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摘要:选用新乡市不同功能区的混合土壤作为试样,通过调节pH和腐植酸(HA)含量,并采用Tessier五步连续萃取法,研究了pH和腐植酸对土壤中重金属Cd、Ni和Zn形态和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pH和腐植酸对土壤中Cd、Ni和Zn三种元素不同形态的影响各不相同;2)当pH=4~7时,土壤中Cd、Ni、Zn的生物活性都随着pH的上升而下降;当pH=7~9时,Cd和Zn的生物活性都随着pH的上升而上升,Ni的基本不变。随着腐植酸投加量的增多,土壤中Cd、Ni、Zn的生物活性都现现出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冻融作用对东北土壤中重金属Pb和Cd化学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节性冻融作用影响着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进而影响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改变重金属稳定性和生物有效性.以东北地区典型黑土为对象,研究了冻融频次对黑土中Pb和Cd化学形态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冻融频次的增加,Pb和Cd的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的含量增加,交换态和有机结合态含量则随之减少.冻融作用促进土壤中Pb和Cd化学形态之间的转化,引起重金属在土壤中化学形态变化的原因可能与冻融作用改变了土壤理化性质有关,而且不同土壤性质对重金属化学形态的影响程度和方向也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3.
干旱区绿洲土壤中Cd,Pb,Zn形态分布与芹菜有效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干旱区绿洲耕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利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研究了原状土以及外源可溶性重金属Cd,Pb,Zn加入土壤后重金属形态分布,分析了土壤中重金属不同化学形态与芹菜有效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原状土壤中Cd主要以铁锰氧化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形式存在,Pb和Zn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随着重金属负荷的增大,三种重金属各形态质量分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Cd以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为主要赋存形态,Pb和Zn均以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态为主要赋存形态。实验土壤中,对芹菜Cd吸收量贡献最大的分别为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对Pb吸收量贡献最大的分别是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态,对Zn吸收量贡献最大的分别是碳酸盐结合态和可交换态。 相似文献
4.
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对重金属可利用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昆明市内28个作物种植点为例,对土壤重金属镉(Cd)、铜(Cu)、锰(Mn)、镍(Ni)、铅(Pb)及锌(Zn)6种元素全量、有效态含量和相关土壤因子进行了测定.统计分析表明:土壤pH与Cd、Cu、Ni、Pb及Zn有效态含量呈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当pH值在6.5左右时,重金属有效态含量较高,而随着土壤pH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以兖州煤矿及其周边地区土壤为原材料,研究了pH对灭活细菌对土壤中重金属Cu,Pb,Zn和Cd的吸附量的影响.采取的土样共4个,pH梯度为2,3,4,5,6,7,8,9,10.结果表明,在极端环境中灭活细菌对重金属的吸附性较好,在温和的环境中较差.这为极端环境中重金属的吸附提供了一种依据. 相似文献
6.
海泡石与菌根对污染土壤中Pb、Cd、Zn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修复重金属复合污染的土壤,采用连续提取法,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海泡石与菌根对土壤重金属Pb、Cd、Zn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泡石可使Pb、Cd的可交换态转化成其他4种形态,使Zn的可交换态转化成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和残渣态;菌根能显著增加可交换态的Pb、Cd、Zn浓度,降低了Pb的碳酸盐结合态、Cd的铁锰氧化态、Zn的有机物结合态的浓度。海泡石和菌根联合处理同单施海泡石的结果相似,说明联合修复中对重金属形态的影响海泡石起主导作用。该研究证实了海泡石可以调节重金属Pb、Cd、Zn的形态,从而降低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螯合诱导植物修复技术目前在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一直是这项技术中的关键。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土壤培养和BCR(the Community Bureau of Reference)连续提取方法,研究了外源重金属Cd、Zn在土壤中的形态转化以及EDTA-Na2、DTPA和酒石酸三种螯合剂的添加对土壤中Cd、Zn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土中的Zn主要以可还原态为主,残渣态和可氧化态次之。原土中的Cd含量较少,主要以残渣态主。外源Cd、Zn进入到土壤后,重金属各个形态含量明显增加,主要集中在酸可提取态中。EDTA-Na2、DTPA和酒石酸添加后,土壤中Cd、Zn的酸可提取态明显提高,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含量降低,残渣态没有明显变化。三种螯合剂的添加浓度和Cd、Zn的有效态有着明显的线性相关性,其中DTPA的相关性最高。EDTA-Na2在1.25 mmol.kg-1的时候对Cd和Zn活化效果最好;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34.16%和23.24%,说明EDTA-Na2在1.25 mmol.kg-1的施加浓度下,对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Cd和Zn具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8.
9.
耕作层中重金属Cd形态分布规律及植物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就外源重金属Cd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影响因素以及黑麦草对土壤Cd的吸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对Cd的吸持率为红壤〈水稻〈潮土,与土壤pH值明显呈相关,土壤吸持Cd中,红壤以交换态为主,水稻土以络合态为主,潮土则以残渣态为主;黑麦草吸收的Cd与土壤pH值呈显的负相关、植物有效态Cd源主要来自交换态Cd和松结有机态Cd。 相似文献
10.
11.
风化煤腐殖酸在土壤改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风化煤腐殖酸的性质及其在土壤改良中的应用,阐述了国内外关于风化煤腐殖酸在土壤质量改善和土壤污染修复中的应用研究,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13.
腐植酸发酵形成黄腐酸的周期及其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我们从自然界中找到了腐植酸发酵微生物,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生产腐植酸并提以黄腐酸。从发酵液中可提到黄腐酸7g/L以上。固体料中黄腐酸含量达2%-50%,开 利用厌氧发酵工艺生产腐植酸和黄腐酸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15.
铬在土壤及其组分中的吸附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宏伟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8,10(5)
运用火焰原子吸收法跟踪,对三价铬离子在暗棕壤及其组分中的吸附行为进行研究,表明8 h暗棕壤对铬的吸附可达平衡。选择Freundlich方程对吸附实验的数据进行拟合,可见暗棕壤、胡敏酸、矿物质三者之间对铬的吸附量的关系为胡敏酸>暗棕壤>矿物质,在实验条件下胡敏酸对铬的吸附属于线性分配吸附,其余属于非线性分配吸附。研究了pH值对暗棕壤吸附铬的影响。pH值小于7.0时,暗棕壤对铬的吸附量随着pH值的增大而增加;pH值大于7.0时,三价铬离子完全以氢氧化物的形式沉淀于吸附质上,故此条件下暗棕壤对铬的吸附量不受pH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荧光极性探针在腐殖酸和芘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芘(Pyrene,Py)的荧光发射光谱的第一振动带和第三振动带强度比值(I1/I3)能够反映其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因此运用Py荧光探针法考察了不同化学条件对腐植酸(Humic Acid,HA)假胶束体系微环境性质的影响,以及对HA和Py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HA浓度、pH值、盐度、溶剂等化学条件的改变,均会引起Py的I1/I3的变化,因为条件的变化使HA存在形态发生变化,从而导致Py所处为环境极性的变化.另外,重金属离子浓度的变化也可以影响HA和Py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随着重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大I1/I3值遵循三段式变化趋势.这些现象均表明HA和PAHs之间的作用以非极性相互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7.
18.
从草炭、褐煤、风化煤3种腐殖化程度不同的物料中提取了3种不同的胡敏酸,分别对其进行酒精分级,并对各级分的碳、氮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3种胡敏酸中.草炭胡敏酸的脂肪性最强,芳构化度最低.分子量最小;风化煤胡敏酸的脂肪性最弱,芳构化度最强,分子量最大;褐煤胡敏酸则居中。 相似文献
19.
腐植酸钠的阻垢缓蚀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腐植酸钠(HA-Na)的阻垢和缓蚀性能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HA-Na不仅具有良好的阻垢分散性能,而且对碳钢也有较好的缓蚀作用,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水处理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