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分析了氧化锌避雷器在基波电压作用下,基波电压与阻性泄漏电流三次谐波分量之间的关系.在电场传感器获取线路电压信号的基础上,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提出一种计算氧化锌避雷器阻性泄漏电流的新方法.仿真计算表明该方法可以较好地补偿氧化锌避雷器容性电流的基波分量和三次谐波分量.  相似文献   

2.
避雷器是电力系统重要设备之一,其性能的优劣对电网安全运行起着很大作用,但输电线路避雷器目前采用的定期预防性试验存在时限性及操作困难等问题。针对输电线路避雷器的特点,本文提出了基于泄漏电流和雷电冲击电流测量的避雷器全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技术。通过采集泄漏电流评价线路避雷器的受潮、老化等状态;雷击时通过避雷器冲击大电流的次数和峰值,它反映避雷器的剩余寿命以及是否需要预防性试验;冲击小电流的次数,它可为雷电防护及雷击事故分析提供极有价值的科学依据。本文研究成果对提升全网的故障预防及事故分析能力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有利于提高输电线路防雷水平及降低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次数。  相似文献   

3.
针对氧化锌避雷器的试验,介绍了氧化锌避雷器的绝缘电阻试验、停电条件下的直流试验和运行电压下的交流泄漏电流试验,提出了绝缘电阻试验的不足之处和直流试验的不全面.着重讲述了交流泄漏试验下氧化锌避雷器的全电流、阻性电流和功率损耗的测量方法,并对其有效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针对氧化锌避雷器的试验,介绍了氧化锌避雷器的绝缘电阻试验、停电条件下的直流试验和运行电压下的交流泄漏电流试验,提出了绝缘电阻试验的不足之处和直流试验的不全面.着重讲述了交流泄漏试验下氧化锌避雷器的全电流、阻性电流和功率损耗的测量方法,并对其有效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行避雷器在线监测系统中缺陷诊断规则不完善而导致大量漏报和误报事件发生的情况,通过分析避雷器三相全电流和阻性电流、三相电压和阻性电流的Pearson相关系数,并考虑环境因素影响,提取环境温湿度、三相阻性电流和三相电压作为避雷器缺陷诊断的特征参数。提出了一种基于反距离加权改进KNN算法的避雷器缺陷诊断方法,通过实例验证所提方法较其他方法具有更优的诊断正确率(97.28%)和泛化能力,为避雷器缺陷诊断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氧化锌避雷器的一种在线测试仪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明了区分氧化锌避雷器性能不降的原因,介绍了一种应用单片计算机和配套的软件系统构成的氧化锌避雷器阻性电流在线测试仪,通过实验室和现场测试结果表明:在信号采集、处理和抗电磁干扰能力方面具有优良的特性,且能较灵敏地反映阻性电流的高次谐波分量,同时,还介绍了一种只从氧化锌避雷器取信号测量阻性电流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樊璟  林子翔 《科技资讯》2014,(8):103+105-103,105
我们可以通过对氧化锌避雷器厘米的泄露电流的阻性电流进行测量来获取该避雷器的质量情况。因为三氧化线一字型排列的避雷器其受到杂散电容的影响,会有一定的总电流相角的改变,导致了电流的测量出现了异常,精度不高,这就不能够很准确的对避雷器的质量情况有一个判断。  相似文献   

8.
避雷器动态监测关系到工厂的供电系统安全.为此,研究结合谐波数字分析法与全电流绝对测量法构建面向工厂过电保护的避雷器动态监测模型.受潮实验结果表明,一般受潮情况下避雷器各测点的电流范围为2.29 mA,整体避雷器泄露电流的的阻性峰值和全电流峰值分别为0.329mA和2.864mA;严重受潮情况下避雷器各测点的电流范围为1.26mA-3.06mA,整体避雷器泄露电流的的阻性峰值和全电流峰值范围分别约为3.636mA和3.393mA.以上结果说明,避雷器动态监测模型的稳定性好、精度高,是一种理想的避雷器动态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氧化锌避雷器测试仪校准方法存在难以模拟含有基波阻性电流、容性电流和三次阻性电流的难题。文中设计了低噪声的电路架构,通过研制参考电压、全电流发生器、功率放大电路和反馈电路,产生标准的正弦波参考电压信号和含有一次阻性电流、三次阻性电流和一次容性电流的全电流信号,通过高精度回测电路确保输出信号的准确度。经过实验验证,该校准装置电压、电流基波准确度小于等于0.1%,三次谐波优于1%,完全满足实验室校准需求,解决了氧化锌避雷器测试仪的校准难题。  相似文献   

10.
以微处理器MSP430为核心,由泄漏电流采集、雷击计数脉冲、无线收/发控制、LCD显示等电路组成,设计了一种金属氧化锌避雷器(MOA)阻性漏电流在线检测系统.系统通过对MOA阻性漏电流的实时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发射到终端监控中心,实现对MOA运行状态的在线监测.  相似文献   

11.
以微处理器MSP430为核心,由泄漏电流采集、雷击计数脉冲、无线收/发控制、LCD显示等电路组成,设计了一种金属氧化锌避雷器(MOA)阻性漏电流在线检测系统.系统通过对MOA阻性漏电流的实时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发射到终端监控中心,实现对MOA运行状态的在线监测.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种测量氧化锌避雷器阻性泄漏电流无线检测的新方法,该方法主要利用无线电理论,把电网电压的相位信号采集后,转化成脉冲信号,进行调制后发送到接收装置,接收装置接收到电网电压相位信号后进行解调与其本身采集的全电流信号的相位进行实时比较,通过计算得出泄漏的阻性电流,该方法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两起氧化锌避雷器缺陷案例,分析了泄漏电流中各分量的大小判断避雷器性能优劣及其劣化原因,提出了应用全电流监测氧化锌避雷器的注意事项,以及监测避雷器交流运行电压下的全电流,能够确保避雷器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4.
MOA避雷器泄漏电流中的阻性分量是反映MOA运行状态的有效特征量,但MOA通常运行在强电场和强磁场环境中,MOA避雷器在线监测系统采集的泄漏电流信号必然混叠很多噪声,不经有效的信号去噪即采用,会影响监测系统的信号处理、分析和MOA避雷器故障诊断的准确性。针对MOA避雷器泄漏电流的特点,结合通用阈值(sqtwolog)原则、启发式阈值(heursure)原则、无偏似然估计阈值(rigsure)原则和极值阈值(minimax)原则,提出了总体经验模态分解(简称EEMD)阈值去噪方法。采用均方根值、三次倍频幅值比和去噪后的波形这三个评价标准来判断EEMD阈值去噪的优劣,通过对信号仿真和现场采集的实测信号进行分析,得出基于无偏似然估计阈值原则是最佳的EEMD阈值去噪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保证氧化锌避雷器的安全运行,必须对其运行状态进行监测。为了选择避雷器状态在线监测的最佳方式,对每种监测方法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对避雷器状态进行监测的最有效的方法是谐波分析法。在实际应用时通过对阻性泄漏电流进行修正,以及对采集信号进行快速离散傅里叶变换时选取合适的窗函数能够改善谐波分析法的不足。通过对国内外监测技术的总结可以发现,未来氧化锌避雷器在线监测方法的总体发展趋势是形成全自动、多功能的综合性绝缘在线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线路氧化锌避雷器在宜昌所辖500 kV线路上的应用,针对雷害较为严重的三江二回线路59#杆塔,采用了ATP-EMTP软件建立了仿真模型,并对该基杆塔安装线路避雷器前后的耐雷水平进行计算.结合线路避雷器挂网运行的实际情况,认为避雷器的应用是输电线路有效的防雷措施.  相似文献   

17.
秦建 《科技资讯》2008,(4):19-19
为了减少雷击对输电线路的伤害,将线路避雷器安装在输电线路的易击段,可以提高线路的耐雷水平。鉴此,介绍了线路避雷器防雷的基本原理和安装前的准备工作。并对近年来肇庆四会供电分公司部分已挂网运行的避雷器进行了跟踪分析,原多雷击杆塔自从加装了线路带串联间隙避雷器后,迄今杆塔未发生雷击跳闸。  相似文献   

18.
避雷器计数器的动作次数是判断避雷器运行状况的主要依据之一,但人工和无人机航拍读取避雷器动作次数不仅实施难度大,且部分数据无法获取。文中提出一种根据雷电定位系统、输电线路设备台账数据与防雷机理相结合的带固定间隙避雷器动作次数计算的新方法,并通过实际算例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首先,由输电线路与雷电流参数确定线路的引雷区,并根据避雷器安装时间和雷电定位系统历年数据统计引雷区的所有雷电流;然后,利用规程法计算该线路的反击耐雷水平,根据改进电气几何模型计算该线路的最大、最小绕击雷电流值和雷电绕击率;最后,通过分析反击雷与绕击雷致闪络个数来计算出带固定间隙避雷器的动作次数。实例验证表明,该新方法计算的动作次数与实际动作次数基本相吻合,能有效地计算反击雷致避雷器动作的次数与绕击雷致避雷器动作次数的概率。  相似文献   

19.
晶闸管控制串联补偿电容动态全时域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晶闸管控制串联补偿电容(TCSC)时域仿真的数学模型和软件,就TCSC的动态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TSCS元件达到稳定运行的时间随触发角的增大而减小,其基频阻抗与线路电流无关,并就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V)的模型提出了新型的动态电阻模型,更好地反映了MOV的实际工作特性。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晶闸管控制串联补偿电容(TCSC)时域仿真的数学模型和软件,就TCSC的动态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TCSC元件达到稳定运行的时间随触发角的增大而减小,其基频阻抗与线路电流无关,并就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V)的模型提出了新型的动态电阻模型,更好地反映了MOV的实际工作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