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考察了沙生灌木沙柳在苯酚和四氢萘混合供氢溶剂中液化的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苯酚用量和四氢萘用量等工艺参数对液化产物残渣率的影响,得到沙柳在混合溶剂中的最优化工艺是: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2 h,催化剂(98%的浓硫酸)1 m L,苯酚15 g,四氢萘5 m L,此条件下的液化率可达97.51%。各因素影响次序为: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四氢萘用量苯酚用量。不同反应时间下的沙柳液化液体产物红外谱图表明,在反应时间30 min前产生新峰,在30 min后谱图特征相同;固体残渣红外谱图表明,沙柳组分中的木质素和半纤维素首先发生了降解,木质素结构单元中的酚醚键断裂先于木质素芳香核之间的碳碳键的断裂,且液化反应的最终固体残渣中含有吡喃糖环和缔合羟基;液化固体残渣热重分析表明,产物中的有机质随液化的进行逐步减少,且热分解反应分为2个阶段,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相似文献   

2.
超支化环氧树脂增韧增强双酚A型环氧树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步法合成的低粘度液体型超支化环氧树脂HTDE-2增韧增强双酚A型环氧树脂.研究了HTDE-2含量对HTDE-2/双酚A型环氧杂化树脂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分析、动态力学分析和分子模拟技术讨论了超支化环氧树脂的结构、杂化树脂的性能和原位增韧增强机理.结果显示:杂化树脂的机械性能随超支化环氧树脂含量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具有最大值;当HTDE-2的含量为9%左右时,杂化树脂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提高20.7%,14.2%,208.8%和74.9%,综合性能最好,但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热分解温度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醚键断裂反应的机理进行了讨论,认为醚键断裂可按SN1、SN2反应机理进行,也可能按E1反应机理进行。反应历程不仅与醚的结构有关,而且与反应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4.
醚菌酯是一种优秀的新型杀菌剂,具有很高的活性,以邻溴甲苯和乙二酰氯单甲酯为原料通过有机铜试剂进行偶联反应得到酮酯,进而与甲氧胺盐缩合得到重要的中间体肟酯,再经溴化后与邻甲苯酚反应最终制得(E)-醚菌酯,本合成路线步骤较少且产率较高,总产率可达到31%.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以苯酚或萘酚为原料、溴代烷烃为烷基化试剂、KI催化作用下芳香醚的制备方法。在相似的实验条件下合成了苯乙醚、正丁基苯基醚、β-萘乙醚、β-萘正丁基醚。以正丁基苯基醚的合成为例,设计了正交实验考察反应温度、时间、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优选出较佳反应条件: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2h,碘化钾1.0g。表征产物的结构发现,其熔沸点数值及红外谱图与参考文献相符。  相似文献   

6.
利用PM3级别上的最大重迭对称性分子轨道法对26个化合物进行构型优化。结合自然杂化轨道方法和最大键级杂化轨道方法,计算了其杂化轨道,由此拟合出计算C-C键偶合常数的简单关系式,计算了各种烃类分子中不同的C-C键偶合常数,计算值和实验数据较为吻合,为从简单价键理论角度解释和计算1JCC提供了一种简便直观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1.甲醛与d-樟脑酰亚胺,在碳酸钾的催化作用下,极易缩合为N-羟甲基-d-樟脑酰亚胺。 2.和其它N-羟甲基酰亚胺一样,这个化合物中的羟基是相当活泼的,用乙酰氯即可把它换成氯,也制成了相应溴化及碘化物。 3.从N-卤甲基-d-樟脑酰亚胺制得了一系列衍生物,其中体现了C-C键、C-S键与C-N键的形成。 4.尝试用溴化d-樟脑酰亚胺甲基三乙基季铵拆解dl-苦杏仁酸,未获明确结果。北京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教研室曾为我们提供使用旋光仪的方便,谨致深切谢意。  相似文献   

8.
采用DFT(UB3LYP)方法,在6—311++G^**基组水平上,计算研究了硝基甲烷2种带电结构[CH3NO2]^+和[CH3NO2]^-分子内H原子向O原子转移后的O-N键的解离机理和反应位垒.结果表明,[CH3NO2]^+发生氢转移后,O-N键的断裂是2步反应,第一步是分子内的H原子转移到O原子上,生成中间体[CH2N(OH)O]^+,反应位垒为106.5kJ/mol;第二步是中间体中O-N键断裂,这步的反应位垒为105.5kJ/mol,理论计算得出的产物带电状态与实验一致.[CH3NO2]^-中H原子向O原子转移及O-N键断裂反应一步完成,生成一氢键复合物(H-Complex),该反应位垒为176.2kJ/mol,H—Complex进一步解离成CH2NO自由基和OH^-,或是OH自由基和[CH2NO]^-.  相似文献   

9.
利用AM1级别上最大重迭对称性分子轨道法及自然杂化轨道方法,计算了系列烃类化合物分子中各原子的电荷分布和杂化轨道组成系数,拟合出计算C-H及C-C偶合常数的简单关系式,计算了各种烃类分子中不同的C-H键和C-C键偶合常数,计算值和实验数据相一致,为计算1JCH和1JCC提供了一种简便直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固载化离子液体在C-C键形成中表现了较高的催化活性,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和抗失活能力.总结了近年来关于离子液体的固载化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固载化离子液体的几种制备方法和固载化离子液体在C-C键合成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1.
废弃电路板环氧树脂真空热解及产物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真空条件下,应用程序升温的管式炉反应器对废弃电路板中环氧树脂热解规律进行研究,考察不同的热解终温、升温速率、真空度(压力)及保温时间等各种因素对产物产率的影响.此外,利用傅里叶红外(FT-IR)和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热解油产物进行表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对产物产率的影响最大,升温速率、真空度及保温时间对热解产物产率也有重要影响.选择适当的热解温度(400~550 ℃)、升温速率(15~20 ℃/min)、真空度(压力15 kPa)及保温时间(30 min)有利于提高热解液体产品的产率;热解油的主要成分是酚类物质,其总含量为84.08%,其中,含溴化合物含量为15.34%.  相似文献   

12.
采用非等温DSC法对超支化聚酯基二茂铁/环氧树脂固化体系的固化反应热行为及固化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分别利用Kissinger和Ozawa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到各体系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利用Crane模型计算出固化反应级数,通过固化体系的DSC数据确定了体系的固化工艺为100 ℃2 h→140 ℃2 h→160 ℃1 h,并通过TG及DSC测试了在该工艺固化后复合材料的5%热失重温度在287~330 ℃,玻璃化转变温度在105.29~130.27 ℃之间,具有良好的热性能.   相似文献   

13.
印刷线路板热分解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应用热重法对印刷线路板在不同的氮气/氧气气氛、不同的加热速率条件下的反应动力学进行研究。采用Friedman多个升温速率法分析反应机理,得到了不同氧浓度和加热速率下的反应动力学方程及动力学参数。研究表明:在氧气存在条件下,样品热分解反应分为两个阶段,加热速率的提高使热分解反应推迟,两个阶段反应过程的表观活化能有很大差别,反应分别受不同的化学反应机理控制。  相似文献   

14.
空气摇床分选废旧电路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国内外废旧电路板处理技术与空气摇床分选机理,选择来自废旧电器的电路板与来自生产电路板产生的线路板物料进行实验,重点进行分粒级入选和混合粒级分选。实验结果表明,可回收70%的铜、铁和合金,金属的品位为53.48%,树脂与塑料的回收率可达78.57%,质量分数为85.51%;废旧电路板1.2—0.5mm粒级的物料分选效果较好,金属的质量分数为84.87%,回收率高达为94.64%。  相似文献   

15.
典型废旧家电印刷线路板热失重特性和热解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热重法研究了废旧电视机、电脑、手机和洗衣机4种典型家电印刷线路板的热解特性,发现在相同条件下不同印刷线路板的热解起始温度、终止温度、最大失重速率、峰温和反应时间随升温速率的变化规律一致,但总失重率存在着较大差异.建立了不定温条件下非均相反应的热解动力学模型,用Kissinger法和形状因子法求解了4种典型家用电器印刷线路板的表观动力学参数E、A和n.彩电:E=103.09kJ/mol,爿:8.17×10^8/min,n=1.73;洗衣机:E=98.15kJ/mol,A=1.50×10^8/min,H=2.73;手机:E=78.79k1/mol,A=2.48×10^7/rain,H=3.56;电脑:E=101.31kJ/mol,A=2.96×10^8/min,n=1.77.由动力学模型计算出的转化率与实验值之间能够较好地吻合.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紫外线对以环氧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的影响,本文以双酚A型环氧树脂为研究对象,利用氙灯老化箱对双酚A型环氧树脂进行加速老化试验,研究了紫外老化对其电气、力学及热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28天紫外老化后,热分解后的质量残余减少,这是由于紫外及热的作用使得部分区域的环氧树脂由原先的致密网络结构转换为游离的自由基,形成了局部的缺陷。对力学性能的测试结果显示样品的弯曲强度下降至原有强度的74%,拉伸强度下降至原有强度的79%,说明老化后的双酚A型环氧树脂出现了局部的微观缺陷导致其承受外力破坏的能力有所减弱,但仍保持有较高的力学强度;对电气性能的测试结果显示样品的击穿电压下降14.8%,介质损耗因数上升12.7%。经紫外老化后,环氧树脂的热学、力学及电气性能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整体上性能下降程度不大,说明双酚A型环氧树脂具有一定的耐紫外老化性能。  相似文献   

17.
高耐热环氧树脂杂化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性异氰酸根封端的聚氨酯酰亚胺(PUI)结合了聚氨酯和聚酰亚胺的优点,由聚氨酯预聚物和均苯四甲酸二酐直接合成.将笼型倍半硅氧烷(POSS)和PUI一同加入到环氧树脂(EP)中制备了一系列EP/PUI/POSS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以提高材料的耐热性和强度.使用TGA、DMA等方法对材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都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环氧树脂/氰酸酯共固化体系热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凝胶实验和DSC测试,研究了含异辛酸钴促进剂的环氧树脂(EP)/氰酸酯(CE)共混体系中的工艺参数对固化速度和产物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固化温度高于180℃时,加入促进剂的量高于0.05%对体系的固化反应速度无明显的影响。综合考虑体系的热性能、成本、可加工性等因素,该体系最佳的工艺和配方为mEP/mCE为6/4,w钴盐=0.05%,T固化=180℃,t固化=3h,在200℃下后固化2h。在所选出的这种配方和工艺条件下得到的样品的热变形温度可达201℃。DSC和红外光谱的分析结果还表明,固化反应分为2步,首先为氰酸酯的自聚生成三嗪环,再与环氧基团反应生成噁唑啉及噁唑烷酮结构。这些生成的五元和六元环使体系的热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用4, 4′-二氨基二苯基砜(DDS)做固化剂,采用聚酰胺酸(PAA)对环氧树脂(EP)进行改性,研究了PAA用量、固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环氧树脂耐热性的影响,采用TG测定不同配比、预反应时间及不同固化温度下改性EP的耐热性,利用SEM对最佳配比固化后样品的表面和断面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改性树脂最佳固化工艺条件为:120 ℃,1 h→150 ℃,1 h→170 ℃,2 h→200 ℃,2 h→250 ℃,2 h;改性树脂配比为mEP∶mPAA∶mDDS=1∶0.75∶0.08;预反应时间3 h,改性EP的热分解温度为411 ℃,比未改姓EP提高了近80 ℃以上;EP/PAA/DDS固化后样品无明显的两相结构,树脂的相容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以对苯二甲醛(PDA)和对苯二胺(TPA)为原料在环氧树脂(EP)基体中原位聚合聚甲亚胺(PAM),得到PAM分散良好的改性EP体系。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对位聚合的结果进行了表征,并用GPC测定了原位聚合生成的PAM的相对分子质量。以三乙烯四胺(TETA)固化原位聚合PAM改性的EP,原位聚合过程中未加稀释的改性体系与纯EP相比力学性能变化不明显;原有PAM改性的EP,原位聚合过程中未加稀释剂的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