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表面活性剂对卟啉荧光光谱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一系列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对不同存在形体的卟啉(H2P和H4P^2+)TAPP,TPPS4和TPyP荧光光谱的影响,讨论了影响卟啉的荧光激发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和荧光强度的主要因素,得出了一些规律和结论。  相似文献   

2.
以层层静电自组装方法制备牛血红蛋白(BHb)修饰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进行表征。以亚甲基蓝(MB)作电活性指示剂,用电化学方法研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十六烷基吡啶(CPB)与牛血红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pH=7.5的PBS缓冲溶液里,SDS、LAS与带负电的BHb以静电斥力和疏水力相互作用,CTAB、CPB与BHb作用方式为静电引力和疏水作用结合。  相似文献   

3.
4.
用再沉淀法制备了苝纳米溶胶并对其荧光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其荧光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分别为400nm和565nm.当该体系中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时,体系的荧光强度(nm)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当表面活性剂浓度过大时体系的荧光强度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本文对此种现象进行了机理讨论.  相似文献   

5.
6.
在双子表面活性剂胶束模拟生物膜的介质中,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大黄蒽醌类化合物(RA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胶束-RAA二元配合物对BSA的内源性荧光较RAA单体有更强的荧光猝灭作用,其荧光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为主。以Lineweaver-Burk方程拟合得到了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三种大黄蒽醌类化合物与BSA作用的结合点位数、结合常数和热力学参数,其作用力主要为静电力和氢键。依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三种大黄蒽醌类化合物在BSA中与色氨酸残基间的结合距离皆小于7 nm,RAA与BSA之间能量转移使BSA荧光发生猝灭,并且胶束体积越大,R_0及r值越大,即R_(0(H2O))R_(0(C12-C4-C12))R_(0(C16-C6-C16))。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25℃时Triton X-100(TX100),溴化十四烷基三甲铵(TTAB)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自其单组份水溶液及自TX100-SDS和TX100-TTAB混合水溶液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结果表明,三种表面活性剂自其单组份水溶液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线均为Langmuir型;吸附能力以mol·g~(-1)为单位时的顺序为SDS>TTAB>TX100;在混合体系中,由于吸附质对吸附剂的竞争以及溶液体相中形成临界胶团浓度较小的混合胶团,使得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吸附相互抑制;混合体系中相应吸附量的关系是线性的。  相似文献   

8.
9.
偶联表面活性剂和传统表面活性剂混合水溶液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偶联正离子表面活性剂12-3-12,2Br^-和传统负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复配体系的液相性质,考察了两表面活性剂的混合比对复配体系的表观现象、流变性、电导性等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体系同传统的正、负离子表面活性荆复配体系相似,在一定的混合比范围内出现了液晶区和双水相区。偶联表面活性剂的特殊结构及其与传统表面活性荆的协同作用决定了此体系中液晶相、双水相的独特性质。此外,溶液混合比的变化对溶液的流变性及导电能力的影响很大。冷冻蚀刻技术,负染色技术以及透射电子显微技术对溶液内部胶束微观结构的研究表明,溶液的混合比影响着胶束的形态从而影响了溶液的粘度及电导率。  相似文献   

10.
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油醇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混合体系溶致液晶的相图及层状液晶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极性基较小时,其相行为类似于脂肪醇,易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共同形成层状液晶。当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极性基较大时,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易形成六角液晶。在混合体系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比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11.
用几种光谱方法研究了n C60纳米颗粒与牛血红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用溶剂置换法制备n C60的水分散液,并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动态光散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对n C60纳米颗粒进行表征;用紫外-可见分光光谱、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研究n C60与牛血红蛋白之间的作用。结果表明,n C60纳米颗粒对牛血红蛋白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有一定程度的改变作用;n C60可猝灭牛血红蛋白的内源荧光,且最大发射波长发生明显的蓝移现象;随着n C60浓度的增加,酪氨酸残基和色氨酸残基的同步荧光强度降低,其中酪氨酸残基峰位发生蓝移,而色氨酸残基峰位基本保持不变。研究表明n C60与牛血红蛋白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n C60可引起牛血红蛋白构象的改变,酪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减小,n C60与牛血红蛋白的作用位置更接近酪氨酸残基。  相似文献   

12.
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甲磺酸帕珠沙星(PM)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PM可使BSA的荧光强度显著降低;求得16℃和27℃下二者的结合常数分别为KA1=1.209×104,KA2=8.978×103,结合位点数分别为n1=0.92,n2=0.85;BSA色氨酸残基和帕珠沙星分子间的距离r=6.46 nm,其热力学参数(27℃)ΔHθ=-19.50 kJ.mol-1,ΔSθ=10.67 J.K-1.mol-1,ΔGθ=-22.70 kJ.mol-1,同时确定了PM与BSA主要以疏水作用力和静电作用力相结合,而非单一作用力.  相似文献   

13.
在不同时间、温度、浓度等条件下,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氟罗沙星(FLRX)、洛美沙星(LMF)与鲑鱼精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鲑鱼精DNA紫外吸收值分别随溶液中FLRX和LMF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pH4.0~11.0条件下,FLRX、LMF分别与DNA大分子以槽沟式结合。根据实验结果利用双倒数分析法计算出FLRX、LMF分别与DNA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分别为KDNA-FLRX=0.223×104 L/mol,KDNA-LMF=0.290×104 L/mol。  相似文献   

14.
应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法研究了阿魏酸与牛血清蛋白(BSA)在1∶1甲醇水体系中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阿魏酸与BSA发生反应生成新的复合物,荧光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根据能量转移原理求得阿魏酸与BSA间的结合距离为4.41nm.进一步考察金属离子对此结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离子存在时,BSA荧光猝灭程度加大.  相似文献   

15.
0 IntroductionHemoglobin(Hb)isthemajorhemeproteinofredbloodcells(RBCs)andisresponsibleforthetransportofoxygentothetissues.ThefunctionofHbdependsupontheabilityoffer rousironinthehemegrouptobindandreleaseoxygen .Despiteitsprincipalroleasanoxygen carrier,theHbmoleculepossessesdifferentenzymaticactivities[1 ] andamethodwasdevelopedforthedeterminationofHbbasedonitsenzymaticactivityfortheox idationofo phenylenediamine (OPDA)withH2 O2 asanoxi dant[2 ] .Hbasamimeticenzymeofperoxidase ,cancataly…  相似文献   

16.
0 IntroductionMaalnadria siusb atr ompajicosr .he aAltrthe pmrisoibnlienmi (n qtihneghtraoopsiucs,QHS,Fig.1) is a sesquiterpene endoperoxide isola-ted fromArtemisia annuaL., an ancient Chineseherbal medicine usedfor treatment of fever and ma-laria.Studies of the structure and activity relation-ship have shownthat endoperoxide groupis essentialfor anti malarial activity of QHS and absence of thismoiety lead to completely loss in activity of thedrug. Many technique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de…  相似文献   

17.
用直接滴涂法将血红蛋白(Hb)固定到戊二醛(GA)膜修饰的金电极表面,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了Hb在GA膜修饰金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行为.在0.1 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PBS,pH 6.00)中,扫描速度为100mV/s时,该修饰电极的峰电位差ΔE=44 mV,氧化还原峰电流之比Ip,a/Ip,c=1.17,说明Hb在GA膜修饰电极上的氧化还原过程是可逆过程;随着缓冲溶液pH值的增大,其峰电位不变,而峰电流呈增大(pH=4.00~6.00)或减小(pH=6.00~8.00)的趋势.通过GA膜对Hb的吸附固定,不仅保持了Hb的生物活性,而且实现了Hb与电极之间的直接电子转移.利用此修饰电极,研究了Hb与药物氨茶碱之间的相互作用,求得Hb和氨茶碱的结合数为2.  相似文献   

18.
孙素颜  林琳  杨帆 《河南科学》2015,(2):171-174
在pH值为7.4和离子强度0.1 mol·L-1的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利用荧光猝灭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研究了洛美沙星与牛血红蛋白的结合作用.从温度对猝灭作用的影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变化判断牛血红蛋白与洛美沙星的荧光猝灭机理为动态猝灭,计算了猝灭常数.根据得到的热力学参数确定相互作用力主要为疏水作用.依据无辐射能量转移机理求出荧光受体和给体间的距离,由同步荧光光谱技术探讨洛美沙星对牛血红蛋白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在水相中合成了尺寸均匀的CdTe量子点(QDs).考查了磷酸盐(PBS)缓冲体系中量子点与牛血红蛋白(Bovine Hemoglobin,BHb)之间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巯基乙酸修饰的CdTe量子点与BHb有较强的作用.BHb能使修饰后的CdTe量子点发生荧光淬灭现象,并且BHb的浓度以及酸度对荧光淬灭均有影响,并探讨了导致荧光淬灭的原因以及量子点与血红蛋白相互作用的机理.  相似文献   

20.
碳纳米管在水中分散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声波为辅助工具,分别研究在水中加入不同类型的阳离子、阴离子型等表面活性剂对碳纳米管分散性的影响,通过记录分散的碳纳米管溶液的保存时间和离心时间现察其分散性,并采用SEM和TEM对分散效果进行分析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乳化剂OP作为分散剂的分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