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2 毫秒
1.
解构主义是对结构主义及形而上学传统中"二元对立"和"唯一真理"的否定,其旨在建立一种多元、宽容、开放的体制。解构主义思潮与读解观察对翻译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并随之出现了解构主义翻译流派,其代表人物韦努蒂关于原创与翻译、流畅与抵制、主流与剩余等的相关论述引人思考。  相似文献   

2.
德里达以《文字语言学》、《声音与现象》、《书写与差异》三部书出版宣告解构主义的确立,并形成以德里达、罗兰o巴尔特、福科、保尔o德o曼等理论家为核心并互相呼应的解构主义思潮。解构主义的研究方法中的去中心、反二元对立对今天的新闻传播学也有可资借鉴的地方。运用解构主义的方法在新闻采访活动中我们可以更加注意话语权的平衡,解读一条信息和塑造一个典型时我们能够以能宽容的态度多角度的倾听和全面的呈现事件和人物真实的一面,这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及新闻传播教育中是值得我们注意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戏剧模式、主题分析和道具使用等角度,分析了王尔德的社会喜剧《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王尔德围绕着家庭矛盾的产生与化解。对维多利亚时期传统的家庭道德观提出了质疑,通过戏剧的形式表达主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宽容中寻求和谐。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戏剧模式、主题分析和道具使用等角度.分析了王尔德的社会喜剧<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王尔德围绕着家庭矛盾的产生与化解.对维多利亚时期传统的家庭道德观提出了质疑.通过戏剧的形式表达主题,阐述了自己的现点--宽容中寻求和谐.  相似文献   

5.
解构主义反对罗格斯中心主义,反对形而上学,号召打破一元中心和二元对立,建立无中心或多中心的开放式体系,这对强调终极文本,作者权威,原作至上的传统译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本文拟从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的几个基本观点入手,深入浅出的解析解构主义翻译观,并通过对苇努蒂翻译理论的分析,给读者提供一个解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的平台。  相似文献   

6.
王尔德的四部风俗喜剧因其深厚的文学功力闻名于世。其中王尔德的幽默语言一直是王尔德喜剧的一大特色,引起了不少专家学者的研究,总体而言,对于王尔德喜剧语言的研究达到了一定深度,但对于其喜剧语言的幽默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挖掘。本文结合预设的相关理论,拟从预设触发语、幽默乖讹、预设的四种机制三个方面对王尔德喜剧幽默语言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由于受到19世纪后半叶西方社会文化秩序、思维模式和价值体系的巨大变革的影响,王尔德的社会讽刺喜剧《理想丈夫》在继承了西方传统喜剧美学特征的同时,还具备了现代喜剧美学的"丑本位"、"非理性"和"荒诞化"、"狂欢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美国小说家凯特.肖班的小说《觉醒》自1899年问世以来,评论家就对女主人公爱德娜的行为众说纷纭。借用结构主义的二元对立的理论,通过对《觉醒》进行深层结构分析,读者可以发现了文本中的两性的二元对立、艺术与道德的对立以及宽容与叛逆的对立。通过这三组二元对立项的分析可引出文本的深层结构和蕴意。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奥斯卡·王尔德被公认为是充满矛盾性的唯关主义的代表人物.童话<夜莺与蔷薇>就成功地反映出了王尔德的唯美主义理论及其对自身理论的反思与困惑.王尔德对世界进行的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二元划分,对脱离生活的纯粹艺术的追求,是造成其矛盾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
反形式论的思想核心是非中心、非确定性,它是后结构思想家们反思启蒙现代性,消解传统形而上学二元对立(诸如内容与形式、感性与理性等)的必然结果.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巴特的批评实践、利奥塔的后现代主义,在不同方向、不同层面上体现了怀疑、批判西方理性主义文化的概念思维、中心情结、主体主义等的共同特征.后结构思想的破坏性实践中孕育着重建的契机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解构主义最初形成于文学与哲学领域,而后影响各个学科,包括教育.它批判传统的西方"逻各斯主义",反对"一元中心"、"二元对立"的观点,这对于英语新课标下的师生关系有极大的影响.本文借鉴了解构主义的思想,阐明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对话.在此基础上表明英语教师应如何优化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从解构主义视角,结合美国的历史文化,用文本分析的方法来解读托妮.莫里森的作品《天堂》,可以看到白人/黑人二元对立以及男人/女人二元对立。结合作者对天堂的解释,可以得出结论:要建立一个不论种族和性别的人人共享的人间天堂,必须重构白人/黑人、男人/女人的关系,即实现白与黑、男与女的融和。  相似文献   

13.
谷秀春 《科技信息》2009,(29):I0005-I0006
在翻译标准的讨论中,忠实一直都是核。概念。但中西翻译史上大量“不忠实”译文的存在与成功使忠实受到质疑。从而产生了忠实与反忠实的二元现象。传统翻译研究的忠实性原则让译者在实践中饱受忠实于谁、如何忠实的折磨,而解构忠实的观点使译者在理智上产生抵触。本文试图跳出二元对立的窠臼,通过对忠实与反忠实的分析,从创造性叛逆的第三视角重新认识和探讨忠实中反忠实之间的二元对立.将忠实纳入更多元的维度。  相似文献   

14.
王尔德的童话集《快乐王子》中表现出对世界和人生的悲观态度既跟当时的社会现实有关,同时也受到王尔德自身经历以及西方传统悲剧思想的影响。这种悲观色彩具有因悲而美的唯美主义特质,在对黑暗现实拷问的同时,也显露出作者意图超越现实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5.
被一些评论家称为新浪漫主义者的凯鲁亚克,在其成名小说《在路上》中刻画了一些人物,他们试图构建一个脱离空虚堕落的现实社会的浪漫之梦,这个浪漫之梦是建立在过去—现在、纯真—腐败、精神主义—物质主义,以及浪漫主义—理性主义几组二元对立之上的。但是,这几个对立是不稳定的,随着它们的自我消解,主人公的浪漫之梦也随之幻灭。对小说《在路上》的解构主义解读有助于理解作者对"垮掉的一代"看似乐观实际上却悲观的处世态度——他们尽管可以用疯狂的行为来表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但为了生存最后只能妥协。  相似文献   

16.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的欧·亨利以其幽默诙谐的艺术风格为人所知。他的《红酋长的赎金》在叙事上幽默风趣,情节结构上新颖独特,结局出人意料,具有典型的"欧·亨利"式的幽默。本文试从结构主义的角度寻找该小说中的二元对立项:绑匪与人质,得与失,预期与现实。结合小说的情节来分析每组二元对立项如何相互联系,以解读欧·亨利的幽默艺术,进而探寻他的幽默手法如何与二元对立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7.
余华小说《一九八六年》中包含着一系列二元对立体系的建构与解构。表现在作品中,作者设置了疯癫者与正常者,文明、秩序与暴力、混乱以及历史真实与个人生命体验真实之间的对立,同时也对传统的善恶二元对立道德观、新旧二元对立理性世界观等进行了解构,体现了深刻的题旨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8.
张维娜 《科技信息》2011,(31):259-260
作为文学批评领域重要的研究方法,二元对立现象广泛存在于文学作品当中。在《无名的裘德》中,哈代运用几对二元对立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效果。本文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出发,通过对小说中二元对立模式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二元对立的运用成功揭示了人物与环境之间的矛盾,进而深化了主题,增强了小说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19.
结合后殖民主义相关理论,剖析了《和谐丝庄》的反殖民主义特征以及作者希望消解东西方二元对立、提倡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卢梭与老庄都认为人类的"自我"意识的出现及发展造就了人类世界的复杂化,"自我"的观念使原本统一的世界陷入了二元对立。在他们的著作中随处可见对这种二元对立的反感及对无对待之心的自然人的歌颂。但在如何摆脱现实的束缚而重新走向自由的问题上,卢梭与老庄却有很大的不同,老庄主张扬弃文明回归自然,卢梭却走上了进行制度设计以保障人民自由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