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Bi利用拮抗细菌防治棉花黄萎病(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项目研究中,从植物根围、根表和植物内部分离到1345株细菌,并测定了他们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抑菌性。118株细菌表现较强的抑菌性,抑菌率≥50%。其中25个菌株的抑菌率≥70%,93个菌株的抑菌率为50%70%。另外从棉花黄萎菌的微菌核际分离到57株细菌,其中30株细菌能显著地抑制棉花黄萎菌微菌核的菌落生长(5个菌株完全抑制微菌核的萌发和生长,15菌株的抑菌率为40%97%)。这些拮抗菌的培养滤液也能抑制棉花黄萎菌的生长。室内盆栽实验证明,应用拮抗菌处理棉花种子,有10个拮抗细菌能极显著地防治棉花黄萎病,其中4个菌株(ICB18、NCD2、CS25和CS27)的防病效果极好,防病效果为72.3%81.4%,3个菌株(C94、C28和NCD25)的防病效果为55.7%61.9%。19992000年的2年田间小区试验中,NCD2菌株对棉花黄萎病防治效果显著,并且显著优于国外商品化生防制剂TF,该菌株连续两年的防病效果平均为85.4%;另外4个菌株(ICB18、CS25、C94和C28)亦能显著防治棉花黄萎病,但防病效果与国外商品化生防制剂TF相当。在田间示范中,应用生防细菌NCD2制剂拌种后直接播种技术防治棉花黄萎病,防病效果达到51.2%。同时应用生防细菌NCD2制剂拌种育苗移栽技术防治棉花黄萎病,防病效果达到52.6%并且增产22.85%。本文同时测定了NCD2对主要大田作物的安全性,证明其对小麦、玉米、棉花、马铃薯、黄瓜、茄子和大豆等7种作物没有致病性,并且对这些作物的出苗、生长和发育没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棉花黄萎病生防细菌NCD-2抑菌物质提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微生物控制植物病害是非常有效的方法。枯草芽孢杆菌是最著名的产生抗生作用的拮抗细菌。本文所使用的防治棉花黄萎病生防细菌NCD-2是枯草芽孢杆菌菌株,对16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抑制作用,并且对棉花黄萎病具有较高的田间防病效果。通过发酵培养、有机溶剂萃取和盐析和透析提取了该菌株的胞外分泌产物,经抑菌作用测定证明该菌株分泌的有效抑菌成分为耐热蛋白。  相似文献   

3.
棉花黄萎病拮抗菌的筛选及抑菌谱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稀释平板法,从健康棉花根部土壤中分离得到细菌、放线菌及真菌分离物1723个。通过室内平板筛选获得25株对棉花黄萎病菌具有强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温室盆栽防治黄萎病实验结果表明:3株拮抗细菌在防治棉花黄萎病中表现较好的防病效果,其中868菌株的防治效果为67.3%,3个拮抗细菌对病原真菌棉花枯萎菌、立枯丝核菌、番茄叶霉病菌、大豆黑斑病菌、大麦条纹病菌、大豆疫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菌谱较广。  相似文献   

4.
从新疆和硕连作棉田根际土壤中分离到146株芽孢细菌.29株对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中有9株拮抗性极强.经鉴定,9株拮抗性极强的菌株中有2株属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7株与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相近.抑菌特性实验表明:J-02和J-15的抑菌高峰分别出现在衰亡期和稳定期,对pH的耐受范围分别为5~9和7~9;J-02的热稳定性较好,J-15对温度较敏感,但100℃处理后仍有抑菌活性;J-02能够抑制大丽轮枝菌芽管伸长形成菌丝,J-15可导致大丽轮枝菌菌丝畸形,失去产孢能力.盆栽实验表明,J-02和J-15这2株拮抗菌对棉花黄萎病有明显防治作用.综合结果表明J-02和J-15均有作为棉花黄萎病生防菌的潜能.  相似文献   

5.
利用杀菌剂和液肥防治棉花黄萎病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国家棉花收购政策的调整,垦区植棉面积成倍增长,这给棉花轮作防止棉黄萎病的侵染带来不少困难,因棉花黄萎病的不断发主和蔓延,对棉花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威胁,部分重病棉田因病产量损失严重,棉纤维品质下降、经济损失很大.笔者自1987年始至今利用国内新近生产的杀菌剂及液肥对棉花黄萎病作了防治试验,以期筛选出对防治棉黄萎病有效的药剂,供生产决策部门参考选用.现将87年以来的试验结果整理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棉花黄萎病菌拮抗木霉的筛选及其抑菌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从实验室保存的8株高产胞外细胞壁降解酶的木霉菌株中筛选到一株对棉花黄萎病茵具有强烈抑制作用的木霉菌株SMF5.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表明,SMF5对棉花黄萎病茵的作用机制包括生境竞争、产生耐热代谢产物、产生细胞壁降解酶等.  相似文献   

7.
从新疆各地的棉花萎病株上共分离到30个野生型棉花病菌菌株,以及陕西省植保所提供T-9、VD-8、安阳菌株及泾阳菌株,经在WAC培养基上诱发培养,34个菌株共获得431个突变体,其中114个为NitM,占26.45%,317个为Nitl,占73.55%。  相似文献   

8.
木霉及其制剂对棉花真菌病害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盆栽条件下,9个木霉菌株对棉花丝核菌立枯病的防治效果为39.71%-82.35%,14个菌株对棉花枯萎病的防治效果为37.5%-75.00%,9个菌株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为30.49%-65.85%。制备了绿色木霉LTR-2的可湿性粉剂,田问条件下处理种子及灌根,菌剂对棉花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达50.1%-80.0%。  相似文献   

9.
木霉对棉花枯萎病菌和黄萎病菌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木霉对棉花枯萎病菌(Fum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的幼菌丝具有强烈的寄生能力,对于老熟菌丝的寄生能力较弱。木霉能够产生琼脂扩散性和挥发性抑菌物质。绿色木霉LTR-2产生的挥发性抑菌物质能强烈抑制棉花枯萎病菌的菌丝生长。木霉生物防治作用的另外一种方式是与病原菌竞争营养物质,研究发现葡萄糖是竞争对象之一。木霉具有很强的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培养液中添加几丁质、木霉菌或者棉花枯萎病菌菌丝干粉后培养木霉,培养液上清能够破坏枯萎病菌的菌丝尖端并导致原生质体的泄露,该现象主要与木霉的几丁质酶活性有关。木霉对棉花黄萎病菌具有相同的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10.
棉花黄萎病菌酯酶同工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大丽轮枝菌不同致病性、不同营养亲和群的11个菌系和黑白轮枝菌的2个菌系的酯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酯酶同工酶法可区分黑白轮枝菌与大丽轮枝菌,也可区分棉花黄萎病菌中的落叶型与非落叶型.  相似文献   

11.
新疆棉花黄萎病菌营养体亲和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新疆各地的棉花黄萎病株上共分离到30 个野生型棉花黄萎病菌菌株,以及陕西省植保所提供T9 、VD8 、安阳菌株及泾阳菌株,经在WAC 培养基上诱发培养,34 个菌株共获得431 个突变体,其中114 个为NitM,占26 .45 % ,317 个为Nitl,占73 .55 % 。经营养体亲和性配对测试,32 个菌株可分为2 个营养亲合群(VCGs) ,T9 与VD8 属于亲合群Ⅰ(VCG1) ,其余30 个菌株属于亲合群Ⅱ(VCG2) ,落叶型菌株与非落叶型菌株分属于不同的营养亲合群,新疆棉花黄萎病菌基本属于亲和群Ⅱ(VCG2) 。  相似文献   

12.
用7种不同有机改良剂处理土壤,在盆栽和田问小区试验条件下分别研究了它们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调查结果表明:几丁质(蟹壳粉)处理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在盆栽和小区试验中病情指数分别比对照降低了72.21%和62.26%;豆秸粉和绿肥(新鲜油菜叶腐熟物)也有较好的防效,在盆栽和小区试验中均达到50%以上。田问小区的试验结果与盆栽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对根际微生物区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有机改良剂处理土壤后根际微生物群体数量显著增加,种类增多,区系组成更加复杂,而且对棉花黄萎病菌具有抑制作用的真菌和放线菌比率也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3.
载体构建是建立真菌遗传转化体系的基础。本研究以pCAMBIA1305.1双元载体为基本骨架,构建棉花黄萎病菌遗传转化T-DNA质粒双元载体,通过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补平、连接以及去磷酸化等措施将pCAMBIA1305.1上Hygromycin抗性基因的CaMV 35S启动子替换成构巢曲霉的trpC启动子。经大肠杆菌转化后对转化子进行酶切验证,并将新构建的载体1305-3分别转入农杆菌菌株LBA4404和EHA105。为农杆菌介导的黄萎病菌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和优化提供了存在于不同农杆菌菌株中的供试载体。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是否存在转录调节因子VdSgel,本研究以新疆棉花黄萎病菌强致病力菌株V592为材料,通过设计引物,对棉花黄萎病菌进行了VdSgel基因的克隆和测序。获得VdSgel基因全序列为1533bp,不含内含子,只编码1个含510个氨基酸的蛋白(VdSgel)。VdSgel的N端含有真菌特异的TOS9结构域(COG5037)和Gti1—Pac2基因家族结构域(Pfam09729)。此外N端还含有一个推测的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66KRWTDG^71)及一个核定位信号(^94PGEKKR^100)。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VdSgel与番茄枯萎菌、荚膜组织胞浆菌、小麦赤霉菌和葡萄孢菌的同源调节因子进化关系较近。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VdSgel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是否存在转录调节因子Vd Sge1,本研究以新疆棉花黄萎病菌强致病力菌株V592为材料,通过设计引物,对棉花黄萎病菌进行了Vd Sge1基因的克隆和测序。获得Vd Sge1基因全序列为1533 bp,不含内含子,只编码1个含510个氨基酸的蛋白(Vd Sge1)。Vd Sge1的N端含有真菌特异的TOS9结构域(COG5037)和Gti1_Pac2基因家族结构域(Pfam09729)。此外N端还含有一个推测的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66KRWTDG71)及一个核定位信号(94PPGEKKR100)。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Vd Sge1与番茄枯萎菌、荚膜组织胞浆菌、小麦赤霉菌和葡萄孢菌的同源调节因子进化关系较近。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Vd Sge1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