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2 毫秒
1.
句町王墓主考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省广南县黑支果乡发现木椁墓葬出土的简牍,通过与马王堆汉墓、居延汉简等汉代隶书文字的比较,可辨识出木椁墓筒牍残缺不全的文字与王莽对句町王的贬职有关,漆木耳杯底部的"王成"就是<汉书>中的王"承",因而广南县黑支果乡发掘的木椁墓葬亦即<汉书>中的句町王"承"的墓葬.  相似文献   

2.
浅论中国丧葬民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丧葬民俗的发展 中国历史上的葬俗,以土葬为主。土葬在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已经出现。 (一) 土葬的形式 最早的土葬多为地表葬,即在地面上放置死者,上面覆盖以土石。新石器时代至汉代的大石墓或石棚,指在地表以大石块建筑墓室,也属于地表葬。除地表葬以外,常见的土葬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竖穴墓,指自地面向下掘土为墓穴,棺木下葬后,垒土为坟(也有不垒坟的)。竖穴墓自新石器时代以来一直流行。比较讲究的竖穴墓,在墓室四周构置木椁或砌上砖石,称作“木椁墓”和“砖室墓”。木椁墓始于商代,战国、西汉时流行,汉代以后少见。如长沙马王堆汉墓,即  相似文献   

3.
汉代的丧葬艺术最初表现为西汉早中期的一些大中型木椁墓中体现某种丧葬观念的帛画与漆画。随着来自汉代社会以及其思想意识等方面的转变,新兴的所谓开通型的室墓逐渐取代了传统密闭型的椁墓。以至于到了东汉以后各种类型的砖室墓、石室墓等在全国范围内广泛的流行。而正是这种墓葬形制的转变,为汉代的丧葬艺术提供了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所以自从西汉中晚期以后,以壁画墓、画像石墓、画像砖墓为代表的汉代丧葬艺术得以迅速地发展,成为汉代丧葬制度中的一大特色。本文就汉代丧葬艺术进行深入研究,探析其背后的思想背景。  相似文献   

4.
申包胥或称王孙包胥,是忠君爱国的楚国大夫,他在伍子胥为报杀父之仇搬吴兵攻人楚都的战役中力挽狂澜请求秦兵赶走吴兵后,楚王返国赏功,他逃赏时“自弃于磨山”,这磨山可能是当阳以东的河溶镇磨盘山,该地发掘一座出有两件铭文为“王孙包作蔡姬食篮”春秋晚期的楚大夫墓。资料表明该地似乎就是申包胥的最后归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5~7世纪吐鲁番地区居住生活方式及其环境背景。方法利用历史文献记载与考古发掘资料综合研究分析。结果高昌地区居室建筑以“架木为屋,土覆其上”这类比较原始的平顶土屋为主要建筑特色。结论缺乏大尺度木材、干旱少雨、黄土台地发育,是产生这种居住生活方式的自然生态环境背景。  相似文献   

6.
<正> 细叶红锥(Castanopsis concina auct. non(Champ.)A. DC.)是我国阔叶用材树种,木材呈红褐色,材质坚实,不易蛀蚀,可作工业用材及家具。 本实验测试了细叶红锥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并对木材密度和各种强度进行了回归分析。 一、材料与方法 在福建省南靖县南坑区采集样木9株。 9株样木共制得符合要求的物理试件161个,力学强度试件906个,共进行各项力学试验1200次、物理性质测定1479次。 二、试验结果 1.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等级 细叶红锥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试验均值见表1。 细叶红锥木材基本密度中(偏重),材性类别中(偏高)者居多,径、弦向干缩差异属中,为1.63。  相似文献   

7.
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出土阿育王塔所用木材的树种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8年南京市博物馆组织发掘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地宫埋藏的宋代七宝阿育王塔所用木材进行了树种鉴定。鉴定结果表明:阿育王塔中两个木构件所用木材均为产自印度的檀香(Santalum album)。经分析可以推断阿育王塔所处的天禧寺在北宋“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时期具有较高的佛教地位。  相似文献   

8.
营城子汉代墓内壁画的升天图生动反映了汉代“羽化升仙”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该墓出现的历史地理背景、壁画反映的思想观念及其影响略加探析,认为汉代中原的先进文化已经扩及大连地区。营城子汉墓考古成果证明,大连地区的汉墓群与中原地区密不可分,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9.
《马王堆汉墓帛书[肆]》补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王堆汉墓帛书[肆]》收录马王堆帛书中的古医书和马王堆三号汉墓所出竹木简中的四种医书,这批简帛资料对研究汉代及汉代以前的医学具有重要价值.原简帛字词的释读是一切研究的基础,本文就字形考释提出十五条自己的看法,以期更好地利用这批简帛资料.比如十问第17号简:“侦用玉闭”,整理者释为“侦”的字,实为“慎”字.再如十问第46号简:“必益之而勿予”,整理者释为“益”的字,实为“监”字.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我们在文物普查和考古工作中,曾先后在大理地区的祥云、弥渡、巍山等县境内发现一批石棺墓。这些石棺墓的发现,对于我们研究战国、秦汉之际洱海区域的古代族属,以及它们和四川地区的石棺葬文化、民族的迁徒和演变的关系,都有着重要的价值。本文主要根据已发表的资料和笔者亲自参加调查获得的资料,对大理地区石棺葬族属作初步的探讨。 一 大理地区的石棺墓最早发现于弥渡县新街公社马官庄村(今为下马营村)。据赵淳(乾隆)《赵州志、冢墓》卷之三载:“蛮王墓,在弥渡北马官主(庄),本朝康熙十六年(公元一七二一年),水冲出石房,高丈许。”这里记载的所谓“水冲出石房”形状的“蛮王墓”,实际上就是古代的石棺墓。石棺墓虽然早在二百六十多年前就已经发现,但大理地区对石棺墓的科学发掘是一九七七年才开始的。到目前为止,省、州县已分别在祥云、弥渡、巍山等县清理发掘了十八座石棺墓。 石棺墓,当地群众一般称作“孔明坟”、“石棺材”、“鞑子坟”。其墓葬的结构是:先在缓坡台地上挖一个长方形的土坑,选用较平整的石灰岩或沉积岩片石,直栽于土坑的四壁,各用一块较大的石板,作为墓坑两端的堵头,两侧用三至四块石板,石板的平面朝内,毛糙面朝外,石板与石板的空隙用小石片填塞加固,构成一个长方形的  相似文献   

11.
绍兴印山大墓出土遗物的年代约在春秋晚期至战国前期之间.在目前已知的同时代的南方墓葬中,印山大墓的体量最大,气势最为雄伟,结构最为奇特与复杂.结合越国历史,它绝对不可能是春秋时期的允常之墓,而只能是战国时期某位越王之墓,具体王名尚难确定.若参考诸位越王的传世铜器情况,以者旨于赐之墓的可能性较大.绍兴306号墓形制与印山大墓迥异,应该是徐墓,不是越墓.  相似文献   

12.
荆门市沙洋区楚国贵族墓群的下限,应在白起率秦军公元前279年攻鄢之前,郭店一号楚墓的下葬时间大约在公元前300年左右.郭店楚简文字有明显隶化倾向,与青川木牍古隶类似,估计书写时间在公元前300年以前.  相似文献   

13.
穷奇是汉代画像砖(石)墓葬中占据画幅较多的神兽,并且以两种形象出现在不同时期的汉代墓葬中。似虎形象的穷奇出现在西汉中晚期至东汉早期的墓葬中,但多数汉代画像墓葬中却是把穷奇刻画成牛的形象。似虎而非虎,似牛而非牛,因此人们常把它们称之为神兽。本文对穷奇作以探索考释,求证于从事汉画研究的同仁。  相似文献   

14.
Plain stitch embroidery of Han Dynasty and before is rarely unearthed. Among the large amount of embroidery excavated from Haiqu ( 海曲 )Han tombs in Rizhao( 日照), Shandoug, an embroidery fragment with plain stitch was found. This is the first plain stitch embroidery with a typical cloudy pattern in Han Dynasty unearthed up to now. And its needlework was very skillful. Combining the two pieces of plain stitch embroidery on wool fabrics found in Wubao( 五堡) tomb at Hami (哈密 ) Xinjiang and Mawangdui ( 马王堆 )Han tombs, we recognized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plain stitch was earlier than scholars considered before. As basic plain stitchwork was poorer in art expression than chain stitchwork, it was less adopted in extravagant silk embroidery. But for ordinary status, plain stitch was more popular to be used in embroidery.  相似文献   

15.
在汉代画像石中除了描写农耕、战争、宴饮等场面外,最多的要属墓葬前面用来祭祀的辟邪兽了。从目前考古发掘出土的东汉石辟邪来看,其兽形象并不统一,制作也较为粗糙。在这些石兽中,除了宗资墓前有"辟邪"字样的石兽外,很可能有一部分石兽如穷奇等在当时被称为"辟邪"。,对汉代墓葬的研究,发现这种"观看"的主体并非是一个外在的观者,而是想象中墓葬内部的死者灵魂。这就是汉代大量存在于汉代墓葬中的画像石会有大量辟邪兽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6.
以岱山炮台山为研究区域,设立了80个样地,其中普通样地36个,坟墓样地44个.系统调查了样地中苔藓植物种类和盖度,发现炮台山地区共有苔藓植物21科36属71种,其中苔类5科5属6种;坟墓样地中分布的苔藓植物有14科22属38种;普通地面生苔藓植物有20科32属58种.坟墓生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明显低于地面生的;在坟墓样地中,同一个坟墓的穴顶样地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大多高于背沟样地、台面样地和背墙样地的;坟墓和普通地面环境下苔藓植物种类组成和数量发生情况各有特点,相对于普通地面生苔藓,坟墓生苔藓盖度大,但种类单一、均匀度低、多样性小.总体上,坟墓修建降低了当地的苔藓植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论洛阳古代墓葬在我国古代墓葬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洛阳古代墓葬资源丰富而独特,在全国墓葬中皇家墓葬堪称最多,是中国古代墓葬的“首善之区”;洛阳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适合墓葬的“风水宝地”;洛阳出土墓志,尤其是唐代墓志,学术价值高,可以补史、证史;洛阳出土文物精品多,丰富了我国的艺术宝库;洛阳地灵人杰,有众多的名人墓葬。洛阳墓葬资源的综合实力在全国属于上乘,有独特的、持久的文化吸引力和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汉代的面具分为假面、假头、面罩、面像四种。汉画百戏中的面具主要有防护头部、扮饰角色的功能;汉代傩仪中的面具多为假面,具有征服鬼蜮魍魉、通神震慑的功能;丧葬礼仪中的面具主要有缀玉面罩、玉衣面罩、木质漆面罩、青铜人面像、镇墓吞口等,其功能是镇守墓室、延缓尸体腐烂、纪念死者威仪。  相似文献   

19.
从武夷山的一枯枝上分离得到了一株稀有软骨霉状菌,在培养过程中发现,该株黏细菌在人工培养基上只有在与一种未知的细菌共培养的状态下才能长出典型的子实体并保持菌种的活力.然而要从共培养的菌落中纯化这株黏细菌,使用常规的黏细菌纯化技术几乎是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对伴生细菌进行16SrDNA菌种鉴定,再根据鉴定为施氏假单胞菌(P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