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章以黑龙江省1995—2014年旅游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对黑龙江省旅游收入与GDP之间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黑龙江省旅游总收入、旅游外汇收入与GDP之间也存在线性正向相关关系,旅游总收入每增加1%,国内生产总值会增加大约0.60%,旅游外汇收入每增加1%,国内生产总值会增加大约0.74%,旅游业对于经济拉动作用显著。针对这一结果,提出了加强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依据长江经济带2005、2010和2015年11省市的旅游、经济、生态环境面板数据,构建旅游-经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GIS和SPSS软件,运用变异系数赋权法、耦合协调度函数建模法、相关分析法,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旅游-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格局进行定量分析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5年间,长江经济带11省市旅游、经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和协调发展程度逐步上升; GDP、人均GDP、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旅行社总数、星级饭店客房收入、星级饭店餐饮收入、星级饭店其他收入与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同时,根据旅游-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变化规律,提出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和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考察了1997年、2002年和2007年3个年份的城市规模集聚经济效应.结果表明,在不同年份,城市规模对城市人均GDP和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的增长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城市GDP增长率相对较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规模对人均GDP的作用逐渐增大,规模大小之间人均GDP差距越来越大;不同城市规模人均GDP在2002年至2007年期间增长速度大于在1997年至2002年期间;但对GDP增长率和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的作用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长三角城市经济发展的模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15个城市作为评价单元,选取2001年的相关数据,在MATLAB平台上,通过模糊聚类分析方法,依据土地面积、年末人口、GDP、财政收入、人均GDP、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固定资产投资额、出口额、实际利用外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反应城市综合实力的主要指标对各城市进行归类,根据模糊聚类分析结果,把长江三角洲地区15城市经济发展综合实力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上海、苏州、杭州、无锡、宁波和南京;第二层次:常州、嘉兴、镇江和绍兴;第三层次:扬州、南通、泰州、湖州和舟山.提出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应加强城市合作,提高第三层次城市的综合实力,促进一体化发展;改造传统产业,改善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以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  相似文献   

5.
从旅游资源禀赋、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旅游接待设施、生态环境质量4个方面出发,利用地理探测器来分析黄河流域城市旅游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及交互作用。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旅游经济空间差异明显,各省及各市间旅游收入相差悬殊,东南地区旅游经济收入高于西北地区,且呈现以古都为中心的多核心热点区。(2)星级酒店数量、星级景区数量、人文景观数量、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路网密度、PM2.5、第三产业比重、自然景观数量、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对旅游经济有显著影响,影响程度依次减弱,且因子间的交互作用效果明显。(3)各因素对旅游经济影响的空间规律均不相同,除了PM2.5浓度对地区旅游总收入的影响相对破碎化以外,其他因素的影响基本呈现东西走向或者中心向两端走向的递增或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6.
杨二鹏  邓渠成 《广西科学》2022,29(3):595-606
城市旅游总人次和旅游总收入是城市旅游规模的主要构成单元,分析城市旅游规模时空分布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区域内城市旅游发展格局的变化特征。本研究利用北部湾城市群10个城市2010-2018年的旅游总人次和总收入的数据资料,基于熵权TOPSIS (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法归一化计算旅游规模指数,通过变异系数、全局自相关莫兰指数I(Global Moran’s I)、引力模型定量分析各个城市的时空差异和空间联系强度,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空间分异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北部湾城市群旅游规模指数整体上“西强东弱”,2010年、2013年和2015年城市旅游规模在空间上呈负相关、离散分布,2018年呈正相关、趋向聚集;(2)城市群旅游规模和内部联系强度整体上明显提升,形成以南宁为核心、北海为次核心、湛江为边缘核心的基本格局;(3)2010年排名前5位的影响因子是旅行社数量、铁路客运量、第三产业比重、人均GDP和高质量旅游资源数量,2018年排名前5的影响因子是城市交通密度、水路客运量、铁路客运量、人均GDP和航空吞吐量,城市旅游影响因子交互后非线性增强或双因子增强,不同因子交互作用高于单因子作用。本研究发现北部湾城市群内部城市旅游空间差异性持续存在,但差异性逐渐缩小,城市之间相互作用、联系强度逐渐增强,影响旅游主导因素由传统依赖旅游资源、旅游配套设施条件、经济发展条件向交通通达度转变。研究结果可为优化北部湾城市群区域空间结构和旅游资源配置,构建相对合理的城市群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宁夏为例,从暴露-敏感性和应对能力两方面构建区域旅游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脆弱性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分析2001—2015年宁夏区域旅游经济系统脆弱性的演变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宁夏区域旅游经济系统脆弱性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暴露-敏感性指数和应对能力指数均呈波动上升趋势;第三产业占GDP的比例、城镇化率、旅游从行业人员占总从业人员的比例、旅游劳动生产率、交通事故发生与宁夏区域旅游经济系统脆弱性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第三产业占GDP的比例、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教育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例和城镇化率是制约宁夏区域旅游经济系统应对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刘锋 《广东科技》2004,(4):27-29
旅游业作为永远的朝阳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已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随着国内外旅游的持续稳定发展及其重心向亚太转移,我国的旅游规模必将达到空前水平,无论是国际旅游、还是国内旅游均将跃居世界前列。预计到2010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GDP的比重将上升至8%左右,成为名副其实的重要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9.
借助E-views统计软件建立1993-2011年间的山西省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因素模型.通过对影响旅游业发展因素的分析,建立以旅游收入为因变量,以接待旅游总人数、省内公路里程、铁路里程、省内星级宾馆数以及国内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支出、国内农村居民人均旅游支出等为自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利用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和共线性检验,为山西省"十二五"期间发展旅游业、增加旅游收入在政策方面提供相关理论依据和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采用2011—2016年安徽省地级市面板数据,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安徽省旅游经济的空间格局演变、空间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旅游经济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人均GDP、公路里程、旅游总人数对安徽省旅游经济发展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旅游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明显;本地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对邻近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建议要因地制宜制定旅游经济发展方向;继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完善区域合作机制,由旅游发展型城市带动旅游增长型、落后型城市。  相似文献   

11.
基于加权变异系数分解方法的河南区域经济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到2007年,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在逐步拉大.使用加权变异系数分解人均CDP的方法来研究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认为造成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三次产业的地区差异.在对三次产业进行分解后研究其对地区差异的影响时,发现第一产业对河南省经济差异几乎不起作用,造成地区差异的关键因素是工业和新兴第三产业的差异,其中工业的年平均贡献率将近40%,是导致河南地区差异最重要的因素.因此,缩小河南省地区经济差异的关键在工业和新兴第三产业的发展上.  相似文献   

12.
京津冀地区县域人均GDP的空间差异演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GIS空间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研究1993—2013年京津冀地区县域人均GDP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定和路径设计提供依据。得到以下结论。1)京津冀地区县域人均GDP快速增长,县域间的差异扩大;县域人均GDP呈现显著的正向相关性,"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趋同性在增强。2)京津唐地区一直是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热点区域,河北省大部分县域的人均GDP处于较低水平,"涞源县–高阳县–武邑县–枣强县–邱县"经济冷点带逐渐形成;县域人均GDP呈现"东北–西南"的走向分布,并且整体上呈现强化趋势;经济发展重心以文安县为核心,呈现"先西南、后东北"的"V"形变动,东北方向的经济功能进一步强化。3)与OLS模型相比,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明显改善。人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人均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以及城镇化水平等显著促进了2013年京津冀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线性回归的河南管“十二五”时期GDP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海燕  李海旺  张云峰 《河南科学》2011,29(10):1241-1244
以河南省1978-2009年GDP指数(1952年为100)和人均GDP指数为基础,运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建模,对“十二五”期间GDP指数和人均GDP指数进行预测.结果显示,1978-2009年GDP指数和人均GDP指数的预测值与真实值基本相符,“十二五”期间GDP指数和人均GDP指数预测值也与经济发展趋势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14.
《平顶山学院学报》2020,(2):100-105
旅游产业集聚水平的高低对旅游产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对于区域旅游产业集聚度的研究至关重要.采用产业基尼系数、区位熵指数等研究方法,选取2007—2017年的面板数据,测算河南省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并构建区域产业集聚度竞争态模型,分析各省辖市旅游产业集聚水平的空间分异.结果表明:河南省旅游产业整体集聚水平降低;各省辖市之间旅游产业集聚度差异显著;河南省旅游产业集聚的竞争态势空间分布不均,豫西、豫北地区旅游产业集聚水平较高,其他地区集聚水平较低.最后,基于数据分析结果,对河南省旅游产业集聚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矿业城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以焦作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南省矿业城市经济与环境发展有着共同的经历.以煤城焦作市为例,选取1982~2002年经济与环境数据,建立人均GDP与主要环境污染物排放量的模型.研究发现,焦作市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呈U型和倒U型,目前仍处于工业发展时期,但人均GDP主要环境污染物排放量呈现整体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问题事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也是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亟需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该研究通过构建农民工流动网络,分析不同时间截面农民工流动的空间偏好,并利用QAP方法探讨驱动农民工流动空间偏好选择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1) 农民工总量持续增加,增速减缓,外出农民工进一步增多,但总占比有所下降;2) 农民工以东西向流动为主,京津冀、沪苏浙以及广东省三大区域是主要的流入地,中西部地区是主要的流出源;3) 农民工流动网络中的主体以年龄31~50岁为主,且大多数农民工仅有初中及以下学历,主要流动聚集地为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广东、江苏等东部发达省市;4) QAP回归表明,农民工流动偏好与人均GDP、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初级中学以上公办学校数量、省会城市之间的距离以及是否邻省具有显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江苏区域旅游发展现状评价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江苏全省面积10.26×104km2,2004年末总人口为7432.50万人,行政区划下辖13个省辖市.由于地理位置、历史沿革、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差异,江苏全省通常被分为苏北、苏中和苏南三大区域.从分析旅游产业规模、接待游客人数、旅游收入等方面的实际指标入手,构建了城市旅游发展评价的三级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测算指标权重、采用熵技术对权系数进行修正,从而得到相应的区域旅游发展综合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2004年江苏13个省辖市各方面的统计数据进行计算和层次聚类,得出可以将江苏区域旅游发展现状分为5个层级:苏州、南京为第一层级,无锡为第二层级,镇江、常州、扬州为第三层级,南通、徐州、连云港为第四层级,淮安、盐城、泰州、宿迁相对落后为第五层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