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切实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权益是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当前,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权益还存在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文化消费方式单一、文化活动内容较少、文化认同出现危机等方面的困境,针对这些情况,应该通过搭建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活动的平台、形成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服务的合力、确保新生代农民工文化发展的权利、培育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文化等途径,为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权益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
在介绍新生代农民工概况的基础上,阐述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需求,分析了制约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需求保障机制建设的瓶颈,探讨了完善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需求保障机制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农民工综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当前农民工就业问题已经凸显出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他们的年纪普遍较轻,具有一定的上网能力。这也为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现代远程培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本文主要以萍乡市的新生代农民工为例,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现代远程培训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寻找萍乡新生代农民工现代远程培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有效提高萍乡新生代农民工现代远程培训的质量,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4.
随着第一代农民工年龄的增大,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武陵山区农民工大军中的主体。但由于受到经济发展和教育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武陵山区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依然异常严峻。为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建立农民工工资保障的长效机制,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水平;加强职业培训的力度,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水平;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自主创业能力;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提升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5.
贾淑红 《科技信息》2013,(14):24-24
本文以新生代农民工为研究对象,围绕新生代农民工在城镇就业的困境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阐述了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困境及原因,并对解决农民工就业困境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新生代农民工的归宿不仅关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更关乎当前我国城乡融合与一体化进程。根据对新生代农民工意愿和实际归宿的调查分析,尝试把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细化为三种不同类型的亚群体:落地生根型、落叶归根型、漂泊无根型,而三种不同归宿类型的内部又富有层次区分度。新生代农民工的归宿不仅是他们自己意愿的表达,更是他们面对现实的抉择,是社会结构诸因素与新生代农民工行动主体交互作用的结果。从总体上看,被调查者对归宿仍处于不确定者居多,漂泊无根型是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当前归宿的典型。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新生代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对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同时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权益也无法得到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不但没有多大改观,在一定程度上反而越来越严重,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现状令人担忧。本文分析了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最后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对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农民工的幸福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正日渐成为农民工的主力,对于其生存状态的调查也引起各方关注。从新生代农民工相对不幸福的生存状态入手,着重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特点、社会支持、心理状态等方面分析其不幸福的原因,能够明确促进新生代农民工主观幸福感提升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产物。在全民阅读时代,他们的阅读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到其成长与发展。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现状,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馆企、馆社共建“新生代农民工阅读基地”模式,开展为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导读、法律、心理咨询等服务。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代化基本路径是城镇化,而其中最迫切和最重要的是实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城镇化。基于老年父母的抚养、子女入学、文化认同及其社会身份获得等多种因素的考量,返回户籍地城镇置业安居成为新生代农民工城镇化的主要选择。在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应从历史和现实出发,尊重新生代农民工的这种主体性选择,将新生代农民工返乡置业纳入到城镇化的规划和发展思路上来,合理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在老家中小城镇置业、定居,并为新生代农民工在老家中小城镇置业、定居提供制度性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对当代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快建立当代新生代农民工的阅读服务保障机制,对于进一步提高当代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素质,提升就业竞争能力,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常州市新生代农民工阅读现状为例,从更新观念、政策保障、企业培训、机构服务、社会关爱等方面,阐述了加快建立我国当代新生代农民工阅读服务与保障机制的具体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试论新生代农民工公民意识及其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研究其公民意识的现状与培育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文通过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范式,对贵州省贵阳市新生代农民工的公民意识现状进行了调查。其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主体意识不强、权利义务意识缺乏、法律意识薄弱、政治参与意识淡薄。究其原因,主要受传统文化因素、市场经济负面因素、公民教育缺失、制度等因素的影响。要强化"新生代农民工"的公民意识,就要通过夯实培育新生代农民工公民意识的物质基础,健全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机制,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整体素质等手段来增强其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3.
构建新生代农民工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是完善全民健身体系的重要环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新生代农民工的自身特点和国家现阶段的实际国情,提出新生代农民工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其具体内容包括保障类、运行机制和核心要素三大体系.旨在推动新生代农民工体育公共服务的高效开展.  相似文献   

14.
新生代农民工是城镇化建设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加强他们的大阅读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也是城镇化建设的必然需求。介绍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及其阅读现状,分析了推广新生代农民工大阅读的可行性及必要性,提出了推广新生代农民工大阅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作为一种特殊的利益群体,对"三化"推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农民工群体的代际交替,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由于受到内外因素的限制,造成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困境。因此,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支持的现况,为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支持模式的建立提供依据。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泉州市207名新生代农民工为调查对象,使用肖水源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现况调查。结果表明:泉州市新生代农民工总体支持与全国总体支持差别不显著;且总体支持与主观支持维度的相关性最高,但与对支持利用度的相关性最低;而不同性别的新生代农民工在总体支持上存在显著差异,女性的总体支持高于男性;外出打工时间不同或是学历不同的新生代农民工在对支持利用度方面分别存在显著差异,且打工时间在两年以下、初中以上学历的新生代农民工对支持利用度较高;来自于福建省内新生代农民工的支持利用度和总体支持高于来自福建省外的,且差异显著;新生代农民工的打工月收入越高,他们的主观支持、总体支持高于打工月收入相对较低的,且差异显著。结论:新生代农民工在性别、外出工作时间、学历、籍贯、打工月收入方面的社会支持某些维度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支持的现况,为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支持模式的建立提供依据.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泉州市207名新生代农民工为调查对象,使用肖水源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现况调查.结果表明:泉州市新生代农民工总体支持与全国总体支持差别不显著;且总体支持与主观支持维度的相关性最高,但与对支持利用度的相关性最低;而不同性别的新生代农民工在总体支持上存在显著差异,女性的总体支持高于男性;外出打工时间不同或是学历不同的新生代农民工在对支持利用度方面分别存在显著差异,且打工时间在两年以下、初中以上学历的新生代农民工对支持利用度较高;来自于福建省内新生代农民工的支持利用度和总体支持高于来自福建省外的,且差异显著;新生代农民工的打工月收入越高,他们的主观支持、总体支持高于打工月收入相对较低的,且差异显著.结论:新生代农民工在性别、外出工作时间、学历、籍贯、打工月收入方面的社会支持某些维度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韩冬 《科技信息》2013,(11):13-14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问题是摆在农民工面前的现实问题,也是摆在政府面前的现实课题。新生代农民工有着强烈地市民化的意愿,却在现实生活中成了"夹心人"。本文基于社区教育的理论,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性问题并深入探讨了其存在意义,并就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性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经济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的主体力量。结合这一群体具有的代际特征,本文分析了目前新生代农民工遭遇的就业歧视和低层次就业等问题。现存就业保障措施无法切实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和生活,国家、用人单位和社会组织等多方主体应承担其各自责任,合力构建就业导向型的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障碍及对策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农民工有着不同于老一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过程中受到制度、高昂的融入成本、城乡隔膜和自身素质等障碍的制约。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若干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