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远芬《文天祥手卷真伪辨》一文,在手卷书写时间和背景的考述上有对误,该文认定新发现的文天祥手卷“写于南宋德被二年(1276)他在杭州任右丞相时”,这是不符合史实的。“手卷”落款本身也有疑点,在景炎改元之后,文天祥不可能以“德二年秋九月”来签署日期。  相似文献   

2.
《文选》注所引小学书,录之於下,其现存之书如《尔雅》、《说文》、《广雅》之类不录。吕忱《字林》,清任大椿辑《字林考逸》,近李增杰先生又著《字林考逸续补》,二家书余未见。今余所录,不去《字林》,它日将参校焉。《字林》有音切,音有但有音切而无释义之文者。  相似文献   

3.
《汉书》卷三一《陈胜项籍传赞》引贾谊《过秦》云:“常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军,仰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遁巡而不敢进”.颜师古注:“遁巡,谓疑惧而却退也.遁音千旬反.流俗书本巡字误作逃,读者因之而为遁巡之义.潘岳《西征赋》云:‘逃遁以奔窜’,斯亦误矣”.其中“遁巡”二字,不论其正文还是释义,早在晋代就多有不同.但自《集韵》把“遁巡”列为“逡巡”的一种词形后,人们遂以此解为常.①黄季刚先生笺识,黄焯先生编次的《尔雅音训》即谓“逡巡”“字又作逡遁、遵遁、巡遁、这循、蹲循、遁巡”.②符定一《联绵字典》亦把“遁巡”列为“逡巡”的词形之一.③《辞源》于“遁巡”条下释曰:“迟疑徘徊、欲行又止”与“逡  相似文献   

4.
结合《汉书》纪、传及其它汉代文献对《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奉常”条进行考察,其中“奉常,秦官……景帝中六年更名太常”的记载可确信无疑;“景帝中六年更名太祝为祠祀”的记载与诸多史实不合,当存疑;“武帝太初元年……初置太卜”中的“初”字当为“增”字之误。因此,我们在使用《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中的材料时须详加辨析。  相似文献   

5.
称善简曰圣”,缺处当补“副”字,“简”是实情的意思。“立制及众曰公”,“制”字当作“志”,是指的“无私”之志。“刑民克服曰”,“武”字当是“成”之误,“成”与“武”形近,易致误。“博闻多能曰献”,作“献”当不误,“献”是才能多的意思。“不隐无克曰贞”,“克”有作“屈”、“屏”、“藏”者,当以作“藏”是。“贞”当为“真”字之误,“贞”、“真’二字形近,易误。  相似文献   

6.
《切韵》成书久远,且原本又亡佚,这给考证《切韵》音系的性质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若干年来,研究者由于各人占据的材料不完全相同,或者是对于同一材料的不同甚至相反的理解,关于《切韵》音系的性质可谓众说纷纭。然概括之,可以分为“杂凑论”、“单一论”和“主从伦”三种意见,而每派中各家又有程度不同之差别。杂凑论和单一论恐难成立,比较切合实际的是主从论。文章对三派及其各家观点进行了全面述评,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古代文藉里,特别是先秦,两汉时期的文藉里,有个常见的时间词“旦日”,历来被许多专家和学者释为“明日”。目前,我国的中学语文课本和大学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的教本及其参考书里,都毫无除外地把“旦日”注释为“明日”。如《先秦文学史参考料》《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
《大宋重修广韵》中的两个韵字“[犭遀]”、“鬀”的讹夺现象尚未引起前修时贤的关注,“[犭遀]”为“[犭隨]”,形夺“阝”而误、“鬀”为“鬄”形似而讹,讹误的原因一是未细考文献,二是不明古音。  相似文献   

9.
《楚辞》在中国文体中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结构,加之辗转流传,迤亘千年,章句很多讹脱。古词古义,理解起来,不免分歧。早在汉代,淮南王误以五子为伍子胥,乃因当时“伍”字没有固定的写法;太史公论《天问》,多所不逮,也是因为《天问》的讹脱太甚了;下至班固、贾逵,皆以“壮”  相似文献   

10.
李善所说之《集》多非作者本人手编,故从文献可信度的层面上说,《文选》未必不及之。以《集》一诗一题而《文选》合之,且两者题异,便断《文选》“误”,及以《文选》一诗而《集》为若干首,便说前者“盖误”等等,均未为得。以古还古,将《文选》放在古代文化背景上考察,而非仅就《文选》以观《文选》,时至今日,实在难以找到能证明《文选》成书仓促之坚实材料,哪怕就是一条。  相似文献   

11.
一、关于李善二注《文选》录左思《招隐诗》二首,“其一”有李善题注曰:“《杂诗》,左居陆后,而此在前,误也。”意思是说,《文选》所收“杂诗”之目中,左思排在陆机之后;而在此‘招隐”之目内,左思却排在陆机之前,他认为这种“左前陆后”的排列法是错误的。邓仕木梁在《两晋诗论》一书中把左思和陆机各自的《招隐诗》进行比较,认为:“太冲《招隐》,无论章法命意,并同于士衡所作。”“寻太冲诗意,盖伤世务之劳促,故就隐者之清幽也。陆诗谓富贵不可求,且当辞荣而去,与太冲大旨亦同。……是知左、陆《招隐》。宗归不异。晋世…  相似文献   

12.
"六跪" 辨     
《荀予·劝学》中“蟹六跪而二螯”一句,学界一般认为其中的“六”’字乃“八”字之误。但根据《神农本草经》、《本草纲 目》等药物学文献,说明古代确有一种被称为“蛫”或“鼠负”的蟹类动物,“蟹六跪”在荀予时代抑或是实有其事。  相似文献   

13.
中华书局影印出版的姚刊三韵本《类篇》讹舛较多,曾有文对其进行过校勘,但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今仍以石部为例,利用现存字书、韵书等相关文献进行校订,例举“ 、 、 、 ”四字注音之误和“ 、 、 ”三字释义之误。  相似文献   

14.
传世本《周易》卦爻中常见有“有孚”一词,凡26见;又有“厥孚”一词,仅仅一见。过去的学者都把“厥”当作虚词。根据古文字中“又”、“厥”二字形近容易相混的情况,此处的“厥”可能是“又(有)”字之误。从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书《周易》已经写作“厥”来看,这种讹误发生的时间相当早。  相似文献   

15.
徐震堮先生《世说新语校笺》一书(中华书局84年版,下简称《校笺》),精见迭多,功力很深,读后获益不浅。但千虑一失,在所难免,笔者在拜读的过程中也发现书中的校点有不当之处,谨记于此,向徐先生和读者请教。一、标点之属1)《文学》一○四:“孟昶为刘牢之主薄。”刘注:“《续晋阳秋》曰:‘牢之字道  相似文献   

16.
关于《马氏文通》字类理论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通》以义定类:一字一义,则一字一类;一字数义,则一字数类。后者即“字无定义.故无定类”,实际上就是字的兼类。且《文通》的最小运用单位是字而不是词,因而一字数义的兼类现象就多了起来。而当某个字的甲义临时引申为乙义时,该字则由甲类字“假借”为乙类字。可见,《文通》的字类理论自戍体系,其“字无定类”与“字类假借”并没有自相矛盾。  相似文献   

17.
宋江的字与号中国的姓名学,是门内涵丰富的学问,这在《水浒》宋江身上,就有一定体现。比如,其字“公明”对于其名“江”字来说,便颇有些“说法”。按周礼规定,男孩生下三月,由其父命“名”;年满20,举行加冠礼,由来宾取“字”,表明他已成年。此后,为“敬其名”,外人只应称其字,而不应再呼其名。“字”的取义,一般是解释“名”的,所以,也称为“表字”。宋江的字与其名的关系,也是如此。《昭明文选》中郭恶的《江赋》是赞扬浩浩长江的“美德”的,文中说它“咨五才之并用,实水德之灵长”。唐李善引《释名》加以注释说:“江…  相似文献   

18.
《旧唐书·窦威传附窦抗传》曰:“抗字道生,太穆皇后之从兄也,隋洛州总管、陈国公荣之子也,母,隋文帝万安公主。”此语误处颇多,中华书局点校本失校。考《隋书》卷三十九《窦荣定传》:“父善,周太仆,季父炽,开皇初,为太傅”,“其妻则高祖姐安成长公主也”,有三子,长子为窦抗。《旧唐书·窦威传》云:“父炽,隋太傅”,《周书》卷三十《窦炽传》亦明言窦炽之兄为窦善,有子荣定。可见《旧唐书》中“窦荣”实为窦荣定之误。《隋书》中“安成长公主”一词出现三次,其中《高祖纪上》两  相似文献   

19.
<正>一、勘误部分:P31 1、标题《“粱”字的古音》应加“今”字作《“粱”字的古今音》.2、第一段末行《“粱”字及其读声》之“声”应作“音”.3、第四段倒数第3行“兹不赘”加“述”字作“兹不赘述”.P32 1、右边顺数第19行“以上古的本音始”之“以”字作“从”字.2、右边倒数第5行“故不妨先以有反切的中古音系”之“以”作“从”字.3、右边倒数第3行(“(?)”在《集谐》)之“谐”字作’“韵”字.P33 右边倒数第4行“二、它的第一个变音是[ts‘lian]之韵尾“n”作“η”.  相似文献   

20.
吴兢是唐代的史学大家。学界论之者,无不引用新、旧《唐书·吴兢传》(以下称《新传》、《旧传》)中的材料。但遗憾的是,一些不应有的史实疏误出现于学者们的论著之中。现提出来与之商榷。一、关于吴兢被推荐入史馆问题《旧传》:“(吴兢)励志勤学,博通经史。宋州人魏元忠、亳州人朱敬则深器重之,及居相辅,荐其有史才,堪居近侍,因令直史馆,修国史。累月,拜右拾遗内供奉。”《新传》:“(兢)少厉志,贯知经史,方直寡谐比,惟与魏元忠、朱敬则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