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软土是一种区域性的特殊土,是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变形大、承载力低等特点。软土地基具有高含水量、高压缩性、低强度、低渗透性和高灵敏度的特点,其地基稳定性差,不易满足建筑物地基设计要求,直接影响结构工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一般都需进行处理才能满足工程设计要求。简要介绍了软土的特点和工程特性,论述了饱和软土地基沉降计算中需要考虑的土体的自重应力计算、基底附加压力随地基沉降变化的影响、加载方式和加载速率的影响等关键问题,分别给出了瞬时沉降、固结沉降和次固结沉降3个阶段的饱和软土地基沉降量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房屋建筑工程的软土地基处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玉凤 《科技资讯》2011,(25):82-82
软土地基的存在对房屋建设是极为不利的,它会影响建筑的使用和寿命,由于软土地及的承载力和变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在建筑施工中,施工单位必须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而在技术和经济允许的条件下,选用一种适合本工程的地基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3.
文章简介了沙颍河阜阳船闸工程区地质构造概况,由于闸基坐落在软土地基层上,天然地基压缩模量大,需要进行地基处理,通过对其地基采取换水泥土和深层水泥搅拌桩加固的方法,以及一定的施工措施,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地基的沉降变形,经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辽宁省区蛾性软土进行螺旋板载荷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变形控制标准.并对于区域性软土,分别进行不同载荷板面积、不同埋置深度对承载力影响的分析,采用s/d=0.014作为控制地基的承载能力、沉降量满足地基变形和承载力要求,保证建筑物处于正常使用状态,同时可减少基础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路基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效率,根据地基处理中挤密并排水固结原理,利用PVC管作为管桩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根据地基承载力及变形实验,得出待处理地基位移-荷载关系曲线,从而评价处理前后综合地基承载力的变化。实验表明,在沉降良好的原状土中,每平米压入6根管径为75 mm的PVC管桩,其地基承载力可提高至1.909 MPa,而变形量小于14 mm,可满足路基的承载力及变形要求。  相似文献   

6.
采用有限元法模拟研究秸秆绳加筋前后软土地基承载力和沉降变形.结果表明:秸秆绳加筋可以改变地基破坏模式,加筋前软土地基为整体剪切破坏,加筋后为局部剪切破坏;秸秆绳加筋可以有效提升软土地基承载力,并减小软土地基在相同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沉降变形,减缓地基承载力失效后基础急剧下沉,秸秆绳加筋对软土地基具有积极意义,能够有效地强化...  相似文献   

7.
软土地基上的房屋及其地基基础设计,应充分考虑软土地基的变形特征,防止其对建筑物的危害。过大的均匀沉降虽然也会严重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和外观,但从结构安全的角度看不致有什么影响:而不均匀沉必将使建筑物发生裂缝、扭曲或倾斜。影响其使用和安全,严重时甚至倒塌破坏。因此,防止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的危害,是软土地基房屋设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孔繁仁 《科技信息》2008,(1):108-108
软土地基上的房屋及其地基基础设计,应充分考虑软土地基的变形特征,防止其对建筑物的危害。过大的均匀沉降虽然也会严重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和外观,但从结构安全的角度看不致有什么影响,而不均匀沉必将使建筑物发生裂缝、扭曲或倾斜。影响其使用和安全,严重时甚至倒塌破坏。因此,防止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的危害,是软土地基房屋设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软土地基通常是指地基承载力达不到其上面的构造物要求的承载力,或虽在构造物施工时能达到要求,但在后期使用过程中由于地基本身的原因或水的原因,使得地基失稳,造成构造物沉降过大或不均匀沉降以致彻底破坏构造物的不良地基。本文主要分析了软土地基对公路的危害,并提出了有关公路软土地基施工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深厚软土地基采用深搅桩处理应重视变形的控制,采用沉降量的大小确定桩长,深厚软土深搅桩强度检测标准应从严,本文通过对比设计,得出桩长与沉降,桩长与承载力的关系。提出对复合地基的强度检测应从严控制变形取值。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交通运输拥挤,道路工程建设逐渐增多。工程建筑里面,将淤泥以及淤泥质土、泥炭以及泥炭质土、冲填土以及杂填土等等称之为软土。工程建设会碰到软土地基,软土地基的特点承载力低,空隙大,渗透性小,不能满足道路地基设计要求,在软土地基上面修建快速道路,必须要注意认真对地基进行处理,一旦处理不当,便有可能出现地基沉降等现象,对道路造成严重的影响。本文作者结合多年的实际经验,就城市快速道路建设时软土地基的危害以及处理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上硬下软双层地基的非线性沉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秦皇岛地区地基条件为例,根据当地软土及砂土的载荷试验结果确定出各自的修正切线模量方程,然后按修正切线模量沉降计算法分析了上硬下软双层地基中条形基础的非线性沉降特性,最后对双层地基中条形基础的沉降变形控制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硬土持力层及下卧软土层厚度、基础宽度对双层地基的沉降变形特性有显著影响,硬土持力层厚度增加会大幅增加地基的承载力,而软土厚度变化对承载力的影响不明显.与采用压缩模量的修正分层总和法相比,采用修正切线模量法得到的计算结果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3.
软土是一种压缩性高、承载力低的不良地基土,在工程建设中往往由于其承载力太低而不能满足上部建筑物的要求,导致基础大幅度的沉降。针对常州明谛树脂有限公司储罐下的软土地基,结合当地的技术条件,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进行了地基处理的设计以及效果检测与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4.
在地基承载力低、地下水位比较高的条件下,设计中广泛使用碎石桩处理措施,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地基土承载力、减少变形和增强抗液化性,满足软土路基工后允许沉降。结合集宁至包头增建第二双线工程中软土基础处理工程实例,重点阐述碎石桩施工过程中通过对原材、碎石灌入量、电流、施工工艺的控制,以保证碎石桩地基处理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5.
冉旭波 《科技信息》2011,(2):355-356
土工合成材料在公路工程中最早的应用是路堤加筋,近几年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处理软土路基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但是由于软土的天然含水量高,孔隙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容易产生地基破坏和过大的沉降和变形,需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和加固。将土工织物、土工网、土工格栅铺设于软土地基和路堤之间,加筋软基路堤,从而保证路堤的稳定性,在碎石垫层顶部分别铺设土工网处理软土地基基础,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小地基不均匀沉降。  相似文献   

16.
韩红卫 《科技信息》2010,(22):I0295-I0295,I0297
本文对地基浅层处理的一些问题的讨论给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和处理方法。主要概述了当天然地基已不能满足上部结构对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变形要求时,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把建筑物基础置于经过处理的地基土上。根据结构类型、荷载大小及使用要求,结合地质条件,环境情况和对邻近建筑的影响等因素,初步选定几种可供考虑的地基处理方案;经地基处理的建筑物,应在施工期间按有关规定进行沉降观测。  相似文献   

17.
马迹山港矿石堆场属于大面积高堆载情形 ,其天然软土地基不能满足地基强度、稳定性及变形等工程要求 ,需对天然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因此 ,采用复合地基等理论对宝钢马迹山港区矿场由高堆载引起的地基变形、地基承载力及滑动失稳情形等进行了分析 .计算结果为地基加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河谷型风电工程地基承载力不足、砂土液化及沉降变形等不良条件,进行了振冲碎石桩的现场施工。通过标贯试验检查砂土液化消除,利用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和静载试验对成桩质量和复合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进行检测分析,最后通过分析沉降观测数据以及压缩模量分析检验地基变形改善情况。结果显示振冲碎石桩对地基承载力提高效果明显,消除地基砂土液化,并加速地基沉降变形到位,使得复合地基承载力在处理后达到设计要求,满足施工需要,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庞卫民 《科技信息》2011,(7):I0305-I0305,I0347
随着经济的发展,软土地基上的公路工程建设越来越多。软土具有压缩性高、含水量大、渗透性差、抗剪强度低等特点,并具有一定的结构性。在附加应力作用下会因压缩变形和剪切变形而产生很大的沉降,甚至会因承载力不足而破坏。本文主要结合某公路路基处理的案例,对真空预压施工技术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以珠三角地区某软土地基加固工程为对象,在试验现场分别采用"先堆载后打桩"和"先打桩后堆载"两种工艺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试验过程中通过沉降监测手段探究了两种工艺条件下软土地基的竖向变形规律.根据沉降监测数据发现:经过两种工艺处理后的软土地基在"沉降快速下降阶段"的沉降变化曲线满足多项式函数关系、"沉降趋于稳定阶段"的沉降变化曲线满足对数关系,建立的沉降模型能较好地反映两种工艺处理后的软基沉降规律;同时通过研究距堆载区中心线的水平方向距离与沉降增量之间的关系,发现软土地基无论是堆载预压加固还是打完搅拌桩后再堆载加固,软土地基沉降的影响范围曲线在一定程度上都满足对数关系,依此可以掌握堆载对软基不同位置的影响程度,方便工程施工规划.以上研究成果可为研究珠三角地区的软土地基沉降规律提供参考,同时也可以用于指导软土地基工程的设计与施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