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由于种种原因,农村低压配电网三相负荷不平衡程度较为严重,在进行理论线损计算时通常根据具体情况将其在代表日归为一种不平衡类型,据此在三相平衡负荷线损计算中引入一个系数来得到不平衡时的结果.然而,根据我们了解,农网一个台区负荷的不平衡类型往往是变化的,即很难在一个代表日将其归为同一类型.为此,我们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时间段考虑负荷不平衡的理论线损计算新方法,即在一个代表日内将负荷分为多个不平衡类型,再引入相应的计入不平衡负荷的系数.最后以实例与其它方法进行了比较,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基于瞬时三相不平衡度的低压电网线损理论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了三相不平衡度对低压线损的影响,采用实时的三相不平衡系数,以等值电阻法为基础改进了低压线路损耗的计算方法.针对大部分低压台区未安装负荷测试仪,无法采集到代表日整点电流数据的特点,提出了基于负荷分类曲线叠加以确定瞬时三相不平衡度的方法.利用某一台区的电量数据对改进算法进行了计算,并与传统算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算例结果表明,该算法可行,且其计算结果更逼近线损的真实值.  相似文献   

3.
李渝杰  黄全廷 《科技资讯》2013,(22):143-143
通过对配变三相负荷不平衡率原因进行深刻分析,探讨了降低不平衡率的对策。并通过实验数据,证明该对策能有效降低线损,保证供电企业安全、经济、可靠供电。  相似文献   

4.
长春地区配电网三相不平衡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详细的数据计算分析了长春地区三相不平衡台区情况,总结出三相的负荷分配情况不同对线损的具体影响,通过分析和计算该地区三相不平衡台区情况,找出影响三相不平衡的主要因素,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整合出对三相不平衡调整时存在的技术、管理方面的问题,消除由这些因素带来的三相分布不平衡进而引起的供电系统的不平衡,降低线损引起的能耗。  相似文献   

5.
在深入临湘市电力局农网8个典型台区现场采集有关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低压配电网的特点,并用等值电阻法计算了理论线损.还就农村低压配电网三相负荷不平衡对理论线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对用等值电阻法计算线损时所用到的有关物理量的确定进行了比较分析,对目前农村低压配电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办法.  相似文献   

6.
该文针对新时期电力企业发展中出现的电力线损问题,进行了原因方面的分析,并结合电力企业和用户的实际情况,对降损的对策进行了探讨,希望通过加强管理,规范用电行为,调整负荷曲线,平衡三相负荷等多方面对电力线损问题进行有效控制,进而积极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调整低压三相负荷平衡可降损的基本原理,从单相供电方式、两相供电方式和三相供电方式对比,进一步论述调整三相负荷降低线损的技术措施:并强调了调整负荷平衡首先要确立三级平衡的观念,从源头上指明调整三相负荷的平衡所在,只有做好三相负荷平衡才能真正做到降损节能的作用,又能进一步保护好设备、提高供电质量.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配电网线损产生的原因以及传统的配电网线损分析方法;从优化网络结构、平衡配电网络的三相负荷等技术层面以及加强计量管理等管理层面上探讨了配电网的降损措施,以期为配电网线损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衢州电网典型日负荷实测及线损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准确摸清了衢州电网网损构成,进一步了解现有负荷特性和运行方式对线损变化的影响,给电网建设及经济运行提供可靠的依据,并为今后优化电力资源、及实现经济调度等提供一定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针对配电网负荷随时间不断变化的情况,提出了一种配电网多时段动态重构新方法。该方法以配电网有功损耗最少和开关操作次数最少为综合优化目标函数,构建多目标动态重构模型,采用开关环路矩阵与节点分层判别方法快速消除无效解,采用整数型环网编码策略大幅降低变量维数。针对该复杂模型的求解,提出了一种更适合求解配电网动态重构的整数编码型量子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其进行有功网损最少化的时段初步划分,并在初步划分的基础上进行开关操作次数最少化的时段二次优化,进而确定最优重构方案。通过对IEEE33节点系统进行动态重构,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丢包率预测的多路径网络负载均衡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弥补传统多路径网络负载均衡策略在网络状态改变前无法预先提供相应预测信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预测多路径丢包率的负载均衡策略.该策略以主动测量获取的每条路径的丢包率为观察值,采用确定型时间序列预测为预测手段,利用预测的丢包率作为负载分配的依据.此外,在负载均衡的调节中,提出了利用丢包率作为每条路径流量分配比例的惩罚函数,将流量引入丢包率低的路径.分析及仿真结果证明,该策略能有效地均衡负载,减少网络的丢包率.  相似文献   

12.
一种基于预测的负载平衡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基于预测的动态负载平衡算法,算法以本地负载信息为基础预测结点到达空闲状态的时间,并且在此之前发出任务请求,从而保证系统中各结点都处于忙碌状态,以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与系统整体性能。由于算法在实施负载平衡时不需要在各进程之间进行同步操作,而且各结点自主决定负载平衡参数,对系统中其他结点的信息要求少,因此负载平衡的开销较小。实验证明,该算法对于科学计算类问题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鼠笼式异步电机等效铁损电路的基础上,从矢量控制通用数学模型推导出一个考虑铁损的简化模型.基于该模型并结合模型参考自适应法,提出了带铁损电流补偿法的新型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节能系统.该系统通过铁损电流补偿实现高精度转矩控制,并且在满足调速性能要求的前提下,根据负载大小调节励磁电流实现最小损耗控制,达到节能目的,尤其在轻载运行时效果更显著.最后通过仿真证实了该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在服务器集群中,负载均衡是一个关键部分,它是集群系统中任务分配的核心环节.该文在比较3种负载均衡策略的基础上分析了JBoss应用服务器集群负载均衡策略的特点,对国内第一个自主知识产权Apusic应用服务器负载均衡策略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其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云计算环境中,大规模并行任务的运行容易造成某些节点负载过重,进而导致整个云计算平台负载不均衡和效率低下。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云计算的分态式自适应负载均衡策略。该策略根据节点的负载度判断节点负载的状态,当节点处于轻度过载或重度过载时,自发地执行过载避免或快速均衡的方法。该策略通过动态调整节点的效益度,使轻度过载的节点能够尽量避免重度过载,重度过载的节点能够快速恢复到正常负载。实验结果表明,分态式自适应负载均衡策略能有效实现云计算系统中的负载均衡,提供高效的性能。  相似文献   

16.
多杆联动均载机构均载效果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上分析了多杆联动均载机构的均载原理,推导出了最大载荷分配系数的计算式,并分析了摩擦等因素对均载效果的影响,从而可以从理论上估计出该均载机构可能实现的均载效果。运用所推导的公式计算了一个用于五行星轮行星传动装置的多杆联动均载机构的最大载荷分配系数、摩擦影响系数等。这些数值结果表明了多杆联动均载机构的均载效果。  相似文献   

17.
由于对等网络(P2P)业务占用了大量的带宽资源,一些网络出口对P2P流量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然而,因为负载均衡的广泛存在,网络出口链路不止一个。通过分析BitTorrent这种大量使用的P2P业务的流量特征,证明在网络出口采用CISCO CEF的基于目的地配置的负载均衡方式时,只对负载均衡的2条链路之一控制BT带宽,将导致另一条链路的BT带宽增加。因此,如果希望网络出口BT带宽下降,应该在负载均衡的每条链路上都限制BT带宽。  相似文献   

18.
基于链路响应的负载均衡网络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链路优化和负载均衡是提高网络响应速度的关键技术,通过对链路聚合及负载均衡技术原理及实用性的研究,将DNS轮序、网络地址转换及负载均衡群集技术进行了有效的结合,提出了基于不同链路实施调度的负载均衡策略,该策略既实现了优先利用同网链路传输数据,又解决了网络负载三级均衡问题,提高了网络的响应速度、可靠性和可伸缩性,同时给出了策略实现的具体方法和步骤;Windows Server 2003测试结果表明,该策略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稳定性,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19.
为了改善分布式系统中负载分布不平衡对性能的影响,提出并实现了一个基于控制理论的时滞脉冲切换负载平衡模型.该模型根据节点资源的动态性建立了相关子系统.当节点状态发生改变时触发子系统的切换,并根据负载迁移规则对过量负载进行迁移,迁移比例根据节点的实时运行状态进行计算.节点仅在此时才进行信息广播,降低了通信开销,提升了动态负载平衡的效率.给出了相应的负载平衡算法,并在实际平台上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负载平衡算法相比,本模型算法使负载平衡时间平均减少29.82%.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一种基于AP功率控制和无线终端位置信息的无线局域网动态负载均衡方法.通过动态调整AP的发射功率来调整无线终端在AP间的分布以达到负载均衡;利用无线终端的位置信息对AP功率调整的结果进行预判,从而有效地避免无线终端遗漏与反复整体迁移.本文在分析AP功率调整的数学模型基础上,给出了具体的功率控制算法与基于这一功率控制算法的负载均衡机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实现AP间的负载均衡,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同时,该方法既不需要修改现有协议,也不需要在客户端安装特殊的软硬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