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1 毫秒
1.
在20世纪初期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以梁启超、王桐龄、吕思勉、林惠祥、宋文炳、李济等人为首的学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中国民族史研究,产生了许多成果,使中国民族史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获得了独立的学科地位,成为了有较为完备的学科体系、明确的研究对象和丰富的研究内容的学科,为20世纪后半期的中国民族史学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学术基础并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李勇《中国新史学之隐翼》,具有中西史学结合看问题的视阈。它分"欧美史学在中国""大陆世界史学界""台湾历史学界"三编,分述中国新史学中常常被忽略的内容。其对于"中国新史学"的提法新颖,令人信服;关于"隐翼"的界定恰当、明晰;运用"两只眼睛"思考史学问题,注意借助于西方史学方法论解决中国史学相关问题;在鲁滨逊和梁启超新史学的关联、李大钊与西方史学思想、张贵永欧美史学研究等一系列问题上多有创见。  相似文献   

3.
18~20世纪西方史学研究和社会学研究在发展历程中出现了研究范式倾向性变化,史学研究出现了社会取向,社会学研究出现了历史取向。史学和社会学研究范式的这种变化是基于彼此研究思维模式的弊端囿限。通过学科借鉴,社会学研究强化了其历史性维度,史学研究加强了社会学层面的研究力度,进一步促进了史学的跨学科发展。两学科间的畛域突破为彼此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活力,促进了两学科的繁荣。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中国史学有两变,一是由过去的旧史学变为"新史学"(含史料派史学),一是由"新史学"演进为真正马克思主义"新"史学。而唯物史观的传入则是中国现代史学临门一脚,开创了中国史学研究的新局面,诞生了全新而科学的史学理论、方法和丰硕的史学成果,催生了史观与史料并重的中国现代史学,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经过李大钊、郭沫若、范文澜、吕振羽、翦伯赞、侯外庐等大批研究者的艰辛开拓,创造出具有自身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也形成了丰富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的思想,奠定了中国现代史学的根基和范式。  相似文献   

5.
近30年中国大陆口述史学发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30年来,中国大陆口述史学发展迅速,学者对口述史学理论的建构和发展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关于口述史学性质的“学科/方法”之争还在持续,实践中学者们多从方法角度开展研究。文学叙事型书写/叙史方式是当下大陆史学家进行口述史书写的主要方式。口述史学应努力形成明显区别于人类学等学科的学术理论、方法体系和公认的书写范式,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具有严格规范、特色鲜明的中国历史学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6.
历史学科的发展最根本的是要有创新,而创新又是以学科理论取得突破为前提的。中国学人多数注意到治史应依据客观真实史料严格考证,却忽视了史学所具有的活泼特性以及治史还需要发挥合理想象的一面。因此,对于史学研究中想象力的特性和想象力与史学之间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其实,有见识的史学家早已在治史中发挥了想象并取得了理论突破。事实证明,想象力是学术研究尤其是史学研究的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治史方法,应深入认识想象力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简述了1980-1998年我国科学技术史学科发展与演变的历程,特别是对科学技术史学科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成为一级学科的确立过程进行了较详细的综述,分析了1997年前后科学技术史学科几近被撤销,后来设在理学门类下的原因,以及科学史家为确立这个一级学科所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从学科史上来说,《雪球——汉民族的人类学分析》一书是汉民族研究突破单一的史学范畴,实现跨越学科界限的有益尝试。《雪球》在应用人类学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对汉民族的研究,体现了民族史学所寻求的“人类学转向”,同时也成为中国人类学本土化研究的示范之作。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全球商业化语境下,如何顺应历史潮流、把会计史研究推向新阶段,已成为中国会计学者在推动学科发展、建构自己理论工作中的当务之急。最近几十年来,比较史学成为史学发展最新、最重大的趋势之一,比较会计史学是史学和会计学的新领域,也是它们的结合部。最近数日拜读由国家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方志学于近代有了较大的发展,20世纪初其学科构建已现端倪。几乎与此同时,一些地理学家将近代传入的区域地理学也翻译作"方志学",于是中国近代出现了方志学者研究的方志学和地理学者研究的区域地理学共用"方志学"之名的特殊情况。虽然两者之间有相似相通性,但它们的时代属性和研究内容等却存在着差异,且分属中国史学和地理学两种不同的学科。此种现象的出现,可能是由于当时两种学科的理论体系发展均不完善,两者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等一些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正程之范教授是中国当代著名医史学家和医史教育家。从事医学史教学和研究70余载,担任北京大学医史学科负责人50余载,是北京大学医史学研究中心创建者、北京大学医史学硕士学位、医史学博士学位一级学科创建者,为中国高校双一流建设贡献卓著。1990年被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是当时中国高等西医院校中医学史专业唯一的博士研究生导师。20世纪80年代起兼任卫生部科学委员会委员,历任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副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的“新史学”理论包含着丰富的中国法制史的内容。关于梁启超“新史学”理论对中国法制史的贡献问题,有开山鼻祖说、学科设置贡献说、副产品说等几种说法。梁启超“新史学”理论对当代中国法史学研究具有多方面的启示,如:1.当代中国法史学研究对象应设定为历朝历代法制的整体;2.当代中国法史学研究应注重跨学科研究的思路和方法;3.注重中国法制史学科功能的发挥和实现;4.法史学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须经历理论不断更新和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关于空间科学概念的若干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科学在不同语境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表达,带来一些不必要的歧义。为厘清基本概念、促进事业发展,在追根溯源、国际对照研究基础上,考证了空间科学概念,指出地球物理学和天文学是最早进入空间开展研究的自然科学;空间科学在中国学科专业目录和国家学科分类标准中,虽不是独立的门类,但下属的学科领域均属母学科的重大前沿,使得母学科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辨析了空间科学与空间技术和应用、空间科学与天文学、日球层顶与太阳系边界、空间科学与深空探测、科学卫星与业务卫星、空间科学任务以及有效载荷技术等概念的内涵,呼吁各界重视和支持空间科学,加快发展空间科学卫星系列,使空间科学成为开放型的研究体系和学科群,可为相关战略规划、学科研究、项目申请和科学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李大钊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理论在我国的第一传播。他系统宣传和介绍了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并在学术研究实践中对此理论和方法作了具体的尝试和运用,从而建立起具有指导意义和富于操作价值的史学研究方法,开辟了史学研究的新领域、新境界。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的历史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其主要包括阶级斗争史观、人民群众史观、社会矛盾理论等。他所确立的史学研究方法、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在中国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他晚年的思想偏差对中国历史学的研究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产生,是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相联系的。回顾一下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产生和发展,对进一步发展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使史学更好地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胡三省撰《资治通鉴音注》,在中国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胡三省的史学思想和特点与南宋前期的浙东史学家有相同之处,并对明清时期的浙东史学产生影响,在浙东史学中处于承先启后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同轴面齿轮分扭传动在工程应用中的载荷分配不均问题,针对该传动构型不均载机理与动态均载特性展开研究。从功率流的角度分析了同轴面齿轮分扭传动中载荷分配不均问题,基于变形协调基本原理推演了支路载荷分配的过程,指出了影响载荷分配的主要因素;利用多啮合齿轮系统快速建模方法建立了同轴面齿轮分扭传动系统弯扭轴耦合集中参数齿轮动力学模型,并基于动态啮合力的求解定义了系统动态均载性能的衡量方法;分析了同轴面齿轮分扭传动系统中各齿轮副综合啮合误差,并给出了支路无载传动误差的计算方法;通过算例,研究了支撑刚度与无载传动误差对系统动态均载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同轴面齿轮分扭传动不均载产生的本质原因是各支路的刚度及无载传动误差参数不对称;输入齿轮及两惰轮径向支撑刚度对系统均载性能影响较大;调整无载传动误差可以有效地改善系统均载性能。研究结果对同轴面齿轮分扭传动的均载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食货派的学术研究,无论是在民国时期,还是在新中国建立以后,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在台湾及海外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食货派在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史学科发展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食货派的“魏晋封建说”成为中国社会史分期中极具影响力的一种学说.他们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中的一些学术观点化为了现代学术的一部分,被学者频频引用.《食货》半月刊与南京《中央日报·食货周刊》是台湾《食货》月刊复刊的渊源.从食货派绵远的学脉谱系中,食货派学人何兹全和沈任远的学术成就也成为了一道淡雅的风景.食货派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0.
史学形态论     
史学形态有广义、狭义之别。广义者,指某一类学科共同体成员所共有的信念、价值、技术手段诸方面的总和,是该类学科共同体成员在一定时期内开展研究活动的共同基础和准则;狭义者,指史学成果或史学认识的表述形式;二者密切关联。本文试图结合前者,着重探讨后者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