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今人类社会正在从传统的人种文明生活形式走向一种新的物种文明生活形式。物种文明是帮助人类走出狭隘的传统人种文明生活形式和拯救当今人类生存危机的文明生活形式。这种变化本质上是人类文明生活形式的革命,即由物种文明对传统人种文明所实现的革命,而物种文明哲学的创立及其对传统人种文明哲学的革命,既是对这种文明革命趋势的反映、揭示和阐发,又是进一步引导和推动这一革命趋势的思想先导。  相似文献   

2.
一 制度文明在社会文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制度产生、存在、发展的原因是人类社会在满足生存与发展需要的过程中 ,对自身各种关系的固定和行为的规范 ,它们构成了社会的基本框架 ,反映、导向和制约着社会生活 ,对社会物质与精神的生产生活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因此 ,制度文明在社会文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 制度文明对物质文明起着重要的保证作用 在物质文明的生产过程中 ,制度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就在于将人们改造自然的行为予以规范、制约和协调 ,使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行为成为一种集体的、有序的行为。制度可以校正人与自然的关系 …  相似文献   

3.
焦熙字  程强 《科技信息》2011,(13):740-740,745
目前的工业文明虽取得很大成就,但已经开始走向衰退,当前一种新的文明,作为工业文明的替代力量正在兴起,这就是说现在面临着工业文明向一种新的文明的过渡,这种新文明即为生态文明。人类社会也将从工业社会转向生态社会,从工业化发展模式转向生态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从原始文明到农业文明再到工业文明,人类文明的每次转型都伴随着社会的重构,世界正走向生态文明,人类社会将再次被重构:经济形态、生活方式、政治格局都将发生深刻变化.中国要抓住生态文明的机遇,扬弃工业文明,作未来生态文明时代的强国.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历史演进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任务,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态文明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人类社会依次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6.
顺应规律: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以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来换取一时“繁荣”,只能是泡沫经济。正是这种清醒,推动着人类文明进行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人们把顺应规律、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研究和实践活动推上当今社会发展主旋律的位置,进而成为全球性的时代潮流。它预示着人类进入一个新的文明时代,即生态文明建设时代。  相似文献   

7.
城市是人类生产、生活和文明成果的集中体现场所,是人类社会文明和发达的象征,它是一个综合体,不仅人口集中,而且也是区域政治、经济、文教、科技的中心,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城市是人类追求的一个目标。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文明的内涵是什么呢?综合多家所述,文明是一个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程度的概念,它表征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水平与整体面貌.在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3个阶段之后,目前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阶段.  相似文献   

9.
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标志。一般认为 ,人类从野蛮向文明过渡的标志是文字、城市、青铜器和国家等的出现。中国和希腊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时代的国家之一。通过对中国和希腊文明的产生及其发展 ,以及文明产生的地理基础的比较研究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第一 ,两者都具备适于农耕的地理条件 ;第二 ,中国文明的起源具有连续性 ,而希腊文明的起源则带有间断性 ;第三 ,中国古典文明具有较强的封闭性 ,而希腊文明则具有较强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伴随着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人类逐渐认识到树立科学、进步的生态文明意识对全球生态保护的重要作用.加强当代青年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既是人的个体伞面发展、社会良性运行的内在必然要求,也是对全球化时代整个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生态危机问题的直接同应.在当代青年生态文明意识培养的过程中,树屯正确的生态文明教育观念、选择符合实际的教育策略,并辅之以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对有效提升当代中国青年的生态文明水平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明向生态文明的演进和延伸,是人类经历生态危机后对社会发展模式的重新反思。在审视自然、精神与社会旨趣的基础上,人类确立了生态文明社会的基本范式和功能要求,形成倡导"生态政绩"、"低碳消费"、"绿色生产"、"生态保护"和"生态文化"五位一体的综合协调发展模式,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主要架构。  相似文献   

12.
黄剑明 《科技信息》2011,(29):57-57,319
从电波传播的角度出发,阐释了目前人类无线电时代的文明不足于找到太阳系以外的外星文明。  相似文献   

13.
陈华 《华东科技》2004,(11):8-11
这也许就是文明的故事。翻开人类历史长长的画卷,我们可以看到, 人类从非洲走来,在亚洲发明农业文明,在欧洲创造工业文明,在美洲孕育知识文明。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是第一次现代化,从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转变是第二次现代化。如果说第一次现代化是以工业和城市为基础的经典现代化,那么,第二次现代化是以科学和信息为基础的新现代化,这次现代化,注定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在这次现代化里,包括中国在内,世界各国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速发展,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的文明产物。基本内涵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生态行为文明三个方面。生态建设应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个方面着手进行,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5.
在人类的发展史上.伴随着每一个发展阶段都会产生特定的文明形态石器时代.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方式及简单的渔猎生活促使人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原始文明时期:到了农耕时代.铁器的产生使人类的生产生活发生了质的飞跃.农业文明得以产生与发展:到了工业时代,机器冲破了手工劳动的束缚.人类文明由此跃升到了新的层面。三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征服自然的举动可谓“登峰造极”,面对工业发展带来的生态恶化后果.工业文明宣告支撑乏力.人类的发展呼唤新的文明出现.这就是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6.
把人类文明看作一个有机整体,根据其生产力和劳动力结构的发展水平和周期性,可以建立人类文明进程的周期表,简称文明周期表.把从人类诞生到21世纪末的人类文明进程的前沿过程分为4个发展周期16个发展阶段.其中,4个周期分别是原始文化、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知识文明周期,每个周期都包括起步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过渡期4个阶段.文明周期表主要有3种排列方式,即简表、竖表和横表.在文明周期表中,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是第一次现代化,从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变是第二次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把人类文明看作一个有机整体,根据其生产力和劳动力结构的发展水平和周期性,可以建立人类文明进程的周期表,简称文明周期表.把从人类诞生到21世纪末的人类文明进程的前沿过程分为4个发展周期16个发展阶段.其中,4个周期分别是原始文化、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知识文明周期,每个周期都包括起步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过渡期4个阶段.文明周期表主要有3种排列方式,即简表、竖表和横表.在文明周期表中,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是第一次现代化,从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变是第二次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环境权利是环境哲学研究的核心任务之一,生态文明时代,生态环境利益被视为人类社会永久、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环境权利的真正享有成为人文意识、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关注的焦点。作为法律调整的手段和方式,环境权利有其独特的运作机制,是人类生态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重视环境权利有利于为环境哲学的学科构建提供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建设是以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为宗旨.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与威胁,从马克思、恩格斯本体论、实践论、唯物史观论和价值观论中的生态文明思想等视角阐释其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从其外延上看,它具有多层面或多维度的指向,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五个层面的指向.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多层面指向的价值意蕴具有内在契合性.以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为指导,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多层面指向的价值意蕴上,建设生态经济、生态政治、生态文化、生态社会,走向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相似文献   

20.
文明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历史进步的结果、人类智慧的结晶,是衡量和表现社会进步程度的标志。就邓小平的现代文明观而言,他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概念的科学规定,为历史唯物主义增添了新范畴;他提出经济富强、政治民主、精神文明“三位一体”的现代化目标,解决了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