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耻骨直肠肌综合症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排粪困难,大便时间明显延长,甚至可达1—2小时,肛门指诊可触及肥厚的肛肠环,收缩力强。排粪造影可见:耻骨直肠肌压迹,力排时肛直角变小,肛管变长,“搁架征”等特殊表现。笔者从1993年开始用挂线的方法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症。现将单纯性耻骨直肠肌综合症的18例治疗情况汇报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18例,男15例,女3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8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32年。18例均经排粪造影确诊,肛直角,静态相均<90°力排相均<静态相,“搁架征”明显。  相似文献   

2.
探讨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纳入时间为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选取来我院就诊的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200例,对其迟发性出血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对其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在200例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中,有12例患者出现迟发性出血,其发生率为6.00%(12/200)。有关研究显示,其出血情况与合并疾病、性别等存在一定关系。对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其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备受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降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膀胱痉挛发生率的方法和措施。观察经直肠应用双氯灭痛胶浆对缓解TURP后病人膀胱痉挛的疗效。观察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2009年10月至2013年4月行TURP术的1024例病人,其中175例病人发生膀胱痉挛,随机分入两组:双氯灭痛胶浆组,88例病人,经直肠应用双氯灭痛胶浆治疗;消炎痛栓组,87例病人,经直肠应用消炎痛栓。以用药后2h症状是否缓解作为疗效判定,疼痛消失为完全缓解,明显消失(病人疼痛从无法忍受到可以忍受)为有效,无变化为无效。第一组病人有49例完全缓解,29例明显缓解,10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9%。第二组病人有34例完全缓解,27例明显缓解,26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0%。应用双氯灭痛胶浆可有效抑制膀胱痉挛发生,从而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出血,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切胃息肉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 1 64例胃息肉进行组织学检查 ,其中对 1 3例无蒂大息肉可先在病变基底部粘膜下层分点注射 1∶ 1 0 0 0去甲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溶液 ,使病变明显隆起 ,然后再在内镜下用圈套分块切除。其余病例在内镜下用高频电切一次性摘除。结果 :1 64例胃息肉患者中 ,共摘除 1 71枚息肉。治疗无蒂大息肉 1 3例 ,2~ 3cm9例 ;3.1~ 4.0 cm3例 ;>4.1 cm1例。术后病理证实小凹上皮增生型息肉 73例 ( 4 4.5 % ) ,胃体腺型息肉 35例 ( 2 1 .4% ) ,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分别为 41例 ( 2 5 .0 % )及 1 5例 ( 9.1 % )。 6、1 2、1 8月随访病例分别为96、67、38例 ,均未发现有复发。本组也未发生出血或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内镜下治疗胃部有蒂息肉或无蒂大息肉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大肠息肉是小儿便血常见的病因之一 ,我院 1993年 7月至 1999年 11月 ,共收治大肠息肉患儿 2 5例 ,其中 18例经病理证实 ,另 7例经临床、辅助检查证实。近年来 ,随着医疗器械的不断改进和发展 ,大肠息肉的治疗方法亦作了改进。大肠癌的发生与大肠息肉有着潜在关系 ,重视术后随访 ,对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大肠癌很有必要。1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1993年 7月至 1999年 11月 ,收治大肠息肉患儿 2 5例 ,男 2 1例 ,女 4例 ,年龄 2~ 11岁 ,平均年龄 4 8岁。便血为其主要临床表现。病变部位 :直肠 9例 ,乙状结肠 15例 ,降结肠 1例。病变大小 :…  相似文献   

6.
分析幽门螺杆菌(Hp)与不同病理类型胃息肉之间的相关性。回顾性分析2016年经胃镜确诊为胃息肉的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包括镜下分型、病理分型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130例患者中,炎性息肉88例(占68.21%),增生性息肉33例(25.58%),胃底腺息肉7例(4.65%),低分化腺癌2例(1.55%)。胃息肉患者以41-70岁年龄组为主(80%),息肉多位于胃体、胃窦(73.08%),病理类型以炎性与增生性息肉为主(80.76%),增生性息肉与炎性息肉的好发部位差异显著。全部息肉检出患者中Hp感染60例(46.15%),其中炎性息肉47例(占Hp感染息肉患者的78.33%),与增生性息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本组病例中,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发生率高,好发年龄为41-70岁,炎性息肉好发于胃窦,增生性息肉好发于胃体。炎性息肉患者Hp感染率高,根除Hp的治疗可能抑制炎性息肉的发生。由于本次研究的局限性,尚不具有代表性,Hp与胃息肉的相关性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恶性肿瘤引起上腔静脉综合症的主要症状体征、致病原因和原发病变部位,旨在提高对恶性肿瘤引起上腔静脉综合症的认识。回顾分析有完整病例资料的恶性肿瘤合并上腔静脉综合症病例112例。发现112例患者中肺癌引起的上腔静脉综合症占85%,单纯右上肺癌引起的SVCS占48.4%。病理类型以小细胞肺癌最为多见,为38.4%。说明在右上肺小细胞癌患者诊治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其症状体征,并定期检查肺CT以免漏诊上腔静脉综合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EMRC和EMRL两种EMR技术在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8例病人(其中食管病变5例、胃内病变13例。超声内镜及病理检查早期胃癌1例、食管平滑肌瘤1例、增生性息肉7例、扁平腺瘤6例、不典型增生3例)。7例用EMRC、11例用EMRL技术进行了内镜下粘膜切除术。结果EMRC技术对食管平滑肌瘤、增生性息肉、扁平腺瘤、不典型增生的完全切除率分别为100%、100%、85.71%、85.71%,平均92.86%。而EMRL对胃早期胃癌,增生性息肉,扁平腺瘤,不典型增生的完全切除率分别为100%、100%、90.91%、90.91%,平均95.46%。结论EMRC和EMRL对上消化道早期癌、癌前期病变、黏膜下肿瘤及宽基息肉等均有较高的完全切除率。作为一项微创内镜技术,可替代部分胃肠道早期癌肿的外科手术治疗,降低治疗费用,且创伤性小,并发症少,疗效可靠,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黄士明 《杭州科技》1996,17(1):26-27
由耻骨直肠肌痉挛或肥大(统称耻骨直肠肌综合症)而致出口梗阻型便秘,临床上常可见到,通过肛门直肠指诊、排粪造影可以确认。笔者于一年间曾治疗该类便秘患者20例,用部分耻骨直肠肌切除手术方法治疗,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1.资料 20例中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龄最小为27岁,最大为65岁。病史最短只有半年,最长达30余年。临床表现多主诉大便解出困难。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现有的基于深度学习的结直肠息肉检测算法计算复杂或检测精度较低,不能在速度和精度方面同时满足实时检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单阶段目标检测网络YOLO(you only look once)v5s的结直肠腺瘤实时检测方法.在YOLOv5s的主干网中融入通道注意力机制,并以BCEWithLogitsLoss代替其原有的交叉熵损失函数BCELogits,以此提升网络性能.选取2 074张腺瘤图片和包含19 700帧的20段腺瘤视频,按照3∶1的比例构建结直肠腺瘤训练集和测试集.测试结果表明,结直肠腺瘤检测的平均精度为93.6%,检测速度为93帧/s,验证了该系统可以在肠镜的退镜过程中实时检测腺瘤性息肉,且具有较好的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后骨筋膜室综合症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8例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病人通过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间室测压确诊为足部骨筋膜室综合症,均通过内侧+背侧切口对足部的所有9个骨筋膜室进行减压,延期闭合切口,2周后接受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所有病人的减压切口均愈合,无感染,随访中1例病人出现爪状趾,其他病人没有永久性的功能丧失、挛缩、肌力减弱和神经功能障碍。结论:早期诊断、早期足部所有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是治疗跟骨骨折后的足部骨筋膜室综合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直肠灌水后CT增强显像在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临床高度怀疑直肠癌的病例46例,先用生理盐水进行直肠灌注后,再行盆腔的CT增强扫描,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对直肠病变进行诊断,并将所得结果与肠镜活检病理或术后病理结果对照,以判断直肠灌水后CT增强显像对直肠癌诊断的准确率,以及评估直肠肿块局部浸润情况与术后病理的符合率。结果46例病例中,CT增强显像阳性为43例,阴性为3例。其中CT显像病变侵犯肌层,但未突破浆膜层25例;突破浆膜层10例;周围组织侵犯8例;病理确诊为直肠癌有42例。CT增强显像假阴性1例,假阳性2例,CT增强融合显像对直肠癌诊断的准确性为93.48%,局部侵犯的符合率为98%。结论直肠灌注后CT增强融合显像在直肠癌的诊断及判断肿瘤局部侵犯情况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双氯芬酸钠栓直肠给药治疗肾绞痛的疗效,以便更好地护理结石性肾绞痛病人.方法 通过对85例不同年龄段的病人,应用双氯芬酸钠栓直肠给药后,止痛时间与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止痛时间为15~20 min的患者占20%,30~60 min的占70%,60 min的占10%,无效0例.结论 双氯芬酸钠栓止痛时间快、持久、不良反应少,给药方便,效果好,减少了病人痛苦,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玻璃酸钠、2%利多卡因注射液在治疗27例Ⅱ~Ⅲ阶段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把27例患者任意分为22例实验组和5例对照组,前者采用玻璃酸钠1 mL(10 mg)、2%利多卡因0.5 mL行患侧关节上腔注射,后者用2%利多卡因1 mL、维生素B12500单位行关节上腔注射。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90%,对照组有效率40.00%,两组实验有明显差异。结果玻璃酸钠在治疗Ⅱ~Ⅲ阶段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正>良性结直肠上皮性息肉传统上被分为两种类型:增生性息肉和腺瘤。前者具柱状吸收细胞增多形成微乳头突入腺隐窝腔中使腔面呈锯齿状及肿胀的杯状细胞的特点,被认为不具有形成肿瘤的潜能。后者具腺腔呈指状、核深染、细胞排列成多层的特点,被认为是结肠癌的先兆。除此之外,在一种息肉具有以下特征:腺腔呈锯齿状、杯状细胞发育不全、腺隐窝上部核分裂像多见,上皮细胞内可见核仁,它既具有增生性息肉的特点结构又具有腺瘤的细胞学特征,这种混合性息肉是结肠直上皮性肿瘤的一种特殊亚型,称为锯齿状腺瘤。本研究比较这三种息肉Ki—67、P_(53)及Bcl—2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直肠灌水后CT增强显像在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临床高度怀疑直肠癌的病例46例,先用生理盐水进行直肠灌注后,再行盆腔的CT增强扫描,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对直肠病变进行诊断,并将所得结果与肠镜活检病理或术后病理结果对照,以判断直肠灌水后CT增强显像对直肠癌诊断的准确率,以及评估直肠肿块局部浸润情况与术后病理的符合率.结果 46例病例中,CT增强显像阳性为43例,阴性为3例.其中CT显像病变侵犯肌层,但未突破浆膜层25例;突破浆膜层10例;周围组织侵犯8例;病理确诊为直肠癌有42例.CT增强显像假阴性1例,假阳性2例,CT增强融合显像对直肠癌诊断的准确性为93.48%,局部侵犯的符合率为98%.结论 直肠灌注后CT增强融合显像在直肠癌的诊断及判断肿瘤局部侵犯情况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方法颇多,高频电凝电切术因其简便、安全、痛苦少、适用范围广而成为基层医院首选的治疗方法.作者自2006年12月至2007年12月对胃肠息肉患者作高频电凝电切术配合康复新液治疗32例,术后有效率100%,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观察硫酸吗啡控释片直肠给药用于肿瘤晚期病人镇痛的治疗效果;选择硫酸吗啡控释片经口服给药患者55例与经直肠给药49例比较镇痛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口服给药组(A组)与直肠给药组(B组)维持剂量相同(大于或等于60mg),疗效与不良反应均无明显差异;对于经口服给药吞咽困难的晚期肿瘤患者,经直肠给药相对方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捂热综合症的血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新生儿捂热综合症的临床资料,跟踪随访患儿预后;结果:新生儿捂热综合症血糖明显增高时死亡率及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新生儿捂热综合症应严密监测血糖,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对疾病的恢复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王岩  孙庆梅 《甘肃科技》2002,18(5):61-61
子宫腺肌病近年发病率明显上升 ,由于部分病人缺乏典型的症状及体征 ,临床漏诊率及误诊率甚高 ,故提高早期诊断率 ,对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现将我院 1995年~ 1998年确诊的子宫腺肌病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 1995年 1月~ 1998年 2月 ,经子宫全切除或半切除术或肌瘤剜出术后病理确诊为子宫腺肌病 (包括子宫肌瘤 )病人 5 1例 ,年龄分布见表 1,其中 40~ 49岁占 6 2 .74% ,均为已婚 ,原发不孕 1例 ,余均有孕产史。该组中单腺肌病 42例 ,占 82 .35 % ;腺肌病合并子宫肌瘤 5例 ,占 9.8% ;合并子宫内膜增殖症 4例 ,占 7.84% ;合并子宫内膜息肉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