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东北与白俄罗斯泥炭藓泥炭特性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中国东北小兴安岭汤洪岭和白俄罗斯别列金自然保护区的道莫日契科泥炭藓炭为研究对象,通过泥炭剖面特征的分析以及泥炭灰分,pH、分解度、碳、氮及C/N等基本性质的对比,探讨和分析了两地区泥炭藓泥炭理化性质的差异和主要影响因素,并根据我国东北地区泥炭藓泥炭矿层较薄,泥炭储量少的特点,提出对泥炭藓泥炭沼泽进行重点保护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泥炭和腐泥在医学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则有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4):109-114
通过对泥炭与腐泥在医学方面的应用研究,阐述了泥炭与腐泥的碱-乙醇提取物的医疗实践结果,提出泥炭生物活物质,即腐殖酸、各种萜素、维生素、激素、生物胺和酚酸等,具有增强有机体的机能抗生,提高再生机能,及滋养作用等,同时,指出这种天然有机物资源作为制药原料,在医疗疑难疾病和净化放射性污染方面,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3.
4.
提高黄腐酸产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碱性条件下用过氧化氢氧化泥炭时,其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液固比对腐植酸和黄腐酸产率的影响,并对影响的原因加以理论探讨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温度较高、液固比较大有利于黄腐酸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关于高位泥炭形成时代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泥炭藓植物残体为主的高位泥炭,是古气候研究的重要佐证。其形成与湿润气候期密切相关。利用^14C测年及古气候研究的有关结果,对中国东北与白俄罗斯高位泥炭的形成特点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划分出几个重要的形成时期和阶段;探讨了它与全气候期以及几次重要气候事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东北地区泥炭微量元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我国东北地区草本泥炭、泥炭藓泥炭和草本-木本泥炭中微量的储存量及其分布特点,并分析了泥炭形成的地域特点和泥炭的理化性质,从而提出了泥炭类型、物质组成和理化特性是影响泥炭中微量元素的主要因素,测试结果表明,泥炭中微量元素含量为陆相沉积泥炭小于海相沉积泥炭;泥炭藓泥炭低于草本泥炭和木本-草本泥炭。 相似文献
7.
8.
本文就抚顺泥炭热解利用进行了两段热解、吸附活性和热重分忻的实验,得到了 有意义的结果。泥炭一段热解温度介于550—850℃,其热解产物于二段炉进行二段 热解。二段热解温度为900℃。两段热解煤气产率随一段热解温度升高而增大。850℃ 时每吨泥炭产煤气约290m3,煤气热值为3400kcal/Nm3,其半焦的吸附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敦化泥炭矿物质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取敦化大桥和哈尔巴岭两个泥炭剖面,在实验室测定了泥炭矿物质组成及其剖面变化情况,并与吉林省东部其他泥炭剖面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泥炭灰分含量远远低于同一剖面其下部矿质土的灰分含量;同一地区、同一成炭植物类型,因成矿类型不同,灰分含量有差异;与其他地区泥炭相比,敦化泥炭属于中等偏低灰分泥炭;灰成分中Na2O含量偏高。 相似文献
10.
11.
结晶法分离蒜头果油中神经酸溶剂选择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经过对蒜头果油的初步处理得到粗品神经酸.而后对粗品神经酸在三种单组分溶剂中的结晶分离提纯进行了研究.同时考察了混合溶剂对结晶分离的影响,通过GC~MS对结晶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石油醚、无水乙醇结晶分离较为理想。而汽油较差;混合溶剂能改善结晶分离效果,并且以石油醚和无水乙醇混合溶剂为最佳. 相似文献
12.
马宪民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3,23(1):66-68
煤矸石是影响煤炭质量的重要因素,传统的煤矸石分选方法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容易造成环境污染。本文探讨了一种采用模式识别技术进行煤矸石在线识别与分选的新方法,介绍了煤矸石识别的基本原理,论述了系统的构成,讨论了图像处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茜草籽实中氨基酸的提取分离及测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茜草籽实中氨基酸的提取分离及测定研究陈战国刘谦光耿征唐纲岭(陕西师范大学化学系,西安710062;第一作者,男,35岁,工程师)茜草(RubiacordifoliaL.)为茜草科茜草属植物,在我国分布很广.其根可入药,用于活血、止血、化疼及妇科血崩、... 相似文献
14.
高锰酸钾氧化腐植酸制备黄腐酸的最佳条件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丽华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8(4):45-48
本文应用正交实验法,对高锰酸钾在碱性介质中对腐植酸的降解反应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选出了条件简单、易于操作的最佳方法,使黄腐酸的产率提高到6%左右. 相似文献
15.
16.
针对矿井突水模型试验中的顶板离层破坏,用有限差分程序(FLAC)中的interface单元模拟层理面,开展流-固耦合模拟研究.实现了对矿井突水模型试验中顶板离层破坏和突水全过程的模拟,模拟结果较好地刻画出煤层开采后顶板岩层从沉降、离层直至垮塌突水的整个过程,能有效反应出矿井突水前顶板围岩位移急剧增大,渗压先增大后迅速降低的过程.同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二者吻合较好,表明所用的方法能够正确模拟矿井突水和顶板破断过程,该方法可以为矿井顶板离层破断突水等问题提供数值基础和相关前兆参数. 相似文献
17.
气隙式膜蒸馏法分离浓缩透明质酸水溶液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应用气隙式膜蒸馏分离技术对透明质酸热敏性水溶液的浓缩分离情况。结果表明,使用膜孔径为0.2μm的聚四氟乙烯微孔疏水可使原料液的浓度提高1.6倍以上,透明质酸截留率为80%以上,探讨了循环时间、平均温差,热侧温度等条件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并讨论了膜蒸馏过程热效率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高硫煤的脱硫降灰,采用三锥水介旋流器,取华恒高硫煤小于3 mm粒级的煤样进行脱硫实验,探讨三锥旋流器脱硫降灰的粒度下限,分析颗粒在三锥水介旋流器内部的运动特性,得到了颗粒径向速度与颗粒密度和粒度、所处的径向位置、颗粒的切向角速度以及颗粒轴向位置等变量的函数关系式。结果表明:三锥水介旋流器的降灰粒度下限为0.125 mm,脱除黄铁矿硫粒度下限为0.074 mm。该旋流器中产生的自生介质和前两段锥体连接处的淘析作用可以使三锥水介旋流器实现高效分选。 相似文献
19.
在实验室500ml酸浸装置上进行了煤矸石中Al_2O_3 等成分的盐酸酸浸分离试验,考察了煤矸石性质,工艺条件对其中Al_2O_3等成分浸出率的影响,结果发现Al_2O_3 等成分浸出率不仅与煤矸石中化学成分有关,而且还与其矿物组分有关。较佳分离效果的工艺条件为熔烧温度600~800℃,焙烧时间15~75min;酸浸温度100~110℃,酸浸时间90~120min. 相似文献
20.
利用Pirkle型(S,S)-Whelk-O1手性固定相对2,2-二苯环丙烷羧酸农药中间体进行了对映体分离研究.考察了在流动相正己烷中,异丙醇的浓度变化对手性分离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其手性识别机理,结果表明,(S,S)-Whelk-01上溶质与固定相之间主要是通过吸引作用发生手性识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