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世纪末,也就是1883年8月24日,Science杂志发表了美国著名物理学家、美国物理学会首任会长亨利·奥古斯特·罗兰(Henry Augustus Rowland)这一年8月15日在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年会上所作的题为“为纯科学呼吁”(A plea for pure science)的演讲。这篇被后人誉为“美国科学的独立宣言”的演讲,影响了美国科学研究发展的进程。122年后,中国科协学术会刊——《科技导报》在2005年第9期上重新刊登了罗兰大师的这篇演讲[1],读后恍觉罗兰转世,再次为中国科学研究发展敲响了警钟。罗兰大师在122年前的这篇演讲中,列举了中国科学落后的原因,以…  相似文献   

2.
为纯科学呼吁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1883年8月15日,美国著名物理学家、美国物理学会第一任会长亨利·奥古斯特·罗兰(1848-1901)在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年会上做了题为“为纯科学呼吁”的演讲。该演讲的文字后发表在1883年8月24日出版的Science杂志上,并被誉为“美国科学的独立宣言”。中科院科学时报社主办的《科学新闻》杂志2005年第5期全文发表了这篇演讲的中译文(王丹红译,王鸿飞校,小标题为译者所加)。一百多年后重读罗兰的“为纯科学呼吁”演讲,可以感觉到今日中国的科学发展与美国当年颇有相似之处,在当前我国科技界尚存在许多急功近利、浮躁浮夸以及学术不端行为等现象的情况下,罗兰先生的文章更是具有洞穿历史的警世作用。“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征得科学时报社同意,我刊特将演讲译文全文转发(仅个别词句作了校正),以期对我国科学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关于爱因斯坦和相对论的讨论——来信来稿摘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发表了李柯《评爱因斯坦的时空观》(一九七三年第三期)一文以后,陆续收到各地读者评论爱因斯坦及其相对论的许多来稿和来信,积极支持本刊开展对爱因斯坦及其相对论的讨论,并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这是对本刊的鼓舞和鞭策。本刊将继续刊登这方面的文章。欢迎各地读者继续来稿来信参加讨论,并对已发表的文章,包括本期发表的《评爱因斯坦的运动观》一文,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4.
本刊第一期刊登了中国专利局顾问汤宗舜同志答读者问后,又陆续接到一些读者的来信,继续询问有关专利上的一些问题。为此,请本所徐关寿同志回答这些问题,并欢迎广大读者继续来信。  相似文献   

5.
100多年前,美国科学家亨利·奥古斯特·罗兰发表了“为纯科学呼吁”一文,成为“美国科学之独立宣言”。100多年过去了,《科技导报》重刊此文,意在引起我国科学界对目前存在的许多问题的重视。纯科学的发展为美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纯科学的地位在中国何以确立?这个问题的解决,当务之急就是要消除对科学与技术的理解存在着的观念上的误区。观念上的误区导致落后的科技管理体制上的顺理成章,正是纯科学在中国发展的最大障碍。破除传统的技术发展观,警惕科学退化为技术的可能,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的纯科学研究,是为纯科学谋求中国发展的要务。  相似文献   

6.
本刊今年第7期上发表了中国中医药学会柳秉理的《中医科学必须彻底告别“余云岫现象”》一文后 ,于最近收到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陈士奎先生激烈反对该文的来信来稿。虽然陈文未正面触及柳文的主旨观点 ,但为了有助于读者辨明是非 ,有利于发扬百家争鸣、学术自由的精神 ,特将陈先生的来信来稿全文刊出 ,以供读者们对照、思考。我们想 ,关心中医中药发展和关注中西医结合问题的各界专家学者 ,在对照阅读这两篇文章后 ,对其间的不同观点 ,乃至其中的是非曲折 ,将会得出自己的理解和判识。我们认为 ,柳文讨论的是一个涉及学科发展决策的学术问题 ;而对于过去历史上有关国家发展和学科发展的政策、决策问题 ,是可以实事求是地回顾、讨论的。我们希望 ,今后参与讨论和争鸣的来稿 ,均能针对柳文的核心观点———中医学存在着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 ,只有承认、尊重、维护这个独立的体系 ,中医学才可能得到完善和发展———展开讨论和争鸣 ;并希望来稿中均要坚持学术自由、百家争鸣的原则 ,要切实避免任何上“纲”上“线” ,伤及人身、人格的过激言词 ,以共同爱护改革开放20多年来来之不易的已开始形成的学术自由、百家争鸣的氛围和环境。  相似文献   

7.
编辑室     
本刊自第三期发表读者来信和我们的答复以来,不少读者表示欢迎,认为这能帮助广大读者了解一些共同的问题,很有好处,并希望继续这样做。用漫画好还是图片好? 本刊第三期封面试用了漫画,许多读者对于这种尝试纷纷发表意见,现摘录如下: 沈阳鲁正等认为,今年封面设计较以往好些,但漫画不适合做本刊的封面。他们指出1955年第3、15、19、20、22、23期和1956年第2、12、16、20期的封面,是两年来最好的,因为“题材选择得非常突出,而且引人注目,同时这些图片在报纸上很少见到”,并认为今年的第1、2期也是好的。北京吴宝辰说:他爱看“世界知识”的新闻图片。“1956年第19和20期的封面  相似文献   

8.
本刊从今年第一期起增辟了“问题讨论”这一栏后,受到读者热烈的欢迎和支持,到现在为止,已收到参加讨论的来稿一百多篇。但是,由于本刊篇幅有限,不可能把所有的来稿全部刊出,我们除了选择几篇较有代表性的已在前两期发表外,这里再用摘要的方式登载十二篇,使读者的各种看法能得到较充分的反映。遗憾的是,因为是摘要,往往只能采用论点而舍弃具体的资料,同时有不少篇幅稍长而意见雷同的佳作只能割爱了。关于“现阶段国际局势是趋向缓和呢,还是紧张?”的讨论已经延续两个月了,我们打算再登一两次就告结束。我们认为这个讨论是健康而有益的,以后还预备展开对其他问题的讨论,希望读者继续踊跃参加。  相似文献   

9.
读者信箱     
《科技导报》自复刊以来,一直得到海内外作者和广大读者的热情关怀、支持和帮助,经常给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尤其是随1987年第4期发出“征求读者意见表”后,编辑部收到了许多读者的意见和来信。信中既有对作者文章的评价,也有对编辑部工作的热情肯定和中肯的批评。对此,我们表示衷心感谢。为加强读者、作者、编者之间的思想交流,我们自本期起开辟《读者信箱》专栏,摘要发表部分读者的来信。我们特别希望读者对本刊所发表文章中的意见和观点,提出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没想到,本刊今年第一期的”大家谈”《我看中日关系》、第七期魏真先生的《不吐不快》和第八期李兆忠先生的《回答一种简单的误解》相继刊发后,在读者中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数月来,编辑部收到大量来信来稿,它们彼此之间已经形成了激烈的思想交锋。这正说明了我们在这里讨论的话题所具有的现实意义。本期择其要者予以摘登,欢迎读者就此话题继续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