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市场经济和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特别是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流动,农村家庭小型化,土地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比例下降,农村家庭养老和土地保障功能弱化,使我国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面临巨大挑战,迫切需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适合新农村特点的养老保障制度。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成因,农村老年人养老面临的新问题进行分析,探索解决我国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余庆县提出了由政府统筹实施、相关部门参与的,以财政投入为主、社会捐助为辅的,基本满足农村计生户养老生活需要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计划生育养老保障制度——“余庆模式”。该模式在全国开了农村计划生育养老保障制度的先河,具有突出的创新意义、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同时在实施中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社会转型加速时期.在农村,传统的家庭保障与土地保障已不适合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的需要,因而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刻不容缓.但是整体而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条件相对落后,当前建立现代意义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不够现实,造成此困境的主要原因是长期城乡分割政策.而要走出困境,必须创造建设现代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城乡整合的社会经济条件,以促进农村传统养老保障模式向现代社会养老保障模式转型.  相似文献   

4.
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推行计划生育国策的需要,是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在农村,要着重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5.
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计划生育政策,通过几十年来的严格执行,很好的控制了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从根本上保障了我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果,所以说在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随着第一代计划生育夫妇在不久的将来就要进入老年,老年保障问题逐渐显现,如何切实保障他们的老年生活是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分别从政策角度、经济角度和法律角度分析了我国农村计划生育与养老保障的关系,并提出相关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6.
人口问题一直是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尤其对我国这个人口大国更是如此.我国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在控制人口快速增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计划生育政策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究竟是否继续推行,成为争论的焦点.本文以人口金字塔模型为研究工具,探讨了该模型在人口问题方面的应用,并对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发展变动过程进行详细地梳理和分析,结果发现,中国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人口计划生育政策与时俱进的特征明显。总体上,可以将中国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分为六个阶段,分别是酝酿探索、全面启动、加强管理、稳定水平、统筹完善、配套优化等重要阶段。不同阶段之间的生育政策具有较强的延续性。人口计划生育政策曾经对控制中国人口增长,对促进中国人口转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进入新时代,人口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人口计划生育政策作出了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并逐渐配套与生育服务相关的社会经济政策,对促进中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娟 《科技资讯》2011,(8):218-218
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与开展是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关系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能否实现的关键。本文对我国目前农村地区计划生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在农村实施中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9.
于立志  岳宗军 《科技信息》2013,(9):164-164,217
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实施严厉的人口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每年新增人口大幅下降,由此附带而来的一个明显的政策结果是家庭结构由传统的几世同堂的大家庭转变为普遍的"四二一"或"四二二"式基本家庭结构,与之伴随的也就是"双独"时代的出现。无论是20世纪20年代初的计划生育政策推行,还是目前的人口生育相关制度设计,政府在这一过程中角色显著。本文主要从政府的角度切入,探求"双独"家庭时代下政府需要从制度设计和政策供给等方面所应注意和加强的几个方面,着重解决"双独"家庭中比较突出的养老问题及政府责任问题,以此为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社会转型加速时期。在农村,传统的家庭保障与土地保障已不适合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的需要,因而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刻不容缓。但是整体而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条件相对落后,当前建立现代意义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不够现实,造成此困境的主要原因是长期城乡分割政策。而要走出困境,必须创造建设现代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城乡整合的社会经济条件,以促进农村传统养老保障模式向现代社会养老保障模式转型。  相似文献   

11.
黄如平 《海峡科学》2008,(12):12-14
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历来就是一个人类历史问题,显然,对于拥有近1/4世界总人口数的中国来说,其最大的问题自然是人口问题.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以一个大国的负责任的科学态度出发,不惜牺牲本国利益,实行计划生育,并且实现了预期效果,有效地控制了人口过度增长,为稳定世界人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在解决了人口过度增长问题后,紧接着又出现了另一个新问题--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十分严峻,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最终集中体现在养老就医问题上.如何创造出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老就医新模式,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蔡纯琦  林梅 《科技资讯》2013,(13):229-229
我国计划生育这一政策的贯彻和实施,一方面使中国的老龄化呈现未富先老的现象,另一方面造成众多的独生子女家庭难以承担养老问题。本文将从养老现状及解决措施等方面阐述适用于中国特色老龄化现状的养老模式:即将“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政治、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工业化、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冲击下,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障制度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难以克服的缺陷,由此引发了大量的社会问题。长期以来,人为地分割城乡"二元"制不仅使得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在养老待遇上呈现两极分化,更使得在现今城市化浪潮中产生的大量农民工没有社会保障。我国现今城乡养老保障主要还是依靠政府政策、文件引导,在缺乏统一的法律的领导下,各地操作不一,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因此,建构统一的养老保障制度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中国人口的增长速度仍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作者认为做好计划生育工作不能光靠行政命令和行政手段,应该加强计划生育立法,即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地建立计划生育工作中的养老制度,并通过立法使其法律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象越来越来突出,如何解决好我国农村的养老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和紧迫。如何构建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我国构建和谐新农村中的一个课题,也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详细分析了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以利于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以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6.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几十年的严格落实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今生育政策面临许多挑战和诸多问题,为此酝量已久的对《吉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中生育政策条款做了适当的调整。本文从法律和人口规律的角度分析此次条例修改后为什么没有放开“单独二胎”到城镇居民,以及生育政策的微调说明了什么问题,今后生育政策如何发展做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7.
户籍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人口行政管理制度,从本质上看,户籍制度的最基本功能是代表国家采集并确认涉及每个公民的人口基本信息.而人口基本信息的管理应是国家对人口实施有效行政管理的基础,是人口管理的最基本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明确规定,对常住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一般以户藉地管理为主,以现居住地与户藉地双方交流相关信息方式实施.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方面,育龄人口离开户藉地到他地居住,依照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户藉地必须配合现居住地做好相关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境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出现了大量的空巢老人,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由于资源相对匮乏,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更为严重。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主要是社会和家庭因素的缺位,以及现有养老保障系统不健全导致的,因此解决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需要社会和家庭的努力以及构建多元化的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9.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能否建立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发展的后顾之忧,是解决“三农”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回顾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历史进程,有利于吸取经验,尽快建立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农村养老保障体制。  相似文献   

20.
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厦门市新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框架;并根据青岛市城阳区新型农保制度实行四年来的真实参保率数据,采用生命表和计算机仿真等技术,对厦门市总基金走势进行了预测,以论证新方案的可行性。同时提出了实现新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