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运用西部地区1952—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以及方差分解,对我国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西部地区金融发展规模长期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但金融发展效率即贷存比长期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抑制作用,而农业信贷资金的投入也没能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出多层次、多元性的金融产品,调整和优化业务品种结构,强化对于农业信贷资金的监管力度等促进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政策。  相似文献   

2.
利用1992年~2011年度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研究了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吸收能力对外包的技术外溢效应影响,得出了以下结论:一是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存在外包的技术外溢效应,但该效应均较小;二是东部地区制约外包的技术吸收能力的主要因素是人力资本;三是经济开放度和金融发展水平是中西部地区制约外包技术吸收能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上级政府的分权包括财政分权和行政分权,现有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财政分权在省级政府层面的影响.对于财政分权和行政分权对地级行政区的经济增长的影响,利用我国2002年到2006年的地级行政区域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财政分权能够促进地区经济增长,而且东部地区的效果要优于西部地区,而行政分权对经济增长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在东部地区其综合效应为负,西部地区综合效应则为正.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2001~2016年人口流动和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基础上,利用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构建包括人口流动变量的经济增长模型,对西部大开发以来我国省际间人口流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人口流动不一定会对区域内的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省际之间的人口流动对不同区域的经济增长的效应有所差异。人口主要从中部和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其中对东部地区呈显著的正向效应,对中部地区是微弱的负向效应,对西部地区是显著的负向效应。为此,我国应当加强中西部人才引进措施,提高人力资本的投入,助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引导电信行业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投资决策, 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针对2005~2011年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研究, 构建和估计电信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系统结构方程, 研究电信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 电信投资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其产出弹性达到0.124。电信行业发展迅速, 新业务不断产生, 具有很大的发展潜能, 应该增加对电信行业的投资。分区域考察结果表明, 电信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非均衡现象, 西部地区电信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远大于中部和东部, 而东部地区电信投资转化为电信普及率的效率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6.
金融、财政支农水平提升有利于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以市场主导的金融支农效率高于以计划主导的财政支农效率。利用川、陕、渝三地1985—2008年的时序数据,对金融、财政支农的经济效应从农村产值、粮食产量、农民收入三个维度进行实证研究,实证分析的结果支持了理论假说。最后,提出应进一步优化金融支农的结构功能和制度安排,提升金融支农力度,同时扩大财政支农中生产性支出比重,提高财政支农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利用面板数据误差修正模型考察了制造业规模、投资、就业、区域经济水平、城市化水平等因素对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生产者服务业发展的长期和短期影响.结果发现,除了区域经济水平在长期和短期都对本区域生产者服务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以外,其他影响因素在不同区域的影响方向和大小有所不同.从长期来看,东部地区制造业规模对生产者服务业具有挤出效应,而投资和就业能显著地促进行业发展;中部地区投资、就业和城市化水平都对生产者服务业产生了负向影响;西部地区除了制造业规模影响为负值之外,其他因素都能促进行业发展.从短期来看,东部除了投资、中部和西部除了城市化之外,其他因素基本上对行业发展具有正效应.  相似文献   

8.
从超效率DEA得到的效率值来分析,东部地区的综合效率均值高于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展现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地区不均衡的特点.通过面板Logit模型分析外部影响因素,政府扶持在西部地区所产生的作用最大,能够极大增加西部战略性新兴产业效率值提高的可能性;金融发展水平、对外开放与交通基础设施在东部地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促进作用效果最佳;工业化水平对中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促进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9.
产业结构、人力资本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因素.以2005—2015年我国28个省的面板数据构建个体固定效应模型,探讨与验证产业结构变迁、人力资本水平以及两者交互项对我国不同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相比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效应更大.2)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均表现为正效应;产业结构高级化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对中、西部地区则表现出抑制性.3)总体上,在东、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变迁有助于经济增长;在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变迁不利于经济增长.因此,提出政府在制定产业发展战略时,要特别注重产业结构的合理性,积极突破制约结构红利的限制条件,实现人力资本及其构成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农业增长、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针对西部地区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着的诸多问题,笔者建议:强化政府引导作用。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引导商业性金融机构。加大支农投入力度;调整农发行职能定位,拓宽其业务范围和资金来源,强化其支农作用;加快农信社的改革和创新步伐,使其真正成为金融支农的主力军;建立资金回流农村的长效机制,多渠道解决“三农”经济发展所需资金问题;合理引导、规范和发展民间金融;大力发展农业保险,为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以来的100多年,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要特征是高度的商业化、资本化、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工厂化、知识化、社会化、国际化交织在一起,极大地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产品商品率和国际市场竞争力。历史经验表明,农业现代化的实质和核心是化“农”,就是农民比重大幅减少、农业比重大幅下降、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的过程,资本参与利润平均化的规律与国家支持保护农业的政策是并行不悖的。当前我国面临的两大实践难题是,如何实现小农制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如何培育农业资本的生成机制,归结起来就是“人往哪里去”和“钱从哪里来”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资本农业和外向型经济。  相似文献   

12.
公共财政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新农村,离不开公共财政的大力支持。当前公共财政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着财政支农力度不大,支农支出结构不合理、直接用于农业生产性支出比重过低,财政支农资金过于分散,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必须构建积极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体制和高效顺畅的运行机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国民经济的快速全面发展中,农业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农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资源利用粗放、环境严重污染、人才过度增长等不少问题。特别是西部地区土地质量、气候条件及抗灾能力差;生态环境脆弱,灾害频繁,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农民收入低下,人口素质差。要改变这种现状,只有在宏观政策的指导下,采用全新的农业发展思路和模式,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使西部农业有新的突破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对于改善农业发展立地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产品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结合西部农业发展实际,立足国际农业发展态势和农产品需求的变化趋势,从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角度入手,在对西部农业经济结构战略调整背景分析基础上,指出新时期西部农业调整的目标导向是立足特色资源和特殊条件,推动特色农业的现代化,并针对性地给出融合现代农业产业认识、依托抓带跨越战略、确立优先发展领域以及强化农业制度改革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产业,因此,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面对农村人力资源素质低下、农业自然资源短缺、农业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农业发展后劲不足和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中存在诸多不适应市场的因素等问题,必须通过提高整个国民对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认识水平、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农业生态环境、控制农村人口数量并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发展科教兴农、完善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机制等措施,方能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村金融对农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支持作用,文章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业存贷款及乡镇企业贷款、农村金融机构、涉农证券业、农业保险五个方面分析了西部大开发十年我国五个自治区农村金融的发展情况。通过分析发现: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翻番,生活水平明显提高;②农业存贷款比重逐年加大,乡镇企业贷款严重萎缩;③农村金融机构建设步伐加快,金融体系进一步完善;④涉农证券业稳步发展,融资能力不断增强;⑤农业保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效果明显。在西部各自治区农村金融发展取得较大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就自治区农村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试论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模式及主要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建设新农村,改善生态环境,保持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确保粮食安全,本文总结了中国当前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发展模式,并结合我国社会实际情况,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8.
农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日本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在其农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识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对我国农业创新人才的打造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应该准确定位我国农业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改革课程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培养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对金融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分析了金融结构对金融功能的作用和影响,并就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提出了通过完善法律、文化等制度安排来增强对投资者的保护;提高对投资者的投资激励,从而达到推动经济增长的目的等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