介素养教育的重点,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为此,必须充分认识高校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积极探索针对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有关途径。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中的牛津高中英语为现代教学媒体与英语教学的紧密整合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现代教学媒体直观形象、信息量大,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突破知识重难点,丰富学生情感,真正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在信息传播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媒介经济学这门年轻的学科越来越凸现出现实意义。在世界范围内,近年来媒介产业的蓬勃发展不断为媒介经济学研究提供新的课题和广阔的理论验证空间,推动了媒介经济学的发展,媒介经济学研究不断呈现新的特点。现选择《媒介经济学杂志》作为研究对象,对该杂志1994到2004年所刊发的169篇论文,从地区分布、研究行业、问题域、研究进路、作者背景等多个角度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总结其阶段性特征,以探究媒介经济学研究在此时段的发展状况,并对媒介经济学研究在今后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14.
信息时代高师院校媒介素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时代的大学生对媒介的依赖程度在不断加深,媒介对他们成才的影响越来越直接.然而,媒介环境复杂,大学生对于信息的分辨能力有待加强,提高他们对信息的把握与识别能力越来越重要,因此,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势在必行.在高等师范院校开展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进而发挥其对中小学的辐射和延伸功能,这是我国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15.
信息网络时代,在互联网上赢得青年学生是当前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分析了网络时代青年学生德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提出了网络环境下做好青年学生德育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基于网络技术平台的各种新新媒介得以不断涌现并迅速普及.新新媒介已经从各个方面影响着高校师生的学习、生活.本文在阐述新新媒介涵义的基础上,论述了新新媒介是如何影响大学校园文化以及我们该如何利用新新媒介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熊巍 《韶关学院学报》2013,(11):205-208
从信息传媒视阈看,高校校园是文化特殊人群聚集之地,它的网络更需要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以满足这群特殊人群生活、工作、成长的需求;从跨文化传播视域看,西化占压倒优势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更应认识强化高校校园网络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校大学生和年轻教师“玩网”,更突现了它们思想的迷茫与文化的饥渴;当前应通过对大学校园网络建设的文化透视,加强党、政、公、团、学齐抓共建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个性化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阅读取向,是关注学生主体性、凸显学生生命独特性、尊重学生对阅读材料需求多元化的具体表现。新形势下,数字图书馆应针对青少年信息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9.
结合中国西部广西两所地级市高校大学生以及部分家长媒介素养、媒介认识、媒介使用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两代人在媒介上的认识异同,发现两个不同时代生人在媒介素养、交流、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代际差异。从调查结果分析,大学生在媒介使用上更多地趋向互联网、移动电话、电视等新媒体,其手段更为多元化,形式更活拔快捷,思想更加开放;家长则表现较为保守和谨慎,宽容,趋于求稳求实,在媒介消费及娱乐、交流沟通上,大学生更依赖网络,移动电话等“屏对屏”的互动,具有一定的理想主义倾向;而家长则更相信传统传播媒介,表现出父辈在社会转型期的时代性格与社会特征。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它的兴起为高校大学生信息获取、交流沟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腐朽思想,对高校大学生传统价值观带来重大影响。研究新媒体对高校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机理,有助于我们针对新媒体特点,既发挥新媒体优势,又能够为树立大学生正确的思想观、政治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